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發展始終伴隨著猜測與證明!從最開始的地心說到日心說,到後來萬有引力的發現以及相對論的創立,然後到現在的宇宙大爆炸,每一次真相的發現總是伴隨著長時間的探索與論證。當科學家們懷疑先輩們的理論的時候,就可能更加接近真相!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是以冥王星的運行軌道作為太陽系的邊界,因為他們認為冥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冥王星之外的一切都將不再以太陽為中心。直到奧爾特星雲和柯伊伯帶的提出,科學家們才知道自己錯了!

事實上,早在冥王星還被認為是太陽系邊界的時候,科學家們就有一個巨大的疑問——太陽系的彗星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知道,有很多彗星在圍繞著太陽運轉,它們擁有固定的軌道,而彗星軌道的最遠處已經超過了冥王星這個所謂的邊界。那為什麼太陽引力還能束縛如此之遠的彗星呢?這些彗星又是來自哪裡呢?
早在1932年,愛沙尼亞天文學家恩斯特·朱利葉斯·奧皮克(Ernst Julius Opik)提出彗星是來自太陽系外層邊緣的雲團,這便是奧爾特星雲最初的構想。隨後經過諸多科學家的補充完善,逐漸形成了現在統一的理論!

奧爾特星雲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天體,他是一個科學家們假想中包圍著太陽的一個球體雲團!奧爾特星雲中充斥著大量活躍的彗星,由於距離太陽非常遠,離太陽約50000~100000個天文單位,最大半徑差不多為1光年,所以其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非常弱。

奧爾特星雲是整個太陽系彗星們的「故鄉」!這裡存在著數以百萬計的彗星核,可以不斷生產彗星,從而取代那些被摧毀的彗星。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奧爾特雲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

奧爾特星雲的存在不僅僅是生產彗星這樣簡單,它還阻礙著人類飛出太陽系!
可以想像一下,奧爾特星雲擁有數量如此龐大地彗星核和彗星存在,別說未來人類的星際戰艦,就是像旅行者一號這樣的太空探測器想要飛出奧爾特星雲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隨時可能受到來自隕石或者彗星的撞擊!

但同時奧爾特星雲也是太陽系的一道天然屏障,任何試圖進入太陽系的物體都會受到奧爾特星雲的影響。假如,有外星飛船能夠順利穿過奧爾特星雲,那麼它們的科技水平必然完全凌駕於人類之上!
就現階段而言,已經有一些證據證實了奧爾特星雲的存在,但我們對於奧爾特星雲的了解還是太少了,相信隨著更多觀測數據的發現,科學家們對於奧爾特星雲一定會有更加清晰地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