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火星探測發射搶出4天時間——記"天問一號"01指揮員王光義

2020-08-27 蒲江檢察

人物檔案

王光義,1999年7月本科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自動控制系,現任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兼高級工程師(正高);長徵七號與長徵五號兩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01指揮員,主要負責火箭測試發射的統籌謀劃、指揮決策和技術總體工作。曾參與北鬥組網、嫦娥一號等50多次國內外衛星發射任務,擔任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以及長徵五號復飛發射任務01指揮員。

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就此開啟新篇章。

確認火箭發射成功後,01指揮員王光義也徹底放下心來。

這已經是王光義第四次擔任01指揮員。在他看來,這次任務過程曲折,好在結局圓滿。表達激動的一種方式,是寫詩。王光義一口氣寫了四首。

「胖五再徵送熒惑,一飛沖天把勝奪;獨自遠行億萬裡,待到功成報祖國。」這是他的期待。「問天路上向天問,勇攀高峰航天人;攻堅克難創奇蹟,長五遙四踏星辰。」這是他的感慨。

在電視直播中,觀眾能看到的01指揮員,是倒數計時到0秒喊出「點火」的那個人。其實,為了準時點火發射,01指揮員需要在前期做大量工作。今年,已是王光義在航天發射系統工作的第21個年頭。

動腦動口不動手的「大管家」

和想像中的一板一眼不同,王光義健談且誠懇。王光義不掩飾自己的情緒,也不諱言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談到困難,他嘆氣;談到成果,他也樂,語調揚上去。

01指揮員,是航天發射任務的大管家。王光義形容,這個崗位是「動腦動口不動手」,要進行大量的協調溝通。

航天發射任務涉及發射場系統、火箭系統、載荷系統和測控通信系統等多系統協同。當火箭到達發射場後,火箭的測試和發射,就由發射場系統來組織,01指揮員是測試發射過程中重要的核心崗位。

火箭發射前15分鐘,所有口令都匯總到01指揮員處。王光義說,火箭發射有27個分系統,他主要關注其中11個分系統。分系統指揮員向他匯報每個系統的工作狀態,經過分析判斷後,他再下達下一步指令。

01指揮員前期要做大量工作,為的就是發射任務能夠準時。然而,這次「天問一號」發射任務面臨的最大困難,恰恰就是「準時」。

由於前序任務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時間推遲,留給火星探測任務的準備時間也隨之縮短。兩次發射用的都是同一個火箭發射平臺,它會受到火箭發射時的衝擊,還會經受高溫燒蝕考驗,這都需要時間恢復。原本計劃用35天恢復火箭發射平臺,用48天進行測試和總裝,但這樣一來,「天問一號」的發射最早也得到7月27日,比最佳發射窗口7月23日晚4天。

錯過最佳發射窗口,意味著耗費更多燃料,也意味著少了應急處置的時間。

怎麼辦?王光義組織擬制了這次任務的準備工作計劃,對發射平臺的恢復計劃進行了研究,尋找流程中的短線和制約因素。一些工作可以並行,而一些工作必須串行,也就是完成A才能繼續完成B;找到工作安排不合理之處,就能適當加快進度。在這一過程中,01指揮員要提出建議,也要組織協調各系統人員實現這一建議。

王光義吃透流程後,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優化了射後恢復處理階段的工作,最終搶出了4天時間。

懂技術、顧大局,還有顆「大心臟」

在王光義看來,這次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是「生死之戰」。

它萬眾矚目。而且,如有閃失,就會錯過26個月才開啟一次的火星探測時間窗口。

其實,火箭正式發射之前,在分系統匹配階段,也出現過各種問題。一次次開展數據分析和排查,一次次挖出隱患,一次次測試、匯報……

「這是上蒼對我的考驗。我要輕裝上陣,讓各級放心我的狀態,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王光義在自己的筆記中寫道。

01指揮員,是榮耀,是挑戰,更是責任。

經過什麼樣的歷練,才能當上01指揮員?

王光義坦言,自己其實是名「跨界選手」,他沒有擔任過分系統指揮員。在成為01指揮員前,王光義在組織指揮體系內工作,主要管的是計劃、協調和調度。

這是01指揮員需要的素養,但在技術層面,他還有所欠缺。

怎麼補短板?唯有學習。火箭研製單位在北京,於是,從2012年到2014年,發射場把工作人員分批派到研製單位,從方案認證到關鍵技術攻關,從初樣產品到試樣測試,他們全程跟崗學習。

王光義本科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學的是自動控制。對火箭動力系統相關知識, 他幾乎是從零開始,從頭學起。

火箭研製單位給學習人員提供了辦公室和各類技術文件。那段時間,他們基本上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但王光義並不覺得枯燥難熬。因為,學習的時光是奢侈而幸福的。

「那時有非常強烈的本領恐慌,要學的東西太多,還特別擔心單位突然把我叫回去,回去了,就沒這樣的學習時間和環境了。」 王光義想抓住這次機會,為自己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向著01指揮員的目標進發。「擔任01指揮員是我們的終極夢想。」他說。

2016年6月25日,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那次,王光義如願成為01指揮員。「火箭發射後,我興奮得一晚上都沒怎麼合眼。」

後來,有了新的挑戰,「胖五」來了。長徵五號是我國技術最先進、系統最複雜、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2015年,王光義用休假時間,研究了一個多月長徵五號液氫液氧發動機,為日後長徵五號發射任務做準備。

01指揮員,不僅要會學習,懂技術,還要顧大局,能溝通。

「測試中絕大部分的問題是要靠01指揮員去協調解決。」比如,兩個系統可能爭搶資源和時間,如何一碗水端平,讓兩方都滿意同時不影響工作進度?「總之,得想辦法把事情做好了。靠智慧,靠情商,靠人格魅力……反正得處理妥當。」王光義笑著說,這個崗位,是對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檢驗。

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這份事業

王光義一直有記筆記的習慣。今天測試了什麼項目,出現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明天要做什麼工作,哪項先做,哪項後做,給什麼保障條件……他全都寫得清清楚楚。「下一次再執行任務,看看上一次的筆記,就更清晰。」

除了一板一眼的工作記錄,王光義還會跟自己對話。他寫「個人自傳」,記錄工作感受,也寫詩。從大學到現在,寫了七萬多字。

其實,當年王光義進入航天系統,也有些戲劇性。1999年,他和另一個一起入職的同學,坐了40多個小時火車,從繁華的首都北京,到達西昌大涼山。

「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眼前的荒涼、偏僻,給了王光義當頭一棒。那時網絡也不發達,在加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之前,王光義根本也沒想過查一查,西昌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但還是呆下來了。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情懷。在校期間,北京理工大學濃厚的科技報國氛圍一直感染著王光義,到了西昌,他們這些年輕人也學習了老一輩航天人的事跡和精神。「要說苦,我們比他們已經好多了。」

幹航天,需要奉獻和犧牲。但投身其中,也能獲得別樣的使命感和成就感。王光義在西昌紮下根來。既然要幹,那就好好幹;只要幹好,就有更大的平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說。

2013年,王光義調來海南文昌發射場,和在西昌的家人,開始了漫長的兩地分居。

火箭點火時,是閃耀的;但其他時候,發射塔架其實是孤寂的。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像王光義這樣的航天人,得到了更多曝光。他也曾經感慨,有發射任務時,舉國關注;沒有任務的時候,「我們就以大海為伴,以椰林為友」。

逐夢,是孤獨而偉大的。

「我也不求什麼出名,就是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這份事業。」王光義說。

相關焦點

  • 他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
    他為我國首次火星 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記「天問一號」01指揮員王光義曾參與北鬥組網、嫦娥一號等50多次國內外衛星發射任務,擔任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以及長徵五號復飛發射任務01指揮員。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就此開啟新篇章。確認火箭發射成功後,01指揮員王光義也徹底放下心來。這已經是王光義第四次擔任01指揮員。
  • 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
    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李佳飛通訊員 徐斌如 李寒劍「五、四、三、二、一、點火!」7月23日12時41分,緊隨一聲指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上空劃出一條優美的曲線,將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發出「點火」指令的,就是此次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他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兩型運載火箭的「雙料」指揮員。
  • 他為我國首次火星 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
    曾參與北鬥組網、嫦娥一號等50多次國內外衛星發射任務,擔任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以及長徵五號復飛發射任務01指揮員。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就此開啟新篇章。確認火箭發射成功後,01指揮員王光義也徹底放下心來。這已經是王光義第四次擔任01指揮員。
  • 「天問一號」奔火星「01」指揮員是吉安人
    發射時人們在最後時刻聽到的「5、4、3、2、1,點火!」等指令,就是由「01」指揮員下達的。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中國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首次前往火星探測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了預定軌道,從而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當時下達點火指令的「01」指揮員,就是來自吉安縣官田鄉江夏村的王光義。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01」指揮員:所有工作都要「穩」字當先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26個月才有一次發射窗口期,第一發射窗口是如何搶回的?探測器要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必須至少達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蘇聯科學家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
  • 「天問一號」出徵!「01」指揮員揭秘幕後故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文昌航天發射場再次成為萬眾焦點。緊隨「五、四、三、二、一、點火」口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和觀眾的歡呼聲,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天空劃出了優美曲線。
  • 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王光義:「天問一號」點火任務發令人:大家都叫我「王01」
    緊隨王光義「5、4、3、2、1、點火」口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和觀眾的歡呼聲,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天空劃出了優美曲線,整個發射場都為之震顫。這次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坐在測試發射大廳正中央,儘管一夜未眠帶來的深深倦容,臉上還是難掩興奮之情。但還沒到高興的時刻,他依然緊盯指揮大屏上火箭飛行的速度高度曲線,仔細辨聽調度傳來的測控跟蹤聲音。
  • 「雙料01指揮員」王光義:擊破挑戰,才能見證白日焰火
    ,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這次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坐在測試發射大廳正中央,儘管一夜未眠帶來的深深倦容,臉上還是難掩興奮之情。但還沒到高興的時刻,他依然緊盯指揮大屏上火箭飛行的速度高度曲線,仔細辨聽調度傳來的測控跟蹤聲音。30多分鐘過去,跟蹤結果表明器箭分離正常,大廳內頃刻間掌聲如雷,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所有人都早已忘了一夜未眠。
  • 01指揮員王光義:太空夢至今未變
    閱讀提示伴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取得圓滿成功,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受到了廣泛關注。8月24日,記者電話採訪了正在休假中的王光義和他的女兒。01指揮員是如何煉成的?歡呼和掌聲背後,發射場裡發生過怎樣的故事?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著航天人堅守孤獨?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隨著採訪的深入慢慢浮出水面。
  • 「天問一號」點火發令人 大家都叫我「王01」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05秒,「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下午4時,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王光義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疲憊的眼中儘是喜悅的神採。「『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衝出地球、飛向火星的太空飛行器,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多彈道宇航發射。」
  • 長徵五號、長徵七號01指揮員:堅守寂靜無聲的椰林
    「5、4、3、2、1,點火!」本報記者 王維硯閱讀提示伴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取得圓滿成功,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受到了廣泛關注。8月24日,記者電話採訪了正在休假中的王光義和他的女兒。01指揮員是如何煉成的?歡呼和掌聲背後,發射場裡發生過怎樣的故事?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著航天人堅守孤獨?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隨著採訪的深入慢慢浮出水面。「5、4、3、2、1,點火!」人們認識01指揮員王光義,是通過電視直播裡他為火箭發射倒計時讀秒的高光時刻。
  • 《Hi,火星》:「天問一號」發射記(8)
    來源:央視網倒計時13小時發射場系統01指揮員王光義說,「因為我們是從負13小時開始要有工作了。這次中午發射的話,相當於我們是頭一天晚上就開始上班了,對我們的人員的這個精神狀態,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 《Hi,火星》:「天問一號」發射記(4)
    來源:央視網2020年08月01日距離發射倒計時15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迎來了一個重要節點。龐大的整流罩裡面裝著前往火星的全部載荷,它將搭載到「長徵五號」火箭上,就像乘客一樣,由火箭送到太空中。在成功與箭體分離並拋開整流罩後,便獨自踏上漫長的火星之旅。對科研人員來說,這是一個具有象徵性的時刻。就像護送著精心養育多年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向遠方。
  • 為夢想而生,堅定而執著
    2020-08-31 07:22:18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7月23日,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最終順利實現「零窗口」發射,讓「天問一號」有了一個完美的起跑,也為後續探測節省下更多燃料。王光義是此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正是他為「天問一號」超過5000萬公裡的漫長徵程下達了「起跑」的口令。為宇宙徵途倒計時讀秒、目送火箭點火升空,無疑是王光義的高光時刻。但高光背後,在等待發射的過程中,手握髮令槍的王光義也備受煎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千米,預計2020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距離最遠4億公裡,於明年2月左右抵達火星附近探測器重量接近5噸,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環繞器上攜帶了7臺科學探測儀器,火星車上攜帶了6臺科學探測儀器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火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火星探測承載了中國無數天文工作者的夢想,一代一代的航天人為之努力奮鬥,終於在今天邁出了第一步。23日12時41分,地點是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裝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的第一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這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美國媒體卻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著陸火星青島給它裝導航
    半島記者 王麗平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啟航。這一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的壯舉,讓無數科技人為之歡呼,這其中就有青島科技大學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邵巍,因為他也參與到了這一壯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