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顆被NASA發現的「新地球」 究竟是誰的家園?

2020-12-02 站長之家

昨晚睡覺之前,你應該有很大的機率在朋友圈、微博等渠道聽說一件事情:美國宇航局(NASA)將發布一條「令人興奮」的新消息……

這條消息究竟是什麼?人類終於發現自己不是宇宙中孤獨的智慧生物?抑或時空穿梭成為現實?恐怕,睡了一覺的你有許多問題要問——別擔心,我們幫你把這些問題全問了,並且找到了答案。

1)發生了什麼?

大約昨天(2015年7月23日)下午4時許,NASA宣布,將在國際標準時間2015年7月23日下午4時(北京時間7月24日零時)召開電話會議,對外發布該局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發現的,系外行星搜索方面一條「令人興奮」的新消息。

換言之:我們可能用克卜勒望遠鏡找到了「另一個」地球。

人類致力於尋找像地球一樣或類似的,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類地行星。而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是NASA專門為尋找類地行星的克卜勒任務設計建造,並在2009年3月成功發射升空的一臺太空望遠鏡。這臺望遠鏡飛出大氣層之後,進入了一條尾隨地球的公轉軌道,圍繞太陽旋轉。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如何發現類地行星呢?如果你曾經聽說過金星凌日、水星凌日的天文現象——假設另一個恆星體系內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現象,即可發現候選的行星。現在6年過去了,克卜勒已經發現了超過3000顆候選行星,並確認了超過1000多顆類地行星。

2)發現了什麼:克卜勒-452b,有史以來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類地行星

NASA暗示,這個新的發現,可能是迄今為止和地球相似程度最高的一顆。

在2009年5月到2013年5月,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正常運轉的期間裡,NASA天文學家獲取到了大量的數據。在隨後直到最近的日子裡,天文學家試圖從數據中找到所有的待選類地行星。而在2015年7月,天文學家終於找到了一顆從天體物理、生物學等多個方面和地球極為近似的類地行星,暫命名為克卜勒-452b。

根據天體物理學家、地理學家、生物學家共同基於常識、大量研究成果給出的推算,克卜勒-452b從行星的尺寸、環繞恆星的公轉軌道尺寸、恆星的尺寸上,都跟地球以及所圍繞的太陽情況十分接近:

首先,它的直徑比地球大60%,估算得出的質量大約為地球的5倍,星球上的重力大約為地球上的2倍,可能會有大量活火山存在;

其次,根據多項數據和常識推算,克卜勒-452b表面很有可能是巖石星球。而將質量、尺寸和重力一同作為常量進行計算,該星球很有可能配有一個大氣層,大氣逃逸現象因重力的作用不會太嚴重,且地表有液態水存在的可能;

再次,在克卜勒-452b的地表上,溫度大約比地球高出10%,這是因為其環繞的恆星質量比太陽高4%,放射出的能量大約比太陽高出10%,而克卜勒-452b到該恆星的距離和地日距離基本相同。

最後,根據天體物理學家比較認可的大爆炸理論進行推算,克卜勒-452b的當前年齡大約為60億歲,誤差約為±20億歲。

3)上面有生物嗎?

接上面所提到的,60億年±20億年的說法,和7月24日凌晨廣為流傳的,由果殼網發布的一篇文章中陳述的情況不盡相同。這是由於果殼網文章參照《天文期刊》寫作而成,和NASA的發布會上宣布的內容相比已經過期。

也就是說,克卜勒-452b的當前年齡,的確有可能和46億歲的地球相差無幾。專家們猜想,該星球上的環境中會有生命繁衍所需的材料,比如空氣、水和養分。因此,是否存在類人生命暫且不提,至少有較大的其他種類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當然,如果真實的誤差情況不是-20億年的話,恐怕克卜勒-452b的確如一部分悲觀者猜想的那樣,正是地球衰老後的模樣。

這些假定的前提,仍然是天體物理學家基於經驗、常識和過往數據,加上地理學家和生物學家一同研究得出的推算。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要強調。因為截止至目前,NASA除了用克卜勒望遠鏡獲得的圖像數據之外,並沒有其他更詳細和精確的數據。

4)我們能去克卜勒-452b嗎?如果真的去到了那裡,能活下來嗎?

很遺憾,簡單的回答是不能。

克卜勒-452b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1400光年(等於每秒30萬公裡速度的光在真空中走1400年的距離,也即大約1400 x 9.46兆公裡)。克卜勒-452b所處的恆星星系,和太陽系一同處在銀河系大家庭當中。

然而,即便距離可以被比較準確地估算出來,人類目前還沒有找到可以進行光速飛行的運輸工具。進一步假設,就算用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飛行,也需要1400年的時間——就算把全世界的止疼藥和降糖藥都吃掉,人類也絕無可能活到1400年。

廣義相對論當中曾提到的蟲洞也提供了另一種思路。該理論認為,空間其實可以因為存在預期中的物質的質量被摺疊,而當摺疊的程度足夠大的時候,兩個相隔甚遠的空間中的點可以被拉近,形成一個蟲洞——這就好比在一張紙的兩端上各有一個點,兩個點之間是有距離的,而把紙折起來,兩個點就可以重合了。

但可惜的是,目前廣義相對論大部分只存在於紙面上。

再進一步假設,我們真的到達了那裡,按照現在推測的環境,能活下來嗎?

NASA的天文學家們認為,即便在2倍的重力下,人類依然可以存活。「就好像消防員一樣,每天工作都是高負重的情況,我曾經研究過,大約是1.8個G。如果大家像在克卜勒-452b上生存,那就要開始鍛鍊咯,」一位專家用開玩笑的方法解釋。

他說的沒錯。在空間站中生活較長時間的太空人,回到地面都會十分難受。因為在太空中他們逐漸適應了微重力環境,身體會發生骨流失和肌肉流失的情況,再回到地面之後,會感覺非常無力,需要通過合理的休息、鍛鍊調整回來。如果真的有一天人類去到了克卜勒-452b上,「適應適應就好啦」。

5)所以,就這樣了?

一切還沒有結束。和克卜勒-452b一同被確定為類地行星候選者的還有其他11顆行星,它們都存在於各自恆星的宜居帶內,也就是天文學家認為與合適的恆星保持合適距離的公轉軌道上。對於這些行星,以及未來替代克卜勒的新望遠鏡觀測到的行星,研究和分析還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

截止至目前,克卜勒任務一共發現了4696顆類地行星。天文學家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宇宙中的大部分行星主要是像地球一樣的,較小的巖石行星,像木星那樣體型龐大的氣體行星的數量相對較少——這也算一個好消息吧?

過去,人類一直在詢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們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嗎?

現在,雖然NASA仍沒有一丁點證據證明克卜勒-452b上有生物,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整個宇宙中,還有太多的未知正在變成可能,等待人類去探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家園,距地球約39光年,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對於這個家園,我們自然是期望能夠永遠生存下去。可現實往往非常殘酷,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快速發展的工業給這個美麗的家園不斷帶來破壞,讓地球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我們可以停止發展工業,地球的生態不就能夠停止惡化了嗎?
  • 一枚"新地球"被發現,或將成為人類新家園
    一枚"新地球"被發現,或將成為人類新家園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咱們對外天空的探索也是越來越深了。人類之所以探索太空,除了滿足好奇心以及科研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探索人類的新家園!目前,在人類所探索的已知區域中,只有火星符合我們的要求。
  • NASA發現了一顆新行星,很可能是外星人的家園(雙語)
    最近,NASA就發現了可能是外星人的家園--一顆和地球大小相仿的行星。一起來看看吧!衛星發現的,是迄今為止在恆星的宜居帶發現的為數不多的與地球大小相仿的行星之一。華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的天體物理學部門主管--保羅·赫茲說:「 TESS是專門為尋找圍繞附近恆星運行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而設計和發射的。用更大的望遠鏡在太空和地球上追蹤恆星周圍的行星是最容易的。」   "Discovering TOI 700 d is a key science finding for TESS."「發現TOI 700 d是TESS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
  • 世界地球日,與NASA一起探索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圖片來源:NASA/珍妮•莫塔(Jenny Mottar)50年前,也就是1970年的4月22日,全世界的環保主義者慶祝了第一個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數千萬人聚集在一起,宣揚著保護我們這顆美麗藍色星球的重要性。
  • NASA在31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宜居帶的「新地球」
    近日,NASA對外宣布,他們的凌日系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新地球」,他位於我們31光年以外的地方。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他的表面和地球一樣,是藍色的,並且還處於宜居帶。
  • 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通過深入的研究表明,這顆新地球完全適用於人類生存,主要是它的環境與地球高度相似,這究竟是怎樣的新地球呢?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這顆新地球名叫克卜勒452b行星,距地球1400光年,這個數字還是非常遙遠的。
  • 發現外星新家園?這24顆行星比地球更宜居
    這科學家啊通過克卜勒望遠鏡,發現了二十四顆可能比地球還要宜居的地外行星。所謂地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以外其他星系的行星,地外行星是很難發現的,因為他們自己不會發光。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就是發給了兩位找到探測地外行星方法的科學家。
  • 另一地球可能發現 NASA已經不止一次發現震驚全人類的「新地球」
    據NASA最新消息,他們可能發現了「另一個地球」,並將在北京時間明天凌晨宣布這項發現的詳細情況。另一地球可能發現,多麼激動人心的消息!然而,「可能」一詞意味深長。 身為觀察者網的一名小編,查詢後發現…… 2011年12月5日,NASA宣布了一項驚人發現,利用克卜勒望遠鏡發現了第二個「地球」; 2013年4月18日,NASA宣布發現三顆「新地球」,美官員歡呼「人類走向找到類似家園又近了一步」; 2014年3月26日,NASA宣布了一項裡程碑式的發現,有一顆大小與地球幾乎一樣的可居住行星……
  • 「新地球」近在咫尺,未來在改造過後,或能成為新家園!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通過改造,或能成為人類的新家園!自從人類文明在地球上的雛形出現之後,就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超級地球的尋找,目的也非常簡單,那就是為了緩解地球資源緊張而導致地球崩潰的問題,讓僅有的人類文明繼續繁衍下去,所以尋找新的地球就成為了科學發展的主要目標,新地球也被稱為超級地球或第二地球,通過對這顆星球的改造,讓它變得更加適合人類居住,人類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 又一顆超級地球出現,科學家發現三體新家園,距離地球僅4光年
    從活動區域來看,人類目前的大部分活動都被限制於地球之內,只有少數航天活動在地外進行。而三體人比人類自由得多,它們能自由離開其所在的恆星系統。由此可見,三體文明的文明程度明顯高於人類,它們能自由出入恆星系統並懂得合理巧妙地運用其中能源。
  • NASA又找到新地球了?
    從7月20號NASA官網暗示其將於7月23號舉行的發布會上公布有關『另一個地球』的最新發現開始,NASA的名字就一直在各大媒體的頭條上掛著。早在兩年前,NASA就曾宣布通過克卜勒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三顆『新地球』,並稱其『最像地球、可能最適宜人類居住』、『人類距離找到類似家園又近了一步』。這麼比較看來,今天的發布會雖然仍在進行中,但其在類似『人類是否能夠在新星球生存』、『新星球上是否有智慧生命存在』等大眾可能更加關注的問題上恐怕也難有更多的突破。
  • NASA發現新地球 飛到克卜勒442B需要1584萬年
    NASA發現新地球 飛到克卜勒442B需要1584萬年引起科學家極大興趣的地球「兄弟」——克卜勒-452b騰訊太空 7月24日 張樂報導北京時間今天凌晨,NASA(美國宇航局)宣布發現了一顆新的類地行星——「克卜勒-452b」,號稱與地球相似程度達到98%。
  • 新「地球」被發現,位於宜居帶比地球還舒服,或成人類「新家園」
    提到地球相信許多的人一定對它肯定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畢竟我們現在每一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人類都是在地球這樣一個巨大的星球中,可以說,如果沒有地球,那就沒有了 我們現在的人類世界,地球是我們所有人類都賴以生存的家園 。
  • 新地球和馬震,到底哪個才是本世紀最大的發現?
    我昨天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它比地球大八倍,行星上的動物很像人,就是三個腦袋六隻胳膊兩條腿。星球上邊有水有山有樹木。大氣的濃度比地球上的濃度還要高出0.5倍以上……這顆地球的三胞胎離地球最近距離約5430光年。不信你上去看看?  @美好但是很二的人生:霧裡看花,水中撈月,有什麼實際意義?
  • NASA發現了「新地球」,忙壞了廣告商!
    前幾日,「飛了9年48億公裡只為看冥王星一眼」的全民情書運動和品牌文案借勢潮才剛剛過去沒幾天,今天凌晨美國宇航局(NASA)就宣布他們發現了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並命名為「克卜勒452b」(Kepler-452b)
  • NASA發現另一個「地球」! 想移民?到達這顆行星需5億多年
    北京時間7月24日凌晨零點,NASA舉辦媒體電話會議宣布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最的新發現:天文學家表示,迄今發現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名稱為
  • 「新地球」就在拐角處,在將來的轉換之後,他可能變成新家園
    科學家找到「新地球」,通過轉換,可能變成人類新家園!自從人類文明的雛形在地球上出現以來,他從未放棄對超級地球的探索,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緩解地球資源短缺造成的地球崩塌問題,讓僅有人類文明繼續繁衍,因此尋找新地球成為科學發展的主要目標,而新地球又被稱為超級地球或超級地球第二地球,通過對這個星球的改造,使他更適合人類居住,人類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 NASA發現「新地球」!31光年外的這顆星球人類可活400歲!
    「苔絲」在距離地球大約31光年的位置,發現了一顆在特質上和地球非常接近的星球,並且稱之為「超級地球」!其實同期「苔絲」發現了三顆這樣的星球,分別是GF-1/2/3,他們都分別在圍繞一顆類似咱們太陽的恆星做公轉運動,運行一周的時間約為51天,相當於我們地球的1/6,這也就說明地球上1年相當於這裡的6年,這才有了開篇小編說的地球人在這裡可以存活400年的玩笑,當然前提是咱們能夠在這裡存活下去。
  • NASA 發現的「宇宙雪花群」是什麼,此次發現有何意義?
    (https://www.nasa.gov/multimedia/imagegallery/image_feature_476.html)
  • NASA一周新聞(2021.02.05)
    為國際空間站提供新的動力來源……針對第二次綠色試跑進行的點火測試……太空發射系統的另一個重大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