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形成原因詳解

2020-11-21 高考網

  日全食必須太陽、月亮、地球在一條直線的時才能發生。同時,月亮還必須在新生相的位置。在日全食的時候,月亮在地球的影子分為兩部分,中心的地區叫做本影,外面的區域叫做半影。只有處在本影的位置才能看到日全食;在半影區域的位置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原理

  

  日全食形成原因示意圖 

   之所以會發生日全食,是因為存在一種神奇的對稱性。太陽的直徑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離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結果,當月亮完全處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對那些完全處於月亮陰影中的人來說,太陽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擋了。太陽變成了黑色,只留下一個金色的光環,天空變成了靛青色。鳥兒此時會失去方向,或者會飛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動物則可能睡眼惺忪地出來活動。

  (1)日全食基本知識: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1.日食發生規律

  每年日食最多出現5次,如果出現5次,那麼一定都是偏食。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次日食。在南北極地區只能看到日偏食。日全食大約1年半發生一次。每次日食都是在日出時從某一點開始,然後沿著日食帶在日沒時結束。從開始點到結束點大約繞地球半圈。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曆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並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發生。

  2.沙羅周期

  同樣的日食(全食、環食和偏食)每18年零11天或者6,585.32天(沙羅周期)會發生一次,但能觀測得到的地區並不一樣,只是日食時間一樣而已,並且日食類型也不一定一樣。因為沙羅周期的長度是6,585.32天,並不是整數,所以,如果在地球同一個地點再出現一次日食(並不一定是同一類型日食),要等待3個沙羅期。在每次日食發生後的三分之一個沙羅周期會發生下一次日食,在3個沙羅期大約54年零33天之後,日食會在同一個地區重新出現。現在有12個不同的大沙羅周期出現,一個出現在1937,1955,1973,1991和2009(中國長江流域、武漢、杭州)的連續的大約7.5分鐘的日食。

  3.日食帶及月球影子

  日食帶(月球影子)在赤道地區每小時移動約1,100英裡,兩極則達到每小時5,000英裡。最寬的日全食帶為167英裡。在日全食經過的地區,可以看到偏食的範圍最高達3,000英裡。日全食帶一般經過的地區是在海洋或荒無人煙的地方。

  (2)日全食的意義價值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視,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觀測價值巨大。科學史上有許多重大的天文學和物理學發現是利用日全食的機會做出的,而且只有通過這種機會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了在當時看來是極其難懂、也極其難以置信的廣義相對論,這種理論預言光線在巨大的引力場中會拐彎。人類能接觸到的最強的引力場就是太陽,可是太陽本身發出很強的光,遠處的微弱星光在經過太陽附近時是不是拐彎了,根本看不出來。但如果發生日全食,擋住太陽光,就可以測量出來光線拐沒拐彎、拐了多大的彎。機會在1919年出現了,但全食帶在南大西洋上,很遙遠,也很艱苦。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帶著一支熱情和好奇心極強的觀測隊出發了。觀測結果與愛因斯坦事先計算的結果十分吻合,從此相對論得到世人的承認。

  在中國,前兩次日全食都只能在邊遠地區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緬邊境雲南瑞麗地區可見,那時候筆者剛上初中,正是個狂熱的少年天文愛好者,可惜沒有經濟能力,只能通過《天文愛好者》雜誌過過乾癮。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節之後,在中俄邊境、中國的最北端漠河可見。那次筆者是奉了報社之命前去採訪的,同時也了卻自己少年時的夢想。那次的觀測規模之大,出乎想像,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把個平時人跡罕至的北疆小鎮擠得比過年還熱鬧,由於人數大大超出小鎮的接待能力,人們只能宿營在火車和汽車上。當時那裡還是冬天,白天氣溫零下25攝氏度左右,夜裡能到零下40攝氏度,滴水成冰,人們連洗臉漱口的水都找不到。儘管如此,觀測者們沒有一個後悔的,沒有一個不興奮異常的,都把親眼看到日全食,當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貴記憶。日全食之類的天文現象,要說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確實是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是,它代表了一種終極的人文關懷,代表了一種對大自然的極度熱愛,代表了對支配萬事萬物的自然鐵律的一種永恆的好奇和敬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缺少這些關懷、這些熱愛、這些好奇和這些敬畏。

  (3)日全食的歷史

  1:中國觀測日食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948年就有人觀測到了日食。中國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就有了當時最先進的天文觀象臺。中國歷來重視日食的預報,據說夏代一位天文官因沉湎酒色,漏報日食,被砍首以警示玩忽職守者。中國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豐富的日食記錄。光是古書(至清代)的史料(不包括甲骨文),就有1000多次日食記錄。最早是《尚書》記載的發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詩經》中更是詳細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世界天文學家普遍承認中國古代日食記錄的可信程度最高,為世人留下了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中國古代夏、商、周時期因歷史久遠,缺乏精確的文字記錄,因此難以精確地斷代,而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相當精確的歷史時鐘,可以幫助確定一些歷史事件的時間。

  2:古代西方一次日食中止一場戰爭,西洋最有名的故事記載是在西元前585年。米提斯與利比亞兩族打仗,打到一半時忽然間太陽消失不見了,兩族族人害怕災禍的到來,終於達成美好的結果--兩族講和通婚。對於日食現象的看法,除了大溪地人把日食當成正面意義外,其他的國家都將他作負面的解釋。譬如西元前六百多年,雅典攻打某族時,因為發生食相而害怕不敢繼續前進,就因為延遲了進攻,反倒讓敵方趁這段時間有了準備,結果當雅典軍隊進攻敵方時,反而被打敗了。

  3:根據傑出歷史文化學者、青年詞曲作家申寶峰長期考究漢朝古墓中的日食記得出:各民族對日全食有著如天狗吃日、狼逐日等等不同的解釋,並有其各自解決的方法。中國古時候,民間是以敲鑼打鼓的方式來對付;由於日全食的時間通常很短(至多七分半鐘),所以在人們敲敲打打後,太陽可能就會馬上重現,因而免除了人們的驚慌。中國對日食的記載很早,在漢朝的墓中就挖出許多石頭,這些石頭上刻畫了很多日月星辰的圖形,其中一個畫有「日月合璧」,亦即太陽與月亮疊在一起,這就是當時的日食記錄。中國人對日食的科學解釋為陰侵陽,中國很早就知道視為「陰」的月亮,遮蔽了視為「陽」的太陽,而造成日食現象。古時候有「月盈則食」的說法,意指月食現象發生都是在滿月之時。日食發生時,中國古代朝廷也會有所行動;中國人認為天代表大自然,太陽在大自然裡有著最崇高的地位,皇帝稱為天子,則意指其為上天派來管理人民的。既然天代表皇帝的父親,它會透過太陽表面上的現象來警告其地上的代理人--皇帝,明示他做錯什麼事情、有什麼事情要小心等等;於是,透過各種徵兆呈現出來,日食就是一個常被利用的狀況。根據古書避鎮殿記載,漢朝每當發生日食時,皇帝就不到大殿做早朝,而到偏殿旁的小殿進行早朝,並且一切從簡。

相關焦點

  • 日全食的形成原因及發生過程是怎樣的
    新華網成都7月20日電(記者楊三軍)記者20日從四川省氣象局了解到,針對7月22日將發生的日全食,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以下簡稱「預警中心」)專門發布科普信息,對日食的成因及發生過程作了詳細介紹。
  • 日全食的形成原因及發生過程是怎樣的?
    新華社成都7月21日專電(記者楊三軍)記者20日從四川省氣象局了解到,針對7月22日將發生的日全食,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以下簡稱「預警中心」)專門發布科普信息,對日食的成因及發生過程作了詳細介紹。
  • 2019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南美洲上演,日全食是怎麼形成的?
    北京時間7月3日清晨,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南美洲上演,整個過程大約持續2分多鐘,成千上萬遊客聚集在智利、阿根廷兩國欣賞。日全食非常罕見,平均來說,地球上每18個月才會出現一次日全食。而同一個地方,將近 400年才能看見一次。
  • 日全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
    日全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在2019年7月2日下午3時20分,南美的智利、阿根廷等地有幸見證了「日全食」壯美的一刻。這是地球上最壯觀的天文奇觀,預計明年12月14日在智利將再次出現。「日全食」的形成「日全食」是一種「日食」,又稱「日蝕」,就是太陽、月球、地球運行到一條直線上,月球居中。此時在地球上部分地區的月球將太陽完全擋住,會看到一個「鑲著金邊的黑色」太陽,持續時間為2分鐘左右。
  • 日全食的發生原因及影響
    日全食奇觀(圖片來源:新華網)1.日食的形成原因在月亮的本影區,即月亮完全遮住太陽的地區,可以看到日全食,在月亮的半影區,即月亮部分遮住太陽的地區,可以看到日偏食,在月亮的偽影區,即月亮遮住日面中心,但邊緣仍可見的地區,可以看到日環食。其中日全食和日環食不會在地球上同時被看到。日全食的過程包括五個時期。
  • 印尼日全食全過程:告訴你日全食形成原理
    日全食怎麼形成原理日全食是什麼?隨小編一起來了解日全食形成原理。2016年3月9日也就是明天星期三(西半球為3月8日),將發生一次日全食。(日食成因圖),若月球的陰影映射到地球表面,那麼陰影所覆蓋的區域就能看到日食,而月球本影投射到的區域就能看到日全食現象。
  • 調查:三成高學歷者不知日全食形成原理
    在這94.8%的受訪者中,有超過40%的受訪者不知道日全食形成的原因,其中女性比例要大於男性,並以高中以下學歷居多。值得注意的是,34.7%的大專和本科學歷、0.5%的碩士以上學歷的受訪者,也不知道日全食原因。但學歷越高,知道的比不知道的更多。反之,學歷越低,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
  • 日全食全過程五個時期是什麼 圖解日全食形成過程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日全食全過程圖片視頻  初虧  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食甚  食既以後,月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達到食甚。
  • 吃雞:日全食玩法詳解,天文觀景臺是套路,匹配也要看技巧!
    吃雞:日全食玩法詳解,天文觀景臺是套路,匹配也要看技巧!前言:大家好,我是阿瑤,每天為你發布遊戲領域最新情報。光子最近聯動了國家天文館,從9月19日開始,遊戲中將會定時隨機刷新日全食玩法。只要玩家在固定的時間內遊戲,就有可能在遊戲中看到日食、日環食和日全食。雖然說沒有太大的樂趣,但是很有教育意義。今日話題:日全食玩法的套路、景觀與海報不一致以及匹配新玩法的技巧等有趣的玩家遊戲體驗!日全食玩法也有套路?天文觀景臺其實是陷阱!
  • 有網友問:日全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
    有網友問:日全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最近發生在南美的日全食雖然和我們無緣,但得益於高度發達網絡帶來的「地球村」效應,我們也能實時看到萬裡之外智利和阿根廷的白天變成黑夜。其實在2008年8月1日和2009年7月22日我國都出現過日全食,電視上也對其進行了全程直播,不少人利用日食眼鏡或者一盆清水甚至電焊頭盔見證了這兩次日全食全過程,天文學家計算下一次中國境內的日食會發生在2034年3月20日的西藏北部山區,2035年9月2日在我國北方發生還會發生一次日全食。
  • 印尼日全食全過程圖片視頻 日全食怎麼形成原理
    和2015年3月20日的上一次日全食一樣,本次月球本影經過的陸地也全都是島嶼,依次包括: 印尼:蘇門答臘的西蘇門答臘省南端(還覆蓋了明打威群島南部)、明古魯省北部、佔碑省南部、南蘇門答臘省中北部,邦加-勿裡洞省中南部,加裡曼丹的西加裡曼丹省南部、中加裡曼丹省中南部、南加裡曼丹省北部、湯加裡曼丹省南部,蘇拉威西的西蘇拉威西省北部、中蘇拉威西省中南部(
  • 天文盛宴「日全食」
    ,如果想要欣賞日全食的魅力,最好是站在視野開闊的高地上,尤其是月亮出現的那一邊,能夠看見的越遠越好。古代人雖然很熟悉日食這種現象,智者還能明白形成原因,甚至能夠推測出周期,但是古代歷史中關於日食的真實記載卻很少。那麼日全食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知道月球在黃道平面上運動,它每次新月時都會經過太陽面。
  • 細說日全食和月全食發生的過程,尋找日食比月食少見的原因
    前兩年最有名的一次日食是發生在2009年的7月22日,當時可以看到日食的區域很大,從印度到中國橫穿了中國的腹地,如果不考慮天氣原因的話,這大概是歷史上覆蓋人口最多的一次日食了,只可惜能看到日全食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在當時很多的區域下雨,或者是陰天。而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日食這種神奇的現象。先說日食,日食分成三種,全食、偏食和環食,它們的出現的是和太陽、月亮地球這三者的位置關係有關的。
  • 為什麼人們對日全食如此興奮,讓我來看看它是怎麼形成的!
    當月球的陰影落在地球表面某處時 會發生日食,而月食則相反 它發生在地球的陰影落在月球上時,陰影有兩部分 黑色的本影和部分陰影的半影,它們的位置決定了在地球上觀測到的日食或月食種類,但並非所有日食和月食大小都相同,在所有類型裡 最壯觀的是日全食,沃克斯觀點,日全食以日偏食的形式開始,
  • 12.14日南美日全食觀看指南,日全食如何形成?3分鐘看明白
    而今年的第二次日食來了,是日全食,將在12月14這是屆時日食經過的路線,寬大概112公裡,在這條線之間的居民將能夠看到日全食無論是日全食還是日偏食,都不能直接用望遠鏡或肉眼對著太陽看,否則陽光會直接灼傷你的眼睛,致使眼睛嚴重受傷甚至是失明。因為你眼睛的晶狀體就像一塊放大鏡,能使陽光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小點,就像你上學時做過的科學實驗一樣,把放大鏡擋在一塊幹掉的葉子上面,使葉子起火,眼睛也是同理。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工具或巧妙的方法。
  • 2019日全食時間什麼時候 日全食最佳觀賞時間+地點
    2019日全食時間什麼時候 日全食最佳觀賞時間+地點  2019年唯一一次日全食是什麼時候?北京7月3日清晨,地球迎來了本年度最重要的一場天文學盛宴——日全食。但是可惜的是,此次發生的日食發生在南美的部分地區。大多數人無法親臨現場觀賞這一壯觀的天文學景觀。  日全食是蔚為壯觀、動人心魄的罕見天象。
  • 日全食奇觀9日上演:到底怎麼形成的?
    (日食成因圖),若月球的陰影映射到地球表面,那麼陰影所覆蓋的區域就能看到日食,而月球本影投射到的區域就能看到日全食現象。日食的原理此次日全食將經過印度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兩國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將覆蓋亞洲東南部、太平洋大部和北美洲西北部地區。
  • 日全食是什麼?天文愛好者應該在哪裡觀測日全食?
    日全食是什麼?天文愛好者應該在哪裡觀測日全食?天文愛好者應該在哪裡觀測日全食?如何觀測這次日全食呢?當月亮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月亮、太陽、地球剛好在一條直線時,就會發生日食現象。日食分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日全食是在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日全食發生時,被月球擋住陽光的區域在月地之間形成一個圓錐形的陰影,在地球表面擦過它的區域才能看到日全食。
  • 日全食/日偏食是什麼 日全食多少年一次
    據報導,近日,一場精彩絕倫的日全食奇觀即將上演,我國無緣目睹全食發生的全過程,但南部及中部大部分地區的公眾可欣賞到一次日偏食。日全食是什麼?日全食多少年一次?日偏食又是什麼?  日全食全過程圖片視頻:在太陽的光芒之下,月球拖著長長的影子繞地球旋轉。
  • 記得上次日全食嗎?6億年後地球最後一次日全食
    據國外媒體報導,作為地球人,我們有幸享受一種「特權」,能夠觀看到壯觀的日全食現象,這是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天文現象,發生在月球完全阻擋了太陽入射光線。然而,地球是太陽系唯一能夠觀看日全食的星球嗎?  答案是否定的,日全食現象也發生在太陽系其它行星。天文學家表示,只要衛星足夠大,從行星視角觀測,衛星能夠完全覆蓋太陽盤面,同時,行星與太陽處於同一個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