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都幫你先探路了!走不走,移民火星嗎?

2020-08-25 顏院長說航天

今年是火星衝日年,火星與地球距離達到近兩年來最近距離,於是各國紛紛派出了自己的探測器飛向火星:阿聯的希望號,和咱們中國的天問一號已踏上漫漫火星之路;而美國的毅力號也「箭在弦上」。

火星移民也再一次成為了熱點關鍵詞,一向特立獨行的 SpaceX 的 CEO 馬斯克也早早宣布啟動火星移民計劃。那在這波火星熱潮中,如果咱們想移民火星,到底需要做什麼準備呢?

鍛鍊好你的身體

飛向火星最大的挑戰其實是在長期的飛行任務中,人員的安全。前往火星將會使人長期處於高輻射環境下,可能面臨癌症、骨質疏鬆、免疫問題等風險,同時還有孤獨等潛在的心理因素威脅。所以,人類在太空中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因此,前往火星前你一定要鍛鍊好身體,不能以亞健康狀態出發,否則很可能會還沒到達火星,人先沒了。

太空拉力器

出發後日常鍛鍊也不能少,太空保持身體健康方式有很多,太空拉力器、太空自行車和太空跑步機早已投入實踐。


找準一個登陸地點

由於風險很高,首先選擇合適的登陸點這項工作必須十分謹慎,需要反覆推敲細節。我們需要一個平滑、平整且平坦的地方。

因為巖石地形可能會損壞飛船,而斜坡則可能導致飛船側翻。從目前來看,火星赤道地區或許是最適合人類的火星登陸點。這裡的地表溫度相對適中,以太陽能為動力的飛船同樣需要赤道地區強烈的日照來提供能量。

準備一個不可或缺的制氧系統

氧氣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但火星上的氧氣含量,根本無法維持人類正常的生存。因此,制氧是必須解決的。

國際空間站的慣用做法是用飛船把水從地球運上去,然後利用電解原理分離出氧氣,其中電解的電力來自空間站的太陽能面板。用這方法唯一缺點是耗水,因此如何存儲、運輸大量水分也將是對移民基地的一項嚴峻考驗。


保障可持續的食物供應

大家還記得,在《火星救援》中男主種土豆的場景吧。而現實中,植物學家真的在衛星裡模擬火星環境種植了土豆,長勢居然良好。或許第一批火星人類能吃上的新鮮食品,還真的就是烤土豆、土豆泥、土豆沙拉、罐頭土豆、薯片薯條……嗯,來個火星土豆宴,看來沒什麼問題。

來個火星土豆宴?

當然不喜歡吃土豆的你也不要沮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最近就通過模擬火星土壤環境,成功種植了番茄、黑麥、蘿蔔、豌豆、韭菜、細香蔥、芝麻、水芹和藜麥。只是收穫量沒有土豆那麼好,所以其實去火星完全可以發展本地農業,人類移民還是希望很大的。

此外,科學家們還設計出了一種可充氣的溫室,能地外環境種植蔬菜。另外,利用藻類植物也是一個完美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移民嗎,去火星那種?「天問一號」替你探探路!
    今年夏天,除了「天問一號」擇機發射,還有多個國家扎堆「奔火星」、為「星際移民」探路。昨天(20日)5時58分,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伴隨轟鳴,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騰空而起!阿聯計劃2117年在火星建立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希望號」率先出發探路。
  • 走不走,移民火星
    「天問一號」計劃完成「繞、落、巡」三階段探測任務,如果順利的話,預計在明年二月份抵達火星。屈原在《天問》的一開頭便說: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這也是「天問一號」渴望知道的東西。今年10月底,中國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採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2020年,中國開啟太空時代已有五十周年。
  • 火星移民開始了嗎?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近期多國陸續發射火星探測器,其中包括咱們中國也是首次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讓我們不經要問,火星移民開始了嗎?我是館長,關注我來一探究竟!首先我們按照各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來看,搶先咱們中國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發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日本三菱重工火箭搭載,成功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而「天問一號」的發射,則開啟了我國星際探索的新徵程。我們為什麼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天問一號送上天不只是證明我國的航天實力,還要進一步探索火星。這次天問一號共攜帶了 13 臺探測儀器,分別肩負著不同的任務。
  • 「天問一號」火星探索任務,走在星辰大海的徵途上!
    在今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活動上,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即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同時公布的還有任務標識(如下圖所示)。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天問一號大家都聽說了吧,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喜歡歡迎點讚2020年7月23日下午,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奔赴火星。先給介紹一下啊,這個登錄火星要幹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天問一號的目標第一步:繞我們先在火星上空看看有啥
  • 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
    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李佳飛通訊員 徐斌如 李寒劍「五、四、三、二、一、點火!」7月23日12時41分,緊隨一聲指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上空劃出一條優美的曲線,將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發出「點火」指令的,就是此次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他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兩型運載火箭的「雙料」指揮員。
  • 4億公裡的火星之旅,天問一號是如何規劃的
    最近的這個火星發射窗口就是今年7月~8月,不只是我國的天問一號,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計劃7月30日發射),阿聯的希望號(已在7月20日發射)都選在這個窗口發射。很多人會簡單地認為,這樣的「時機」特殊之處在於能讓探測器最快抵達火星,或者說用最短的時間、以最近的路程抵達火星。但恰恰相反,火星探測器優先選擇的是一條更加漫長和遙遠的旅途(也就是「地火轉移軌道」)。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六、努力的俄國人
    伴隨轟鳴,一枚H2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上搭載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這是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也是今年發射窗口期啟程的全球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在這之後的7月23號,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
  • 馬斯克打了多年「嘴炮」後 天問一號來了!為什麼去火星這麼難?
    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會在明年2月份抵達火星,中國也將進入「火星俱樂部」。太難了「我太難了」特別適合航天工程中的「火星計劃」,雖然馬斯克老馬經常叫囂著要「移民火星」、「星際移民」。從2007年到2018年,嫦娥一號到四號通過四次任務逐步實現了月球的環繞、著陸和巡視,這其中積累的實戰經驗、技術總結以及人才,都是天問一號的「哥哥」。天問一號目標是利用1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火星這3大任務,也就是所謂的「繞落巡」。
  • 「火星叔叔」鄭永春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帶來的8個「天問」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國內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鄭永春博士,揭開有關火星的8個「天問」,帶你了解火星任務背後的故事。嫦娥一號環繞月球,嫦娥二號不僅環月還探測了小行星,嫦娥三號實現了月球正面登陸和月球車行駛,嫦娥四號更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太空飛行器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所以這些都給「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問之三:費這麼大的勁,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 美國計劃從火星帶回600克樣品,天問一號多久著陸,會採樣嗎?
    站在整體的情況來看, 天問一號的操作與嫦娥五號都是類似的,並且天問一號挑戰的難度更大,所以這又是我們感覺到很緊張的時刻,特別是著陸的階段,雖然很多國家都飛到了火星的表面上空,但是最終還是宣布失敗了,就是因為著陸的時候很關鍵,所以我們說天問一號的挑戰也很強。
  • 走,一起去火星!「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厲害了我的國
    就在今天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想和你一起奔向火星」「飛吧,胖五!將來一起漫步太空!」「和胖五一起,向星辰大海出發!」科技君突然有了一種既視感:中國人:胖五要奔向火星了!火星人:胖五要送貨上門了!莫名喜感有木有?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三、初探火星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四、環繞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
  • 天問一號與火星的對話
    」 與火星的對話 王遠華「火星,我來了,帶著中國人的聰慧與精明,踏上了奔你的5500萬公裡的徵程;風雪雨露算什麼?擋不住華夏民族探索宇宙的決心與信心;帶著地球人的千年期盼,帶著中國製造的標印,步入了太空,走進了你,成為了星海中的一名」 ; 「歡迎你,天問一號,我尊貴的地球客人,難得有人關注我,我也分外高興;歡迎你觀看我的容顏,歡迎你調查我的環境,歡迎你探尋我的礦藏,歡迎你找出我的水冰;歡迎你治理我的瀰漫灰塵,歡迎你讓我披上綠蔭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要經歷什麼嗎?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13時25分,探測器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你知道嗎?
  • 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速度_好奇號火星車 - CSDN
    「天問一號」探測器奔赴火星,並不是走直線,而是通過火箭的運力將探測器送入橢圓形軌道,在這個過程中將一直處於高速飛行狀態,需要「長途奔襲」 10 個月,2021 年才能到達火星。其次,到達火星之後,探測器將迎來決定成敗的關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