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四元素說和原子論的來歷

2021-01-07 天眼900

知識就是力量,曾幾何時,我們每個人都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它大能大到多大,小能小到多小呢,從今天開始,我將帶領大家走進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咱們去微觀領域瞧一瞧,探索一下人類對於基本粒子的發現歷程,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呢?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一直是一個哲學問題,那古人他就一定會想啊。會不會就是有這麼幾種基本的物質構成的呢?還有,有沒有比這個頭髮絲還要小的東西呢?應該是有的啊,但是它是啥呢?我又看不見,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猜測。

創生之

比如古巴比倫人和古埃及人,他們就把這個水,空氣和土壤看成是組成世界的主要元素,這三樣東西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講,那真是太重要了,到了古希臘時期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在咱們之前說過為啥叫前蘇格拉底,就是因為鑑於這個蘇格拉底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就在他之前的就都叫做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米利都的哲學家泰利斯說我感覺這個萬物的本質就應該是水 ,土和氣,他只不過是水的另外兩種狀態而已,旁邊一位老哥叫做阿那克。伊萬多他就說,不對啊,我覺得這個土,汽,水還不夠呢,應該還有一個火,於是這就有了最早的四元素,但是在米利都學派這個哲學家看來啊,土,氣,水,火這四種元素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就比如說水經過火的灼燒,它就會變成氣,它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歸根結底就有一種元素。

就為了到底誰才是最基本的這個元素,這個問題爭論開來,後來有一位哲學家叫做恩培多克勒,他就說,別爭了,這四種元素都是最基本的元素,並且首次建立了四元素並存的哲學體系,還出了一本書,叫做論自然,他說土氣。還有另外兩種元素是愛和恨聯繫在一起的,這就是那個時候人類的認知嘛,但其實他在前蘇格拉底時期,人們還沒有元素的說法,就元素這個詞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他給起的名字,那個時候古希臘人研究出了正多面體,又叫做柏拉圖體。他們那夥人最先研究出了多面體,是柏拉圖的一個朋友,他叫做泰阿泰德,他就告訴柏拉圖說,你看這些東西挺好看的吧?於是他就把那個正多面體和四元素聯繫到一起了,我們知道啊,這正多面體有五個,有正四面體,正六面體。八面體,正12面體,正20面體。正12面體是最晚發現的

火與水

,剛好柏拉圖聽說那會兒就只有四個正多面體,於是他就把他們四個和土,氣,水,火給它進行一一對應,後來到了這個柏拉圖學生,亞里斯多德正12面體也有了,這怎麼辦呢?是老師柏拉圖說了這麼多面體就代表基本元素啊,那現在是不是就缺一個元素,於是亞歷士多德靈機一動,就提出了以太那一種元素,以太,就代表了精緻和永恆,就是沒有物質的空虛,這就是最早以太這個詞的來源,你看以太影響了人類多少年啊,一直到20世紀,麥可遜莫雷實驗做完之後,在科學界才算是勉強承認這以太不存在。

地球

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觀點,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唯獨可惜的是,就我們到現在也沒能從根本上拋棄這種看法,個人感覺就是因為,咱們國家歷史太悠久了,這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要是丟了吧,就感覺有點兒對祖宗不敬,所以很多觀念就都刻在骨子裡了,西方就不一樣了,西方他就覺得什麼是4元素啊,這個土氣水火呀,這都不是我祖宗留下來的,我們祖宗才幾百年啊,扔就扔了吧。

五行八卦

他們就捨得,咱們回到正題上來,這是歷史上人類對於物質種類的探索,影響的就是之後的化學理論,化學就是研究這個物質的元素種類,還有元素之間它是怎麼反應的?在人們研究元素的同時,還有這麼一伙人,在當時看來那是不太入流的,研究這個問題,一個物體它小能小到什麼程度呢?米利都有一位哲學家叫留基伯

留基伯

,他流浪到色雷斯,開了一個學堂進行講學,講啥呢?就講他自己的一套學說叫做原子論,他說這個所有的物質,不管你是土,氣還是水,火,他們都是有一種不可再分的原子構成的,這東西你看不見,特別的小。這就是最早的原子論,我們現在說的原子就是希臘語當中不可再分的意思,留基伯學堂當中有一名學生叫做德謨克利特,他接著把他老師的這個觀點發揚光大了,說宇宙是由這個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虛空構成的?不過這種說法不被當時所認可

原子圖

的,4元素理論這是人們能看得見的呀,所以原子論,他信的人就比較少,也遭受到了這個柏拉圖等人的批評,不過這個原子說,卻對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英國的哲學家羅素,他就曾經說留基伯才應該是原子論之父,還有人說德謨克利特說。近代原子論之父,或者是化學原子之父,這是後話,我們看四元素說和原子說,這就是人類對於宇宙的兩種認知方式,一種呢,它是按照種類劃分的,另外一種就是按照物質構成劃分的,這也就對應了後來的化學和物理,不過這兩種學說從古希臘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直到文藝復興。歷史上這段時期也是低谷嘛,要到了1661年的北愛爾蘭的自然哲學家波義耳,他就說這四元素肯定是不對呀,這宇宙中的基本元素肯定不止四種,後來人們陸陸續續就發現了更多元素,30多種40多種,直到1869年俄羅斯的門捷列夫給出的元素周期表,這個時候人們對於元素的探索就上升到一個高度了。

元素周期表

不過咱們的故事從這開始就要分道揚鑣了,因為咱們要說的是另外一條線,就是人類對於物質構成的探索,就物質他的小能小到哪兒呢?古希臘人說最小的物質是不可再分的原子,這種說法被一位自學成才的化學家瞧上了,就是近代原子論的提出者道爾頓,道爾頓出生在英格蘭,他從小家境貧寒,上不起貴族學校,就只能上教會的學校,便宜嘛,12歲的時候他老師就退休了,然後他就接替他老師繼續講課,很厲害吧,再後來去了一所他遠房親戚家開的學校去講學,主要就是講英語,那在人家那就是母語,就相當於咱們的這個語文老師。

道爾頓

這個期間道爾頓遇到 了盲人科學家約翰高夫,由於他的影響道爾頓開始喜歡上了數學和化學,最終經過自己的刻苦專研,在1803年底,道爾頓在英國皇家學會作了一場關於原子論的報告,終於提出了現代原子論,道爾頓是把元素說和原子說合起來考慮了,他就說這兩個他都對,元素,它可以有很多種,那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但是每一種元素都 有自己相應的最小原子結構。

原子結構圖

後來什麼放射性啊,布朗運動啊,這一系列的實驗做完了之後,尤其是1908年,法國物理學家讓佩蘭,他利用布朗運動重新做了一個實驗,還能夠測量出原子大小,並且發現了沉澱平衡,這才算是確鑿的證實了原子是真實存在的,這回這個奧斯特瓦爾德和馬赫說不出話來了,讓佩蘭也因此獲得了192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不過在這之前也有人是認同原子論,那就是認同這個原子是構成世界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單元,但是在1897年有這麼一件事兒讓當時的自然科學 界那是炸開了鍋,英國的物理學家JJ湯姆森他就說等,我好像發現了一個比原子還要小的東西,那原子就不是最小單位了呀,咋回事呢?咱們下期接著聊。

相關焦點

  • 世界的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電子、質子和中子是怎麼被發現的?
    我們生活的世界,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古人很早就開始研究物質是連續的還是不聯繫的。每當我們看到流水時,似乎物質是連續的,但是如果你抽刀斷水,水又可以被攔腰切斷,似乎世界又可以被無限切分,又是不連續的。構成世界的物質的最小單位是什麼?組合結構又是咋樣的?這樣的組合結構能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構成物質的是分子。
  • 人體由碳氧等十幾種元素構成,那這些元素又是怎麼來的?
    萬物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形成有機物的關鍵就在於碳元素,那麼這些元素是怎麼來的呢?今天科學探索菌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元素的起源。●古代元素論關於萬物的構成,古人很早就進行了相關的思考。古希臘的四元素說和古代中國的五行說都是最早的元素論,古人認為世間萬物就是由幾種簡單的元素構成的。
  •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
    宇宙充滿了數千億個星系和數萬億顆恆星,以及幾乎無數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塵埃和氣體雲–它們在廣闊的空間旋轉。但是如果我們放大,這些天體的構成要素是什麼,它們是從哪裡來的?氫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其次是氦。它們共同構成了幾乎所有普通物質。但這僅佔宇宙的一小部分-約5%。其餘所有都是由看不見的東西組成的,只能被間接檢測到。
  • 科普知識: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東西方各有說法
    這個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這個問題也許很龐大,但是科學家的回答基本都是統一的,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曾經說過,如果這個世界就要毀滅了,你只能給後世留下一句話的話,那麼這句話就應該是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那麼人們是如何發現世界是原子構成的這個結論的?呢今天呢想帶著大家來回顧一下,首先呢我們先來說一說元素說。
  • 宇宙到底由什麼構成
    宇宙最核心秘密是:宇宙是由空間和物體組成,其餘統統不存在,其餘都是我們觀察者對物體在空間中運動和空間本身運動的描述。我們所說的物質世界中的物質,就是由空間和物體組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脫離了我們觀察者,物體和空間仍然存在,空間和物體是客觀存在的,與我們觀察者有、無是沒有關係的。而除了物體和空間,別的東西都是我們觀察者描述出來,如果沒有我們觀察者,很顯然是不存在的。
  • 量子力學那點事:長路漫漫之古老原子論
    原子論——古希臘的哲思在古老中國,我們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組成,這是我們的五行學說。希臘也好不了多少,他們認為是地火水風構成了世界,這就是四元素說。應該承認,這都是偉大先輩們對世界本質的思考,雖然現在看來有些粗糙,但在當時卻是偉大的進步。
  • 世界由元素組成的,劃分到最小結構,難道都是同一種物質?
    這可能是大千世界最神奇的地方,我們知道世界上動物的種類多到數不清楚,而植物的種類更難以統計,但這還沒完,因為組成這些生物的有機物和無機物,還有我們物質世界的各種化合物,幾乎就難以計數,那麼這些物質是由什麼東西組成的呢?
  •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數學家和科學家是這麼說的!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數學家和科學家是這麼說的!麻省理工學院宇宙學家馬克斯泰格馬克認為宇宙是一個數學結構。紐約州布魯克林 -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用數學來描述宇宙的物理特性。但是,如果宇宙本身就是數學呢?這就是宇宙學家Max Tegmark所相信的。在泰格馬克看來,宇宙中的一切- 包括人類 - 都是數學結構的一部分。他說,所有的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具有電荷和自旋等特性,但這些特性純屬數學特性。空間本身具有尺寸等屬性,但最終仍然是數學結構。
  • 原子論到底是誰提出的?
    提出分子學說的義大利科學家阿伏伽德羅對於這個結論,有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看法:「老師,我小時候看過一些科普書籍,裡面說原子論最早是由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來的。遠在公元前五世紀,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等人認為萬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構成的,並把這些微粒叫做『原子』。我們在學習哲學時講「樸素的唯物主義者」時,也確實提到過這位最早提出「原子」學說的希臘學者,原子的英文單詞「atom」也是由希臘文ατομ(原意「不可分割」)演變而來。
  • 世界由元素構成,元素的起源又是什麼?科學的盡頭可能是玄學
    已知世界和宇宙的物質,99%以上包括生物、植物、礦物等都是由於各種元素組合而成。元素在外部環境影響下得失電子並且與其他元素離子組合形成不同形態的穩定化合物,世間萬物讓這個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一些科學家最喜歡研究,單質元素的特性和組合成新化合物具有的特性,或者是釋放能量,或者是產生光,或者是為人類社會生活所用的化合物。地球本身就是由元素的構建而成,更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元素的轉移最終會處在一種平衡狀態,如果貿然破壞區域元素的平衡,自然也會緩慢將其填補,但是這個過程很大可能會吞噬或者改變周圍元素形態才能達到新的平衡。
  • 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揭秘原子論
    他用的天平的靈敏度可達0.03毫克,他分析測定用四種方法製備的氯化銀,實驗的誤差小於0.004%,這說明這種化合物不論用什麼方法製備,其組成成分都相同,進-步證實了定組成定律。法國化學家普魯斯特於1806年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結論:參與化學反應的物質質量都成一定的整數比(定比定律),例如1克氫和8克氧化合成9克水,假如不按這個一定的比例,多餘的就要剩下而不參加化合。他將此稱為定比定律。
  • 人是由什麼構成的?
    要我列舉一下都有哪些元素嗎?人是複雜的構成,組成人體的元素有60多種。其中有鈣、鈉、鉀、鎂、碳、氫、氧、硫、氮、磷、氯等11種屬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頭20個元素內,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餘種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有一些沒有半點好處的元素,比如鎘,我們擁有它不是因為身體渴望它,但鎘也要與我們共存,佔到體重的0.1%。
  • 從物理角度談人類的起源:構成人體的元素是怎麼來的?
    萬物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形成有機物的關鍵就在於碳元素,那麼這些元素是怎麼來的呢?今天科學探索菌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元素的起源。古代元素論關於萬物的構成,古人很早就進行了相關的思考。古希臘的四元素說和古代中國的五行說都是最早的元素論,古人認為世間萬物就是由幾種簡單的元素構成的。
  • 趣探索;宇宙由什麼構成、物質及暗物質由什麼構成?
    一,宇宙由什麼構成?宇宙由約5%的普通物質,27%的暗物質及佔68%的暗能量構成普通物質佔5%,暗物質佔27%,暗能量佔68%。二,物質由什麼構成?第三種說法:物質無限可分,最終由「空構成」在每一個夸克的內部都有另外一個宇宙。第四種說法:世界是虛擬的,物質也是虛擬的,物質由像素點構成(數字構成)你住在真實宇宙的概率接近於0。
  • 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是什麼?為什麼至今還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宇宙大爆炸 自從有了人類文明,人類就開始探討宇宙到底是什麼構成的。西方哲學的開端是泰勒斯,他提出萬物的本源是水。後來,許多又有許多哲學家提出的了不同的觀點。
  • 西方哲學史:德謨克利特「原子論」
    現今流傳下來的殘篇有200-300篇,包括了「論幸福、論死後的生命、論世界秩序和思維規則、論節奏和和諧、論詩、論農業、論數學、論正確的語言和含糊的詞語」等等。儘管如此,要了解德謨克利特,還不得不藉助一些二手材料。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是繼阿那克薩哥拉「種子說」後的另一大天才創造。
  • 動新聞|從原子論到核電站的漫漫長路
    裡程碑mm溫馨提示: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查看動新聞效果哦~原子論的思想,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公元前
  • 「原子論」的創始者——德謨克利特
    德謨克利特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他是「原子論」的創始者,由原子論入手,他建立了認識論。他認為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整個世界的本質只是原子和虛空。原子不可分割,並不完全一樣。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一個自然的原因,這個原因原本即存在於事物的本身。
  • 原子論的開山鼻祖,唯物主義哲學創始人——宇宙並非無限可分
    德謨克利特的理論認為:萬物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它們在物理上是不可再分割的,但在幾何上卻不是。這是對芝諾「阿克琉斯追龜悖論」的絕妙詮釋,如果說泰勒斯是哲學的開創者,畢達哥拉斯是數論的開創者,那德謨克利特就是物理的開山鼻祖。
  • 德謨克利特:世界由原子和虛空構成,萬物皆從原子演化而來
    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出生在色雷斯海濱的阿布德拉的商業城市,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他率先提出原子論,認為萬物由原子構成。古希臘偉大哲學家留基伯的學生。德謨克利特一生勤奮鑽研學問,知識淵愽,他在哲學、邏輯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面都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