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
未經授權的複製粘貼和轉載,追究法律責任
2020年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這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時間。因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第一步。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設定了五大科學目標:
> 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
> 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
火星表面物質組成
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
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
我國未來將進行深空探測,探測太陽系、火星、小行星等,探尋地外生命信息。我國計劃將在2020年實現火星的著陸巡視,在2030年實現火星的採樣返回。
天問一號就長這樣。
我國邁出了探索火星的偉大步伐,然而實際上我們依然是跟隨者。因為在航天領域,美國和前蘇聯依然是我們的前輩。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四顆。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也是除了金星以外,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人類自由文明開始,就對太空充滿了無窮的幻想,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終於準備走向太空。
冷戰是戰爭一觸即發的時代。但是競爭就能促使人類科技的進步。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世界領導權而展開了軍事和科技競賽。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枚探測器。緊接著就在四天以後,即1960年10月14日第二枚火星探測器升空。然而這兩枚火星探測的先行者卻連地球軌道都沒能到達。之後蘇聯的探測器再次失敗。
美國晚了4年,但是美國成功了。1964年,美國也先後向火星發射了兩枚探測器:水手3號和水手4號。水手3號失敗。水手4號於1965年7月14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過火星,向地球發回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來自火星的21張照片。與此同時,美國人成功登陸了月球。(但現在很多人懷疑美國在造假)
1971年,美國再次向火星發射了兩枚探測器,嘗試進入火星軌道,環繞火星飛行,以獲取火星的高清晰照片。水手9號發射升空,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枚成功進入環繞火星軌道的探測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與此同時蘇聯的火星探測又失敗了。探索火星成了美國的獨角戲。
2001年4月7日,美國發射&34;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目前&34;仍在火星軌道運行,測試火星的地質和氣候,試圖尋找火星上生命和水的跡象。2002年,&34;發現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層中可能有豐富的冰凍水。這消息震驚了世界。因為有水就有可能存在生命。2004年1月23日,歐洲航天局宣布,&34;探測器發現火星南極存在冰凍水。這是人類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發現水。
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爭取在2020年後以月球為基地把人送上火星。
2007年2月25日,歐洲航天局的&34;彗星探測器靠近火星飛行,順利完成利用火星引力調整飛行速度和軌道的任務。
2008年1月,俄羅斯空間研究所宣布,爭取在2025年前把一名俄羅斯太空人送上火星。
美國宇航局宣布計劃在2037年派太空人登上火星,而不是之前傳聞的2031年。
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其總面積和地球陸地面積相當。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太陽系生命可能起源於火星,這顆紅色的星球或許是生命的誕生地。當時的火星具備啟動生命進程的條件,而地球還不具備。也就意味著,火星未來將會是人類的第二家園。
但是火星並不能夠馬上變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火星白天:-5℃, 夜晚:-87℃,還沒有氧氣,人類無法生存。
美國電影《火星救援》就展現了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飾),他與其他五位太空人遭遇巨型風暴的故事。
但科學家制訂了「改造火星計劃」。人類將在未來登上火星,前一百年在火星上建設上百個核反應堆,這些核反應堆與化工廠連接,化工廠向大氣排放氟化碳,形成"理想大氣」。火星將形成與地球相似的大氣,之後火星在一場大暴雨後形成原始海洋,火星這個紅色星球將變成藍色星球。接著,人類在火星上播撒植物種子,五十年後,火星上有了原始植物,植物釋放氧氣,創造了生命的條件。原始生物誕生了,人類將地球上的生物帶到了這塊新大陸,生命在這裡繁衍,創造了自己的文明。在人類的改造下,火星將成為第二個地球,地球不再是孤獨的旅行者。
「人類所做的工作只是將火星的氣候變暖,然後撒下孕育生命的種子。」
未來哪一個國家將首先實現人類登陸火星計劃呢?美國的航天科技實力實力世界最強,俄羅斯其次,再其次中國和歐洲航天局。但是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中國人捷足先登呢?期待人類登陸我們的第二家園:火星。
你了解火星嗎?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