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為在星群中多看了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與你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幻想。
——獻給克卜勒452b
7月24日,美國宇航局(NASA)向世界宣布,他們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指數達到0.98的類地行星--克卜勒452b(Kepler-452b)。這個類地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運行。克卜勒452b的體積是地球的1.6倍,其直徑比地球大60%,公轉一圈是385天。克卜勒452b到恆星的距離,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同。NASA稱,這是迄今發現的與地球和太陽「最相近」的行星與恆星組合。
消息一出,輿論瞬間陷入各種「激動人心」科學幻想之中:「移民克卜勒452b」「地球2.0」「地球脫單了」「我們不再孤獨」。可事實上,只能說,大家自個兒腦補太多了。
概念圖:左-地球; 右-克卜勒452b
克卜勒452b並非「地球2.0」
在美國宇航局的聲明中,並沒有把克卜勒452b稱為「另一地球」或者是「地球2.0」,只是稱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顆地球」道路上的裡程碑式的發現。
美國宇航局官員稱"This exciting result brings us one step closer to finding an Earth 2.0",也就是說,克卜勒452b只是讓我們在尋找「地球2.0」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同時意味著克卜勒452b本身並不是地球2.0。
相對於廣大熱情網友給予克卜勒452b的各種愛稱,「第二家園」、「親密愛人」、「大哥哥」等等,帶領團隊發現了克卜勒452b的負責人喬恩·詹金斯(Jon Jenkins)其實是這樣說的,"We can think of Kepler-452b as an older, bigger cousin to Earth,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and reflect upon Earth's evolving environment",大意是說,我們可以把克卜勒452b看作是地球的「大表哥」,去理解思考地球的演變環境。沒錯兒,就是這麼冷靜的說法!
與地球最相似的不是克卜勒452b!
克卜勒452b既不是克卜勒計劃確認的「首顆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也不是唯一一顆宜居行星,甚至也不是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
2011年的12月,NASA克卜勒計劃證實了「首顆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克卜勒-22b。除此之外,僅在克卜勒望遠鏡已經確認發現的1030顆太陽系外行星之中,就有12顆宜居帶內的行星直徑介於地球的1倍到2倍之間。
概念圖:根據與地球相似度程度的提高,從左到右依次為:克卜勒22b、克卜勒69c、克卜勒452b、克卜勒62f、克卜勒186f、地球。
同時,從星球「基因」本身來看,克卜勒452b並非與地球最相似的「兄弟」。舉例來說,2014年3月宣布發現的克卜勒186f,半徑只有地球的1.1倍,同時也處於所環繞恆星的宜居帶內,比克卜勒452b更接近於地球的大小,只是其所環繞的恆星,比太陽要小得多,也暗得多。因此,我們不能說克卜勒452b與地球最相似,只能說這是迄今發現的與地球和太陽最相近的「行星與恆星組合」。
克卜勒452b是否巖石星球尚不確定
太陽系中的行星,從構成上來說基本分為兩類,一類以地球為代表,主要由巖石構成;另一種由氣體構成,例如木星,這類星球在體積上比地球要大。
而對於直徑比地球大、又大不太多的克卜勒452b,天文學家並沒有辦法給出準確判斷。根據發現者的「合理」猜測,克卜勒452b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一顆巖石星球。然而,又有研究統計表明,絕大多數像克卜勒452b一樣大小的行星都不是巖石星球,因此,現在不能肯定它就是一顆巖石星球。
溫度22℃?數字「僅供參考」
通過克卜勒望遠鏡的觀測,天文學家可以測出這顆新行星距離它的「太陽」有多遠,也可以測定它的「太陽」每時每刻能夠釋放出多少光和熱。但僅憑這兩個條件,仍然無法確定行星表面的溫度,因為後者還與行星表面甚至大氣等許多性質相關。天文學家在假設這顆行星與地球十分相似的境況下,計算出它的平均表面溫度大約是22℃左右。不過,這個數字只是科學家在一個純粹的假設下面算出的理想數字,只能算是「僅供參考」。
能去克卜勒452b玩玩兒嗎?
除非你有「任意門」!克卜勒452b繞著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旋轉,距離地球大約1400光年。1400光年究竟是個什麼概念?
「新視野」號探測器,就是剛剛讓冥王星露出真容的那位,也是人類至今發射過起速度最快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它的速度大約是15千米/秒。根據計算,如果以這個速度飛向1400光年以外的克卜勒452b,大約需要將近3000萬年才能抵達那裡。不過,考慮到新視野號在遠離太陽的過程中,速度還會進一步減慢,因此實際需要的時間只會更長。按照人類現有的技術水平,想要移民這顆行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克卜勒452b可能是地球「蒼老」的模樣
「克卜勒452b的發現,讓我們距離目標,即了解宇宙中存在多少宜居行星,又更近了一步,」克卜勒任務的主要科學規劃者、美國SETI研究所的約瑟夫·特威納姆這樣說。更重要的是,這顆星球已經有60億歲的高齡,甚至比太陽老15億年。因此,這顆行星讓我們有機會探索地球可能會發生的演變,預覽地球未來可能的蒼老模樣。
在尋找地外文明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創造了許多個裡程碑,「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和地球相似的星球」「可能存在海洋的星球」「有液態水的星球」。克卜勒452b也算是其中一個吧,既然是裡程碑,它就只能是在路上的,而不是達到目的地的。至少,距離滿足大眾的科學幻想還非常遙遠。
尋找「第二地球」的路漫漫而修遠,吾輩只能上下而求索,少空想、多幹事兒,踏踏實實愛護我們唯一的地球。
新京報全媒體實習生 孟萌萌
資料來源:果殼網、NASA官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