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積累】人類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2021-01-15 陝西教師招聘考試

溫度——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溫度最接近地球。地球表面溫度為最低零下89.2攝氏度,最高58.6攝氏度。火星的溫度則是零下133—零上27攝氏度。

四季——與地球相似,火星上也有著四季更替。如果在火星上過日子的話,時間跟地球差不多,火星的一天是24小時39分35秒。

地貌——這顆「荒漠行星」也分布著高原、平原、峽谷和環形火山,南北極也有冰蓋。

大氣——火星大氣密度僅為地球的1%,約相當於地球上33千米高處的大氣密度,極為稀薄,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

火星與地球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火星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表面的0.38,磁場強度只有地球的1%等等。

但火星最最最吸引人類的,是人們在這裡發現了明確的有水存在的證據。有水,就代表著生命存在的可能。

根據現有太空飛行器的探測結果,我們已清晰可知火星擁有海岸線遺蹟、河道痕跡、湖泊衝積扇等流水地貌痕跡,這些都表明火星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大規模的液態水。科學研究還表明,火星的北半球大部分是海洋、南半球大部分是陸地,這一點和地球恰恰相反。

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繞、著、巡」(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屬首次。

開展對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的探測,並對表面重點地區進行精細巡視勘察。

照相——看看火星長啥樣,傳回自己拍攝的火星圖像。

測物質、測元素——火星表面有什麼物質,這些物質的組成成分是什麼。

測環境——探測火星的磁場環境、離子與中性粒子、高能離子等情況,探測器攜帶的這類儀器數量最多。

看火星內部——火星地下的分層結構如何,到底有沒有水冰的存在等。

看火星氣象——火星上的溫度變化到底怎麼樣,可以測風、測溫、測氣壓,還能聽聽火星上的聲音什麼樣。

最佳路線為「霍曼軌道」。

由於路途遙遠,從地球發射探測器到達火星,一般都採用最省能量的軌道。考慮到風險、成本等因素,地球太空飛行器到火星的最佳路線為1925年提出的「霍曼軌道」。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此作了形象的比喻,「可以把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軌道想像成一個大操場,火星在第四跑道,地球在第三跑道,內圈跑得快一些,外圈距離長、跑得相對慢一些。那麼,從內圈到外圈發射探測器,最省力的方式一定是火星在前面、地球在後面,這樣才有可能追上。否則在直線距離時發射,等到探測器飛過去,火星已經跑掉了。」

專家介紹,火星探測器發射時火星在地球前方44度,由於地球比火星「跑」得快,在探測器發射不久,地球會在某一個位置追上火星,因此往往存在一種現象,即火星探測器發射之後大約兩個月左右,緊接著就會發生「火星衝日」,此時地球和火星的距離最近。「因此,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時間窗口和『火星衝日』並不是一個時間點。天文觀測時代,『火星衝日』時地火距離最近,是天文學家觀測的最好時機;航天時代,更看重發射的時間窗口。」

探測器發射成功只是第一步,要圓滿完成此次任務,「天問一號」還要經歷六個階段的考驗。

一圖了解後續六個階段: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窗口很短——去火星每隔26個月才有一個機遇期,其中大約有半個月的時間為發射窗口期。

成功率低——截至目前,人類總共開展40多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率不到一半。

距離很遠——火星距離地球最遠達到4億公裡,以光速傳播單程需近23分鐘。也就是說,從地面上發送一種指令,探測器要在23分鐘後才能執行,給測量、控制帶來了新的難題。

環境全新——深空探測是去一個尚不確知的環境,大氣、重力、光照等都對太空飛行器的設計提出更高要求。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依舊執著於探測火星?
    火星究竟有什麼「寶藏」,使它成為各國太空探測活動的「兵家必爭之地」?去過火星的太空旅者們都發現了什麼?火星還有哪些可能的驚喜亟待人類發掘?漫漫探火路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火活動,其中美國21次,蘇俄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23次,成功率約53%。
  • 阿聯火星探測器要來了!火星探測變簡單了嗎?
    火星,被人類視為最有潛力的第二家園。從地球移民火星,一直是科幻小說的熱門話題。探測火星是空間科學家們的夢想,希望有一天能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現在移民火星也是馬斯克的夢想,發現新大陸以後,歐洲人的後裔準備好了下一次更遙遠的移民。
  • 為什麼最近非要「扎堆」去火星?八大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
    人類為何要探測火星?這次去火星想幹什麼?火星探測難點在哪裡?火星上究竟是什麼樣子?多個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為什麼最近「扎堆」去火星?最近火星檔期有點滿。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7月23日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耽擱了,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在這個時間出徵。為什麼去火星要扎堆?
  • 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為什麼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我們為何要探索火星
    前言 :長徵5號搭載「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環繞火星、表面著陸、巡視探測,三階段的任務,中國將邁出火星探測的重要一步。1971年5月28日蘇聯的火星三號由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於12月2日成功軟著陸火星,雖然在登陸後僅過了14.5秒,就失聯了,甚至沒有來得及發回一張完整的火星表面照片,但是這仍然是第一個成功著陸火星的探測器,為後來積累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數據。
  • 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它的出現,竟讓科學家們相信火星有生命存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到天空,開始了對火星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等科學探測,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那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呢?,最後變成了現在荒涼的樣子,所以探測火星可以幫助我們保護地球。
  • 中國為什麼要探測火星?火星上到底存不存在生命?
    7月17日,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正式啟程。關於中國探測火星的計劃,我們最容易想到的可能是國家榮譽以及屈原天問代表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宇宙的好奇與嚮往。不過如果你對火星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會發現更多的有趣之處,比如:我們為什麼要去探測火星而不是其它星球?
  • 中國為什麼要探測火星?火星上到底存不存在生命?
    7月17日,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正式啟程。關於中國探測火星的計劃,我們最容易想到的可能是國家榮譽以及屈原天問代表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宇宙的好奇與嚮往。不過如果你對火星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會發現更多的有趣之處,比如:我們為什麼要去探測火星而不是其它星球?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聊點科技【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工程總體部部長耿言:因為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是最「像」地球的那一個,環境與地球最為相似。有明確證據證明,火星上曾經存在水。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條件以及火星是地球過去還是地球未來,成為火星研究的重大科學問題。 除了科學研究上的考慮,選擇火星也是一種現實考慮,量力而行。
  • 人類為什麼一定要上火星?
    七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就將抵達火星,擇機著陸、巡視,為中國航天事業再續新的光輝。也是在這一年,美國和阿聯也先後表達了探索火星的意願。人類走向星辰大海的腳步越來越快,但為什麼大家都把火星當成了如此重要的一站呢?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開啟,我們為什麼要太空移民火星
    今天看到「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的新聞,相信很多朋友不太理解這個計劃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我在這裡就說一下我的個人見解,歡迎各位看官指教。目前,美國俄羅斯和我們國家都要去探測火星,就連印度之前都發射了探測衛星去火星(雖然是失敗了)。我們去了解火星的各種情況,就是為下一步的火星移民計劃做前提準備。
  • 人類會移民火星嗎?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在這種情況下,大約每26個月出現一個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地球到火星間的飛行路徑最短、最省燃料,因此一般選擇在這一段時間發射。具體的發射日期確定,還與實際的軌道設計、火箭發射運載能力、地面氣象、空間天氣等密切相關。2 火星探測的核心是什麼?魏勇:火星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就是火星的水是怎麼演化的。火星表面有河流的痕跡,為什麼今天一滴水都看不到?
  • 人類為什麼喜歡探測火星,不喜歡探測金星?CO2的溫室效應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遠及近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離太陽最近,沒有大氣,白天氣溫很高,晚上很低。金星的大氣很厚,主要成分是CO2,白天氣溫很高。
  • 人類為什麼一定要上火星?
    2020年7月23日下午,肩負著為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天問計劃」發射第一組探測設備的中國重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舉國歡慶。人類走向星辰大海的腳步越來越快,但為什麼大家都把火星當成了如此重要的一站呢?為什麼是火星?在太陽系大家庭中,火星最突出的特點,要數它的外觀。由於表面上布滿了氧化鐵,這讓火星看上去是鮮亮的橘紅色,比其他行星都具有更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 火星1號探測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
    今年,火星探測將再次迎來熱潮,這是自2013年11月5日印度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和2013年11月18日美國發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以來,時隔7年,再一次迎來了火星探測的熱潮。火星人類發射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活動。
  • 為什麼探測火星每26個月一個發射窗口?這樣計算,秒懂
    剛剛過去的7月真的很熱鬧,阿聯、中國、美國的火星探測器接連發射,你知道為什麼火星探測任務扎堆在今年7月嗎?三個常識關於火星探測的三個常識先了解一下:第一,關於地球、火星的一些基本數據大家要知曉。地球上的一年是365天,也就是地球圍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的時間,火星上的一年是687天。
  • 人類為什麼突然放棄了更近的金星?都跑去探測火星?
    並且目前在火星表面上依舊運行著兩個探測器,2011年NASA發射「好奇號」和2018年發射的「洞察號」,並且在火星軌道上還存在6個軌道飛行器。這些探測器無間斷地為我們人類從火星上正在傳回大量地探測數據。但我們很少有聽到過金星的任何消息,也很少聽到過人類未來的金星探測計劃!如題所說金星離我們最近,為何人類會集體放棄金星,都趕著往火星上跑呢?
  • 人類火星探測歷史
    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1960年,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測火星活動,美國21次,蘇聯及俄羅斯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其中完全成功的探測有19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探測有23次,成功率約43%。火星探測經歷了兩次高潮一次低潮。
  • 為什麼火星探測失敗率很高,火星探索有多難?
    從20世紀60年代,人類開始嘗試探測火星,至今已過去60年,人類林林總總已實施火星探測活動55次,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只有28次,成功率只有50%。其中著陸任務17次,成功8次,成功率只有47%。為什麼火星探測失敗率很高,火星探索有多難?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行星探測的序幕。探月之後,中國深空探測的步伐將邁向更遙遠的星球。這時,很多人可能會問:行星探索的第一站,為什麼是火星?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目前,人類對火星實施了40餘次探測任務,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先從地球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