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的時候,美國宇航局就公布了距離地球大約39光年處存在一個特殊的恆星系統,並將其命名為TRAPPIST-1系統。根據天文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TRAPPIST-1系統中至少有7顆行星,而且這些行星幾乎都是巖質行星,這為科學家們研究系外行星提供了新目標。
隨後科學家們繼續對TRAPPIST-1系統中的行星進行研究和觀測,期待能夠從其中發現宜居星球。據報導,近期一項關於TRAPPIST-1系統中行星的研究報告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該報告指出一支多國研究團隊共同組成的科研團隊在研究中發現該系統的行星普遍存在大氣層。
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到這些發現的?這些巖質行星是否可以成為人類移民的目標?
TRAPPIST-1是一個怎樣的恆星系統?
早在2017年的時候科學家就關注了這顆恆星,由於它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的距離,因此地球上的科學家可以利用「凌日」現象來觀測該恆星系統。經過科學家長期的觀測發現,TRAPPIST-1的質量和溫度都遠低於太陽,因此將其歸類於超冷紅矮星。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在這顆紅矮星的周圍發現了7顆行星,這在紅矮星系統中是不太常見的。
這意味著TRAPPIST-1在行星數量上就已經比其他恆星系統強了,如果接下來科學家能夠在這些行星中獲得重大的發現,那麼TRAPPIST-1系統將會是未來人類探索系外恆星系統的重要對象。
研究人員通過什麼方法來研究TRAPPIST-1中的巖質行星?
由於TRAPPIST-1系統中存在較多的行星,因此科學家同樣可以通過凌日現象來觀測和探索這些行星的具體情況。所謂的凌日現象指的是恆星被一顆較小的行星遮擋住,然後從地球的角度用天文望遠鏡或太空望遠鏡看過去,就可以觀測到該行星的大致輪廓,甚至還可以憑藉這個方法對行星密度進行測量、分析行星軌道的穩定性等等。
根據研究人員圖爾貝特的介紹,在最新研究中,他們將以往對TRAPPIST-1系統的所有觀測數據進行了分析,然後利用計算機搭建起了三維氣候模型。令人驚訝的是,該模型分析得到的結果顯示,TRAPPIST-1系統中的大多數行星都存在著大氣層,有些甚至可能存在充足的液態水。
這些行星有望成為地球的「候選者」嗎?
在太陽系內尋找一顆和地球環境條件類似的星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太陽系外更是如此,因此一旦一顆系外行星可能存在大氣層和液態水,就會被給予更多的關注,那麼TRAPPIST-1中的行星是否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地球」呢?
對此筆者並不看好,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主恆星上。據研究TRAPPIST-1是一顆超冷紅矮星,這意味著它的表面很容易爆發耀斑,即太陽活動的一種。這種現象會對外釋放出大量的輻射粒子,從而對各個行星的大氣層造成衝擊。長此以往,再充足的大氣層也會被消耗殆盡。當然,真實的情況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調查,這裡僅作個人分析。
資料來源:
環球網 7月22日 《TRAPPIST-1行星潛在大氣層,或適宜生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