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器為什麼叫「天問」?

2020-11-10 川娃老宋



火星探測器為什麼叫「天問」?

「天問」出自屈原長詩《天問》,這是一首四字長詩,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

其中,許多問題關乎宇宙,屈原對太陽月亮升起落下,到日月星辰形態位置,都發出了追問。

兩千多年前,遙遠的古人對天地自然發出追問,兩千多年後,火星探測器升空,它叫「天問」,帶著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對自然的探索升空,太浪漫了吧!

除了「天問」,中國航天,還有許多浪漫的名字,連接著過去和未來,浪漫得不要不要的。


神舟:神奇的天河之舟

神舟號載人航天飛船作為貨真價實的「中國第一船」,出道即巔峰,所以有一個好名字是尤為重要的事情。

它包含著兩層寓意。首先「神舟」字面上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這一點就非常符合它的「船設」。


其次呢,這個名字是「神州」的諧音,赤縣神州大家都知道吧,類似於華夏,是中國的一個別稱。神舟飛船意為代表著中國探索宇宙,喻意超好有沒有。

並且,「神舟」同時又有神氣、神採飛揚之意,承載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從小到大我都不知道聽過多少遍了。這個上古時代的神話故事最早被記錄在《淮南子》等書中。


可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愛情故事,在字裡行間還埋藏著古人對於星辰的崇拜和嚮往。

現在我們有能力了,先人們想奔的月,我們來完成!

2004年1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了繞月探測工程。這項工程的名字,就叫做「嫦娥工程」。


我們的嫦娥四號雖然不如故事中的那般飄然飛仙,但仍然給祖先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鵲橋」相會

嫦娥四號發射的任務是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但月球怎麼說也是個胖大個兒,巨大的身子完全擋住了地球和月背探測器之間的通信和數據傳輸。


「那天我們的距離多麼近,卻又那麼遠,像牛郎與織女在天河兩岸乾瞪眼卻不能伸手擁抱一樣遠。」

怎麼辦?那就先給這對「苦命鴛鴦」把鵲橋搭好!於是便在嫦娥四號探測器升空之前,先發射了一顆為它提供通信支持的中繼星,而這顆中繼星,就順理成章的被命名為「鵲橋」。


怎麼說呢!就還……挺浪漫的,看個航天工程也能被餵到狗糧我真的沒想到。

月中何有,「玉兔」搗藥

既然都有了「嫦娥」,那必然少不了她的可愛小跟班--玉兔。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玉兔原本就是居住在月球上的神獸,主要負責月宮中搗藥,因此在為我國首臺月球探測車徵名時,「玉兔」以壓倒性地65萬票取得第一。

「北鬥」指路

北鬥七星,在上古時期就被古人用來判斷方向、確定季節、知曉時辰,到現在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只要在天空中看到北鬥七星,就能找到永遠處於正北方向上的北極星。先人們用北鬥來指引漫漫長路上前進的方向,現在中國人仍然將用以「北鬥」為名的衛星定位系統實現定位導航。


「悟空」火眼金睛

說起悟空,腦海裡馬上就出現了一個騰雲駕霧的孫大聖形象。但是我們現在說的「悟空」,指的是我國的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叫「悟空」這個名字,一方面是因為它具有和大聖一樣的火眼金睛,能在茫茫無際的宇宙中「看見」暗物質。另一方面是這個名字還帶有「領悟、探索太空」的含義。

妙啊~真是妙蛙種子吃著妙脆角進了米奇妙妙屋,妙到家了!

墨子號,量子通信「天地網」

墨子號是我國研製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它的發射升空讓我國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墨子號量子衛星模型

用古代科學家「墨子」的名字給它命名,是因為墨子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證實了光的直線傳播,並且他還提出過某種意義上的粒子論,為現在的量子通訊發展夯實了基礎。

同宿「望舒」,參轡「羲和」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給新發現的系外星系命名的方式都很簡單粗暴,大部分都是數字和字母組成的編號,顯得非常「直男」。

所以IAU(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組了一個全球的局,給每個國家提供了一個命名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機會。

分配給咱們命名的是圍繞K巨星HD173416運行的類木巨行星HD173416b。


這可樂壞了一群愛起名字的天文愛好者們。在67份有效的名字提案裡,最終確定了「望舒」和「羲和」這兩個極具民族特色的名字。

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羲和」是太陽女神,同時也被大家認為是古時最早的天文學家和曆法制定者。「望舒」在故事中是一名為月亮駕車的女神,也被當做月神。


用這兩個天界之神來命名,非常有中國味道。

「天宮」、「神州」、「嫦娥」

這些取自古代神話的名字

承載著古人未竟的夢想與期待

寄託著我們當下的希望與祝福

願展翅如鯤鵬,入海似蛟龍

願光明和方向與你常相伴

願鴻雁傳書,永不失聯

航空航天人背負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夢想

凝望星空

探索未知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一起來看一看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火星家園」
    我們知道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現在已經飛行在了去往火星的徵途上。它出發之前,我國在地球上建立了一個模擬的「火星家園」,來模擬訓練它,以便當它真的登上火星時,不至於對於火星的環境太過陌生,而手足無措。
  • 發射時間差不多,為什麼毅力號探測器比天問一號早幾個月著陸火星
    在這3個火星探測器中,天問一號和毅力號都會將火星車送上火星的表面,在火星表面展開科學研究。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2020年9月20日完成了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當時離我們地球的距離已經達到1900萬公裡,飛行裡程也達到了1.6億公裡。接下來在今年10月份,探測器還會進行深空機動,然後展開第三次、第四次中途修正,最後預計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變道」
    10月9日23時,在我國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天問一號在軌道設計中,安排了一次深空機動和四到五次軌道修正。這次深空機動相當於唯一一次「變道」,意義重大。至此,探測器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也就是說,沿著變道後的軌道飛行,天問一號就能直接抵達火星附近。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一號將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其間還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縱觀所有任務,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率僅為18%。「天問一號」任務以環繞器環繞火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面並開展科學探測為圓滿成功標誌。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是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是國際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攜帶科學載荷能力最高的國家,成為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
  • 火星探測器為什麼取名「天問」?第一時間解讀火星探索 4 大問題
    2020年7月23日中午 12 時 41 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引發全民關注。火星探測器為什麼取名為「天問」?「天問一號」之後,我國下一步的深空探索瞄向哪裡?人類探索火星的歷史有多波折?同樣緊盯火星的馬斯克到底是一個航天愛好者,還是一個騙子呢?《科學史評話》主播吳京平老師動用他積累多年的航天知識,為您深入解讀以上 4 個問題。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中新網8月2日電 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新聞宣傳中心官方微信消息,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8月2日7時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約230個小時,距離地球約300萬公裡,各系統狀態良好。本次3000N發動機點火,在完成軌道修正的同時,驗證了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性能。
  • 「天問」遠赴火星,「探測器」的英文是什麼?
    火星探測任務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相比之前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先進在哪裡?跟美國比呢?
    隨著美國宣稱要私有化月球,並且在本月初和日本聯合聲明要重回月球,月球探測似乎在升溫,而最近比月球探測更困難的火星探測又熱鬧起來。7月23日下午12時41分,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而在短短半個月,中國、阿聯、日本、美國相繼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人類對火星這麼著迷?對比印度、日本甚至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我國的天問一號是否更先進?先進在哪裡?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功成功也僅是探測計劃的第一步!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那麼發射火星探測器的主要難點在哪裡呢?第一,距離超遠,最近也要飛行5500萬公裡。這就需要強大的深空測控網絡!很多人誇印度率先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深空測控設備之一第二,需要推力強大的火箭,否則無法將重量達到5噸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火星轉移軌道。
  • 為什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不像NASA好奇號那樣採用核電池?
    2020年7月23日,中國第二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如果一切正常,預計於2021年2月份抵達火星。美國幾十年前就開始探測火星了,2012年8月,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這雖然是美國的第4臺火星車,但它卻是世界上第1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 「火星叔叔」鄭永春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帶來的8個「天問」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國內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鄭永春博士,揭開有關火星的8個「天問」,帶你了解火星任務背後的故事。嫦娥一號環繞月球,嫦娥二號不僅環月還探測了小行星,嫦娥三號實現了月球正面登陸和月球車行駛,嫦娥四號更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太空飛行器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所以這些都給「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問之三:費這麼大的勁,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 火星探測器如何抵達火星?「天問一號」告訴你答案,看完你就知道
    為什麼人類要探測火星呢?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的,而著陸巡視器又分為進入艙和火星車,那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究竟怎樣才能抵達火星呢?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約6小時後,它將穿越地球磁層頂,進入行星際空間,開始了漫長的火星之旅,這段路程將行駛7個月之久。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大碼5噸Q:中國的探測器為什麼這麼重?一切都很大。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重量達到5噸左右。等到天問一號飛了一段時間到達火星軌道時,火星也正好公轉到同一個地方。探測器就要準備被火星引力吸引。這場約會,探測器和火星,彼此都不能等待。「但這並不容易,探測器不能一下子往火星飛,要逐漸往外靠;而火星繞太陽一圈需要687個地球日。
  • 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落和巡視探測,可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國國家航天局在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開了此次行星探測任務「天問」這個名稱以及標識,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而後續行星任務也將會依次編號。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七至八月分,分別有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都成功升空,相伴而行,共同為行星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說句題外話,歐盟和俄羅斯的 ExoMars火星探測器 計劃上半年發射,但因為疫情原因而延遲。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天問一號飛多遠才能到火星呢?火星距地球最近距離約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達到4億公裡。需要指出的是,受地球與火星公轉影響,兩者間的近距接觸大約每15年左右出現一次。最近的一次近距接觸發生在2018年,此時地球與火星的距離約為5760萬公裡。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有哪些感官?
    Peter的公眾號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關注 Peter的工作室「天問」
  • 天問:7月火星探測器三連發,人類為何如此痴迷火星?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間段像2020年7月這樣瘋狂,因為在2020年的7月份,阿聯、中國和美國將分別發射自己的火星探測器,人類為什麼在現階段如此針對火星?這些火星探測器們到底代表著人類怎樣的心聲?人類有必要登陸火星嗎?人類有朝一日真的能夠登陸火星嗎?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在軌中途修正
    中國首次將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俗稱胖五)實施發射,火箭在飛行2177秒後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火星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