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與阿里合作尋找「第二地球」,39光年外或有生命條件

2021-01-15 雷鋒網

幾千年來,人們仰望天空記錄所得,希望發現宇宙奧義。現在,人類在讀懂宇宙的路上又獲得了一粒塵埃。近日,有耶魯天文學家透露,正在與阿里工程師合作對39.13光年外的一個恆星系統進行研究,這裡或許將發現適宜生命居住的「第二地球」。

(網絡資料圖)

據了解,雙方合作研究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的7顆行星,其中有5顆大小與地球類似,並有3顆具備液態水和孕育生命的可能性。科學家正在與工程師對7顆行星進行數據分析,尋找生命存在的跡象。

通常來說,科學家們用經典算法或者人工方式對探測器傳回的數據進行分析,但各類空間探測器和望遠鏡匯集的數據計算對傳統大型計算機來說也是一項浩大工程。這推動天文學家開始與科技公司進行合作,應用前沿的計算科學技術進行數據分析。

此前,NASA科學家就與谷歌工程師合作發現了一個具有8顆行星的恆星系統。NASA認為技術科學的發展有助於太陽系外探測到外星生命的跡象。因為對太陽系外的行星進行研究,就像是尋找遙遠的探照燈旁的飛蟲一樣,需要在恆星的光亮中尋找生命的蛛絲馬跡,對計算模型和算力有更高要求。

此次耶魯學者和阿里工程師合作研究的恆星系統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應許之地。此前,天文學家曾發現其中兩顆行星由巖石構成,擁有緊密的大氣層,就像地球和火星一樣。

下一步,天文學們將推動下一代空間探測器的發射,進一步推測這7顆行星中是否存在氧、甲烷等生命指標。圍繞這7顆行星或許將誕生21世紀最偉大的發現。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第二地球在哪裡?天文學家的這些發現讓人振奮!
    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人類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宜居的星球。儘管一些太陽系天體上可能存在生命,例如,土衛六,但那裡的環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如果那些星球上有生命,它們必然會我們有很大的差異。為了尋找第二個地球,只能去太陽系外。
  • 距地僅39光年,7顆行星都有大氣層,哪個會成為「第二地球」?
    早在2017年的時候,美國宇航局就公布了距離地球大約39光年處存在一個特殊的恆星系統,並將其命名為TRAPPIST-1系統。根據天文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TRAPPIST-1系統中至少有7顆行星,而且這些行星幾乎都是巖質行星,這為科學家們研究系外行星提供了新目標。
  • 距地僅39光年,7顆行星都有大氣層,哪個會成為「第二地球」?
    早在2017年的時候,美國宇航局就公布了距離地球大約39光年處存在一個特殊的恆星系統,並將其命名為TRAPPIST-1系統。根據天文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TRAPPIST-1系統中至少有7顆行星,而且這些行星幾乎都是巖質行星,這為科學家們研究系外行星提供了新目標。
  • 科學家發現新家園,距地球約39光年,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
    我們要尋找天然的第二家園,只能去太陽系外,直徑達10萬光年的銀河系,有著數千億個恆星系,存在的類地行星數量多到無法統計,其中自然也不缺乏適宜人類生存的宜居行星。可是對於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來說,未來我們要選擇的第二個家園只能是在太陽系附近尋找,太遠的星空我們也無法到達。
  • NASA:39光年外7顆類地行星繞同一恆星運轉3顆或有生命
    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的宇宙中,有7顆類地行星圍繞著一顆叫做Trappist-1的矮星運轉, 所有這7顆行星表面上都可能有維繫生命所必需的水的存在。其中3顆行星條件尤其適宜,科學家稱上面可能已經有生命在演化。這些行星上可能有巖石類物質,大小與地球類似,其中六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在0到100攝氏度之間。這為生物的生長提供了必要的大氣條件。
  • 天文學家發現疑似「下一個地球」 距離地球11光年
    「比鄰星b」是已知離地球最近的宜居系外行星,但天文學家近日發現,距離地球11光年的一顆名為「羅斯128b」的行星正在逐步移近,預計7.9萬年後將取而代之。  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研究團隊在紅矮星「羅斯128」附近發現了距離地球第二近的宜居行星「羅斯128b」。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表面溫度可能也與地球接近。
  • 天文學家:4光年外的「三體」星球可能存在生命,劉慈欣笑而不語
    如果你看過劉慈欣的《三體》,那麼你一定會知道書中有一個超級強大的智慧外星文明——三體人,他們居住在距離太陽系4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上,他們的恆星系統,由三顆恆星組成,雖然對於人類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但是它仍然是最接近太陽的恆星系。那麼,拋開小說裡的內容不談,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上,真的有生命存在嗎?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討論一下!
  • 五套地球歷史關鍵時刻點的快照,幫助我們探索系外「第二個家園」
    為了幫助尋找「適宜居住」的系外行星,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研究的團隊最近創建出了五個代表地球進化關鍵點的模型。這些關於地球在經歷多種地質時期的「快照」通過提供一個宜居行星的更完整圖像,以顯著推進地外生命的探索。該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由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副教授、卡爾·薩根研究所(CSI)所長麗莎·卡爾特尼格指導。
  • 天文學家發現24顆超級宜居行星,就在100光年外,預言要成真
    雖然地球長期有生命存在,但從來沒有哪個物種可以長期存在。過去5億年,地球上經歷過大大小小數十次物種滅絕事件,已經有99%的地球物種走向滅絕。有些威脅來自地球本身,比如超級火山爆發;還有些威脅來自太空,比如小行星撞擊和超新星爆發。
  • 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宇宙中誕生生命的條件有七條!
    一直以來人類都想知道別的星球上是不是也有生命,我們也一直都往遙遠的宇宙空間發送各種信號,期待能一點音訊,但是我們沒有收到任何回音,到現在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宇宙實在是太寂靜了為什麼我們尋找地外生命為什麼都是尋找和地球類似的星球的原因就是,這個條件是我們所知道能產生生命的唯一條件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距地球約39光年,有可能適宜人類的生存
    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在銀河系範圍內發現了不少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它們距離地球有遠有近。對於我們來說,距離地球太遠的類地行星我們在未來很長時間是無法到達的,只能選擇離地球較近的類地行星,因此尋找太陽系附近的,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才是科學家探索的重點。
  • 地球備胎找到了!具備多種生命存活的條件
    據報導,天文學家幾年前發現一顆距離地球約20光年、環境如地球般符合孕育生命條件的行星「格利澤581d」,為科學界搜索「宇宙生命」帶來鼓舞。雖然俗稱為「超級地球」的「格利澤581d」的存在一度受到質疑,但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近日證實,天文學家此前探測到的神秘訊號,確實是來自這顆近似地球的行星。「格利澤581d」是圍繞紅矮星「格利澤581」運行的行星之一,公轉周期約67天。
  • 「磷」的發現揭開地球生命的起源,或來自數十億光年外
    科學界一直有一個未解之謎,那就是地球生命到底來自哪裡,是小行星撞擊還是地球自然循環的產物,眾說紛紜,難有統一的答案。但一項新的研究稱,我們今天之所以在這裡是因為磷,這是一種對人類DNA至關重要的礦物質,在大約40億年前來到地球。
  • 為何一定要按照地球生命為標準尋找外星人?天文學家「別無選擇」
    截止目前,雖然天文學家對外太空已經探索了幾十年,但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那就是碳基生命。而天文學家在尋找外星人的過程中,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地球生命,碳基生命!不少人對此提出質疑:難道外星人一定就是碳基生命嗎?外星人一定要呼吸氧氣,一定需要液態水嗎?他們呼氣其他氣體不行嗎?
  • 地球並不特殊!直徑20萬光年的銀河系,有多少宜居星球?
    在之後的若干年裡,人類又發射了若干個探測器探索了太陽系所有行星,連後來被降格成矮行星的冥王星都被新視野號抵近拍攝過了,但在「尋找地外生命」這一項上還是一無所獲。
  • 200光年外白矮星發現生命組分
    原標題:200光年外白矮星發現生命組分   科技日報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每日科學網近日消息,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項天文學最新發現:200光年外一顆白矮星中包含有生命基本組成成分。
  • 31光年外發現可能有生命的星球,去那裡要多久?
    在宇宙中,不止太陽周圍有行星環繞,其他恆星也擁有自己的行星系統。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4100顆系外行星,其中大部分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去年,NASA又發射了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用於接替克卜勒。
  • 中科院天文學家:克卜勒-452b能否孕育生命還有待探索
    新華網南京7月24日電(記者王珏玢)美國宇航局(NASA)北京時間24日凌晨宣布,天文學家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距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發現一顆與地球大小相似的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  據稱,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接近地球大小的宜居帶行星,美國宇航局將這一發現稱為在尋找「另一地球」道路上的裡程碑。
  • 40光年外或存在「第二地球」,科學家懷疑有生命
    根據科學報導稱,在我們宇宙發現的「第二地球」LHS 1140b可能是外星生命形態的家園,當然這都是一個沒有定義的結論,其實無論是任何星球的存在,我個人還是認為幾乎所有星球都可能存在生命,因為生命存在的形式可能並非是地球一樣的模式,我們來具體看下這個LHS 1140b。
  • 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體積是地球3倍,而距離地球也僅6光年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體積是地球3倍,而距離地球也僅6光年人類的科技自從可以達到探索太空之後的高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