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下午,我國多地都觀測到了日環食。此次日環食也被叫做「金環日食」,非常少見,太陽99%的面積都被遮住,只剩下一圈細細的金邊。
能看到日環食這樣的天文現象並不常見,又恰逢周末,許多中小學學生疫情期間依然熱情不減,帶足裝備看日食。
這麼罕見的日環食天文現象讓人大飽眼福,那大家知道日環食是怎樣形成的嗎?這次日環食有哪些不同呢?波音科學給大家科普下有關日環食的天文知識!
日食成因
在古時,人類由於缺乏天文學知識,以為日食是天狗食日,或象徵災難的降臨,而在日食時舉行祈求儀式。後來人們發現日食是一種自然科學現象。因為光沿直線傳播,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條直線,月球擋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陽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
那有人就問了,月亮繞地球轉,一個月一圈,那每個月都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為什麼不是每個月都有日食呢?其實發生日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日食總是發生在朔日(農曆初一),因為這一天月亮運行到地日之間。
第二、太陽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太陽離交點處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
我們都知道太陽是恆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衛星。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形成的軌道叫「黃道」,月球繞地球轉一圈形成的軌道叫「白道」。
問題就出在這兩條道上,它們並不在一個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黃道平面有5°9′的夾角。所以不是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
搞明白了日食形成的原理,那這次的金邊日環食有哪些不同呢?
日食分類
首先日食有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之分,其中最少見最珍貴的是日全食。
太陽直徑約是月球的400倍,因此只有日月軌道「相會」,且日地距離至少達到日月距離400倍時,月球才能完全遮擋太陽直射地球的光芒,形成日全食。
當月球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就會形成光環,稱為日環食。
這次日環食由於遮住太陽99%,非常接近於日全食,只留了一個金邊,稱為「金邊日環食」,非常罕見。同時這天碰上了父親節和夏至日,真是「千年等一回」。再加上這次日環食還是未來10年中國境內可以看見的唯一一次,錯過了這次,就要等到2030年了。
昨天沒看到日環食朋友們可以在這裡過過眼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