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 探討移民前景

2020-12-05 life身邊事

7月5日-7日,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在山東日照召開。在論壇現場,21世紀經濟報導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

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論壇上,歐陽自遠介紹,中國明年將要探測火星,人類探測火星已有45次,但成功的只有18次,成功率只有40%。

「為什麼呢?火星探測不是說你想什麼時候發射就發射。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你丟了這個機會,對不起,兩年零兩個月以後才能再發射一次,否則到不了火星。」

歐陽自遠介紹,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是365天,而火星繞著太陽轉一圈大概是687天。「有時候地球在太陽的這邊,火星在太陽的那邊,你根本到不了火星。所以一定要趕上某一個關鍵的時候,也就是地球跟火星存在一定夾角的時候,在地球上發射探測器才可以,而飛到火星軌道上,至少要飛將近七個月左右。」

他介紹,此次中國探測火星,「將有一個火星的衛星繞著火星飛,還有一個火星的著陸器,以及一個火星車。這三件東西實現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火星車已經做好了。」

在火星上做什麼呢?大家最關心的是,火星有沒有生命?歐陽自遠稱,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期望在探測火星生命活動信息上有所突破。這包括現在生命的信息,過去是否存在過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探索。

其二是為火星本體科學積累資料。包括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火星地形地貌特徵與分區;火星表面物質組成與分布,地質特徵與構造區劃;火星內部結構、成分、內稟磁場探測;火星與比較行星學,火星的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起源與演化。

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其總目標是為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服務。

「科學家擔心人類未來的命運,因為我們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脅,再加上人類自身的一些行為,未來很可能把地球破壞得不能夠宜居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太陽系裡面找一個對象,探討能否把它變成第二個地球,讓人類能夠大量的遷居到上面去。目前看,唯一可能的一個天體就是火星。」

歐陽自遠介紹,火星表面有很多古河床,證明火星以前是有河流的。火星的北部是一個大海洋。

他表示,然而,現在火星表面一滴水都沒有,火星表面的鹽湖幹了以後只剩下了鹽。中國要探明整個火星地下水的分布。

火星研究的重要問題是火星的脫水機制:火星上的水是流失了?還是凍結後埋藏於地下?他表示,以往的觀測和理論研究表明太陽風與火星大氣的相互作用只能造成其表面30%水含量流失(McKay and Stoker,1989)。

歐陽自遠稱,現在還沒有找到任何(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如今國際上開會,大家對火星最大的理想是改造火星,對人類而言,要好好保留自己的物種。科學的任務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他表示,「人類通過幾個世紀的卓越努力,會將火星這顆貧瘠的行星改造成一個擁有蔚藍色天空、綠色平原、藍色湖泊和生態環境友好的新世界(7.270,?-0.02,?-0.27%),地球-火星將成為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姐妹共同體。」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探測生命信息
    在論壇現場,21世紀經濟報導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 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 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任務有三個
    中科院院士、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嫦娥四號登月車此次火星之行任務有三: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 2020年,中國將首探火星!
    2020年,中國將首探火星!  好消息!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  目前,火星車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你買票上車了!  不過,在買票上車之前,火星探測這個瓜咱們得吃個明明白白。  問題一:到了火星會有「人」迎接嗎?  真不會,火星還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證據。
  • 移民嗎,去火星那種?「天問一號」替你探探路!
    科學界一般認為,從人類未來星際移民前景來看,火星是太陽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顆行星。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發射升空。昨天(2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任務各系統進行了聯調聯試,做好發射前的各項準備。起飛!目的地:火星!
  • 2020年將首探火星:中國太空探索走向深空
    星羅萬象  新一輪深空探測的科學浪潮悄然興起,這其中怎能少了中國的身影呢?  近日,媒體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這一消息一經披露,旋即引發了廣泛關注。
  • 中國將於2020年登陸火星,我們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
    7月8日,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 火星移民不再是夢,「2020漫遊者」將為火星移民研究鋪平道路
    火星研究是一個重要課題,因為它對於我們對地球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證據。除此之外,人類移民火星也不再停留在「口號」上面,而是開始真正的可行性研究。據新聞報導,美國宇航局的「火星2020漫遊者」探測器在2021年2月登陸這顆火星,它將在zero隕石坑著陸,那裡35億年前存在過一個湖。
  • 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火星人"即將成為現實 | 好課推薦
    7月8日,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 2020年探測火星!中科院院士透露,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
    中國將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日前,在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介紹,中國將在2020年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歐陽自遠院士透露,中國將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此前,人類探測火星共計有45次,成功的只有18次,並且火星探測並非隨時就能夠發射,歐陽自遠表示,其實每隔26個月才能有一次機會。
  • 獨家直播|宇宙生活指南:星際移民靠譜嗎
    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新一輪火星熱即將點燃。為何人類競相探索火星?《火星救援》中,馬克·沃特在火星的生活,能否真的實現?
  • 益陽:七彩暑假2020"火星年"天問一號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特約記者 曹國軍 通訊員 張紅豔)地球與火星的這個會合周期是 26 個月,每 26 個月會出現一次&34;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期,2020 年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這種情況直到 2022 年才會再次出現。已經公布了四大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分別是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由日本 H-2A 火箭發射),以及歐盟及俄羅斯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 連線狂人馬斯克的「老師」,明天我們來聊聊:星際移民靠譜嗎?|鈦...
    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新一輪火星熱即將點燃。為何人類競相探索火星?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 2020 ————————海洋科技01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形成條件和受控機制,釐清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子和演變規律,建立「海—陸—天—空」四基綜合觀測網絡,發展新一代海洋觀測與監測技術,為國家海洋管理、開發
  • 中國將於2020年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關於取什麼名字網友吵翻了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介紹,中國將於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並計劃在2021年降落在火星。資料圖:葉培建院士為什麼要選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據了解,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屆時,太陽、地球、火星位於一條直線上,在這一時間點實施火星探測,探測器飛行的路線最短,最省燃料。
  • 百度聯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推出火星知識直播「下一站,火星」
    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在2020年7至8月執行。屆時「天問一號」將帶著中國人的飛天夢,駛向宇宙,探索未知。「下一站,火星」由主持過上百場大型科普直播節目,深度對話上百位中國頂尖科學家的資深媒體人陽燕擔任主持人,每一期都將對話不同的專家或科普達人。「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火星叔叔」鄭永春博士、天體物理學家李淼,以及中國火星實驗基地方面的專家等,將陸續擔任直播嘉賓,解答大家對火星的疑問,講述人類探測火星的故事和神秘的火星知識。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如果要實現2050年將100萬人送上火星的目標,Space X 每天至少要發射3艘能搭載100人的星際飛船。,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卻很殘酷,30年內人類登上火星或許可能實現,但要移民火星,涉及的問題就多了去了,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或許上千年,或許上萬年才能夠真正實現。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中國2020年向火星出發,並將衝擊一項世界紀錄。  昨日,中國火星探測又一次引發關注。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歐陽自遠表示,此次中國將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做好。
  • 中國火星計劃來了!2020年左右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不久前,在首個「中國航天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透露,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批准立項。據人民日報8月12日報導,我國預計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中國的火星計劃終於來了!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你的第N代會移民火星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科普蘇州 ,ID:HQBY69121LL】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下一站火星!那麼,火星探測的核心問題是什麼?火星探測哪一步最難?火星移民還有多遠?人類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天問一號在中國航天史上將產生哪些新突破?火星……它長啥樣子呢?小編整理好了一份「火星日報」。
  • 我國有望2013年自主火星探測 螢火一號探路
    「嫦娥一號」衛星平臺為基礎,綜合應用月球探測一、二期工程技術,已經研究並提出了中國自主火星環繞探測的技術方案,有望最早在2013年11月實現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  意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葉培建指出,中國在順利實施繞月探測,並按規劃啟動後續「落月、採樣返回」任務的同時,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開展進一步走向深空的航天活動是中國未來航天領域發展的必然選擇,月球是深空探測的第一步,而火星探測是行星際探測的開端,深空探測的下一個熱點目標應是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