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時41分,咱們中國的首次完全自主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人火星探測的歷史。
但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攜帶著「天問一號」要經歷7個月之久的太空之旅,才能最終在2021年2月份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並於4月完成最困難的火星著陸任務。
所以,火箭發射成功只是完成了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是否能夠取得圓滿成功就得看來年2月份了。
長徵5號
不過,火星探測不同於月球探測,因為地球與火星的距離遠遠大於日月距離,超長距離導致的信號延遲對探測器的著陸影響巨大。這也就意味著,探測器依靠地球控制臺來接收指令是不現實的,而是要依靠著陸環境自主完成超過2000個著陸操作。
火星探測的難度我就不詳細展開了,這篇文章我只聊一聊人類火星探測的歷史,也許從這個以失敗貫穿主線的歷史中,你能深刻的感受到火星探測的難度有多大!
天問一號
冷戰時期,隨著蘇聯和美國的科技爭霸領域無限延伸,深空探索成為了兩國共同的目標指向,這就拉開了人類對火星探測的序幕。
在火星探測領域,蘇聯首先吹響了號角。
1960年10月10日,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不幸的是,它還未進入地球軌道就宣告任務失敗了。
1960年10月14日,蘇聯再次發射第二個探測器,也遭遇了失敗。
1962年10月24日,前蘇聯的第三枚火星探測器升空了,然而這次它也是僅僅到達了環繞地球軌道而已。
1962年11月1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號,這枚探測器成功進入了前往火星的軌道,然而當1963年3月21日它飛行到距離地球1.06億千米的距離時,卻與地面永遠失去了通信聯繫,這次發射也是宣告失敗。
1963年3月24日,前蘇聯的又一枚探測器升空,這枚探測器同樣面臨著失敗的命運,僅僅到達環繞地球軌道,此後火箭未能再次成功點火,兩個月後墮入地球大氣層燒毀。
1964年11月30日,前蘇聯再次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它雖然最終到達了火星附近,但是卻沒有能夠向地球發回任何數據。
1969年,前蘇聯再次向火星發射了兩枚探測器,然而這次甚至比此前的情況更加糟糕,第一枚探測器在發射後7分鐘因發動機故障發生爆炸,而另一枚探測器發射後不到1分鐘就墜向了地面。
1971年,前蘇聯發射火星3號探測器,最終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火星3號的著陸器,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到達火星表面的裝置,但是其也只是正常工作了14秒,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發回來。
火星3號
1973年,前蘇聯連續向火星發射了火星4號、火星5號、火星6號、火星7號四枚探測器,但是都沒有完成它們的探測任務。
1988年7月7日和1988年7月12日,前蘇聯繼續發射福波斯1號和福波斯2號探測器升空,然而儘管相隔15年之久,這兩顆探測器依然沒能逃脫失敗的命運。
1996年12月16日,俄羅斯發射了火星96號探測器,探測器進入地球軌道後未能成功點火進入前往火星的軌道,不久後在墜入太平洋而宣告失敗。
所以,截止到目前為止,最能代表俄羅斯火星探測水平的仍然是1971年的火星3號,這屬實有些尷尬。
對於蘇聯率先發起了火星探測的號角,美國自然也不甘落後。
美國航天局緊隨蘇聯步伐,在1964年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水手3號,但遺憾的是也未能成功進入軌道,任務宣告失敗。
但是,美國在找到故障問題後於同年發射了第二個火星探測器——水手4號,成功實現了抵達火星軌道並實現「飛掠」。
水手4號
水手4號回傳了第一張火星表面的照片,並且是第一張從除了地球以外另外一個行星上拍的照片。
同時,這張充滿了隕石坑、死寂世界的照片, 震驚了科學界。
無論如何,水手4號的成功飛掠是人類對火星探測的第一次成功經歷。
有了這一次的經歷,美國接下來的火星探測任務似乎找到了訣竅。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水手系列末期任務——水手9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
1976年9月,海盜1號的著陸器成功登陸火星,並且成功傳回了火星表面的照片。
海盜系列實現了對火星的第一次成功軟著陸,這是人類對火星探測的裡程碑。
1996年,美國探路者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它連續工作了10年之久。
探路者號
2001年4月7日,美國發射了火星奧德賽探測器——用於了解火星表層構成和輻射環境;
2003年7月7日,美國發射了機遇號和勇氣號火星車——用於收集火星氣象及土壤信息,該火星車發現了火星上的第一個隕石;
勇氣號
2007年8月,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鳳凰號」火星車車,實施為期90天的探測任務,對火星尚未探測過的北極地區展開勘測;
鳳凰號
2011年11月,美國發射了「好奇號」火星車——它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
好奇號
憑藉這些探測器,美國幾乎實現了對火星的立體勘察,發現了火星存在季節性液態水以及遠古海洋環境的證據,揭開了火星大氣的消失之謎。
歐洲在火星深空探測上起步較晚。
2003年,歐洲航天局發射火星快車探測器搭載獵兔犬二號探測器,獵兔犬二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但隨後失去聯繫。
獵兔犬二號
2004年1月23日,歐洲航天局宣布,「火星快車」探測器發現火星南極存在冰凍水,這是人類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發現水。
2007年2月25日,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彗星探測器靠近火星飛行,順利完成利用火星引力調整飛行速度和軌道的任務。
目前,火星快車號已繞火星轉達5000多次,傳回了大量的資料和地表影像,也為火星探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火星快車號
說來你們可能不信,世界上唯一一個首次火星任務就成功的國家是三哥,這實在是火星探測的新秀。
印度於2013年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創造了一個尷尬的紀錄,即史上最便宜的火星計劃(費用為7500萬美元),投資額還不及一部好萊塢大片。
印度火星探測器
印度火星探測器在火星橢圓軌道上運轉,只有在近火點才能收集到實驗數據,但依然是第一個首次成功的火星探測器
在接下來的10年內,火星探索進度最快的仍是美國。美國「毅力號」將計劃在火星上軟著陸,同時把火星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如果成功,可算是一次無人火星返回任務,這將為2030年載人登陸火星並返回積累經驗。
但是,7月23日中國首次完全自主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並將在一次發射中完成「繞、落、巡」三個任務,中國的這一宏偉願望一旦成功,將極大的縮短與美國的差距。
從火星探測的歷史來看,人類目前已對火星實施了55次探測任務(美國、蘇聯、日本、歐洲),其中僅成功了24次,成功率僅43%。
而在這55次探測任務中,全部做到了「繞落巡」三個目標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中國能否成為火星探測競賽中的最強選手,就看2021年2月21日能否成功變軌進入停泊軌道,以及能否在4月著陸火星了。
未來值得期待!
我是科學驛站,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博士,同時也是一名熱愛科學、熱愛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時也是頭條科學領域優質創作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點讚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