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探索任務,走在星辰大海的徵途上!

2020-12-06 上弦月涼

在今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活動上,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即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同時公布的還有任務標識(如下圖所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

1、解讀名稱

《天問》是屈原的一首長詩,全詩幾乎全部以問句的形式體現,共計一百六十多問,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與我們的行星探測任務十分相合,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行星標識象徵「攬星九天」,主要分為圖片和文字兩部分,文字部分直觀了當,英文MARS代表火星;圖片主線條為字母C的形狀,主要代表著三種含義,一是中國China、二是合Cooperation、三是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

圖片中還有九個星體,其中八個在線條上,代表著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從外到內依次為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和水星,而最小的一個不在軌道上的小星體就是地球的衛星月球。

2、火星探索

火星離地球的距離為幾億公裡,而且著陸難度很大,到現在為止,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射了約40顆探測器,但只有20顆左右發射成功。目前火星探測研究最深入的還是美國的NASA。

NASA發射的水手4號探測器在1965年首次拍到了火星圖片,但這個探測器並未著陸,只是從火星飛掠而過。NASA近二十年來發射了火星探路者、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好奇號和洞察號等探索器到火星進行探索,近來NASA稱已完成了40%的火星探索任務。

今年3月份NASA公布了一張像素高達18億的火星地表全景圖,這是火星地表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全景圖,這張圖片的素材來源(1000張圖像合成)就是好奇號探索器,是它在2019年11月拍攝的。

據NASA稱,2020年7月到8月,預計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火星2020」漫遊車,這個漫遊車的主要任務是採集火星土壤樣本送回地球,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但如果成功,將大大推進人們對火星認識,說不定在將來真的能夠實現火星移民。

圖源:NASA

3、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

我國今年4月份公布了首次火星探索任務名稱天問一號,天問一號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和巡視。我們的火星探索任務剛剛起步,與NASA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我相信沒有什麼能夠難倒英雄的中國人民,畢竟我們曾經在那麼艱苦的時代,將東方紅送上了太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天問一號」飛天記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該名稱源於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啟動
    中國科普研究所供圖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中國科普研究所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 (郭超凱)「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8月2日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專家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
  • 「天問」赴火星之旅有多難?看來路披荊斬棘,望去程徵途漫漫
    7月23日又是讓國人激動驕傲的一天,這天中午12點41分,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在「胖五」的運載下升空,並且順利轉入地火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獨立自主火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是我國行星探測工程實施的第一步,更是我國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在隨後7個月的時間裡,「天問一號」需要跨越5億公裡的旅程代表中國首次訪問火星。
  • 「天問一號」今年問天 我們的徵途從火星到星辰大海
    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圖/國家航天局在4月24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中國網評」天問一號將尋訪火星,這是中國向星辰大海的再次進發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人在永不止步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驅使下,再次將目光投向宏大深邃的浩瀚蒼穹。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蒼茫宇宙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屈原用長詩《天問》將這種好奇表達得淋漓盡致。此次火星探測器以這首長詩命名,是2000多年後的中國對華夏先人跨越時空的回應。
  • 走,一起去火星!「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厲害了我的國
    就在今天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後,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搭載的科學載荷開機,開始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看到「天問一號」接下來繁忙的「行程」和重大的任務心裡一邊期待,一邊想大吼一聲:「火星,我們真的來了!
  • 科普專家開講「天問一號火星徵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探測火星到底難在哪,關於火星有哪些已知和未知?在近日舉行的「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活動上,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在內的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專家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
  • 大國徵途 | 星辰大海
    2020年4月24日第5個『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宣布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圖片來源:@人民日報)中國正在開啟宇宙『新長徵』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在此,借一組數字和圖片致敬每一位百折不撓的航天人(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來源:長城網向著火星,出發!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京啟動
    中國網8月3日訊 8月2日,由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北京天文館、中國數字科技館、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協辦的「刊媒惠-科學傳播工作營」之「天問一號:火星徵途」活動在北京天文館啟動。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王京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劉茜、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設計師鄧帆等行業專家,權威媒體代表,文創團隊以及科學小記者代表等出席本次活動。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搭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這也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的名字便來自於屈原的《天問》,其意在於探求科學永無止境。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搭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這是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這也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一次性完成這三大任務
    這就可以知道,天問一號在7月23日飛出地球,追趕火星之時,火星並沒有停止它前行的腳步,它仍然以24.13km/s的速度在繞著太陽公轉。天問一號在途中追,火星在軌道上飛。那麼天問一號就需要飛得更快、更遠才能趕上火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我國開展火星探索之旅
    「天問」是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此次「天文一號」的發射成功將開始一次對火星的探索之旅。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2、為未來做準備:人類總是要走出地球的,現在的深空探索、火星探測,都是為後續人類(我國)走進太空、開發火星資源、實現星際移民做鋪墊和技術準備的。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長徵五號發射CG「天問一號」是我國首個自主發射的火星探測任務,但不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名字來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寓意中華民族追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本次發射載荷接近5噸,包括火星軌道器、火星著陸器及火星車。其中火星車高1.85米,重240千克,設計使用壽命3個火星月。
  •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嚮往
    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偉徵程。中華民族對浩瀚星空的嚮往貫穿歷史長河。早在春秋時期,火星就因形似熒熒之火、行蹤捉摸不定而被稱之為「熒惑」;戰國時代,屈原更是向天發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疑問。回望千年,再看今朝,「天問」啟航既是對古代先賢的最好回應,更是對探索真理、不懈追求民族精神的歷史傳承。邁向星辰大海,必要克服風浪。深空探測難度大、成功率低。
  • 天問一號磅礴啟程,開啟中國火星探索元年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一顆火星軌道器、一架著陸器/一輛火星車)載荷質量:5噸(軌道器3噸多,火星車240公斤)發射意義:①中國首次獨立發射火星探測任務,也是首次部署行星際探測任務,還是中國部署最遠的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