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科技的進步,給我們更多的帶來探測宇宙的機會。
就在今天,中國的&34;披著五星紅旗,正式踏上他的&34;。
7月23日,我國的&34;首次拜訪火星,它帶著&34;向太空出發,奔赴火星。這也是我國航天第369次執行任務。顯然,我國已經具備了非常成熟的航天經驗和技術。
其實,人類對火星的訪問,在多年前就已經付諸行動。據相關報導,截至7月23日,包括前蘇聯、美國在內,全球已有8個國家共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
1、那麼,在眾多行星之中,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登錄火星
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由內往外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火星乾旱,多巖石,比較寒冷,巖石、砂土和天空是紅色或粉紅色的,因此經常被稱作&34;。火星的附近還有兩個像&34;一樣的小衛星。
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不是很活躍,地表有大量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2018年7月25日,科學家研究發現,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湖(地下湖)。
另外,地球上平均溫度13.9 ºC,而火星上平均溫度是-62.8 ºC……
儘管如此,火星仍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也是最有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人類不斷探索火星,就是想在其中尋找更多生命起源的跡象,更希望有一天火星能成為人類生存的第二個家園。
2、目前為止登錄火星的國家
目前,全球發射火星探測器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有21個,美國最近一次是發射的名為&34;的探測器與2018年5月5日升空,歷時205天,,航行4.84億公裡,與同年11月27日凌晨3時54分著陸火星。
除了中國&34;,阿聯&34;火星探測器7月20日已經在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預計2021年阿聯成立50周年時進入火星軌道。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7月30日向火星發射&34;火星探測器。
前蘇聯是最先開始對火星進行近距離研究,先後發射了18次火星探測器,唯有&34;成功登陸,但存活僅僅只20秒,其他均以失敗告終。
3、這些探測器運行的狀況
最早傳回火星照片的是1964年11月28日發射的美國&34;探測器,拍攝了21張照片,成為人類首個飛掠火星並傳回火星照片的探測器。不過,&34;的探測結果分析,也打破了人類對火星人的幻想,相比於地球,火星上沒有支持火星人生命存在的證據。之後的&34;發回75張照片,&34;發回126張照片。
2003.06.02 歐洲航天局發射火星快車, 2013.11.05 印度發射的&34;火星 軌道器,還有2016.03.14 歐洲航天局、俄羅斯發射的火星生物學:痕量氣體軌 道器+著陸驗證艙 目前都在正常工作
4、為何大家都趕在這段時間發射?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個天文現象(火星衝日),火星、地球、太陽排成一列,地球處在太陽與火星之間,這個時候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最近。所以,這個時期去火星&34;,而且這樣的時間會持續1個月左右,錯過了這個機會,要等23.6個月以後才會再次出現。
那麼,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在2016年1月11日正式得到批覆。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國家航天局命名為&34;,首次火星探測器被命名為&34;,7月23日,也就是今天正式發射成功。
自1970年4月24日以來,中國從首次成功發射&34;衛星,截至2020年7月22日中國航天一共發射368次,成功率已經超過90%。
中國正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偉大的&34;。隨著&34;的成功發射,我們還會有更多的天問三號、天問四號飛向火星,甚至更遠的星球,為世界航天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關注我,更多宇宙方面的知識將會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