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六、努力的俄國人

2020-08-26 佰思科學

作者:佰思科學 | 沈東旭 邱亞明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科學界一般認為,探測火星對研究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等問題有重大價值,從人類未來星際移民前景來看,火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顆行星。由於地球和火星的公轉周期不同,兩個行星大約每兩年「相遇」一次,即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近,在此期間從地球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可以縮短抵達火星耗時,節省燃料,降低「探火」成本。今年7月至8月迎來兩年一次的發射窗口期!北京時間20號06時58分,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伴隨轟鳴,一枚H2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上搭載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這是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也是今年發射窗口期啟程的全球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在這之後的7月23號,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計劃發射升空,並將攜首架火星直升機「機智」號一同前往火星。其任務包括尋找可能在火星上存在過的生命跡象,探索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特徵,收集樣本以備未來送回地球,為人類登陸和探索火星探路等。


在這一具有歷史性意義時期,佰思科學特別推出「火星探索」系列專題,回顧人類從古希臘至今探索火星的過程及有趣的故事,這是世界各國科學家一代接一代的傳承。而「天問一號」的發射,也標誌著我國在探索火星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佰思科學「火星探索」專題總計8篇,從「望遠鏡裡的火星」開始,以「天問來了」結束。感興趣的,請持續關注我們!


努力的俄國人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會問,在美國人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的同時,為什麼蘇聯人缺席了呢?蘇聯人這段時間難道沒有探索火星嗎?其實蘇聯人不光在努力,還創下了很多的第一。

斯普特尼克一號的複製品


人類的航天時代,最早是由蘇聯開啟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蘇聯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升空的斯普特尼克一號,由此揭開了美蘇太空競賽的帷幕。

尤裡·加加林


在這之後,蘇聯繼續保持領先: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是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1934-1968),時間是1961年4月12日;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人是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1934-2019),日期是1965年3月18日。


阿列克謝·列昂諾夫


反觀美國,一開始對航天科技沒有像蘇聯那樣重視,被搶跑的蘇聯人上來就落下半個身位。但隨著蘇聯的成功,航天探索已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被上升到了到底是「東風壓西風」,還是「西風壓東風」的政治高度。隨著美國航天投入的增加,我們看到了一連串火星探索的成功故事;而蘇聯在整體工業技術水平上的落後,在探索火星方面,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火星1號


其實,蘇聯在探索火星方面仍有很多第一,只不過自己都不太願意提起。早在1960年10月10日,蘇聯就發射了人類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但因火箭故障甚至未能進入地球軌道。1962年11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個火星著陸器,不過沒能離開地球軌道。1969年3月27號,蘇聯又發射了人類第一個能環繞火星的軌道器,遺憾的是,發射時就失敗了。無論是飛掠火星,還是著陸器,或者軌道器,蘇聯的設計都比美國早好幾年,無奈火箭技術實在是弱了點,大多數發射都沒能離開地球。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麼蘇聯航天可以算得上是美國航天的媽媽。

蘇聯火星一號紀念郵票


截止於1971年11月,蘇聯總共進行了九次火星任務,全部失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11月1號發射的火星一號,原本要飛掠火星,但在途中失去聯繫,不知所蹤。儘管如此,蘇聯人還是很激動,不像之前那些探測器連正式名字都沒有,給了它一個火星一號的正式代號,還特意發了一枚郵票以資紀念。


火星二號及火星三號


辛勤耕耘,必有收穫。1969年11月27日,蘇聯的火星探索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火星二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時間上只比11月14日入軌的水手九號晚了不到兩周,成為第二個成功入軌火星的軌道器。注意火星二號頂部的錐狀物,那裡面裝的是著陸器。只不過火星二號的著陸器在登陸火星時失敗,結結實實地摔在了火星上,成為第一個「硬著陸」火星的著陸器。


博物館裡的火星二號著陸器模型


不過時隔不久,火星三號於1969年12月2日又趕到了火星。更驚人的是,著陸器居然成功降落於火星表面,成為人類第一個軟著陸火星的探測器。一連串的成功,讓人感覺蘇聯人終於時來運轉,不知道是不是紅場上的列寧墓冒出了青煙。


登陸火星的火星三號著陸器(想像圖)


令人遺憾的是,成功的喜悅只持續了 100多秒。火星三號著陸器登陸成功90秒後,著陸器即開始向軌道器發送圖片數據,傳輸僅僅持續了20秒,通信即告中斷。蘇聯人在付出巨大努力之後,得到的是一張莫名其妙的黑白圖片。


火星三號著陸器傳回的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火星三號攜帶著人類第一個火星車。如果成功的話,會是人類第一個在火星運轉的火星車。


火星三號攜帶的火星車


之前說過,1971年11月到第二年1月中旬,火星上正刮著強烈的沙塵暴。火星二號和火星三號在這時候不顧一切地登陸,本身就是冒險。有人猜測,火星三號著陸器的失聯,很可能與當時的沙塵暴天氣有關。


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器拍到的火星三號反推火箭殘骸(左上)和火星三號著陸器(右下)


同樣面對沙塵暴,水手九號就由地面控制人員關閉了星上設備,等待沙塵暴結束,以節約資源。再比如,1976年海盜一號原計劃於1976年7月4日登陸火星,為美國建國200周年獻禮。不過由於發現之前選好的登陸地點不理想,遂又花了幾天時間重新選擇登陸地點,於是改在7月20日登陸,以紀念阿波羅十一號飛船首次登月七周年,體現出了足夠的任務靈活性。


海盜一號釋放著陸器(想像圖)


反觀蘇聯,由於在計算機及控制領域的技術水平無法與美國相比,探測器到了火星就只能按照預定程序立即實施登陸,在沙塵暴天氣下著陸器硬闖火星,從而導致任務失敗。雖然火星二號及火星三號的軌道器入軌取得了成功,卻只能拍攝迷茫一片的火星表面而無法停止,白白浪費星上的寶貴資源,導致火星二號的探測工作只持續到了1972年3月,而火星三號則更短,取得的成果遠無法和水手九號相比。


火星三號釋放火星車(想像圖)


整個蘇聯時代,總共有16次火星任務,無一完全成功。不過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各次任務中,探測器多數能到達火星附近,比六十年代還是強多了。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國力更弱,1996年和2011年的兩次火星任務連地球軌道都沒出,又回到了六十年代的水平。

2011年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發射



下篇預告:火星探路

相關焦點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三、初探火星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四、環繞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一、望遠鏡裡的火星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前言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在即,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伴隨轟鳴,一枚H2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上搭載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這是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也是今年發射窗口期啟程的全球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在這之後,中國和美國也將發射火星探測器。近期,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擇機發射升空,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系列專題:五、火星著陸
    作者:佰思科學 | 沈東旭 邱亞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二、運河之謎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
  • 大國重器,「天問一號」是完全國產化的探測器,開啟對火星的探索
    我國首個完全國產化的火星探測器正在前往火星的途中。7月23日上午12點41分(格林尼治標準時間4點41分),「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火箭從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如果這次行星探索任務成功,這將意味著重大的技術突破。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2-3個月後,著陸器和火星車將降落在火星表面的烏託邦平原(Utopia Planitia)內的某個地方,這片平原位於火星北半球。1976年,這裡也迎來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海盜2號」(Viking 2)登陸車。
  •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邁出探索火星的第一步
    這一刻必將被歷史銘記,今天我國「天問一號」實現探火夢。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火星探測器叫「天問」呢?「天問」一詞源自屈原長詩《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兩千多年前,屈原老先生就對世間很多怪事大事、日月變化、天空星辰等有了濃厚的興趣,表達了對傳統觀念的懷疑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因此也被後人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兩千多年後,我們的科技有了很大的進步,對於天空的探索不在只限於想像。
  • 天問一號磅礴啟程,開啟中國火星探索元年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一顆火星軌道器、一架著陸器/一輛火星車)載荷質量:5噸(軌道器3噸多,火星車240公斤)發射意義:①中國首次獨立發射火星探測任務,也是首次部署行星際探測任務,還是中國部署最遠的探測器。
  • 探索火星的「天問一號」升空後,商標也火了
    最近的朋友圈,都被「天問一號」刷屏了。很多小夥伴都非常興奮,中國的「天問」開始向火星進軍。「天問一號」的名稱來源於《天問》是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的一首長詩。「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我們對太空的疑問和探索,在先秦時期已經開始了。在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要飛多遠?比嫦娥五號任務更難,為何探索火星?
    2020年的中國航天充滿驚喜,2021年開年的重頭戲則是天問一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廣大國人卻有點等得不耐煩了。天問一號到底要飛多久,飛多遠,怎麼還沒到火星?探索火星難度很大,為何還要堅持呢?
  • 從「天問一號」飛向火星說起
    據國家航天局官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近七個月的長途跋涉,預計在2021年的2月中旬至2月下旬進行繞火星運行的探測工作,然後擇機進行登陸火星,然後在2021年4月23日左右著陸火星。著陸後將釋放一臺火星車,進行為期3個月的火星表面探索工作。
  • 「天問一號」火星探索任務,走在星辰大海的徵途上!
    在今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活動上,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即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同時公布的還有任務標識(如下圖所示)。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有多努力嗎?
    &34;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在沅湘之地仰望星空,將滿腹憂思化作千古名篇《天問》,闡發了對宇宙萬物的哲思。兩千多年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於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明明金星近在咫尺,為什麼不探索金星呢?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其實就是在宇宙中的星體,也了解到在太陽系中有其他行星的存在,對於這些與我們比鄰的行星,我們想去探索的欲望也開始越來越大了,如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即將抵達火星軌道了。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來源:長城網向著火星,出發!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我國開展火星探索之旅
    「天問」是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此次「天文一號」的發射成功將開始一次對火星的探索之旅。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
  • 「天問一號」即將探索火星,它要完成什麼任務?
    在此之前,天宮一號也順利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夢離現實越來越接近,如今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進入發射日期倒計時,它將完成什麼任務?火星作為距離地球較為接近的一顆星球,自然而然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從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們就對火星進行了探索,美國航空局先後發射了多架火星探測器,如今中國的天問一號即將上天,這次他將帶著這三個任務前往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