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

2020-07-24 南海網

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

——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

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李佳飛

通訊員 徐斌如 李寒劍

「五、四、三、二、一、點火!」7月23日12時41分,緊隨一聲指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上空劃出一條優美的曲線,將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

發出「點火」指令的,就是此次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他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兩型運載火箭的「雙料」指揮員。

採訪中,王光義說話語速總是不自覺地放快,他認為這是因為自己每天要在不同的試驗現場奔走,也因為長時間的高負荷工作讓腦袋始終保持著高速運轉。

在前期工作中,每天發射場的十幾個分系統都有大量的工作數據,需要王光義進行研判,並以之為依據進行決策。工作進展、問題隱患和處理方法在他電腦裡9萬餘字的工作日誌中清晰可查,這是他第一次擔任「01」指揮員時就有的習慣。

2019年底,王光義擔任長五復飛之戰的「01」指揮員,在此之前,他經歷了長達908天的準備期。從長七到長五指揮員的跨越轉型,挑戰是巨大的。不同的火箭設計思路、發動機類型、地面設備設施、崗位培訓方案,是他的必修課。

於是,為了把長徵五號火箭的「脾性」摸得更準,王光義索性當起了「小學生」,先後三次奔赴火箭研製生產廠家,把零部件設置、設備原理、應急處置學了個遍。作為發射場系統的牽頭人,他需要讓自己知識和經驗「庫存」富足,才夠格當其他人的「老師」。

王光義說,長徵五號火箭已經具備將火星探測器送到地火轉移軌道的能力,但這樣的機會每26個月才有一回。因此,在發射窗口前沿實現「零窗口」發射,將為「天問一號」節省下更多燃料。

「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次應用發射,一開始我們就是奔著發射窗口前沿和『零窗口』發射目標去的。」王光義說。

由於前續任務的調整,留給火箭活動發射平臺的恢復時間也跟著縮短。儘管要和時間賽跑,但王光義仍然堅持所有工作都要「穩」字當先。要搶回失去的時間,關鍵在於找出短線、制約因素和系統間的耦合關係。所有環節他都在一線全程跟進,因為他深知要在保證質量、不減流程的情況下,通過優化流程安排,實現壓縮時間的目標。

「前期在研究長徵五號活動發射平臺恢復計劃時,我們梳理出串行工作安排不合理、室外射後恢復工作時間偏長、應對惡劣天氣裕度不足等問題,並找到優化和解決方法。」王光義說。

7月23日12時41分,當全國人民為火箭升空而歡呼之時,王光義卻坐在測試發射大廳正中央,依然緊盯指揮大屏上火箭飛行的速度高度曲線,仔細辨聽調度傳來的測控跟蹤聲音。

距離點火30多分鐘過去後,跟蹤結果表明器箭分離正常,大廳內頃刻間掌聲如雷,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所有人都已忘了自己一夜未眠。

此時,王光義向後靠在椅背上,腦中緊繃了兩個多月的弦終於慢慢舒展開來。

(本報文城7月23日電)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奔火星「01」指揮員是吉安人
    中國江西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彭曉華報導:「01」指揮員,就是通常所說的航天發射任務的「大管家」,這一崗位既要有豐富的經驗,還要有紮實的技術功底,責任非常重大。發射時人們在最後時刻聽到的「5、4、3、2、1,點火!」等指令,就是由「01」指揮員下達的。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中國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首次前往火星探測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了預定軌道,從而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當時下達點火指令的「01」指揮員,就是來自吉安縣官田鄉江夏村的王光義。
  • 他為火星探測發射搶出4天時間——記"天問一號"01指揮員王光義
    人物檔案王光義,1999年7月本科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自動控制系,現任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兼高級工程師(正高);長徵七號與長徵五號兩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01指揮員,主要負責火箭測試發射的統籌謀劃、指揮決策和技術總體工作
  • 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王光義:「天問一號」點火任務發令人:大家都叫我「王01」
    下午16:00,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場副部長王光義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疲憊的眼中儘是喜悅的神採。「『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衝出地球、飛向火星的太空飛行器,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多彈道宇航發射。」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01」指揮員:所有工作都要「穩」字當先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這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衝出地球、飛向火星,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多彈道宇航發射。文昌航天發射場再次成為萬眾焦點。
  • 「天問一號」出徵!「01」指揮員揭秘幕後故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文昌航天發射場再次成為萬眾焦點。緊隨「五、四、三、二、一、點火」口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和觀眾的歡呼聲,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天空劃出了優美曲線。
  • 「天問一號」點火發令人 大家都叫我「王01」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05秒,「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下午4時,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王光義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疲憊的眼中儘是喜悅的神採。「『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衝出地球、飛向火星的太空飛行器,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多彈道宇航發射。」
  • 01指揮員王光義:太空夢至今未變
    閱讀提示伴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取得圓滿成功,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受到了廣泛關注。8月24日,記者電話採訪了正在休假中的王光義和他的女兒。01指揮員是如何煉成的?歡呼和掌聲背後,發射場裡發生過怎樣的故事?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著航天人堅守孤獨?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隨著採訪的深入慢慢浮出水面。
  • 「雙料01指揮員」王光義:擊破挑戰,才能見證白日焰火
    ,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這次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坐在測試發射大廳正中央,儘管一夜未眠帶來的深深倦容,臉上還是難掩興奮之情。但還沒到高興的時刻,他依然緊盯指揮大屏上火箭飛行的速度高度曲線,仔細辨聽調度傳來的測控跟蹤聲音。30多分鐘過去,跟蹤結果表明器箭分離正常,大廳內頃刻間掌聲如雷,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所有人都早已忘了一夜未眠。
  • 他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
    他為我國首次火星 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記「天問一號」01指揮員王光義曾參與北鬥組網、嫦娥一號等50多次國內外衛星發射任務,擔任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以及長徵五號復飛發射任務01指揮員。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就此開啟新篇章。確認火箭發射成功後,01指揮員王光義也徹底放下心來。這已經是王光義第四次擔任01指揮員。
  • 他為我國首次火星 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
    受訪者供圖人物檔案王光義,1999年7月本科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自動控制系,現任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兼高級工程師(正高);長徵七號與長徵五號兩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01指揮員,主要負責火箭測試發射的統籌謀劃、指揮決策和技術總體工作。
  • 長徵五號、長徵七號01指揮員:堅守寂靜無聲的椰林
    本報記者 王維硯閱讀提示伴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取得圓滿成功,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受到了廣泛關注。8月24日,記者電話採訪了正在休假中的王光義和他的女兒。01指揮員是如何煉成的?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著陸火星青島給它裝導航
    半島記者 王麗平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啟航。這一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的壯舉,讓無數科技人為之歡呼,這其中就有青島科技大學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邵巍,因為他也參與到了這一壯舉之中。
  • 天問·探路火星|發射!「天問一號」啟程,目標火星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此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中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 移民嗎,去火星那種?「天問一號」替你探探路!
    科學界一般認為,從人類未來星際移民前景來看,火星是太陽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顆行星。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發射升空。昨天(2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任務各系統進行了聯調聯試,做好發射前的各項準備。起飛!目的地:火星!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程,「天問一號」發射
    剛剛,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火星探測全解讀!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多位湖南籍工程技術人員參與發射任務
    記者連線 「湘」當有力 多位湖南籍工程技術人員參與發射任務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匡春林 通訊員 何玲 孫宇新 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背後凝聚著不少湖南籍工程技術人員的智慧和汗水
  • 天問·探路火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剛剛,器箭分離,發射成功。責任編輯:李怡清校對:張豔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日報7月23日文昌電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7月23日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