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火星探測歷史

2020-08-26 樂視界dream

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1960年,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測火星活動,美國21次,蘇聯及俄羅斯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其中完全成功的探測有19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探測有23次,成功率約43%。

火星探測經歷了兩次高潮一次低潮。1960年至1975年,是人類探測火星的第一次熱潮;1976年至1987年是火星探測的低潮;1988年至今是人類探測火星的第二次熱潮。

火星3D渲染圖Mars. 3D rendering

1960年至1975年,是人類探測火星的第一次熱潮,美蘇兩國共進行了23次發射。當時美蘇主要是為了政治目的,在包括火星探測在內的許多航天領域開展了激烈的競爭,以顯示各自的航天實力。但在這一階段也取得了不少探測火星成果。

1960年10月10日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火星探測器,開啟了人類火星探測歷史。四天後又向火星發射了第二枚探測器。然而這兩枚火星探測的先行者卻連地球軌道都沒能到達,這兩枚探測器後來分別被稱為「火星1A號」和「火星1B號」。隨後蘇聯又發射了多個「火星」系列探測器,全部都失敗或部分失敗了。其中「火星」3號著陸艙在火星表面軟著陸,雖然僅發送20秒鐘電視信號,但它是第一個到達火星表面的探測器;「火星」5號是蘇聯首個進入火星軌道的探測器,並發回火星照片隨後停止工作;「火星」6號在著陸過程中對火星大氣進行了短暫的觀測,發回了火星大氣參數。蘇聯還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2號和「宇宙-419」探測器,但都失敗了。

蘇聯「火星」3號探測器

第一次火星探測高潮期間美國向火星發射了6個「水手」系列兩個「海盜」系列火星探測器, 成功了6個。其中1964年「水手」4號從離火星約1萬千米的地方掠過,回傳了世界第一張火星表面的照片;「水手」9號於1971年成為世界第一個進入火星軌道的探測器,拍攝了85%的火星表面。1975年,美國先後發射了「海盜」1號、「海盜」2號探測器。「海盜」1號、「海盜」2號是世界第一對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探測和著陸探測兩種探測方式的火星探測器,獲得了大量有用的科學數據。

1976年到1987年火星探測進入低潮。由於火星探測耗資巨大,再加上美蘇競爭戰略重點轉移,美國大力發展太空梭,而蘇聯則大力發展空間站,所以火星探測進入低潮。

1988年火星探測開啟了第二次高潮。1988年蘇聯再一次開始了其火星探測,發射了「火衛」1號、「火衛」2號兩個火星探測器,但還是都失敗了。美國在1992年發射了「火星觀測者」探測器。不過,它在即將到達火星時與地球失聯。

美國於1996年開始實施龐大的「火星生命計劃」,即尋找火星生命。在這一年裡,美國先後成功發射了「火星全球勘測者」和「火星探路者」探測器,以確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火星探路者」攜帶了世界第一輛火星車「旅居者」美國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別發射的「火星極區著陸器」、「火星氣候軌道器」雙雙遭受了失敗。進入21世紀後,美國於2001年成功發射了「火星奧德賽」探測器,首次發現火星地表下面存在水冰。2003年,美國先後發射了第二代火星車「勇氣」號和「機遇」號。這對「雙胞胎」性能更為優異,使科學家更好地了解了火星,並再次證實火星上有水。2007年,美國「鳳凰」號火星著陸器升空,它是第一個在火星北極地區著陸的探測器。2011年美國發射了第三代火星車「好奇」號。2018年,美國「洞察」號在火星安全著陸。

美國「勇氣」號火星車

1998年,日本發射了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但由於推進器故障,最終沒有進入火星軌道。2003年,歐洲航天局發射了其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快車」,「火星快車」軌道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獲得超出預想的數據,但其「獵兔犬」2號著陸器著陸失敗。2016年,歐洲航天局與俄羅斯合作研製的「火星生物學-2016」探測器升空。它由「微量氣體軌道器」和「夏帕雷利」著陸器組成。其中「微量氣體軌道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但「夏帕雷利」著陸器還是沒能成功著陸。2011年,俄羅斯發射「火衛一-土壤」探測器和我國「螢火一號」探測器但探測器發生了故障,使探測器沒能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最後再入地球大氣層燒毀。2013年,印度發射其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並取得成功。

第二次火星探測高潮與第一次高潮不同,主要是為了科學和工程目的,即以發展新技術和獲得科學發現為主。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且距離第二近的行星,成為目前除地球以外人類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火星探測會是人類太空探索的一個重要一環。

相關焦點

  • 人類探測火星的簡要歷史
    人類對火星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探測始於20世紀六十年代,很大的動力來自於六十年前的美蘇爭霸格局。 這兩個超級大國在技術不成熟的前提下依舊進行了大量空前規模的火星探測計劃!(早期有能力探測火星也就只有這兩個國家。) 首先,蘇聯於1960年10月10日向火星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一個專為火星而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然而卻連地球軌道都沒到達就失敗了!
  • 登錄火星,了解火星探測歷史及我們的行星探測計劃
    火星探測歷史,冷戰時期一、前蘇聯火星探測歷史1960年前蘇聯發射兩枚「火星探測器」均未到達地球軌道而失敗。1962年前蘇聯發射三枚火星探測器,其中兩枚失敗,只有火星1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1億公裡時與地面失去聯繫,從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人類火星探測的開端。1964年11月發射(探測器2號),它雖然到了火星附近,但因太陽能板損毀沒有發回任何數據。1965年7月發射(探測器3號),亦失敗。
  • 人類歷史上火星探測任務大盤點
    這個夏天,是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中國、美國、阿聯都將展開新的火星之旅。今天,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已經踏上奔火徵程。縱觀世界航天史,人類似乎對火星「情有獨鍾」。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人類火星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火活動,其中美國21次,蘇俄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火星探測取得的成果最為豐富,特別是水的發現,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熱情,成為近期國際深空探測的熱點。」龐之浩說。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其中我國的火星探測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對局部地區開展巡視探測,這在世界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探測火星方式共有五種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且距離第二近的行星,因此成為目前除地球以外人類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人類用空間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測的歷史幾乎貫穿整個人類航天史。探測火星對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變,了解火星的氣候、地質和資源,為今後在其上建立人類第二個家園做準備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 火星1號探測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
    今年,火星探測將再次迎來熱潮,這是自2013年11月5日印度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和2013年11月18日美國發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以來,時隔7年,再一次迎來了火星探測的熱潮。火星人類發射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活動。
  • 歷數全球各個國家探測火星歷史,火星,中國來了
    水手3號為水手4好鋪平了道路,水手4號順利發射,在8個月後成為了人類第一個飛掠火星並傳回火星照片的探測器。讓人類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火星表面的樣子,水手4號的探測結果基本打破了人類對火星的幻想,火星上不存在任何存在過文明的跡象,沒有運河,沒有火星人臉像,大氣稀薄,沙塵肆虐,表面撞擊坑遍布,荒涼而沉寂。
  • 探測火星 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資料圖: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人類火星探測史:蘇聯最早啟動火星探測,但成了美國獨角戲
    因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第一步。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我國未來將進行深空探測,探測太陽系、火星、小行星等,探尋地外生命信息。
  • 人類會移民火星嗎?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如果有大量液態水存在,就表明人類有可能在上面居住。判斷一個行星對於人類是否宜居,第一個標準就是表面必須有大量的液態水流動,即河流海洋。其次,是大氣裡必須有氧氣,即使大氣裡沒有氧氣,只要有水,可以用水製造出氧氣。現在已基本知道,在過去幾十億年裡,火星表面的液態水逃逸到行星際空間去了。所以我國的火星探測,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是水是怎麼通過大氣層逃逸的?
  • 人類為什麼依舊執著於探測火星?
    火星究竟有什麼「寶藏」,使它成為各國太空探測活動的「兵家必爭之地」?去過火星的太空旅者們都發現了什麼?火星還有哪些可能的驚喜亟待人類發掘?漫漫探火路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火活動,其中美國21次,蘇俄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23次,成功率約53%。
  • 中國航天再創歷史!首次自主火星探測正式啟程
    探測火星磁場特性。開展火星早期地質演化歷史及火星內部質量分布和重力場研究。中國在火星探索上的首次嘗試是在 2011 年,當年中國與俄羅斯、歐洲在火星探索領域開展了國際性合作,中國開發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在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探測器當中,計劃一同前往火星,進行環繞探測任務。
  • 資料: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圖)
    火星是自然環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所以被認為是最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近百年來,科學家們對這顆紅色的星球進行了種種猜測,人們幻想著火星上布滿蔚藍色的大海、縱橫交錯的河流、鬱鬱蔥蔥的深藍色的植物,甚至還有火星人等,飛往火星是人類多年的願望。
  • 【常識積累】人類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大氣——火星大氣密度僅為地球的1%,約相當於地球上33千米高處的大氣密度,極為稀薄,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火星與地球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火星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表面的0.38,磁場強度只有地球的1%等等。但火星最最最吸引人類的,是人們在這裡發現了明確的有水存在的證據。有水,就代表著生命存在的可能。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人類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
  • 人類火星探測都經歷了哪些歷程?
    關於火星更多的秘密,還需要很長時間去探索呦!從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史上首枚探測器到現在的六十年間,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無論是中國、美國,抑或是其他國家,都爭先恐後地想在火星探測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 40多次火星探測,人類能在火星找到生命嗎?
    導語: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40餘次火星探測,2020年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開啟奔火之旅。與此同時,美國和阿聯的火星探測器也先後升空。火星,是人類探索宇宙星空的關注焦點。有關火星的前世今生、火星生命的奧秘、火星與地球關係的猜測,一直是縈繞在人類文明歷史中的亙古之謎。
  • 1分鐘回顧人類火星探測史
    7月23日12時41分,咱們中國的首次完全自主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人火星探測的歷史。但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攜帶著「天問一號」要經歷7個月之久的太空之旅,才能最終在2021年2月份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並於4月完成最困難的火星著陸任務。所以,火箭發射成功只是完成了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是否能夠取得圓滿成功就得看來年2月份了。
  • 為何人類執著探測火星?西瓜視頻帶你看火星有何特別之處
    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在本期視頻裡,將帶領我們對火星這顆星球做個更為客觀詳盡的了解,看火星有何特別,知曉人類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對火星的探測歷史1960年,蘇聯首先展開了對火星探測的歷史,當年10月,歷史上首個火星探測器由蘇聯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