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選擇在7月份向火星發射飛行器?

2020-08-26 老粥科普

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行星之一,它最近的時候距離我們5500萬公裡,最遠時則超過4億公裡。相比之下,地球與金星的距離則要近許多,最近的時候大約是3820萬公裡,最遠時大約是2.5億公裡。

我們向其它星球發射太空飛行器,當然是走的距離越少越好。有朋友說了,之所以大家都在2020年7月份發射探測器,是因為這時候地球距離火星最近。

啥時候去火星既快又省油?

果真是這樣嗎?為什麼說這隻答對了一半?我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

火星之窗

2020年7月,地球人等來了一次「火星窗口」。阿聯在美國的幫助下研製了「希望號」探測器,計劃最早於7月中旬藉由日本運載火箭搶先發射升空;緊接其後的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它將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7月底,美國的「火星2020」將啟程前往火星。原本歐洲航天局也計劃在這個月發射新的「ExoMars 2020」,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被迫推遲,看樣子歐洲人要把名字改成「ExoMars 2022」了,因為前往火星的發射窗口每兩年多才打開一次,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家店了。

為什麼射一次火箭要等兩年?隨時發射不香嗎?這其實是個科學問題。

火星之窗兩年多才打開一次

我們知道火星與地球一樣都是太陽系的行星,它們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圍繞著太陽旋轉。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是365.256天,我們稱為「一年」;火星距離太陽更遠,它運行的速度更慢、跑的路程也更長,所以火星繞太陽轉一圈需要687個地球日,也就是說火星上的一年差不多是我們的23個月。

地球與火星的軌道與最近距離

由於大家都在繞太陽運轉,所以每次兩顆星球最接近的時間大約間隔26個月。

那麼,我們在地球與火星最接近的時候發射火箭,送探測器去火星,是不是最快呢?當然不是!地球和火星時刻都在運動中,太空飛行器從地球飛往火星最近的距離也需要5500萬公裡,太空飛行器飛行的速度是有限的,火星自然不會呆在原地等你。以地球與火星最接近的時間點作為發射窗口,無異於刻舟求劍。

射擊選手在打運動目標時,要根據目標的運動規律設置一個「提前量」,他會瞄準目標將要到達的某個「點」,這樣當子彈飛到時,會正好與目標相遇。科學家也需要根據天體的運動規律以及太空飛行器自身的情況來計算發射時間,以確保太空飛行器到達火星軌道時能剛好遇到火星並且被火星捕獲。

這個發射時間就是火星的發射窗口。

火星的發射需要「打提前量」

確定火星的發射窗口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首先,科學家需要精確計算地球與火星的運行軌道。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近似於圓,地球軌道偏心率為0.0167;相比之下,火星的軌道偏心率達0.0934,它更加橢圓;並且火星的軌道傾角與地球的黃道面還存在1.85°的夾角,因此計算地球與火星之間的相對運動更加複雜繁瑣。

火星與地球軌道面不同,太空飛行器飛行軌道也要相應調整

其次,地球運行的切線速度比火星要快,平均而言,地球的軌道速度是29.78公裡/秒,而火星平均只有24公裡/秒。地球比火星更快,它會將這個速度賦予太空飛行器,因此太空飛行器需要提前發射去「追」火星,而如果當地球與火星距離最近時再發射,太空飛行器就飛過頭了。

第三,在太陽系中,地球的軌道比火星低,它更接近太陽,一個太空飛行器想要從地球飛到火星,它首先需要擺脫地球的引力,其次還需要克服太陽的引力,所以運載火箭賦予太空飛行器的初速度Δ-v既要保證它能飛離地球,又要剛好被火星的引力捕捉,這需要經過極精確的計算,然後通過運載火箭來實現。

最後,人類總是希望將最大的太空飛行器送到太空去完成更多的科學探測任務,但火箭的運載能力是有限的,為了保證太空飛行器得到足夠的初速度,探測器的重量會受到限制。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地球重力阱的跟隨效應來一點點加速,用時間換取更快的速度,以實現「小馬拉大車」,這意味著火箭的發射時間進一步提前,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應該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火箭推力不夠就只能提前發射兜圈子加速

舉個例子

2018年5月5日,694千克重的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迎來了火星發射窗口,它由Atlas-V運載火箭發射升空,13分16秒後進入轉移軌道,93分鐘後探測器正式進入火星巡航軌道。

在經歷6.5個月的長途飛行、穿越了4.84億公裡後,「洞察號」終於抵達火星並成功著陸。

「洞察號」的飛行軌跡

從「洞察號」的火星之旅我們可以看出:由於探測器本身的質量不是很大,因此強大的Atlas-V運載火箭可以賦予它高達32.5公裡/秒的初速度Δ-v,即便如此太空飛行器也飛行了6個半月的時間。在近5億公裡的漫長飛行中,由於太陽引力的作用,太空飛行器的Δ-v不斷下降,當它到達火星軌道時僅有22.9公裡/秒,這個速度可以很順利地被火星引力捕捉。

回顧

航天發射是一門科學,當我們計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時需要考慮許多方面:地球與火星的軌道參數以及相對位置、地球能夠賦予太空飛行器的初速度以及太空飛行器到達火星時的Δ-v、運載火箭的發射能力等等。

綜合以上所有的因素,科學家們會計算出精確的發射時間,這便是太空飛行器的發射窗口。

發射窗口都選擇在最近距離之前的幾個月

每隔大約780天,地球與火星會達到最近距離,由於地球軌道速度更快,向火星的發射窗口會選擇在兩星交會之前的幾個月,這樣太空飛行器才能靠「打提前量」準確進入火星軌道並被火星捕獲。

大家之所以選擇在2020年7月中下旬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正是因為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正在拉近,這使得太空飛行器可以用最少的燃料和最短的時間飛抵火星

你明白了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美國、中國和阿聯,爭相在7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
    我是海憶,今天我們聊的話題是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在過去的幾周裡,對於火星任務來說是重要的一年。三個機構已經向這顆紅色星球發送了太空飛行器。阿聯於7月19日發射了「希望號」,中國23日發射了「天問1號」,美國30日發射了「毅力號」。發射了這麼多火箭,這可能看起來像是有競爭,但實際上只是在測試軌道力學。
  • 為什麼中國、美國、阿聯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任務?
    為什麼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呢?我們都應該明確的一點是,火箭並不是隨便決定好一個時間就可以隨便上空發射的。有的火箭發射甚至要精確到天、時、分、秒,必須要做到分秒不差,才能確保火箭的安全升空以及探測器順利、安全地進入軌道。
  • 為什麼中國、美國和阿聯三國,都選擇在今年往火星發射探測器?
    這次是我國首次準備往火星用發射探測器,不過我們並不「孤單」,2020年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火星探索年」。今年,除了我國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之外,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歐盟也都會向火星發射各自的探測器。美國是火星探測的絕對老大,已經向火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目前好奇號火星車和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進行探測活動。
  • 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晚發射7天,卻為什麼能早3個月著陸火星
    對於中國來說,最近是喜事頻傳,中國火星之行正式啟動、「北鬥三號」正式開通,這對於中國的航天事業來說,的確是振奮人心的。這個在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帶來了足夠的信心!「天問一號」要經過大約近7個月的時間才能進入火星的軌道,也就是2021年2月底達到預定軌道,經過2個月的變軌道飛行後,於5月份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烏託邦平原上。
  • 3項火星任務將於7月啟動 中國天問1號發射有太多未知秘密
    七月是火星的月份。本月準備向紅色星球發射三個任務,其中包括美國宇航局的汽車大小的恆心漫遊者,它將尋找古代火星生命的跡象,並收集樣本以備將來返回地球。3項火星任務將於7月啟動 中國裡程碑發射有太多未解之謎如果一切都按計劃進行,則該行動將在下周開始。第一個開始火星任務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首次星際努力,即希望火星任務,又稱阿聯火星任務,計劃於7月14日發射。希望軌道飛行器將於2021年初到達火星,然後使用三種科學儀器從上方研究火星的大氣,天氣和氣候。
  •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2020年火星地球相遇時間點在10月14日前後,所以今年夏天是火星發射窗口期,關於火星發射窗口期的問題,可以閱讀本人以前的文章:。世界各國都利用這個時間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十天內3個國家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火星移民開始了嗎?
    十天之內3個國家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火星移民開始了嗎?我是館長,我們一起來看看2020年7月20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發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日本三菱重工H2-A火箭搭載,成功發射升空。這是阿聯首次,也是阿拉伯世界首次星際探索。
  • 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晚發射7天,為什麼能早3個月著陸火星?
    想必很多人注意到,本年度截止到目前,世界上已有3個國家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分別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而如若不是今年突發的疫情「從中作梗」,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計劃也會在這個時間段向火星出徵。
  • 最前線 | 中國正式向火星「發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火星,中國來了!」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飛行2000多秒後,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的名字來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向天發問,想要表達的是中華民族對真理、真知的追求,和探索太空的決心。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中國2020年向火星出發,並將衝擊一項世界紀錄。  昨日,中國火星探測又一次引發關注。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歐陽自遠表示,此次中國將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做好。
  • 火星倒計時:中國,美國,阿聯本月發射探測器
    隨著紅色星球火星距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縮短到只有5500萬公裡,中國,美國和阿聯這三個國家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分別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天問一號」(中國)、「火星2020」(美國)和「希望」(阿聯)探測器都已就位,希望能利用這個每26個月一次的狹窄「發射窗口」。這三個國家的太空機構計劃向這顆行星發送探測器,用於尋找過去存在生命的證據,並為人類在將來某一天登陸火星鋪平道路。從地球抵達火星軌道大約需要六到七個月的時間。
  • 你好火星!盤點7月三國的三大航天發射任務
    每隔約26個月,人類將會迎來一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窗口期。今年原計劃是有四個國家會趁著這次寶貴的時間窗口期發射火星探測器,但是俄羅斯和歐洲的探測器由於技術原因將發射推遲到了下一窗口期,也就是2022年。所以現在只剩下三個國家會在今年夏天,準備前往火星。
  • 中國發射的首個火星探測器,CNN這麼翻譯有點妙
    昨天中午,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由此展開。去年我國成功登陸月球的探測車,以嫦娥奔月神話中的玉兔為名,這次火星探測器被命名為「天問」,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 中國: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首顆"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7月23日,我國的&34;首次拜訪火星,它帶著&34;向太空出發,奔赴火星。這也是我國航天第369次執行任務。顯然,我國已經具備了非常成熟的航天經驗和技術。據相關報導,截至7月23日,包括前蘇聯、美國在內,全球已有8個國家共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1、那麼,在眾多行星之中,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登錄火星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由內往外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火星乾旱,多巖石,比較寒冷,巖石、砂土和天空是紅色或粉紅色的,因此經常被稱作&34;。
  • 為什麼最近各國扎堆去火星?一文講清火星發射窗口
    來源:澎湃新聞最近火星發射檔期有點滿。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緊跟著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耽擱了,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湊這個熱鬧。為什麼去火星要扎堆?
  • 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今天,2020年7月23日上午12點41分,天問一號任務在長徵五號火箭上從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個完全國產化的火星探測器!代表了我國強大的科技實力以及航天力量!「天問一號」由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著陸器以及火星車組合而成,這是人類首次向這顆紅色星球發射的組合體。「天問一號」的任務令人注目,因為這是中國首次全面實施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火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中國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問天一號」,又把世界人們的眼光聚焦到了火星上。40億年前,火星像極了現在的地球,溫暖的環境,有河流,有湖泊,甚至還有海洋。1964年11月28日發射第一個探測器「水手4號」,經過7個多月的飛行,終於在1965年7月14日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真實的火星。此後,美國又發射「水手6號」、「水手7號」、「水手9號」等探測器,1975年8月和9月,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在火星表面著落。
  • 23年前的7月,美國成功登陸火星,中國的火星之夢還需要多久?
    1997年的7月4日,美國的「火星探路者」成功登陸火星。從地球到火星4億多公裡的行程,要用光年這個單位才可以簡便的描述兩者之間的距離。「火星探路者」重要的目標是尋找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之源。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探路者」計劃從提出到實現僅僅用了4年不到的時間,消耗費用不到1.5億美元。美國無疑是世界上航天技術最先進的國家,那麼中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