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正式以「天問」命名!名字來源於屈原的詩歌

2020-12-03 小藍棗

今年的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本次也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的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啟動儀式,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而首個火星探測器命名為「天問一號」,且後續的行星探測器將依次編號。

據了解,這次的火星探測器分為環繞器和著陸器兩部分,今年會通過長徵五號來發射火星探測器,此次火星探測器將會圍繞著火星進行一圈的探測,還會完成著陸和巡視兩個步驟的探測,火星在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是最近的,並且火星的運行規律和地球也是極為相似的,並且火星上也有著四季的變化,通過對火星的探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從無到有,可以為地球今後的發展做出一定的指示。

「天問」這個名字是摘自我位偉大詩人屈原的詩歌,其中包含著我們中華民族對真理堅忍不拔的追求,對自然文化和宇宙的不斷探索,寓意著追求科學的道路長路漫漫、永無止境,但是我們將會不斷的探索。「天問」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識標識。

「攬星九天」這個圖識表達了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且按照順序依次的排列,既有科學的內涵又展現了宇宙中的豐富多彩,整體的形狀又像是向上開口的字母C,C是英文字母中國的首字母,也是合作的首字母,既代表著中國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也代表著中國願意以合作的態度來對待此次的火星探索,其次C還標誌著中國對宇宙的探索能力,標誌著中國航天的偉大夢想。

相關焦點

  • 中國3分鐘|天問:火星探測器也許能回答屈原的疑問
    50年前,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2003年,中國載人航天飛船升空;2007年,中國成功發射了首顆探月衛星。在2020年的中國航天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公布命名「天問(Tianwen)」。和「嫦娥」「墨子」一樣,「天問」也厚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特殊意義。這個名字取自《楚辭·天問》——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旅行「天問」源自屈原長詩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介紹,「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5500萬至4億公裡的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中國天問一號與美國好奇號,同為探測器,兩者有什麼區別?
    美國一直是探索火星的先行者,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發射了多顆探測器,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等等,在幾十年後,2020年7月23日中國第1顆運載火箭,天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才正式發射,開啟了我國對於火星的探測,從時間上來看,我國比美國要晚了幾十年的時間。那麼同為探測器,中國的天問1號日行30萬裡,和美國的好奇號之間兩者有怎樣的區別呢?
  • 火星探測器為什麼叫「天問」?
    火星探測器為什麼叫「天問」?「天問」出自屈原長詩《天問》,這是一首四字長詩,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其中,許多問題關乎宇宙,屈原對太陽月亮升起落下,到日月星辰形態位置,都發出了追問。兩千多年前,遙遠的古人對天地自然發出追問,兩千多年後,火星探測器升空,它叫「天問」,帶著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對自然的探索升空,太浪漫了吧!除了「天問」,中國航天,還有許多浪漫的名字,連接著過去和未來,浪漫得不要不要的。
  • 「天問」、「嫦娥」、「悟空」:中國航天起名字,也太浪漫了吧
    7月23日12時41分,名為「天問」的中國火星探測之旅開啟了。「天問」出自屈原長詩《天問》,這是一首四字長詩,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其中,許多問題關乎宇宙,屈原對太陽月亮升起落下,到日月星辰形態位置,都發出了追問。
  • 中國發射的首個火星探測器,CNN這麼翻譯有點妙
    昨天中午,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由此展開。去年我國成功登陸月球的探測車,以嫦娥奔月神話中的玉兔為名,這次火星探測器被命名為「天問」,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今天中午12點40分,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順利點火併成功地將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器送進地火轉移軌道,目前火箭已經進入二級滑行階段,箭器分離後「天問一號」將朝著火星飛去,將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國國家航天局在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開了此次行星探測任務「天問」這個名稱以及標識,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而後續行星任務也將會依次編號。那麼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會取這個名字呢,有什麼深刻含義嘛?」其實,了解過我國太空探測任務的人都知道,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於2004年正式開展,並命名為「嫦娥工程」。
  • 「天問一號」整裝待發 中國首輛火星車亮相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近日將擇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7月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亮相(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央視新聞) 7月22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國首個獨立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火星探測命名「天問一號」,透露一項更長遠太空計劃
    (4月24日)獲得正式命名:天問一號。圖/國家航天局 命名玄機:「天問系列」起步火星,超越火星 「天問」取自屈原長詩《天問》。 中國探月元老、「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也多年呼籲開展行星探測,他近期透露,我國將探測火星、小行星和木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星際探測。 「天問系列」與已有10餘年歷史的「嫦娥系列」淵源深厚,不僅名稱都取自中國傳統意象,工程上也有承續關係。嫦娥工程是我國首個深空探測計劃,中國探測器首次離開地球軌道。
  • 「天問」遠赴火星,「探測器」的英文是什麼?
    「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如果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 今天發行的《中國日報》中的絕美「天問」跨版,值得一看! 【知識點】 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s)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firs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火星即將迎來中國的問候
    剛看到西瓜視頻的直播,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有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經過幾個月的長途奔襲,它將抵達火星,帶來來自中國的問候,留下中國的痕跡。你好火星,中國來了。 當我得知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的時候,不禁拍案叫絕,航天系統取名字的功力真是厲害,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飽含中國文化內涵。《天問》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傑作,堪稱奇文,與天文相關的幾句我摘抄出來: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在?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如此宏大的世界觀,如此宏大的世界架構,如此徜徉恣肆的精神觸覺,堪稱奇絕。
  • 天問一號!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定名,下半年將飛往火星驗證三項技術
    在今年的6月份之後,我國將發射首臺自主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在大約經過6~7個月的飛行之後抵達火星附近,對火星進行環繞、著陸和表面巡視探測三項主要技術任務,並藉此了解關於火星的一些基本信息。,在公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一號」,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的同時時,國家航天局還正式發布了行星探測任務的任務標識,如下圖:上圖圖案為8條藍色弧線組成的c字形,每條弧線上有一顆不同顏色的圓球圖案代表行星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航天向太空進一步深入發展的裡程碑工程。」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北鬥、天問…咱家太空飛行器的名字,透著科學浪漫,藏著千年文化底蘊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而在七天前(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也發射成功,開啟火星探索之旅!中國向宇宙又邁出了一大步,我們在為國家科技高速發展感到自豪的同時,你們可知道:衛星導航系統為何叫「北鬥」?火星探測器為何叫「天問」?
  • 最前線 | 中國正式向火星「發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火星,中國來了!」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飛行2000多秒後,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的名字來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向天發問,想要表達的是中華民族對真理、真知的追求,和探索太空的決心。
  • 中國火星探測器定名「天問一號」,英文名竟是...
    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s)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firs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2020年亞洲首個可在火星進行軟著陸的天問一號都幹了啥
    火星的呼聲最高!也許是因為它有稀薄大氣、有水、溫度要比其它系內更接近地球、距離不算太遠……每隔約26個月人類將會迎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窗口期。2020年這個窗口期又到了,今年中國、美國、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均勻成功發射,現在它們正在漫長的地火轉移軌道上前進。那麼你可能會問,中美阿誰家的探測器飛的更快一些,答:不好說。
  • 海南文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中國拉開行星探測序幕,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進入準備階段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人類即將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據報導今年除了中國,還有美國和阿聯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據悉7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