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22年前的今天,「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登陸火星 見證裡程...

2020-11-26 前瞻網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研條件的逐步改善,我們對外太空的觀測越來越準確和成功。而自從人類跨入太空時代,科學家們對火星探測可謂是情有獨鍾。

22年前的今天,「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Mars Pathfinder, MPF)也見證了自己的裡程碑時刻。

1997年7月4日,「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在火星表面著陸,開始仔細搜索紅色星球表面曾經存在生命的證據。它攜帶的索傑納號火星車(Sojourner),是人類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車。

當時正值美國獨立紀念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數十名科學家焦急而激動地等在電腦顯示屏前。

當天,攜帶「火星探路者」的飛船經過4億多公裡的航行,慢慢進入火星大氣層,由降落傘帶著以每小時88.5公裡的速度飄向火星表面,並在著陸前數秒鐘打開9個巨大的保護氣囊。17時07分,火星探路者在火星降落,在密封氣囊的保護下,經過一番彈跳翻滾之後,在火星表面停了下來。

著陸成功後,飛船打開外側的3個電池板,重10公斤的6輪「旅居者」號火星車緩緩駛離飛船,落到火星地表!

下午1時零7分(北京時間7月5日凌晨1時零7分),實驗室收到了微弱的太空船著陸成功的信號,科學家們激動不已。他們歡呼雀躍著向全世界宣布:在經過了7個月的49700萬公裡的漫長航行之後,「火星探路者」終於在荒涼而壯觀的火星上著陸了。 這是相距21年後再次有飛船登上這個陌生的紅色星球,同時也標誌人類探索火星的科研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火星探路者」計劃從提出到發射僅用了3年零2個月,費用不到1.5億美元(不包括發射費),體現了「更快、更好、更省」這一建造航天探測器的新思路。之後還追加發射了數個「火星探路者」探測器,它們將組成「火星環境調查網」,用來全面觀測火星上的氣候變化和地質結構。

而這次被稱為人類迄今最成功的星際探測計劃之一的活動中,「火星探路者」共向地面傳回26億比特的科學信息,1.6萬幅圖片及對火星巖石和土壤進行了1.5萬份完整的化學分析。

依照計劃,「火星探路者」在火星上的阿瑞斯平原著陸,位於火星赤道以北19度。

在越野車從著陸器開出後,著陸器便是一個自動操作的儀器工作站。它探測地個地區不同成分的巖石和土壤,該使命原計劃30天,後延長為1年,以搜集因季節變化而不同的火星資料。其上裝有火星探路者成像儀(IMP)、α質子X射線頻譜議、大氣結構和氣象實驗裝置(AST/MET)等,通過17瓦固態放大器和X波段的低增益天線及雙軸高增益天線(HGA)通信聯絡,數據傳輸速率為700比特/秒。通信設備用100瓦太陽電池和銀鋅蓄電池供電。

「火星探路者」的成就之一,是探測到了火星存在液態水的證據,而最新刊於《自然》雜誌的一篇研究稱,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探路者早在22年前就已拍到火星有海洋以及洪水泛濫的的壯觀景象。不過,可惜的是火星海洋早已不復存在了。

科學家據其傳回的照片分析,當年火星特大洪水爆發時,淹沒的地區有地球上的地中海那麼大。而且可以看到火星表面受到強大的水流衝擊而堆積起來的鵝卵石,這些鵝卵石上還留下了清晰的水痕。科學家推測當時洪水有數百公裡寬,水流量為每秒100萬立方米。

如今,各國飛行器對火星的探測更是層出不窮,屢創奇功:

最近,火星上正在展開一項「鼴鼠」營救任務,而這項任務剛剛完成了一次至關重要的行動,NASA洞察號有望於月底繼續深挖火星。

(圖源:NASA)

而就在上個月,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2020探測器任務宣布取得重要裡程碑:團隊成功為探測器安裝了車輪,並迎來倒計時一周年。團隊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進行組裝工作,火星2020探測器預計將加入紅色星球上的好奇號探測器,為最終的載人飛行任務鋪平道路。

同樣在上個月,美國宇航局的第一架火星直升機在通過幾項關鍵測試後,也宣布即將獲得發射的最終批准。

今年3月初,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火星北半球的24個個別深層封閉的隕石坑,約4000到4500米的深處,發現了大量液態水的證據。這些湖泊曾深埋在火星表面之下,其中5個湖泊可能含有對生命至關重要的礦物質。它們可能存在於大約30-40億年前,與一個地下湖泊系統相連,所以可能與火星海洋是同時代的。

2018年11月,中國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透露,中國計劃於2020年左右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後續還將實施3次深空探測任務。

2018年7月,美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宣布,義大利科學家們在分析來自「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探測器的圖像後,在火星上發現存在大面積液態水湖,這個湖是在火星的南極冰蓋上被發現的,被一塊冰覆蓋,位於火星表面下1.5公裡處。水體直徑大約20公裡,如果得到證實,將成為紅色星球永久水源的第一個證據。火星地下湖的發現,是探測火星歷史上裡程碑式的重大發現。

2018年春季,NASA將發送「洞察號」探測器去往火星,研究火星的內部環境。同時還計劃於2020年發送另一顆探測器,研究火星曾經可能適合微生物生活的環境。

2017年9月,伊隆·馬斯克公布了在十年之內將人類送往火星的計劃。SpaceX公司計劃打造的巨型火箭(代號為BFR)不僅將為地球上的長距離旅行帶來深遠的改變,或許還將提供前往火星的新方法。

2014年9月24日,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使印度成為首個成功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亞洲國家。印度成為全世界繼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航天局後,第四個成功完成火星探測的國家或組織。

2014年,「勇氣號」和「機遇號」探測器抵達火星表面,其目的是尋找水的證據。兩個探測器共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火星地形照片,收集了大量促使研究者認為火星曾經是一個存在水源的星球的證據。如今兩個探測器已經壽終正寢。

2013年初,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與歐洲航天局達成合作項目,將共同開展「ExoMars(Exobiology on Mars)」任務。據悉,他們計劃分別於2016年和2018年進行兩次火星發射任務,目的是為了尋找火星上現在和過去曾經存在生命的痕跡。

2012年8月,「好奇號」探測器抵達火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火星登陸的最大、最先進的探測器。好奇號探測器配備了17部相機、一個雷射器和一個鑽頭,該鑽頭的用途是採集粉末狀巖石樣本,希望找到最初形成於水中的巖石。

2007年8月,「鳳凰號」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經過4.22億英裡的長途跋涉才來到火星。按計劃,鳳凰號將在火星實施為期90天的探測任務,它將研究冰是否融化過,尋找北極永凍土中有機化合物的蹤跡,以確定生命是否曾經在此出現過。

2004年2月,歐洲航天局正式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火星探險「路線圖」——「極光計劃」。該「路線圖」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歐洲太空人在30年之內,也就是2033年之前登陸火星。

2003年7月7日,美國「機遇號」火星探測器發射,2004年1月25日安全著陸火星表面。截至2018年1月25日,「機遇號」火星漫遊車已在火星漫遊14年多,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完成90個火星日的任務,發現了火星上的第一個隕石、防熱護盾巖(Heat Shield Rock)(在子午線高原),以及超過兩年的時間研究維多利亞撞擊坑。2018年10月31日,NASA表示,「機遇號」火星漫遊車或將永久失聯。2019年2月13日,由於無法跟探測器取得聯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結束「機遇號」火星探測器的使命。

1998年7月3日,日本「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於1998年7月3日發射升空,是日本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也使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艱難地飛行了5年之後,最終於2003年12月9日被放棄。日本目前尚無探測計劃。

火星被稱為「和地球最相似的姊妹星」,而人類對火星的興趣早在17世紀初葉就開始了。針對火星的探測任務,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動信息,包括火星過去、現在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以及對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測。

探測器們發回的圖像如此浩瀚,總是能讓身處遙遠地球的我們驚嘆。最新的探測證據已經表明,火星地下是存在著大量地下水的。至於火星到底有沒有生命?這就等待著科學家們發現了。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 |「火星探路者」成功登陸
    1997年7月4日,這一天,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路者」成功降落於火星表面,並投放人類歷史上第一輛火星車。
  • 科技日曆|第一批火星照片傳回地球 火星真實面目震驚世界
    科技日曆|第一批火星照片傳回地球 火星真實面目震驚世界  olivia chan • 2019-11-28 10:34:39
  • 登陸火星到底有多難?為什麼載人登月過了51年,人類還不去火星?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是目前除了地球之外最有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了,因為它有著適宜的重力場,有著厚厚的大氣層,有了大氣層,就能夠通過科技手段將火星的溫度調整到與地球相似。而且近幾年來,還在火星上發現了水的存在,有了水可就有了生命。
  • 23年前的7月,美國成功登陸火星,中國的火星之夢還需要多久?
    1997年的7月4日,美國的「火星探路者」成功登陸火星。從地球到火星4億多公裡的行程,要用光年這個單位才可以簡便的描述兩者之間的距離。「火星探路者」重要的目標是尋找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之源。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探路者」計劃從提出到實現僅僅用了4年不到的時間,消耗費用不到1.5億美元。美國無疑是世界上航天技術最先進的國家,那麼中國呢?
  • 「天問一號」任務新進展,登陸火星將採用反射火箭方式
    在之前的內容中,我曾推測中國將會以一種相對省錢的氣囊降落方式登陸火星,但從目前我獲知的消息看,中國不用氣囊,而會以海盜號的反射火箭軟著陸方式來完成這次任務。總的來講,無論是歐洲部分國家、前蘇聯、日本、印度,都參加過火星探測,但截至目前,登陸成功的僅有美國。歐洲部分國家、前蘇聯的宇宙飛船都曾到達過火星,但皆未曾完全成功登陸,在火星上操作。
  • 科技日曆丨超時工作20倍,這臺火星探測器堪稱「勞模」
    科技日曆丨超時工作20倍,這臺火星探測器堪稱「勞模」  黃琨 • 2020-01-03 17:07:47
  • 火星男孩揭秘火星,可探測器登陸後,發現火星並不是他形容的樣子
    在波利斯卡8歲時,他便向自己的父母說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包括自己不是地球人,而是一名火星人,只是因為逃難才來到了地球,以及地球在此前曾經有過幾次重大的災難等等,甚至他還親眼見證過姆大陸的沉沒,稱那是一場「驚心動魄的事實」。起初的時候,父母對此並不在意,只認為自己的兒子是在胡言亂語。
  • 「毅力號」下月將登陸火星表面 NASA鼓勵學生設計宇宙飛船
    「毅力號」下月將登陸火星表面 NASA鼓勵學生設計宇宙飛船 2021-01-11 15:28:02 來源 : cnBeta 據外媒報導,下個月對NASA來說將是重要的一個月
  • 比中國提前登陸火星?美國火星探測器升空一片歡呼,噩耗隨後傳來
    按計劃,「毅力號」將會在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傑澤羅隕石坑著陸,將先於中國「天問一號」登陸,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是一場競賽。然而,就在當天晚些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聲稱,搭載「毅力」號新型火星車的「火星2020」宇宙飛船遭到了一個技術上的難題,現在只能進入「安全模式」。雖然還不能確認宇宙飛船已經失控,但是對於剛剛開啟的火星之旅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噩耗。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相比較《火星救援》,中國觀眾顯然對《火星任務》熟悉程度要低一些,一方面當年國內沒有引進,另一方面影片20年前上映,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就都不如意。影片投資1億美元,北美票房為6000萬,全球票房也不過1.2億。
  • 火星,中國來了:去火星究竟有多難?
    火星上有可能會發現什麼?今天就來說說...登陸火星到底難在哪裡?天問一號的著陸器要抵達火星表面,就要接受恐怖的七分鐘考驗。天問一號整體樣貌,圖片來源:航天科技集團2、七至八分鐘內速度降低到零登陸火星最關鍵的是自動著陸技術。
  • 俄計劃2025年前載人登月 2035年飛火星
    當地時間8月31日,俄羅斯航天署署長佩爾米諾夫宣布,俄制定出到2040年的太空探索計劃,包括2025年實現載人登月,此後在月球建永久基地,以及2035年之後載人飛往火星等。    按照這個計劃,俄羅斯準備在2025年前讓太空人進行登月之旅,然後於2027年至2032年間在月球建立永久考察基地。佩爾米諾夫說:「根據我們的估計,我們可以在2025年前準備就緒,實現登月載人飛行。」     一旦在月球設立基地,俄羅斯便可以利用月球作為遠徵火星的跳板,希望在2035年後開始載人火星之旅。
  • 登陸火星 盛宴啟幕
    尤其是最近幾十年,航天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登陸火星」正成為世界各國爭相實現的深空探測目標。  為了探測火星,早在60年前,人類就開始發起各種火星探測任務。在各種類型的火星探測任務中,登陸火星無疑是其中難度最大的,代表了當今火星探測的最高水準。  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在7月至8月擇機發射,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
  • 火星,我們來了
    火星我們來了但是去火星究竟有多難?火星上有可能會發現什麼?今天就來說說...登陸火星到底難在哪裡?天問一號整體樣貌,圖片來源:航天科技集團2、七至八分鐘內速度降低到零登陸火星最關鍵的是在發射年的7月至8月,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在這個時間段發射探測器前往火星可通過地-火霍曼轉移軌道節省燃料和裡程,耗時最短,大約要飛行200天左右,相當於7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抵達火星。
  • 現在的科技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2050年前人類真能登陸火星嗎?
    現在的科技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2050年前人類真能登陸火星嗎?認為是有可能實現的,早在2004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火星車勇氣號與機遇號就已經到達火星開始它們的探火之旅,2009年好奇號利用革命性的空中吊車技術也抵達了火星表面,說明到達火星對於人類是已經實現的,但將人類送上火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首先是地球飛往火星就算是最短的窗口也需要200天以上才能完成,甚至更久。
  • 天問一號升空,過去草稿上演算火星之路,今天屏幕上見證火星之行
    對於科技工作者,特別是航天工作者而言,這一年也同樣值得銘記——因為這一年是「國際空間年」——在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35年後,人類首次在全球範圍內慶祝這一物種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作為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我國積極響應這份號召,成立了以宋健國務委員為名譽主任的中國籌備委員會。
  • 從地球到火星究竟要多久?
    因此,從火星表面發出的光到達地球的時間分別為:最近距離:182秒,大約3分鐘。最遠距離:1342秒,大約22分鐘。平均:751秒,大約12.5分鐘。目前最快的宇宙飛船從地球發射的最快的宇宙飛船是美國宇航局新地平線任務,它的目的地是冥王星。
  • 探路者:那些火星探測史上戰功卓著的火星車!
    撰文 / 鄭永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020年,是一個火星年,多顆火星探測器即將發射升空。火星車是多種高新技術的集成,也是各國深空探測競賽的戰略制高點。在火星探測歷史上,曾經有三代戰功卓著的火星車。
  • 人類如何登陸火星?登陸火星的方法,步驟及意義
    登陸火星的設想為了能夠從火星安全著陸、生活和返回,他們需要知道哪些事情?我們所需要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能夠讓人類探索火星得以實現,這些科技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但如何真正實現登陸火星,還需要將這些科技整合,並且結合目前火星探測器得到的數據資料,整合為一套合理的方案,並先在地球模擬實驗。
  • 為節約成本,改變著陸火星的方式,卻開啟了人類探索火星的高潮
    ,雖然成功登陸火星,但耗費的成本卻十分驚人。或許正因為如此,美國在海盜號之後的二十多年內,幾乎沒有更大規模的火星探測活動。一直到探路者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馬克成功找到並修復了廢棄在火星上的探路者號,重新與地球取得了聯繫。影片中提到的探路者號,正是美國於1996年發射,1997年成功登陸火星的新一代火星探測器。之所以說是新一代,是因為此次探路者任務已經改變了以往的探索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