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7月4日,美國的「火星探路者」成功登陸火星。從地球到火星4億多公裡的行程,要用光年這個單位才可以簡便的描述兩者之間的距離。
「火星探路者」重要的目標是尋找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之源。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探路者」計劃從提出到實現僅僅用了4年不到的時間,消耗費用不到1.5億美元。
美國無疑是世界上航天技術最先進的國家,那麼中國呢?
中國當前的太空計劃是載人登陸月球,更遠的計劃是登陸火星。
中國航天局計劃今年夏天(2020)年發射火星探索器——「天問一號」,完成對火星的繞、落、巡,難度可謂空前之高。該探索器預計在2021年到達火星。
學過物理的人大概都知道,對一個星球完成徵服都必將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實現飛行器對星球的環繞操作
第二階段是實現安全著陸,一般是機器人。
第三階段是巡遊星球,了解星球。
中國航天集團霸氣宣布,一次性實現三個目標。這也反映中國在航天事業上發展的雄心和信心。
期待今夏聽到勝利的消息
除了中國的火星計劃,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將在同一時間發射火星探索器。
由歐洲和俄羅斯合作的「探索火星生命2020」計劃於今年發射。但該計劃已經推遲,根本原因是有部分核心技術測試不通過或者不理想。
美國計劃於7月17日到8月5日發射「毅力號」,該計劃目前正在有條不紊的執行著。
阿聯也計劃在今年夏天發射「希望號」,值得一提的是該發射器將於日本發射。
原因很簡單,今年夏天是火星探索器的最佳發射窗口,在此期間發射探索器將會節省大量的燃料。
火星和地球都繞太陽轉動,飛行器到達火星的時間點,恰好到達火星的遠日點位置。而這樣的日子每26個月出現一次。所以今夏不發射的話,下一次最佳時間則是2年之後了。
火星是每個國家都想徵服的星球,因為火星最大可能存在著生命的跡象。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復存在,那麼在太陽系裡火星將是人類適合居住的唯一星球了。
除此之外,在21世紀的今天,太空之爭已經越發重要了。掌握太空技術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