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知的唯一家園:太陽系的行星們的傾斜與自轉

2020-12-04 科學照亮黑暗的蠟燭

影像來源: nasa, Animation: James O』Donoghue (JAXA)

你最喜歡的行星是如何自轉的?它是圍繞著近乎垂直的軸快速旋轉,還是水平旋轉,還是向後旋轉?這段精彩視頻生動地呈現了由美國航天局拍攝的太陽系所有八大行星,將它們並排旋轉以便於比較。在這段延時視頻中,地球上的一天即地球自轉一圈,只需要幾秒鐘。木星的自轉速度最快,而金星的自轉速度不僅最慢(你能看到嗎?),而且還向後旋轉。在太陽系的早期,系內巖石行星(位於視頻上部)肯定經歷了劇烈的自轉改變碰撞。行星自轉和傾斜的原因仍然是一個研究課題,我們從現代計算機模擬和最近對數百顆系外行星(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的發現和分析中獲得了許多見解。

相關焦點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2)行星自轉傾斜及自轉速度的形成
    我們且不論這個假說的正確與否,如果按照這個理論的思路,其它行星的自轉軸的傾斜也應該是這樣形成的。那麼,火星的自轉軸傾斜角度25.19°,比地球的傾斜角度還要大,如果是天體撞擊的話,撞擊的地點在什麼地方,何時撞擊的。還有天王星的傾斜角度達到97.92°,也是天體撞擊的嗎?天體撞擊說,解釋行星自轉軸的傾斜,我們認為,是不符合邏輯的。很顯然,天體撞擊形成行星的自轉軸傾斜,不能適用於其他行星。
  • 地球 我們美麗的家園 人類已知唯一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位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裡。地球自西向東自轉,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地球上有包括人類在內的上百萬種生物,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智慧生命的天體。地球誕生於45.4億年前,而生命誕生於地球誕生後的10億年內。從那以後 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臭氧層形成。臭氧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
  • 天王星 太陽系最寒冷的行星 不僅反著自轉,而且躺著公轉
    天王星 是從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9.2個天文單位,公轉一周84年。體積僅次於木星和土星,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約是地球的63倍。質量排名第四(小於海王星),約是地球的14.5倍。
  • 太陽系八大行星:哪顆行星最漂亮一目了然
    水星最接近太陽,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小行星.行星直徑:4,880 千米。 金星是離太陽第二近,太陽系中第六大行星.行星直徑:12,103.6 千米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第六大行星.
  • 太陽系行星們誰轉得最快?八大行星自轉速度排行榜,地球排第五
    這就是星球的自轉。在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它們都在自轉。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中誰的自轉速度最快?誰的自轉速度又最慢呢?今天咱們來一起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看看這些太空大陀螺是怎樣自轉的。大約在50億年前,太陽系還是一片虛無縹緲的星雲。在某一天這片星雲受到了某種力量的驅使開始坍縮,給形成太陽系的這片星雲帶來了角動量。在太陽和行星形成之後,原始星雲的角動量沒有消失重新分布到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天體中。這樣太陽系中的每個行星都像一個陀螺一樣繞著自己的自轉軸一直轉了下去。
  • 太陽系行星們誰轉得最快?八大行星自轉速度排行榜,地球排第五
    這就是星球的自轉。在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它們都在自轉。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中誰的自轉速度最快?誰的自轉速度又最慢呢?在太陽和行星形成之後,原始星雲的角動量沒有消失重新分布到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天體中。這樣太陽系中的每個行星都像一個陀螺一樣繞著自己的自轉軸一直轉了下去。
  • 九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
    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而天王星是在軌道上橫滾的。而曾經被認為是&34;之一的冥王星於2006年8月24日被定義為&34;。文學家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將冥王星列入了九大行星之內。
  • 從四大原因來解析地球是我們最好的家園
    氧氣很特別:我們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大氣中富含氧氣的行星(就此而言,也是宇宙中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一顆含氧行星)。圖源:delaware水肖恩·格拉德威爾如果你想考慮其他的事情,那就喝點水。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表面有液態水的行星(就此而言,也是宇宙中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一顆有液態水的行星)。這是由於我們與太陽間的特殊距離。再近一點,我們就會像水星一樣被熱死;再遠一點,我們就會像火星一樣凍僵。
  • 從四大原因來解析地球是我們最好的家園
    氧氣很特別:我們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大氣中富含氧氣的行星(就此而言,也是宇宙中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一顆含氧行星)。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表面有液態水的行星(就此而言,也是宇宙中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一顆有液態水的行星)。這是由於我們與太陽間的特殊距離。再近一點,我們就會像水星一樣被熱死;再遠一點,我們就會像火星一樣凍僵。
  • 為何要傾斜大於23度自轉?
    一般認為地球作為一個行星,起源於46億年以前的原始太陽星雲。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經歷了吸積、碰撞這樣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過程。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自然星球,它的起源與誕生是宇宙中的自然變化。自然變化的起因與結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並且,一個事件的結果是另一個事件的起因,因果發展綿延連續不斷。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距離我們非常近,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對它了解非常多。
  • 一個大家長,帶著八個兄弟姐妹——認識太陽系
    走出地球,我們首先面對的就是太陽系。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也是銀河系眾多星系之一。了解了太陽系,就差不多了解了形成宇宙的天體體系的一部分。由此,人類更向宇宙探索邁進一步。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含太陽和所有受到太陽引力約束的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以及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氣體與塵埃等。
  •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天王星和海王星一、天王星最低溫度:天王星是太陽系內「躺著」自轉: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的角度高達98°,就好像躺在軌道上公轉一樣,是天王星最顯著的特徵,這使他的季節變化完全不同於其他的行星。關於自轉軸異常傾斜的原因,科學家們猜想是在當初太陽系形成的時候,天王星受到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而造成的指向歪斜。
  • 地球自轉為什麼傾斜?這對人類生存很重要
    存在即合理,地球的傾斜對我們人類來說並沒有造成什麼不利的影響,相反的,如果地球不是傾斜著的呢?地球的自轉為什麼會傾斜,這對人類的生存很重要在此之前,有一個笑話跟大家分享一下,某局長在一個學校進行巡視時,拿一個地球儀問一個學生,這個地球儀為什麼是傾斜的?這個學生很驚恐的回答:「不是我幹的。」
  • 太空旅行號帶你遨遊太陽系八大行星!
    我們人類宜居星球,目前除了地球,我們沒有別的歸宿,今天讓我們暫時離開地球,到八大行星的表面感受一下吧!下面就跟奎哥一起乘坐太空旅行號,到太陽系來段奧妙之旅吧!4冊 少年探索發現系列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宇宙/科學/外星人/之謎54.9度小店購買旅行,這一站是被中國古人稱為太白金星的金星,也稱「啟明」或「長庚」(傍晚出現時稱「長庚」,清晨出現時稱「啟明」)金星的質量略小於地球,直徑為12103公裡,是太陽系中唯一沒有磁場的行星
  • 為何要大於23度的傾斜自轉?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距離我們非常近,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對它了解非常多。 地球起源是宇宙自然變化中的一個片段,解開地球起源之謎會為探索廣袤無垠的宇宙自然奧秘奠定堅實的基礎。 地球在太空中飛行時常會與許多行星發生碰撞而改變飛行軌道,進入太陽系的地球先後與飛行不穩定的土星和木星發生強烈的碰撞,使質量較輕的土、木星被撞出許多碎片,碎片後來形成土、木衛星群帶。
  • 深度解碼太陽系行星、衛星、探測器、小行星帶
    望遠鏡發明之後,天文學家相繼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加上地球,並稱 為太陽系九大行星 。        2006 年 8 月 24 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大會通過關於 「 太陽系行星的定義 」 的決議,太陽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 為什麼行星的自轉方向不一樣?
    現在我們都應該了解我們的太陽系的基礎知識,除了沿著軌道繞太陽公轉,還有八顆行星圍繞一個軸以特定角度自轉。但你知道嗎,在太陽系中,有一些偏遠的行星,他們與包括地球在內的大多數其他行星的旋轉方向是不同的。哪些行星以不同的方向旋轉?
  • 八大行星磁場各不相同,產生磁場的竟是來自自轉和核心
    在我們之前了解了八大行星之後,我們就知道了,除了金星和火星之外,我們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有磁場,但它們的形式又和地球有所不同。火星上一期我們說到了人們為什麼選擇火星來嘗試再造家園,其中也說到了火星上的磁場很弱。如果人類暴露在火星的表面,可能面臨著各種癌症的風險。其實火星雖沒有磁場,但是它卻有強大的磁性地殼場,怎麼說呢,如果能夠讓這個特殊的場浮於星球表面,那麼就會產生磁場。
  • 木星 太陽系中質量體積最大 自轉最快的行星,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木星的自轉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快的,只要9小時50分30秒,這造成了它的赤道隆起,木星的赤道直徑比通過兩極的直徑長9275千米。木星距離太陽平均距離為5.2AU,公轉一周11.86年。木星的軌道傾角相較於地球和火星非常小,只有3.13°,因此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 「太陽系漫遊」海王星 擁有太陽系最強風暴和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
    與天王星同屬於冰巨星的雙胞胎--海王星,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劃的觀測發現的行星。當天王星被發現之後,天文學家們注意到,計算推測出的天王星軌道 和實際觀測的軌道,存在無法忽視的差異。直到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號在經歷了12年的旅程之後到達海王星,人類才第一次獲得海王星的影像和數據資料。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八大行星之列,海王星就成了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距離太陽平均3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45億公裡,海王星公轉一周需要165年。它的自轉軸傾斜角度28°和地球火星接近,因此也有明顯變化的四季,只是4個季節各持續40個地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