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嗎,去火星那種?「天問一號」替你探探路!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科學界一般認為,從人類未來星際移民前景來看,火星是太陽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顆行星。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發射升空。

昨天(2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任務各系統進行了聯調聯試,做好發射前的各項準備。

起飛!目的地:火星!

今年夏天,除了「天問一號」擇機發射,還有多個國家扎堆「奔火星」、為「星際移民」探路。

昨天(20日)5時58分,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伴隨轟鳴,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騰空而起!阿聯計劃2117年在火星建立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希望號」率先出發探路。

△7月20日,搭載「希望」號的H2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美國航天局的「毅力」號火星車計劃在多次推遲後,最新計劃將於7月30日發射升空,並帶上首架火星直升機「機智」號一同前往火星,尋找可能在火星上存在過的生命跡象,為「人類登陸和探索火星」探路等。

不同於美國航天局的「一推再推」,原定於今年探測火星的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直接「鴿」了火星,推遲計劃至2022年秋季。

為何火星成為首選地?

說到「星際移民」,來回地球的路程短很重要。所以大家都認為離我們最近的金星應該是首選地,但卻被科學家們排除在外。其實這是因為金星的各種氣候條件,都極不適宜人類生存。

大氣壓力約為地球的90多倍,嚴重缺氧。

大氣層含有厚厚的二氧化碳。

表面溫度接近500攝氏度,沒有液態水。

△金星 圖自美國航天局

然而火星雖然大氣稀薄,年平均溫度在零下50度以下,但是它:

離地球很近,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

自轉周期為24.6229小時,一天的時間與地球相近。

存在液態水痕跡。

科學研究表明,火星上可能存在過生命。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飾演的美國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滯留火星上

退而求其次的地球人,只能把火星作為「星際移民」的首選地。

為何在2020年夏天出發?

「星際移民」這件事兒,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定於2020年夏季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時間和路徑,是近期最省錢的方式。

火星距離地球的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由於地球和火星的公轉周期不同,兩個行星大約每兩年「相遇」一次,即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較近。

在「相遇」期間,從地球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可以縮短抵達火星耗時,節省燃料,從而降低「探火」成本。

今年的7月至8月就迎來了兩年一次的「火星發射窗口期」,如果沒有把握好窗口,就只能再等2年。

火星探測器探什麼?怎麼探?

目的地和時間都定好了,「打頭陣」的火星探測器有應該「探什麼、怎麼探」,才能為「星際移民」做充分準備呢?

「天問一號」此次探路的主要任務包括:

①採集影像資料;

②測物質,測元素,如火星表面有什麼物質,物質的構成成分是什麼;

③測環境;

④看火星內部,如淺層的地質結構、地底分層結構,有無等;

⑤看火星氣象,如沙塵暴、溫度變化等。

△中國火星車示意圖

此次探路還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即軌道器環繞火星、著陸器登陸火星、火星車巡視表面。

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火星迷」發問時間到!

雖然「火星移民」可能遙遙無期,但很多「火星迷」已經「浮想聯翩」,開始考慮火星上的衣食住行了。

火星能種菜嗎?

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馬克靠種植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但是專家表示,「火星種菜夢」遠不止解決吃飯問題這麼簡單,「人類要移民火星,就要在火星上開拓全新的農業科研領域,首要目的應該是改造環境。除了提供食物,我們還需要植物來供應氧氣、淨化水源等。」

△電影《火星救援》中,落難的男主角正在種植土豆

火星能挖礦嗎?

專家認為,從目前的技術能力分析,即使火星上遍地金磚也不值得拿回來,因為所需代價遠大於其價值。

半個世紀前,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共從月球運回382公斤巖石樣品,這些石頭的成本相當於同等重量鑽石的30多倍。距地球30多萬公裡的月球尚且如此,更何況距地球最近時也有5000萬公裡的火星。

△「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完成鑽取火星巖石樣本,圖自美國航天局

火星能蓋樓嗎?

當人類移民火星,勢必面臨居住問題,這就需要建設火星基地。專家介紹,為了抵禦風暴和輻射,早期基地應採取地下或半地下形式。此外,火星基地的選址很重要,最好靠近有水的地方、陽光充足。

2000多年前,屈原寫下長詩《天問》

如今,「天問一號」奔向火星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景還有多遠?

讓我們持續關注「天問一號」

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火星移民開始了嗎?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近期多國陸續發射火星探測器,其中包括咱們中國也是首次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讓我們不經要問,火星移民開始了嗎?我是館長,關注我來一探究竟!首先我們按照各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來看,搶先咱們中國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發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日本三菱重工火箭搭載,成功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都幫你先探路了!走不走,移民火星嗎?
    今年是火星衝日年,火星與地球距離達到近兩年來最近距離,於是各國紛紛派出了自己的探測器飛向火星:阿聯的希望號,和咱們中國的天問一號已踏上漫漫火星之路;而美國的毅力號也「箭在弦上」。火星移民也再一次成為了熱點關鍵詞,一向特立獨行的 SpaceX 的 CEO 馬斯克也早早宣布啟動火星移民計劃。那在這波火星熱潮中,如果咱們想移民火星,到底需要做什麼準備呢?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而「天問一號」的發射,則開啟了我國星際探索的新徵程。我們為什麼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天問一號送上天不只是證明我國的航天實力,還要進一步探索火星。這次天問一號共攜帶了 13 臺探測儀器,分別肩負著不同的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帶你看看我們的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但駕長徵御天問,夢啟九州探穹宇!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以太陽為核心公轉,形成了8個環形軌道,其中地球位於「三環」,火星則在「四環」運行。天問一號探測器要想衝出地球抵達火星,絕不是簡單地從「三環」跨越到「四環」,而是長途跋涉幾個月,直線距離突破4億公裡的旅程。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益陽:七彩暑假2020"火星年"天問一號
    7月27日下午,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初中部1904班中學生有趣探索2020&34;天問一號。,一號選手是中國-天問一號,發射時間2020 年 7月23日,預計抵達火星軌道時間是2021 年 2 月11日-24 日,預計著陸器登陸時間是2021年4月23日。
  •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嗨,去火星吧!》| 第五集《移民火星靠譜嗎?》
    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看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帶著「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的畫面,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國家航天科技的勃興和航天事業的進步。
  • 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
    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李佳飛通訊員 徐斌如 李寒劍「五、四、三、二、一、點火!」7月23日12時41分,緊隨一聲指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上空劃出一條優美的曲線,將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發出「點火」指令的,就是此次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他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兩型運載火箭的「雙料」指揮員。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火星探測為何有如此大魅力,世界各國對其情有獨鍾,吸引世界各國前赴後繼地實施探測任務?其實人類探索火星對研究地球演變,防止地球演變成人類難以生存的第二個火星具有促進作用;還有由於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可先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家園,但某一天地球災難來臨之時,人類可以向火星移民,保留人類文明。但火星被稱為是人類探測器的「墳場」。
  • 點火升空|天問探火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不僅如此,美國還有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那就是在2037年前後,不惜花費數百億美元,將人類送上火星。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到馬斯克(馬斯克的粉絲們,請按捺下情緒,咱今天的主角可是中國天問) 正是因為探測火星意義非凡,半個多世紀以來,各國都在對探測火星躍躍欲試,有的夭折有的仍在戰鬥。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要經歷什麼嗎?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13時25分,探測器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你知道嗎?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有多努力嗎?
    &34;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在沅湘之地仰望星空,將滿腹憂思化作千古名篇《天問》,闡發了對宇宙萬物的哲思。兩千多年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於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火星叔叔」鄭永春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帶來的8個「天問」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國內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鄭永春博士,揭開有關火星的8個「天問」,帶你了解火星任務背後的故事。嫦娥一號環繞月球,嫦娥二號不僅環月還探測了小行星,嫦娥三號實現了月球正面登陸和月球車行駛,嫦娥四號更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太空飛行器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所以這些都給「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問之三:費這麼大的勁,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 天問·探路火星|3D動畫模擬天問一號首次探路火星
    澎湃新聞 孫瑞 伍銀芳 張志強 王基煒 江勇2020年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預計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隨後進入降軌控制,釋放著陸巡視器組合體,成功軟著陸後,火星車將離開著陸器,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和相關工程實踐,環繞器則將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環繞科學探測。
  • 為改造火星做準備!「天問一號」被賦予重任,未來火星或成宜居地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傳出一陣陣歡天喜地的呼聲,與此同時,一枚大型火箭沖天而起,在陣陣煙霧中一飛沖天,衝著宇宙飛騰而去,它要去執行一個偉大而艱難的任務。一枚名為「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直上藍天,衝破大氣層,朝著目標飛奔而去。最新報告顯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進入了預定軌道,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馬斯克打了多年「嘴炮」後 天問一號來了!為什麼去火星這麼難?
    來源:財經早餐作者: 馬踏飛天 上周五,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會在明年2月份抵達火星,中國也將進入「火星俱樂部」。太難了「我太難了」特別適合航天工程中的「火星計劃」,雖然馬斯克老馬經常叫囂著要「移民火星」、「星際移民」。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六、努力的俄國人
    作者:佰思科學 | 沈東旭 邱亞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