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遠赴火星,「探測器」的英文是什麼?

2020-12-04 騰訊網

火星探測任務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如果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

今天發行的《中國日報》中的絕美「天問」跨版,值得一看!

The rover is 1.85 meters tall and weighs about 240 kilograms. It has six wheels and four solar panels and will be able to move at 200 meters per hour on Mars, the administration's Lunar Exploration and Space Program Center revealed.

火星車高度有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配備6個輪子和4塊太陽能板,能在火星上以200米每小時的速度行進。

【知識點】

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s)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firs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天問」來自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天問」這個名字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於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the Chinese nation's perseverance in pursuing truth),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culture of exploring nature and the universe)。

據介紹,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火星車上搭載了6種有效載荷,包括地形相機(topographic camera)、多光譜相機(multispectral camera)、次表層探測雷達(subsurface penetrating radar)、表面成分探測儀(surface compositions detector)、表面磁場探測儀(surface magnetic field detector)、氣象測量儀(meteorological measuring device),為完成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科學任務提供了保證。

同時,為了適應火星地表的特殊環境,火星車還具備環境感知(environmental sensing)、障礙識別(barrier identification)、局部路徑規劃(route planning)及多輪運動協調控制等功能。

Tianwen 1 was launched on its Mars mission carried by a Long March 5 rocket from the Wenchang Space Launch Center on Thursday.

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搭載長徵5號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

Depending on the two planets' orbits, Mars is 55 million km to 400 million km from Earth. It is estimated it will take the probe seven months to reach Mars.

火星距離地球大約5500萬公裡到4億公裡,按照這個距離,探測器大約要飛行7個月才能到達火星。

Once the probe is in Mars' orbit, the rover will separate from the probe and descend to the planet's surface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n landing module.

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後,火星車將從探測器分離,並在著陸平臺的協助下在火星表面著陸。

If Tianwen 1 can fulfill its three scientific objectives-orbiting Mars for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landing on the planet's surface; and exploring Mars' environment, it will become the world's first Mars expedition to accomplish three such goals in one probe.

如果「天問一號」能夠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它將成為全世界首個在一次探測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的火星探測任務。

Notes

探測器 probe

行星探測任務 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

探月工程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

重型運載火箭 heavy-lift carrier rocket

在軌測試 in-orbit test

載人空間站 manned space station

助推火箭 booster rocket

發射中止系統 launch abort system

發射場 launch site

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 reusable carrier rocket

編輯:馬文英 李雪晴

參考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在局部地區開展區域性、精細性的巡視探測。了解深空探測的小夥伴都知道,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通常是逐步進行的,就像嫦娥一號到三號那樣。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在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前幾天,一篇新的論文稱,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可能會嘗試在火星東北部的某個地點著陸。這篇論文於上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由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小組成員撰寫。「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計劃的目標是將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架著陸器/火星車送往火星。
  • 中國火星探測器定名「天問一號」,英文名竟是...
    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s)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firs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變道」
    10月9日23時,在我國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天問一號在軌道設計中,安排了一次深空機動和四到五次軌道修正。這次深空機動相當於唯一一次「變道」,意義重大。至此,探測器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也就是說,沿著變道後的軌道飛行,天問一號就能直接抵達火星附近。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一號將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其間還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落和巡視探測,可謂那麼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會取這個名字呢,有什麼深刻含義嘛?」其實,了解過我國太空探測任務的人都知道,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於2004年正式開展,並命名為「嫦娥工程」。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正式以「天問」命名!名字來源於屈原的詩歌
    今年的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本次也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的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啟動儀式,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而首個火星探測器命名為「天問一號」,且後續的行星探測器將依次編號。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火星作為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具有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自然環境,是目前人類通過改造有望成為人類移居地的首選。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是歷史性的一刻,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縱觀所有任務,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率僅為18%。「天問一號」任務以環繞器環繞火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面並開展科學探測為圓滿成功標誌。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是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是國際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攜帶科學載荷能力最高的國家,成為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七至八月分,分別有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都成功升空,相伴而行,共同為行星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說句題外話,歐盟和俄羅斯的 ExoMars火星探測器 計劃上半年發射,但因為疫情原因而延遲。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天問一號飛多遠才能到火星呢?火星距地球最近距離約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達到4億公裡。需要指出的是,受地球與火星公轉影響,兩者間的近距接觸大約每15年左右出現一次。最近的一次近距接觸發生在2018年,此時地球與火星的距離約為5760萬公裡。
  • 一起來看一看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火星家園」
    我們知道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現在已經飛行在了去往火星的徵途上。它出發之前,我國在地球上建立了一個模擬的「火星家園」,來模擬訓練它,以便當它真的登上火星時,不至於對於火星的環境太過陌生,而手足無措。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在軌中途修正
    中國首次將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俗稱胖五)實施發射,火箭在飛行2177秒後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火星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火星探測器如何抵達火星?「天問一號」告訴你答案,看完你就知道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的,而著陸巡視器又分為進入艙和火星車,那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究竟怎樣才能抵達火星呢?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約6小時後,它將穿越地球磁層頂,進入行星際空間,開始了漫長的火星之旅,這段路程將行駛7個月之久。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4個月後將與火星相遇
    「天問一號」正式離開「母親懷抱」北京時間10月9日23時,在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的操作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可以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能夠與火星精確相交的飛行軌道。
  • 國產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路程達一億公裡
    據國家航天局報導,截至今天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成功完成地月合影,距離地球約1075萬公裡。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一次性完成這三大任務
    據天問一號總指揮李振才介紹,天問一號到達火星總路程有4.7億千米。天文一號從2020年7月23日發射到今天,已經飛行了167天,截止到2021年1月3日,總飛行路程有4億千米,距火星還有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前後會進入火星軌道。火星與地球最遠距離也是4億千米,為什麼天問一號飛行了4億千米還沒有到達火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有多努力嗎?
    &34;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在沅湘之地仰望星空,將滿腹憂思化作千古名篇《天問》,闡發了對宇宙萬物的哲思。兩千多年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於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