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東西方各有說法

2020-12-06 胡拆亂想

這個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這個問題也許很龐大,但是科學家的回答基本都是統一的,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

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曾經說過,如果這個世界就要毀滅了,你只能給後世留下一句話的話,那麼這句話就應該是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那麼人們是如何發現世界是原子構成的這個結論的?呢今天呢想帶著大家來回顧一下,首先呢我們先來說一說元素說。元素這個概念咱們現在都知道了,有這個碳元素有這個鐵元素有氧元素,但是最開始人們並不是這麼認為的,人們認為元素是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而且元素一共也沒幾種,比如說古希臘時代有一個人名字叫柏拉圖.柏拉圖呢總結了以前幾位先賢的話,然後呢總結出自己的觀點,他說世界上有四大元素,這四大元素分別是風、火、水、土。而且,這四大元素啊對應著四種正多面體,這個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他說:「這火,它就對應著正四面體,然後,水對應著正20面體,風對應著正八面體,還有一個土對應了正六面體。

那麼柏拉圖發現世界上一共有五種正多面體,除了這四種以外,還有一個叫正12面體,誰對應正12面體,他不知道。這個問題就留下來了。後來他有一個學生名字叫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就說了,還有一種叫做以太。以太,它是構成宇宙的一種物質,它就構成了正12面體。並且,以這個學說為基礎,亞里斯多德就構成它的這個宇宙觀。以地球為中心的一個宇宙觀,而且這種宇宙觀一直持續了很多很多年。

在中國也有這種類似於西方四大元素,或者說第五元素這種說法的學說,就是五行學說

這個五行學說咱們都知道是哪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並且相生相剋,我們可以把這個圖呢畫出來,我們呢把它畫成這樣五個圈,分別是水,木,火,土和金。這五行是相生相剋的,先說相生,水可以生木,你澆點水就長出樹來對吧,木可以生火,木頭可以燒火,火可以生土土可以生金,而金又可以生水,這叫相生。而相剋呢水克火,因為,這個水一澆火就滅了。火克金,火可以把金給融化,金克木,用斧子可以砍樹,。木克土木可以拱破這個土。而土呢又克水,這就是所謂的相剋。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所謂的五行學說,我們認為世界就是由這五種物質構成的。這五種物質的比例不一樣就可以造成世界上千奇百怪的物質。比如說為什麼在歷史上有那麼多鍊金術師。這個鍊金術師就認為世界上就只有幾種元素,那麼比如說黃銅和金子,他們只不過是元素的配比不一樣,我們只要改變這個配比就可以把黃銅變成金子,所以這就是鍊金術的一個基本學說,但是大家都沒有成功。那麼這是所謂的古典的元素學說。

那麼到了近代,元素和原子學說就發生了變化,我們來說一下這個原子學說。原子說就是說世界是由一個一個很小的物質叫做原子構成的這種學說。在哲學上,很早以前那些哲學家們也討論出來了,從哲學角度的原子學說。比如說古希臘有一個人叫留基伯

古希臘留基伯和他的原子論思想

他就提出了世界是由一個一個的原子構成的。但是他沒有什麼實驗。除此之外,中國有一個科學家名字叫墨子

墨子

墨子他也提出了所謂的這個原子學說,世界是無限分割之後分割到某一個程度就不能再分割了。還有印度有一個人名字叫大雄,他們三個呢都提出了原子學說,認為世界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叫原子,它構成了物質,還有一部分叫虛空。所以他們的學說其實都差不太多。那麼在那個時代這個東西方文明突然之間出現爆發的情況,在這個古希臘出現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和哲學家,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國也同樣出現了一批思想家,但是他們的不同在於,古希臘的那些科學家哲學家們很多是研究人和自然的關係,而中國的科學家們呢是研究人和人的關係,印度的科學家們研究的是人和神的關係。在那個時代不知道為什麼人類智商就突然爆發了。這是從古代這個哲學角度來看原子學說。那麼咱們再討論一下近代的原子學說,這個近代的原子學說的有哪些人物呢?

首先,我們要談這樣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呢名字叫波義耳,還有一個人物呢名字叫拉瓦錫

羅伯特·波義耳

這個波義耳和拉瓦錫這兩個人他們在做化學實驗的時候呢發現了一些規律,於是就提出了一種叫做元素的概念,雖然名字也叫元素,但是這種元素和以前的所謂風火水土四大元素是不一樣的,他認為所謂元素就是用化學方法不能再分割的,比如我們現在知道有碳元素有氧元素,這個最早是波義耳和拉瓦錫提出的。

拉瓦錫

拉瓦錫,這個人很厲害,除了提出元素的概念以外,還提出過氧化的概念,什麼是氧化呢,他說燃燒就是一種氧化過程,而人的呼吸實際上是一種緩慢的氧化過程,所以,這個人是不是非常厲害。

那麼近代的原子論到底是由誰創立的?這個人名字叫道爾頓,道爾頓,英國化學家,也就是發現色盲那個人,他提出了近代的原子論。

道爾頓

他說這麼幾個觀點,首先說原子是不可以再分割的,每一種元素的原子,每種元素的原子都是全同的,都是完全相同的。第二個就是這些原子為什麼能組成一個世界?是因為原子之間有萬有引力,原子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就靠在一起了。萬有引力作用下就聚集了。這個就是道爾頓的觀念。大家要注意道爾頓也好,波義耳、拉瓦錫也好,他們不是哲學家而是科學家,因為他們的理論是從科學實驗得到的,比如說道爾頓,他研究化學反應的時候發現兩個守恆,一個是質量守恆,就是化學反應之前的物質和生成物的物質啊是守恆的,那就說明這個原子在反覆變化的過程中,總量其實沒有變。第二個叫倍比定律,就是說如果有兩種物質,它們可以結合成第三種物質,而且這個生成物還不止一種的話,那麼這兩種物質的質量之間是有一個簡單整數比的關係的。

道爾頓基於這個定律就提出以下兩個觀點,但是我們現在看起來這兩個觀點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比如說每種元素的原子完全相同,這就不對,因為每一種元素,它可能有同位素原子不是完全相同的原子,也不是靠萬有引力聚集的,而是靠原子之間的電磁力聚集的。雖然說它觀點是有點問題的,但是我們依然承認道爾頓是近代原子論的創始者。那麼除了道爾頓以外,還有一個人物名字叫阿佛加德羅。我們都知道有個阿佛加德羅常數。阿伏加德羅第一次,把這個原子和分子給分開了,他說分子才能決定化學性質,分子決定化學性質,而不是原子決定的,舉個例子來說,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都是碳元素和氧,都是碳原子和氧原子,但是為什麼一個有毒一個無毒,因為,它們的分子結構不一樣,所以阿佛加德羅第一個把原子和分子這兩個概念呢區分開。因此我們現在的理論叫做原子分子論。

最初,人們在研究出原子和分子論的時候就認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能往下分了。人們在後來的科學實驗中發現原來原子也有結構。原子也是可分的,但是這件事呢就是又過了100年

直到上個世紀初的時候,人們才終於搞明白,人們發現原子內部有電子有原子核有質子有中子,還有一些更小的微粒,。那麼這個物理的圖景呢就更加廣闊了。到目前為止人類還在繼續尋找基本粒子,這個過程還沒有結束!

相關焦點

  • 世界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
    我們的肉眼看到的這個物質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呢?首先我們知道這個肉眼看到的最大和最小物體的範圍:大看到星球小看到分子細胞,這是一般的普通人或常人看到的物質或物體形狀。那麼,再高一點層次上,也就是說如來這個層次上的佛道神人,看見這個世界的同時,也都發現了兩種物質。
  • 趣探索;宇宙由什麼構成、物質及暗物質由什麼構成?
    一,宇宙由什麼構成?宇宙由約5%的普通物質,27%的暗物質及佔68%的暗能量構成普通物質佔5%,暗物質佔27%,暗能量佔68%。二,物質由什麼構成?第一種說法:物質由最終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構成,目前科學研究的構成物質基本單元是「夸克」(物質不能無限可分。)
  •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火是什麼物質?它的分子式又是什麼?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火也是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現象,那麼我們相信它肯定是由某一種物質構成的。組成世界的物質千千萬,但它們能燃燒的火焰卻都是雷同的,它們都是由同一種物質構成的嗎?組成這個世界的物質種類費曼在他的著作《費曼物理講義》中有一個有趣的假設,假如地球發生某種大災難,所有的科學知識都丟了,只有一句話能傳給下一代,那麼如何用最少的詞彙來表達最多的信息呢?
  • 土星光環究竟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
    土星光環究竟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在人們的印象中,它是色彩鮮豔的光環,還被描繪成一串鑲有寶石的項鍊,它曾經激發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也給人無窮的靈感,但它究竟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呢?在人們的印象中,它是色彩鮮豔的光環,還被描繪成一串鑲有寶石的項鍊,它曾經激發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也給人無窮的靈感,但它究竟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呢?  為了解開土星光環之謎,「卡西尼號」使用了一種特別的照相機,它可以通過15種不同的濾波器來解讀顏色。
  • 科普知識:《物質的構成》
    賀俊傑/文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離子、原子構成。分子是原子通過共價鍵結合而形成的;離子是原子通過離子鍵結合而形成的,所以歸根結底,物質是有原子構成的。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除氫(氕)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個質子構成,其它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中子、質子這一類強子是由更基本的單元——夸克組成的,那麼夸克和電子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到底有沒有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呢?如果有,則這個微粒絕對是一個不可再分割的整體,那它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 人體是由什麼構成
    地球上生活著大約60億人口,雖然皮膚顏色、語言、人種不同,但都有一個結構相同的身體。人體仿佛是一臺精密絕倫的機器,能夠自我生長,能夠分析、思考問題,能夠修復各組織器官並保持完好;人體還能夠繁殖後代,使人類得以延續。
  •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
    但是如果我們放大,這些天體的構成要素是什麼,它們是從哪裡來的?氫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其次是氦。它們共同構成了幾乎所有普通物質。但這僅佔宇宙的一小部分-約5%。其餘所有都是由看不見的東西組成的,只能被間接檢測到。
  • 深度分析微觀世界的最基本微粒,我們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
    夸克是一頭狡猾的,稍縱即逝的野獸,有6種不同的夸克,分別是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魅夸克,頂夸克和底夸克。不管怎樣,夸克的發現為混亂的「粒子動物園」帶來了些許秩序,夸克使我們可以調製出一個簡單而強大的理論,描述宇宙如何構成。本質上說,宇宙一切由原子構成,而原子又由夸克和電子構成。1967年夸克的發現是新型基本粒子的最後一個重大實驗發現,有人說我們還可能發現夸克由更奇怪的東西組成,那是有可能的,但就現在而言,夸克還是最好的結果!
  •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四元素說和原子論的來歷
    知識就是力量,曾幾何時,我們每個人都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它大能大到多大,小能小到多小呢,從今天開始,我將帶領大家走進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咱們去微觀領域瞧一瞧,探索一下人類對於基本粒子的發現歷程,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 人是由什麼構成的?
    關於構成的問答....黎荔人是由什麼構成的呢?——人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同時,水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通過分離能造出氫原子彈,作為人的本質也是充滿力量的。 我們的人生由什麼構成?——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人生本身,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生命的豐富。 那麼現代人生由什麼構成?
  • 世界的萬物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答案竟然是:什麼都沒有?
    德謨克利特第一個提出了原子說,他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一種叫做原子(希臘文原意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的小球構成的,每個小球都是一模一樣的,它們的不同組合構成了萬物的不同形態,包括你和我。原子兩千多年彈指一揮,人類對世界然後又是形形色色的「子」被發現,什麼費米子、玻色子等等。
  • 來自古希臘的互撕:世界到底由什麼組成
    世界是由什麼組成的百家爭鳴百家爭鳴原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家族之間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在西方和它差不多的古希臘時期,也存在一次百家爭鳴的多學說共存的階段,只不過他們思考的是關於「世界是由什麼組成」的命題,是對我們生活的環境的一種樸素的認知的討論。鼻祖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通常被認為是原子說的鼻祖。
  • 學科普,愛科普,氣象知識科普走進開封市集英小學
    央廣網開封9月29日消息(記者 彭華 實習生 何瑾琨)為了廣泛推廣科技常識、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全市廣大青少年對科普知識的興趣,9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河南分網、少年之聲小記者在開封市集英小學舉辦首場主題為「學科普、愛科普 氣象知識科普進校園」系列科普知識宣傳活動,活動由河南省科協
  • 世界的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電子、質子和中子是怎麼被發現的?
    我們生活的世界,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古人很早就開始研究物質是連續的還是不聯繫的。每當我們看到流水時,似乎物質是連續的,但是如果你抽刀斷水,水又可以被攔腰切斷,似乎世界又可以被無限切分,又是不連續的。構成世界的物質的最小單位是什麼?組合結構又是咋樣的?這樣的組合結構能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構成物質的是分子。
  •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 2020-11-09 2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事萬物都由原子構成,但原子是什麼?又是如何運作的?
    原子是什麼?原子是所有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但原子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像構造建築一樣組成物質呢?原子序數所有的物質都由原子組成。一個原子有一個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並且被零或多個電子環繞的核心。為了把原子分類,我們需要知道它有多少質子、中子以及電子。原子的質子數決定了它是哪種元素。
  • 這個世界實際上是由什麼東西構成的?米利都學派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可是,在拉爾修看來,正是從希臘人開始才有了哲學。他確認穆薩歐斯為「第一個形成神祇譜系和創建了一個哲學領域的人」。穆薩歐斯相信:「萬物都源於一併融於一。」只是,第一個使用哲學這個詞又自稱為哲學家的人,卻是畢達哥拉斯。這位思想家和數學家,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對於畢達哥拉斯而言,哲學家這個術語顯然是一個表達謙虛之詞。它由兩個希臘語詞構成。
  • 宇宙到底由什麼構成
    我們所說的物質世界中的物質,就是由空間和物體組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脫離了我們觀察者,物體和空間仍然存在,空間和物體是客觀存在的,與我們觀察者有、無是沒有關係的。而除了物體和空間,別的東西都是我們觀察者描述出來,如果沒有我們觀察者,很顯然是不存在的。
  • 物質起源之旅—宇宙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
    究竟是什麼構成了宇宙?科學告訴我們,構建我們世界的一些最小的構件是原子。原子由電子層和核組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更深入,你會發現質子和中子是由誇張的極小微粒組成的。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這些粒子被太陽送出,穿過我們的身體,好像我們不存在一樣。如果我們的微觀旅程繼續向更小的粒子移動,我們就會開始進入一片陌生的土地,引起甚至會擾亂量子物理學家的問題。 原子:如果我們的屍體被置於一個強大的顯微鏡下,那麼可能會看到永恆運動中的沙粒海洋。
  • 《D2》:你絕對不知道 東西方的龍差異究竟有多大
    眾所周知,龍在遊戲中往往是作為終極大BOSS的存在,但由於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導致龍在西方魔幻題材與國內仙俠題材中呈現出善惡極端的兩種狀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受東西方文化影響下的龍,在遊戲中究竟有什麼差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