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的首個火星探測器,CNN這麼翻譯有點妙

2021-01-16 獨到英語

昨天中午,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由此展開。


去年我國成功登陸月球的探測車,以嫦娥奔月神話中的玉兔為名,這次火星探測器被命名為「天問」,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在發射前一周(7月13日),中國火星探測項目團隊在國際科學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天問一號」的許多細節,其中就包括了命名的由來。


China’s first Mars mission is named Tianwen-1. The name means 『questions to heaven』, taken from the name of a poem by Qu Yuan (about 340–278 BC),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in ancient China.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名為「天問一號」,意思是「向天發問」,取自於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屈原(公元前340年-278年)的一首詩的名字。


《天問》是屈原的不朽名篇,包含了詩人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很多事物現象的問題,所以科學家團隊將其直接翻譯成questions to heaven


不過,CNN的報導中給出了另一種有意思的譯法:「Quest for Heavenly Truth」,探求上天真理


quest作為動詞,意思是 to search for sth that is difficult to find,探索,探求。我們覺得,CNN這樣的譯法,似乎更能體現屈原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也更能反映出中國科學家們探索太空堅韌執著的毅力。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消息,立刻吸引了許多國外媒體的注意,迅速登上了頭條,比如CNN報導的標題是這樣的:


Mars is the latest arena in the US-China rivalry, with both countries launching probes this month.

火星是中美競爭的最新舞臺,兩國都在本月發射探測器


arena原意是舞臺、競技場,引申表示a field of activity, especially one where there is a lot of conflict or action,鬥爭場所,競爭舞臺,中文裡常說的「國際舞臺」,通常就譯成international arena.


probe在航天詞彙中,表示(不載人的)探測器,作為名詞,probe更常用的意思是a thorough and careful investigation of sth. ,對事物的詳盡調查。

原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定於本月30日,發射名為「毅力號(Perseverance)」的火星探測車(rover)。中美的探測器都預計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


隨著前天美國政府魯莽地下令,要求中國關閉休斯頓領事館,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而兩國的航天部門,都「巧合」地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發射火星探測器,看起來一場太空競賽(space race)已經蓄勢待發。



那麼,在太空探索的火星探測領域,兩國目前各自的成績如何?


毫無疑問,作為最早開展火星研究的國家,美國仍然走在最前列。


如果「毅力號」成功的話,將成為NASA第四個登陸火星的探測車,此前於2012年登陸火星的探測車「好奇號」,至今還在工作。

不過,中國的火星探測雖然起步比美國晚,但如果這次探測任務成功,中國將快速迎頭趕上。


為什麼這麼說呢?


Tianwen-1 is going to orbit, land and release a rover all on the very first try, and coordinate observations with an orbiter.

天問1號將在第一次嘗試中就同時完成環繞、著陸和釋放探測器,並與軌道飛行器協調觀測。


也就是說,中國這次的火星探測,是個「三合一」任務,要一次完成「環繞、著落、巡視」三個探測任務。


By contrast, NASA sent multiple orbiters to Mars before ever attempting a landing. 

相比之下,NASA在嘗試(探測器)著陸之前,曾向火星發射了多個軌道飛行器。


Pulling off the landing is a far more difficult task.

實現著陸是一個艱巨得多的任務。


pull off 是一個比較常用的動詞短語,表示做成某件難事。


所以中國研究團隊在發表的文章中表示:


No planetary missions have ever been implemented in this way. If successful, it would signify a major technical breakthrough.

這樣的行星任務前所未有。如果成功,將標誌著一個重大的技術突破。


不管中美之間如何在地球或火星較量,探索茫茫的宇宙始終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非常期待「天問一號」能在明年二月順利著陸,給我們傳回火星表面的照片!


Mars mission 火星探測任務

probe 探測器,探索

rover 探測車

orbit 環繞軌道

orbiter 軌道飛行器

space race 太空競賽

arena 競爭舞臺

pull off 完成(難事)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借力俄羅斯火箭,被推遲兩年發射,最終失敗
    火星在航天界素有太空飛行器的墳墓之稱,因為火星探測任務的失敗率確實很高。從前蘇聯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1號」開始,人類發射的所有火星探測器中,超過一半以上都以失敗告終。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2009年,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
  • 點火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奔向太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許,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現在,火箭搭載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正奔向太空,奔向地火轉移軌道。
  • 海南文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今天中午12點40分,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順利點火併成功地將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器送進地火轉移軌道,目前火箭已經進入二級滑行階段,箭器分離後「天問一號」將朝著火星飛去,將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中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了
    今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用中國自己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估計明年二月左右將穿越地球和火星的星際空間,到達火星附近! 這其實並不是中國的首個火星探測器,中國國家航天局早在2011年就曾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2020年7月,可以說是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福音——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如期到來,阿聯、中國、美國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超過一億公裡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消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與地球飛行距離累計超過1億公裡。2020年7.23日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升空。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13時17分25秒後器箭分離,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你的第N代會移民火星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科普蘇州 ,ID:HQBY69121LL】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下一站火星!所以,火星上的知名景點,首推那些先行者們的「遺址」。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第一次任務是火星探測,計劃在2020年7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著陸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其後,計劃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並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去年,作為「探火工程」的火箭、探測器系統研製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也公布計劃,未來3年將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主要內容為無人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
  • 剛剛,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明年將登上火星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就在昨天下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對外發布了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火星車模型。「天問一號」將承載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在火星表面完成巡視探測,獲取火星科學數據,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由於我國之前並未發射過環繞火星的探測設備,這次任務將完成多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之前都沒有嘗試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空前的。
  • 下個登陸火星的是誰?美國新探測器也將發射
    「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按照計劃,中國將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這麼重大的航天任務中,包含哪些重大技術看點,後續又有哪些不能錯過的關鍵節點呢?探測這個紅色星球的意義在哪裡,中國為什麼要探火呢?
  • 阿聯將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有哪些看點?(圖)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7月17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將於近日發射。不過,由於發射地日本的天氣原因,發射任務已經兩次推遲。最新的發射時間暫定為7月20日至22日之間。
  • 2020年,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意味著什麼
    據相關報導,截至7月23日,包括前蘇聯、美國在內,全球已有8個國家共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1、那麼,在眾多行星之中,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登錄火星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由內往外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火星乾旱,多巖石,比較寒冷,巖石、砂土和天空是紅色或粉紅色的,因此經常被稱作&34;。
  • 他在杜拜 用阿拉伯語 指揮日本 發射火星探測器
    阿聯時間7月20日01時58分,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的吉野發射場1號發射臺,H-2A運載火箭升空,成功發射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成為了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印度之後,第五個發射太空飛行器到火星的國家/機構。「但也感到恐懼和疲憊。」「 這個過程並不順利,充滿了挑戰。」
  • 火星倒計時:中國,美國,阿聯本月發射探測器
    隨著紅色星球火星距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縮短到只有5500萬公裡,中國,美國和阿聯這三個國家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分別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天問一號」(中國)、「火星2020」(美國)和「希望」(阿聯)探測器都已就位,希望能利用這個每26個月一次的狹窄「發射窗口」。這三個國家的太空機構計劃向這顆行星發送探測器,用於尋找過去存在生命的證據,並為人類在將來某一天登陸火星鋪平道路。從地球抵達火星軌道大約需要六到七個月的時間。
  • 阿聯將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有哪些看點?(圖)
    中新網7月17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將於近日發射。不過,由於發射地日本的天氣原因,發射任務已經兩次推遲。最新的發射時間暫定為7月20日至22日之間。作為阿拉伯國家的首個火星任務,此次火星探索之旅有哪些看點?
  • 全球7個國家或地區共計發射了47個火星探測器,都探測到了啥
    截止到2020年7月20號,加上剛剛發射成功的阿聯探測器希望號,全球共7個國家或地區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成功18次,成功率不足40%,其中著陸任務17次,成功8次,成功率不足50%。相對於月球探測,火星探測成功率為什麼會這麼低?這麼低的成功率下,為什麼人類還對火星探測這麼感興趣呢?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正式以「天問」命名!名字來源於屈原的詩歌
    今年的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本次也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的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啟動儀式,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而首個火星探測器命名為「天問一號」,且後續的行星探測器將依次編號。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為了精確入軌,火箭研製團隊給火星探測器「私人訂製」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設計,將火箭每天30分鐘的發射窗口細分成3個10分鐘的窗口,每個窗口預裝1條發射軌道,7月23日到8月5日,14天的窗口期內一共設計了42條發射軌道,將軌道偏差控制在非常小的範圍內。婁路亮表示,這在中國航天的發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創造了單次發射軌道設計數量的新紀錄,並首次實現了發射軌道的自動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