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2020-07-24 博物致知計劃

本年度是一個火星探測的大年份,7月20號,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成功升空。本日(7月23日),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將發射,7月底或8月初,美國也將有一個火星探測器發射。加上這三次,我們人類往火星發射的探測器總計已經快接近50個,僅僅是飛到火星就已經歷經艱險,我們如此孜孜以求,到底在火星上探測什麼?

一、火星的生命探測

火星探測的目標中,對生命信息的探測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但是我們為什麼要上火星探測生命?月球這麼近,為什麼我們從來不說到月球上探測生命?

很多科普文章都會提到火星與地球的相似性,他們會說,火星與地球大小相似,公轉自轉相似,有四季之類的,在我看來,都極其不專業,而且主要的是,膚淺,不解渴。

上火星探測生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火星與地球在形成和演化過程中的相似性

在目前的主流科學理論中,整個太陽系都誕生於一團星雲,大約46億年前的時候,星雲物質圍繞星雲中心旋轉,旋轉過程中自然形成扁盤狀的星雲形態,在星雲中心集中了99%的星雲物質,在這裡溫度壓力極高,最終點燃了核聚變,於是形成太陽。太陽形成後,時刻不停向外釋放著熱量和太陽風,熱量和太陽風會天然篩選圍繞太陽運動著的星雲物質或者是星子。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在這種篩選下,重的、耐熱的物質留在了離太陽近的地方,輕的、不耐熱的物質則被趕到了遠離太陽的地方。最終這些被篩選過的物質逐漸凝聚形成圍繞太陽運動的行星。在太陽系內側,是耐熱的巖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在太陽系外側,則是不耐熱的氣態行星或是冰巨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而火星與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相差不大,所以它們從起源物質上看就是相似的。而從起源過程上看,它們也是相似的,它們都是由星雲物質凝聚成星子,星子凝聚成小行星,小行星又相互碰撞吞噬,從而形成了行星。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現在在太陽系中,火星和木星之間就有一個小行星帶,在這個小行星帶中飄蕩著大約50萬顆小行星,這些小行星可能由於木星的巨大引力,所以未能相互碰撞形成行星。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這些小行星在碰撞形成行星的過程中,巨大的碰撞動能會被轉換成熱能,且小行星內部攜帶的放射性物質也在碰撞過程中聚集到行星內部,這些放射性物質也在隨時釋放著熱能。這些熱能讓剛剛誕生的行星都處於熾熱的巖漿球狀態。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隨後,這些巖漿球開始冷卻,最先冷卻的是外層物質,在冷卻過程中,巖漿內部也在通過各種化學反應釋放著水蒸汽、二氧化碳等等氣體,當外層巖漿冷卻形成巖層之後,這些水蒸氣冷凝形成雨水匯集到地表,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至於為什麼巖漿會形成水蒸汽,我已經寫過文章分析。

水杯中的地質學:如何優雅地喝下這杯來自46億年前的茶水?

那麼,從這個理論來看,火星和地球的誕生之初其實都有很多地表水存在,這些地表水連成廣闊的水面,就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到這一步,火星和地球依然很相似。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在海洋形成後,在洋底有些地方會有一些火山存在,在靠近火山的地區,會存在著一些裂隙,從這些裂隙中,水會向下運動接觸到地下巖漿,被巖漿加熱後又會沿著裂隙返回,從而形成海底黑煙囪,黑煙囪附近的無機物通過各種化學反應,形成了有機物,有機物則又形成了生命,這就是目前主流的生命誕生理論。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海底黑煙囪形成過程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大洋中的海底黑煙囪


地球上的生命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38億年前左右。那時候,火星上依然還有比較豐富的水的存在,,實際上,火星上大規模的水,一直到30億年前才逐漸消失,而到現在,火星上可能都存在著小規模的地下水活動。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也就是說,至少在35億年前,火星與地球環境都很類似,而那時候,地球都已經出現了生命,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在火星上也有可能有生命呢?


二、水和地貌探測

水和地貌的探測,實際上是屬於生命探測的一部分,但是本文第一節已經太長了,我在此強行斷章~

我們從上一節的文章已經知道,為了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我們必須確定火星上水的狀況,如果火星上存在過水,現在也有水的話,就算我們暫時沒有發現生命,我們也可以抱有很大的期待說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目前對於火星上水的探測,主要是根據地貌、地球物理和探測器的實驗來進行的。在地貌方面,我們在火星上已經發現了在火星的南北極存在著巨大的冰蓋,同時在火星地表也廣泛分布的水存在的痕跡: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火星上的河谷網絡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火星上的河口三角洲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火星上的河流

而且,利用這些地貌,我們還大致推斷出這些地表水廣泛活動的年代35億年前,從35億年到30億年間,地表水逐漸消失。

在地球物理探測方面,我們已經發現在火星的南極可能存在一個冰下湖,這是人類首次發現的火星上的液態大型水體: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湖泊位於火星南極附近

2008年,鳳凰號探測器在火星北極挖掘出一個土坑,坑中出現了水冰,這證明在火星的地下可能也存在著較多的水冰。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通過對於地貌和水的探測,我們實際上已經證明火星上在歷史上存在著大量的地表液態水,同時在現在依然存在著地下水和大量的水冰。這實際上對於發現火星生命是重大的利好,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深信在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極高!

(PS:在這裡,火星生命並不是火星人那種生命,而是非常原始的細菌類生物。)

三、火星演化探測

在這方面的探測,主要包括火星大氣層、磁場、物質組成與化學演化過程。

火星的大氣層探測,是為了看火星大氣成分,將這些數據與地球上的進行對比,一方面能夠啟示地球大氣未來的變化,一方面能夠為人類將來建立火星考察站,或者是更長遠一些的改造火星提供資料。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磁場則是另外一個重要的目標。因為磁場實際上對於地球對於火星都很重要,一方面,磁場實際上是行星內部運動的結果,比如我們現在的地球,內部存在較高的熱量,地幔、地核部分都沒有冷卻下來,所以金屬內地核在地幔巖漿中的運動過程就好像一個發電機的轉子,不斷形成電流,這些電流在發電機外圍形成了全球統一的磁場。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但是如果內核逐漸冷卻,這個統一的磁場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區域性的磁場,在某些未完全冷卻凝固的地方有地下的巖漿活動,這些地方會有覆蓋比較小區域的區域性磁場,這其實就是火星目前的樣子。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我們通過對於火星磁場的研究,也能夠預測地球未來磁場的變化(火星比地球小,所以冷卻比地球快,但總有一天地球也會冷卻成為火星的樣子)

另外一方面,磁場就好像一個離子保護盾,能夠偏轉來自宇宙的高能射線,保護其下的生命不受高能射線的傷害。對於火星磁場的探測,無疑對於我們未來建立火星探測站,或者是更進一步建立火星殖民地,也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對於火星物質成分和化學演化的演化,則屬於行星地質學方面的內容。通過這些探測和研究,我們能夠不斷修正我們目前對於太陽系起源、行星演化的理論,這些理論,則是我們未來預測地球演化,尋找更多地外行星,甚至是進行星際大航海時代的重要支撐。

四、行星地質學

最後介紹一下這個專業,算是蹭一波高考專業選擇的熱點。行星地質學實際上是一個很年輕的科學,我們目前的水平很難飛到各個行星進行實地的研究工作,所以會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研究,具體的方法是,把目前觀測到的地外行星的各項數據與地球進行對比,因為地球也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在這些行星上的基本的地質過程是相似的,比如水流衝刷,會在行星上衝刷出各種水流河道的痕跡,風的流動會在乾旱的地方形成雅丹地貌。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火星上的雅丹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地球上的雅丹

通過對比地球和地外行星的異同,從而研究地外行星的特點,並建立更廣泛的行星演化理論框架,支撐未來的星際探索。

這個專業,我個人是覺得很有趣的,地大的行星地質學研究,中科院的行星科學研究都是不錯的,目前貌似只招收研究生,各位學子未來有興趣可以考慮~


相關焦點

  • 登錄火星,了解火星探測歷史及我們的行星探測計劃
    作者·山南翁火星探測起始於上世紀70年代,以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主要途徑。前蘇聯、美國曾是開展火星探測的「主力國家」。進入本世紀我國的空間技術取得突破發展,我國的火星及行星探測計劃開始實施。我國的火星探測及行星探測計劃
  •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是怎麼回事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叫什麼名
    我們探月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接下來我們的科學家將目光鎖定在了更為遙遠的火星,接下來我們中國將開始火星探測之旅。那麼中國開啟火星探測叫什麼名?下面就來看看中國開啟火星探測是怎麼回事。
  •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火星探測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哪一步最難?火星移民還有多遠?人類為什麼要探測火星?近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天問一號首席科學家助理、鴻鵠專項首席科學家魏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鴻鵠專項行星光學遙感首席科學家何飛,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以及國家空間天氣預報臺副臺長郭建廣,揭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奧秘。
  • 2020火星探測是怎麼回事?火星探測有什麼意義?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喬全興):在11月5日於廣東省珠海市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透露,中國計劃於2020年左右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他表示,和平利用和探索外層空間是人類不懈的追求,中國將加快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積極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
  • 首次火星探測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來源:@新華視點2020年是中國火星探測元年。萬眾期待下,天問一號順利升空,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登陸火星有多難?各國又為何「扎堆」去火星?大家口中所說的「恐怖7分鐘」又是怎麼回事呢?小編將為你一一解惑。登陸火星有多難?
  • 中國進入行星探測時代 火星探測「跨越式發展」
    歐陽自遠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圓滿成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激動萬分。「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歷史性的一天,也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它標誌著中國航天進入行星探測時代。我們幾代航天人的夢想總算實現了。」歐陽自遠是最早提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家之一。
  • 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歷程
    2016年1月11日,中國正式批覆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4月24日,首顆探測衛星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依次編號;2020年7月6日,百度APP與中國火星探測公司推出「追蹤火星計劃」;2020年7月23日,也就是今天12時41分,
  • 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處於什麼水平?
    作為對比,火星大氣稀薄,密度不到地球的1%。雖然這聽上去也很糟糕,但跟金星對比,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如釋重負」。畢竟,氣壓低可以穿航天服,而氣壓太高就只有被壓死了。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是-55攝氏度,而且波動範圍很大,可以上至30攝氏度,下至-100攝氏度以下。對比金星的460攝氏度,也會感覺好多了。火星最有吸引力的一點,是上面有水。
  • 探測火星究竟有多難?「天問一號」意味什麼?
    今年七月,是火星探測期到來的時期,世界各國紛紛選擇今年七月對火星進行探測,而我國則是在今年首次參與火星探測。探測火星有多難火星探測任務十分艱難,雖然很早以前就有國家對火星進行探測,但是直到現在真正完成對火星探測的國家或者組織也僅僅只有四個。
  • 劉彤傑:我國已具備實施深空探測能力 火星探測一次實現「繞著巡」
    我聽說是有一個窗口期,這個窗口期是指什麼?國家航天局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 劉彤傑:因為太陽、地球和火星它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它倆最近的時候會達到5000萬公裡左右,在這個時刻我們才能有能力發更大的探測器去環繞火星或者著陸火星。
  • 劉彤傑:我國已具備實施深空探測能力 火星探測一次實現「繞著巡」
    我聽說是有一個窗口期,這個窗口期是指什麼? 國家航天局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 劉彤傑:因為太陽、地球和火星它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它倆最近的時候會達到5000萬公裡左右,在這個時刻我們才能有能力發更大的探測器去環繞火星或者著陸火星。
  • 假想的一段地球與火星的對話,關於火星,我們探測的意義何在呢?
    文/三飯前言7月23號12時41分,「胖五」(長徵五號)載著「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前往火星去進行我國第一次行星之旅,對於火星的探測,前人儘管做足了嘗試,但是路途艱辛,目前為止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也僅有50%左右,況且這次我國的探測器要進行的是「一箭三聯」,也就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
  • 人類火星探測歷史
    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1960年,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測火星活動,美國21次,蘇聯及俄羅斯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其中完全成功的探測有19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探測有23次,成功率約43%。火星探測經歷了兩次高潮一次低潮。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代表什麼
    第一個目的,站在更高的維度,來了解我們是誰,我們居住在什麼樣的地方,也就是生命的起源;第二個目的則是探尋地外生命,試圖了解其它生命體與科技樹;第三個目的是希望在地球將來不再宜居時,可以移居其它星球。大家也就自然猜到了,我們選擇火星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它是太陽系行星中,各方面與地球最為接近的行星了。那麼2020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究竟代表著什麼?
  • 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為什麼我們要探測火星?圖註:著巡器在火星表面(藝術圖)。喜歡太空的朋友肯定對NASA的「機遇」號火星車、「勇氣」號火星車和「好奇」號火星車並不陌生。它們是火星探測的擔當,時不時會傳出有關火星上的新發現。我們自己的火星車是什麼樣子呢?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開啟,我們為什麼要太空移民火星
    今天看到「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的新聞,相信很多朋友不太理解這個計劃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我在這裡就說一下我的個人見解,歡迎各位看官指教。目前,美國俄羅斯和我們國家都要去探測火星,就連印度之前都發射了探測衛星去火星(雖然是失敗了)。我們去了解火星的各種情況,就是為下一步的火星移民計劃做前提準備。
  • 火星,我們來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公布:天問一號
    火星,你好!繼月球探測任務命名為「嫦娥系列」後,今天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 來點實際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火箭在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七個月後,它將到達火星。這一消息是令人興奮的,目前網上關於火星任務的消息可謂是鋪天蓋地。不過,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他可能有這種感覺:航天科技離我們生活太遙遠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點實際的,談談火星探測任務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 中國火星探測正式開啟!別國探索火星發展如何?我們的任務有多難
    上期中我們聊了登月,這期我們來聊一聊上火星,相信朋友們也都知道了,7月17號上午十點,海南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區,我國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我國研製的&34;送上太空,標誌著我國自主探測火星的大幕正式拉開。
  • 外星人探測地球,人類探測火星方案雷同
    我們地球最高的山脈是珠穆朗瑪峰8848米,火星上最高的山峰有多高呢?27000米!是地球最高峰的3倍高!登山的話可以登到宇宙了。那麼火星上的山怎麼會有這麼高,科學家門就推測火星上的山,有可能是巖漿堆積起來而行成的,又因為火星的重力特別的小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