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探測火星每26個月一個發射窗口?這樣計算,秒懂

2020-08-23 太空X基地

剛剛過去的7月真的很熱鬧,阿聯、中國、美國的火星探測器接連發射,你知道為什麼火星探測任務扎堆在今年7月嗎?

你可能聽過26這個數字,沒錯,以現代的科技水平,每隔26個月才能向火星發射一次探測任務,一旦錯過了今年7月的發射窗口,就要再等26個月才能發射, 期間探測器的各種維護成本將接踵而至,探測器的壽命也將大打折扣,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看到的結果,今天基哥就給大家以科學的方式計算一下26這個數字的由來!

三個常識

關於火星探測的三個常識先了解一下:

第一,關於地球、火星的一些基本數據大家要知曉。地球上的一年是365天,也就是地球圍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的時間,火星上的一年是687天。地球圍繞太陽的平均公轉速度大約是10750公裡每小時,火星的公轉速度大約是86900公裡每小時,在後續的計算中,只會使用到這兩顆行星的公轉時間。

第二,從地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時,探測器走的並不是直線,因為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上的萬物皆具有跟地球一樣的公轉速度,火箭在離開地球表面之後,其不但有相對於地球而言向上的加速度,還有相對於太陽而言的跟地球公轉速度類似的「斜速度」,所以即使火箭有能力一直垂直於地表向上加速,但相對於太陽而言,火箭的運行軌跡依然是一條拋物線,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地球上的探測器想要到達火星,必須要確保火箭離開地球之後的拋物線運行軌跡,要跟火星相對於太陽的公轉軌道相交,探測器在運行到這兩個軌道的交點之後,可以藉助自身動力降低運行軌道,從而被火星的引力捕獲,成為火星的一顆人造衛星。德國物理學家瓦爾特霍曼在1925年出版了關於這種軌道變換方式的著作,於是後人就將這種變換軌道稱這後霍曼轉移軌道。

第三,地球跟火星的平均距離是2.25億公裡,最近距離低至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高達4億公裡,沒有人會捨近求遠,所以在地球與火星的距離相對最近時發射火箭,是探測火星的最佳選擇,這可以明顯降低探測器在地火之間遨遊的時間。

黃金夾角

了解了上面三個常識之後,咱們就可以描繪出一幅在地球上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時間圖:

其一:因為火星跑的是「外圈」且速度慢於地球,所以火箭發射時刻,火星必須要領先地球幾個「身位」,不然火星永遠就追不上來自於地球的火星探測器。

其二:地陽線(太陽與地球的連線)與火陽線(太陽與火星的連線)之間的夾角要適中,適中到沿綠色軌道飛行的探測器與沿紅色軌道飛行的火星同時到達紅綠軌道的相交點。

其三:黃金夾角可以微調,付出的代價就是火星探測器的飛行速度也要微調。

詳細計算

自此,計算發射間隔為什麼是26個月的問題,就變成了計算「經過多少天之後,地陽線與火陽線之間的夾角再次回歸到黃金夾角」,假設黃金夾角值為固定值1,那麼簡單的計算流程如下:

地球每天的公轉角度是360/365=0.9863度。

火星每天的公轉角度是360/687=0.5240度。

X天之後,地球相對於黃金夾角時的偏移角度是0.9863X/360。

X天之後,火星相對於黃金夾角時的偏移角度是0.5240X/360。

(除以360是因為有可能出現「套圈」)

那麼此時就可以建立一個回歸黃金夾角的等式:

0.9863X/360 - 0.5240X/360=1

換算一下就是0.9863X-0.5240X=360

即0.4623X=360

X=778.7天

按平均30天一個月來計算

X=25.96月,正好是26個月!

自此,咱們就從純理論的角度計算出了為什麼從地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時間間隔是26個月,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阿聯、中國、美國三國集中在今年的7月中下旬集中發射火星探測器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才一次?
    金星已被證實是一個常年表面溫度超過460攝氏度、大氣壓是地球海平面90餘倍的惡劣高溫高壓環境,空氣中瀰漫著各類有毒硫化物,幾乎沒有價值探測開發。相較而言,另一個鄰居火星就成為人類邁向跨行星生存物種的下一站。但是,對它探測的機會每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
  • 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開啟!細說火星探測的兩次高潮
    2020年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是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中國、美國和阿聯都計劃在此期間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其中阿聯已於7月20日率先實施了發射。它所帶科學儀器質量是第二代火星車的15倍,還首次使用了核電源技術和「空中吊機」著陸技術,這樣可免受火星沙塵暴的覆蓋而影響發電效率,精確在火星表面著陸。2014年,美國「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變」進入火星軌道。它是世界首個研究火星上層大氣的探測器,幫助了解火星大氣氣體逃逸到太空對火星氣候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 為什麼中國選擇在7月份向火星發射飛行器?
    原本歐洲航天局也計劃在這個月發射新的「ExoMars 2020」,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被迫推遲,看樣子歐洲人要把名字改成「ExoMars 2022」了,因為前往火星的發射窗口每兩年多才打開一次,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家店了。為什麼射一次火箭要等兩年?隨時發射不香嗎?這其實是個科學問題。
  • 發射成功!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在7月下旬展開 多國迎來火星發射季
    目前,不少國家已經啟動火星探測任務,美國、中國、阿聯都將計劃於近日發射火星探測器。不過令人稍感遺憾的是杜拜當地時間7月14日,阿聯方面宣布,因發射場天氣原因,「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不得不推遲發射。為什麼各國都扎堆啟動火星探測任務呢?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呢?作為地球的鄰居,火星並不算是「近鄰」。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為什麼中國、美國、阿聯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任務?
    為什麼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呢?我們都應該明確的一點是,火箭並不是隨便決定好一個時間就可以隨便上空發射的。有的火箭發射甚至要精確到天、時、分、秒,必須要做到分秒不差,才能確保火箭的安全升空以及探測器順利、安全地進入軌道。
  • 為什麼最近各國扎堆去火星?一文講清火星發射窗口
    來源:澎湃新聞最近火星發射檔期有點滿。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緊跟著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耽擱了,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湊這個熱鬧。為什麼去火星要扎堆?
  • 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晚發射7天,為什麼能早3個月著陸火星?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裡,也就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升空。在火箭飛行2167秒(約36.1分鐘)後,探測器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由此開啟了我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同時這也是我國繼探月工程之後向行星探測邁出的第一步。
  • 何時發射火星探測器?
    從地球出發的探測器只要沿著地球火星霍曼轉移軌道飛行,最終就能到達火星。但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日期不能隨意選擇,要選在發射窗口。發射窗口為火星衝日前2-3個月。 什麼是火星衝日呢?先來了解火星的運行情況。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公共基礎知識:火星探測
    1.為什麼去火星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從內到外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金星已被證實是一個常年表面溫度超過460攝氏度、大氣壓是地球海平面90餘倍的惡劣高溫高壓環境,空氣中瀰漫著各類有毒硫化物,幾乎沒有價值探測開發。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程,「天問一號」發射
    剛剛,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火星探測全解讀!
  • 【常識積累】人類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溫度——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溫度最接近地球。地球表面溫度為最低零下89.2攝氏度,最高58.6攝氏度。火星的溫度則是零下133—零上27攝氏度。四季——與地球相似,火星上也有著四季更替。如果在火星上過日子的話,時間跟地球差不多,火星的一天是24小時39分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