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
在2019年7月2日下午3時20分,南美的智利、阿根廷等地有幸見證了「日全食」壯美的一刻。這是地球上最壯觀的天文奇觀,預計明年12月14日在智利將再次出現。
「日全食」的形成
「日全食」是一種「日食」,又稱「日蝕」,就是太陽、月球、地球運行到一條直線上,月球居中。此時在地球上部分地區的月球將太陽完全擋住,會看到一個「鑲著金邊的黑色」太陽,持續時間為2分鐘左右。
會出現這種「日全食」奇觀,是由於太陽直徑恰好是月球的400倍,而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恰好是日月距離的400倍。當月球由西向東運行到日地之間的中點時,月球將太陽恰好擋住,太陽一點點被遮擋,最後太陽徹底被月球擋住,只留下一個全黑色的圓形,周圍是金色光環。
在地球上被月球本影投影的地方,鳥兒以為天黑了,紛紛歸巢,夜行動物開始睜開惺忪的睡眼出來捕食。
「日全食」有: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5個時期。
初虧:
由於月球繞地球是由西向東運轉,(月亮不也是由東向西麼?)因此日食都是從太陽緣西邊開始。這是日食開始時期,稱為初虧。
食既:
這時太陽光照射到月球邊緣,又稱貝利珠現象。會出現鑽石環。
食甚:
此時太陽繼續向西移動,月球的中心與太陽圓面中心慢慢靠近,月球已遮住了全部太陽,「日全食」出現,會看到色球層、日珥、日冕等現象。天空的星星開始閃閃發光。
生光:太陽繼續西移,月球西邊與太陽西邊緣相內切,太陽露出一線刺眼的光芒。
復圓:月球逐漸移離太陽的範圍,月面西邊與太陽東邊緣相切,太陽重新恢復全貌。日全食結束。
日全食有很大的觀賞和研究價值,人們能夠很好的認識太陽,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日珥和日冕。在科學上可以拍下它的特殊影像來研究它的化學構成和物理形態,以及對地球電磁場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