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奔火星「01」指揮員是吉安人

2020-07-29 中國江西網
「天問一號」奔火星「01」指揮員是吉安人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圖片均來自網絡)

「天問一號」奔火星「01」指揮員是吉安人

王光義在關注發射狀況

  中國江西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彭曉華報導:「01」指揮員,就是通常所說的航天發射任務的「大管家」,這一崗位既要有豐富的經驗,還要有紮實的技術功底,責任非常重大。發射時人們在最後時刻聽到的「5、4、3、2、1,點火!」等指令,就是由「01」指揮員下達的。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中國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首次前往火星探測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了預定軌道,從而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當時下達點火指令的「01」指揮員,就是來自吉安縣官田鄉江夏村的王光義。

  1977年出生的王光義,孩提時就憨實堅韌、成績優異,雖然成長環境較為艱苦,但他憑藉優異成績,被保送進了縣裡的重點中學——吉安縣立中學。1995年夏天,王光義考入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成為自恢復高考以來他們村裡的第一名大學生。1999年,他畢業後入職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13年調任文昌航天發射中心,並擔任了長徵七號首飛、天舟一號發射任務的「01號」指揮員。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是王光義第二次擔任新型火箭的首次應用型發射「01」指揮員,也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第一次應用發射。根據地球和火星的相對運動位置,將火星探測器送到地火轉移軌道的機會每26個月才有一回,因此,在發射窗口前沿實現「零窗口」發射,將為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節省下更多燃料,可用於後續的探測工作。由於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前續任務的調整,留給火箭活動發射平臺的恢復時間跟著縮短,使得此次發射任務的準備時間也很短,這也讓王光義和他的同事們背負了不小的壓力。

  儘管火箭點火後順利起飛,但發射任務並沒有結束。在短暫的慶祝過後,王光義依然要緊盯著指揮大屏上火箭飛行的速度、高度曲線,仔細辨聽調度傳來的測控跟蹤聲音。直到30多分鐘過去,跟蹤結果表明器箭分離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大廳內頃刻間掌聲如雷,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王光義表示,特別激動的就是點火順利,中間過程不能出任何差錯,不能出任何質量問題,在火箭的窗口前沿,就是準時點火圓滿飛行。此次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也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飛向火星的一次發射,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和以往發射式不一樣的,這對王光義來說壓力更大。

  但王光義仍然堅持工作「穩」字當先,所有環節他都全程一線跟進,和同事們經常一工作就是一個通宵,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題,而這次發射任務只不過是他21年航天生涯裡又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從四川西昌到海南文昌,隨著一個個發射任務的執行,王光義已經把自己的人生和中國的航天事業緊密相連在了一起。

  「踏實、認真,做事嚴謹,一身正氣,默默奉獻。」「毫無架子,很重視同學情誼。」在同學的眼中,王光義始終充滿著正能量,為人謙虛平和。2015年高中同學20年聚會時,王光義抽出緊張的休息時間回來赴會,他謙虛低調的行事風格,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讚譽。

相關焦點

  • 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
    一聲指令,天問探路火星——專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李佳飛通訊員 徐斌如 李寒劍「五、四、三、二、一、點火!」7月23日12時41分,緊隨一聲指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上空劃出一條優美的曲線,將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發出「點火」指令的,就是此次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光義,他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兩型運載火箭的「雙料」指揮員。
  • 「天問一號」出徵!「01」指揮員揭秘幕後故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文昌航天發射場再次成為萬眾焦點。緊隨「五、四、三、二、一、點火」口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和觀眾的歡呼聲,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天空劃出了優美曲線。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01」指揮員:所有工作都要「穩」字當先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這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衝出地球、飛向火星,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多彈道宇航發射。文昌航天發射場再次成為萬眾焦點。
  • 他為火星探測發射搶出4天時間——記"天問一號"01指揮員王光義
    曾參與北鬥組網、嫦娥一號等50多次國內外衛星發射任務,擔任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以及長徵五號復飛發射任務01指揮員。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就此開啟新篇章。確認火箭發射成功後,01指揮員王光義也徹底放下心來。這已經是王光義第四次擔任01指揮員。
  • 「天問一號」點火發令人 大家都叫我「王01」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05秒,「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下午4時,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王光義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疲憊的眼中儘是喜悅的神採。「『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衝出地球、飛向火星的太空飛行器,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多彈道宇航發射。」
  • 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王光義:「天問一號」點火任務發令人:大家都叫我「王01」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05秒,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準時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衝出地球、飛向火星的太空飛行器,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多彈道宇航發射。」作為「天問一號」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戲稱自己是發射場裡的一名「導演」,負責本次任務測試發射的技術總體、組織指揮和計劃協調工作,同事們常常叫他「王洞腰(音,「零」和「壹」的另外讀法)。蘇聯科學家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
  • 天問一號與火星的對話
    「天問一號」 與火星的對話 王遠華「火星,我來了,帶著中國人的聰慧與精明,踏上了奔你的5500萬公裡的徵程;風雪雨露算什麼?」;「火星,我來了,走向我們地球可愛的『友鄰』,我帶著環繞器,著陸器、火星車,會對你全方位觀察、測算與探尋,我們地球人理解你們火星的苦衷與環境,我們也想幫你治理瀰漫灰塵,我們也想讓你披上綠蔭,可我們總得把你們火星環境查清楚,總得弄清楚你們火星能否住人?
  • 01指揮員王光義:太空夢至今未變
    閱讀提示伴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取得圓滿成功,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受到了廣泛關注。8月24日,記者電話採訪了正在休假中的王光義和他的女兒。01指揮員是如何煉成的?歡呼和掌聲背後,發射場裡發生過怎樣的故事?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著航天人堅守孤獨?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隨著採訪的深入慢慢浮出水面。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團隊有兩位90後連雲港人
    【連網】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如果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天問一號」順利升空的背後,凝聚著眾多科研人員的默默奉獻。在發射現場,就有兩名來自港城的90後小夥———張書聖和馮凱倫。
  • 湖南老鄉給「天問」加油供電!「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旅程歷時7個月
    2300多年前,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天問》長詩,提出177個問題,闡發對宇宙萬物的理性哲思。2300多年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體現著跨越兩千多年的不懈求索。此間,人們火星探測共40餘次,成功24次,通關概率僅一半左右。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奔火,而「天問一號」背後,是肩負了祖先重託,接續著科學求索的湖南人。
  • 送「天問一號」奔火,「長五人」還在奔跑
    2020年7月23日中午,「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文昌發射場順利升空,開啟了中國人的首次火星之旅。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10月9日23時,「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茫茫宇宙中, 「天問一號」還將飛行4個月才能抵達火星軌道,它孤獨嗎?
  • 連雲港兩名90後助力「天問一號」飛向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如果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天問一號」順利升空的背後,凝聚著眾多科研人員的默默奉獻。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
  • 長徵五號、長徵七號01指揮員:堅守寂靜無聲的椰林
    本報記者 王維硯閱讀提示伴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取得圓滿成功,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王光義受到了廣泛關注。8月24日,記者電話採訪了正在休假中的王光義和他的女兒。01指揮員是如何煉成的?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科學國家隊功不可沒
    作者:丁佳 「天問一號中科院供圖7月23日12時41分,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探測器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奔向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多遠?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 計劃今年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天問奔火 勇敢逐夢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題:天問奔火 勇敢逐夢新華社記者王琳琳、胡喆點火、奔火、探火……今天,火星「火」了!23日,隨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騰空而起,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式啟航,載著中國人的「探火夢」,向著星際未知、宇宙本源,不懈求索、勇敢逐夢。這次逐夢,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著「天問一號」去火星
    而行進至年中,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中國航天人朝著火星起航了,「天問」徵程,正式開啟!火星探測素來以難度大、失敗率高而著稱,是否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是各國火星探索成敗的關鍵。而現在,中國航天的」天問一號「正在浩瀚的宇宙中,萬眾矚目的朝著火星前進,承載著萬千期待和萬千榮耀。 中國航天人素來以浪漫著稱。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天問一號,等你抵達!成功十年磨一劍 起步雖晚起點高本報訊(記者 雷嘉)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