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活動上,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即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同時公布的還有任務標識(如下圖所示)。

1、解讀名稱
《天問》是屈原的一首長詩,全詩幾乎全部以問句的形式體現,共計一百六十多問,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與我們的行星探測任務十分相合,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行星標識象徵「攬星九天」,主要分為圖片和文字兩部分,文字部分直觀了當,英文MARS代表火星;圖片主線條為字母C的形狀,主要代表著三種含義,一是中國China、二是合Cooperation、三是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
圖片中還有九個星體,其中八個在線條上,代表著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從外到內依次為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和水星,而最小的一個不在軌道上的小星體就是地球的衛星月球。
2、火星探索
火星離地球的距離為幾億公裡,而且著陸難度很大,到現在為止,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射了約40顆探測器,但只有20顆左右發射成功。目前火星探測研究最深入的還是美國的NASA。
NASA發射的水手4號探測器在1965年首次拍到了火星圖片,但這個探測器並未著陸,只是從火星飛掠而過。NASA近二十年來發射了火星探路者、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好奇號和洞察號等探索器到火星進行探索,近來NASA稱已完成了40%的火星探索任務。
今年3月份NASA公布了一張像素高達18億的火星地表全景圖,這是火星地表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全景圖,這張圖片的素材來源(1000張圖像合成)就是好奇號探索器,是它在2019年11月拍攝的。
據NASA稱,2020年7月到8月,預計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火星2020」漫遊車,這個漫遊車的主要任務是採集火星土壤樣本送回地球,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但如果成功,將大大推進人們對火星認識,說不定在將來真的能夠實現火星移民。

3、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
我國今年4月份公布了首次火星探索任務名稱天問一號,天問一號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和巡視。我們的火星探索任務剛剛起步,與NASA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我相信沒有什麼能夠難倒英雄的中國人民,畢竟我們曾經在那麼艱苦的時代,將東方紅送上了太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