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由碳氧等十幾種元素構成,那這些元素又是怎麼來的?

2020-12-05 科學探索菌

當今主流觀點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基因研究也表明人類擁有共同的祖先。事實上,當今地球上人類的生物學學名叫智人。經過古人類學家的長時間研究發現,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十幾種人,但只有智人還繁衍至今,其它的都在進化的過程中滅絕了。

上圖為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人

化石證據表明,人類是由幾百萬年前的一種古猿進化而來的。注意是猿,不是猴子,而且是幾百萬年前的古猿,不是如今的猿類。這兩者是有明顯區別的,猿沒有尾巴,而猴子有尾巴。

從生物學角度已經能夠很好的解釋人類的起源,那麼從物理學角度如何解釋人類的起源呢?物理角度看待問題更深刻,人類的起源其實就是萬物的起源,沒有地球又怎麼會有人類。萬物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形成有機物的關鍵就在於碳元素,那麼這些元素是怎麼來的呢?今天科學探索菌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元素的起源。

●古代元素論

關於萬物的構成,古人很早就進行了相關的思考。古希臘的四元素說和古代中國的五行說都是最早的元素論,古人認為世間萬物就是由幾種簡單的元素構成的。不過由於當時人類的認知水平落後,總結出來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但這確實是最早的元素論。

除了古代元素論,還出現了古代原子論,在歷史記載中最早提出該觀點的人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莫克利特。德莫克利特猜想世間萬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構成的,整個世界就是由原子和虛空組成的。這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天才般的想法。

顯然,複雜的人體是不可能由這麼簡單的幾種元素構成的,想用該理論指導治病救人更是行不通的。

●什麼是元素?

就人類目前的認知來說,除了暗能量和暗物質以外,宇宙中的普通物質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不管是人,還是太陽地球,它們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

現代科學對元素的定義:元素就是一類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原子。一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而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差不多,原子核則佔據了原子總質量的99%以上。那是因為一個質子的質量是一個電子質量的1836倍。

上圖為原子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有一定質子數和中子數的一類原子,被稱之為核素。一類元素的質子數必須相同,但中子數可以不同。一種元素一般有好幾種核素,核素之間互為同位素。比如氫元素就存在三種天然核素:氕、氘、氚,通常我們所說的氫原子就是指的氕。不同同位素佔元素的比重也不同,比如宇宙中的氫元素主要就是氕原子。

●人體由哪幾種元素構成?

古人曾認為世間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5種元素構成的,如今科學家們總共已經發現了118種元素,其中有92種是在地球上天然存在的。一種元素對應著許多種核素。目前人類已經發現2000多種核素,其中僅有300多種是天然存在的,餘下都是人工製造的。人造核素大多不穩定,具有放射性。

地球上雖然有92種天然存在的元素,但一般只有質子數在84及以下的元素才具有穩定的核素。據科學家們統計,地球上的生命主要有28種元素構成,而人體中主要含有11種元素,它們是氧、碳、氫、氮、鈣、磷、鉀、硫、鈉、氯和鎂,這11種元素佔人體總質量的99%。

除了這些常量元素,還有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它們之間通過化學反應形成了種類繁多且複雜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主要是有機化合物)通過極奇複雜的方式進行組織,於是便形成了生命,人體就是由這些化合物構成的。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9世紀中葉,人類已經發現了60多種元素,人們總是嚮往簡潔有序,於是便有科學家開始著手研究元素的分類問題。

世界上最早發現化學元素的性質具有周期性變化規律的是英國化學家紐蘭茲,他提出了關於元素周期變化的八音律。此後,俄國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工作完善了元素周期律,並發明了元素周期表。

上圖為晚年的門捷列夫

科學家們發現,元素的物理化學性質會隨著相對原子質量的遞增而呈現周期性的變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質是質子數的遞增,以及核外電子的周期性排布。外層電子的分布對元素的化學性質具有很重要的影響,比如化合價等。

元素周期表的誕生,對指導人類發現新元素、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及化學性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代版的元素周期表已經非常完善了。

上圖為現代版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數量還能繼續增加嗎?

人類如今已經發現了118種元素,那麼還會發現第119種,甚至更多的元素嗎?有一點很明確,元素的數量是有限的,元素周期表不可能無限擴張。

依據規律,元素的原子量不可能無限增長,這主要受限於原子核的穩定性。核內質子帶有同性電荷,雖然同性相斥,但強大的核力蓋住了庫倫斥力,將它們強行粘合在一起,而中子正是起了穩定原子核的作用。此外,呆在原子核內的中子,其壽命會更穩定,而自由中子的壽命只有10多分鐘。除了氕原子核(一個質子),其它核素都需要中子。

如圖所示,中子衰變後會轉變為質子,並釋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微子。

隨著質子數的增加,原子核內所需要的中子數也越來越多,這會導致原子核的穩定性變差,最終發生放射性衰變。研究表明,原子序數或者質子數在84以上的元素,大多都是放射性元素,有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壽命只有數秒鐘。實驗還發現,核素中質子數和中子數為幻數時,核素的穩定性要高很多,並且穩定核素中質子數和中子數有各自成對的趨勢。

目前有一種叫做穩定島的理論,該理論預言,在質子數為114、中子數為180附近,有可能存在一些比較穩定的核素。若該理論正確的話,這就意味著還存在更多種類的元素。這些元素可能要在特定環境下才能夠穩定存在。

目前看來,理論上還可能存在119號及更多種類的元素,元素周期表還有可能發生改變。

●這麼多元素從何而來?

元素的種類雖多,卻由質子數決定。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宇宙中元素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其中氫元素的豐度最高。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元素在宇宙中的佔比也呈下降趨勢。不存在一些不同,比如鐵和鉛的豐度的異常升高,這與元素的穩定性以及核融合有關。

上圖為不同元素在宇宙中的相對豐度

不同元素之間可以通過核反應相互轉換。至於宇宙中重核元素為何比輕核元素少,這得從元素的誕生說起。

眾所周知,宇宙誕生於大爆炸,宇宙中最早的一批原子是氫原子。宇宙中數量眾多的恆星就是由氫構成的。恆星在它的生命周期中會發生數輪核聚變反應,那些質量較大的恆星在聚變到鐵元素後就不會再聚變了,這是因為鐵的平均結合能最大。鐵之後的重元素則誕生於恆星死亡時的那一刻,大質量恆星在衰老死亡時會發生超新星爆炸,那時產生的高溫高壓才足以創造金、銀之類的重元素。而重元素又存在較多的不穩定核素,會衰變成更輕的元素,因此才會產生發生重元素的豐度比輕元素少的情況。因為重元素更難合成,並且核素的不穩定性更高。

上圖為不同元素的結合能,其中鐵元素最高。

根據預測,隨著恆星的不斷形成及衰老,宇宙中鐵元素的含量還將持續升高,氫元素的含量還將會持續下降。

由此可見,宇宙中種類眾多的元素都是從氫原子開始構建的,在恆星這個大熔爐中,不斷鍛造生成其它種類的元素。

●來自星星的我們

沒錯,你沒聽錯,構成我們的材料來自於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千千萬,絕大多數都是恆星。不過我並不是外星人,而是土生土長的地球人。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晚期恆星內部中的元素同樣可以在地球上和人體中找到。構成我們身體的材料就來源於死亡後的恆星,恆星消亡時那美麗的一瞬間,為生命的誕生創造了可能。宇宙中要是沒有碳元素,很有可能就不會誕生人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科學探索菌。

相關焦點

  • 從物理角度談人類的起源:構成人體的元素是怎麼來的?
    經過古人類學家的長時間研究發現,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十幾種人,但只有智人還繁衍至今,其它的都在進化的過程中滅絕了。萬物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形成有機物的關鍵就在於碳元素,那麼這些元素是怎麼來的呢?今天科學探索菌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元素的起源。古代元素論關於萬物的構成,古人很早就進行了相關的思考。古希臘的四元素說和古代中國的五行說都是最早的元素論,古人認為世間萬物就是由幾種簡單的元素構成的。
  • 6個構成人體的元素的特點
    構成人體的元素具有下列特點:(1)生物體是在地球上產生的,並且同環境變化一起沿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有選擇地取捨環境中的物質而進化發展,所以構成生物體的元素都是環境中存在的,且豐度較高。(2)生物體所必需的元素絕大多數為輕元素,如周期表中開頭的34個元素中即有21個元素是動物生活所必需的,這樣就使生物體有較輕的重量。(較重的元素僅有I、Mo和Sn)(3)生物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大多為過渡元素,這與它們核外的原子軌道中有未被填滿的軌道有關。(4)碳、氫、氧、氮具有易形成共價鍵的共同性,它們能相互作用,生成大量不同形式的共價化合物。
  • 地球上有94種元素,憑什麼構成生命的基礎是碳元素?
    其中沒有重元素),地球上其他生命形式也基本由這些元素構成,然而在宇宙的其它地方,會不會有遠超過我們想像的生命形式呢?元素是如何構成生命的?首先,生命的定義應該是一個複雜的,並可以與周圍環境進行選擇性物質交換的個體。其次,我們要知道,生命的構成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來構成的。
  • 外星生命的主要元素可能不是碳?碳與其它元素相比,有什麼優勢?
    為什麼地球生命的主要元素,會是碳呢? 有沒有什么元素,可以與碳一樣形成生命呢? 如果存在外星生命,它們可能會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生命形成背後的奧義。
  • 百科 | 碳元素:大自然的「建築師」
    「大自然是由碳建起來的?」「騙人的吧,除了煤炭等少數物質以外,哪裡能夠看得到碳的影子呀?」「真的沒騙你,大自然的建築師,就是碳!」讓我們一起從化學的角度來認識碳元素吧。都不是,地殼中含量排名最靠前的五種元素——氧、矽、鋁、鐵、鈣,雖然含量很多,但它們形成的物質種類並不多,大多數以無機化合物形式存在。據統計,世界上的無機物大約有10多萬種。與無機物相比,有機物的種類就多了,大約有3000萬種。
  • 元素是怎麼來的?構成生命的元素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
    背是背熟了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啥就是這幾種元素呢首先我們帶大家看看元素到底是怎麼來的不能通過恆星核聚變形成了既然煉丹爐裡的能量不夠大那怎麼才能獲得更大的能量呢為什麼構成細胞的元素都聚集在元素周期表的上方呢?
  • 構成生命的第七元素真的存在嗎
    與傳統生命不同的,這種被稱作GFAJ-1的細菌能在砷濃度很高的極端環境下生存,它主要由砷而不是磷作為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核酸、蛋白質)的構成,因而被稱為「砷基生命」。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關於「生命由碳、氫、氧、氮、硫、磷」六大基本元素組成的認識,對探索生命起源和外星生物等問題都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 論「碳」元素的重要性
    它約佔植物乾物質的38%,是構成有機物骨架的基礎,如同一棟樓房的鋼筋一樣。同時,碳能與氫、氧元素形成多種多樣的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不僅構成植物永久的骨架,而且也是植物臨時儲藏食物或者參與體內物質新陳代謝活動。當碳元素缺乏時,植物往往表現出長勢差,生長畸形,葉色失綠並無光澤;根系衰弱、植物早衰等,特別以溫室、大棚等種植模式比較常見。
  • 從元素符號到化學式
    元素及元素符號和化學式,是初中階段化學學習的基礎內容。後期學習化學方程式及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都離不開這些基礎知識。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目前,人類已知的物質有數千萬種,但是組成它們的元素卻只有一百多種。
  • 十六種元素中排第一的碳元素有什麼作用?碳缺乏對作物有什麼影響?
    眾所周知,有機質的碳係數是1.724,即1.724個有機質有1個碳。土壤有機質含量太低,意味著農作物基本上不能由土壤吸收到水溶有機碳。農作物從根部得不到碳供應,這就導致缺碳。  所以,碳對於作物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居於16種植物必需營養元素之首!但,卻常常受到人們的忽視!為什麼忽視了?
  • 若外星人來過地球,而它們不是由碳元素構成的,那麼可以說明什麼
    想要知道外星人有沒有真正來過地球,以及它們的結構是不是碳元素的言論是不是真的,其實從另一個層面上去理解,或許我們就可以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合理解析,而那個層面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的世界是否是真實的,我們的存在是否是被模擬出來的。
  • 人是由什麼構成的?
    要我列舉一下都有哪些元素嗎?人是複雜的構成,組成人體的元素有60多種。其中有鈣、鈉、鉀、鎂、碳、氫、氧、硫、氮、磷、氯等11種屬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頭20個元素內,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餘種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有一些沒有半點好處的元素,比如鎘,我們擁有它不是因為身體渴望它,但鎘也要與我們共存,佔到體重的0.1%。
  • 構成我們的物質從何而來,為何鐵元素是核聚變的終結者?
    ,那就是動態宇宙模型。一般前期的核聚變對象主要是氫,氫核聚變最後生成氦,但是在恆星的後期隨著氦含量的增高,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氦核的聚變,但是氦聚變生成碳氧元素過程很劇烈,這也就是大劉《流浪地球》中提及到的氦閃。
  • 碳、氫、氮、氧、硫和磷是構成地球生物的六個最重要元素
    由於這些元素的可用性有限,土星的土衛二土衛二和木星的衛星歐羅巴等水上世界可能不像以前想像的那樣宜居。無論木衛二和土衛二包含一個冰殼之下的海洋,模擬表明,它們應該具有的能源,如對他們的海底地熱噴口。這種結合使這些衛星在尋找生命中成為誘人的目標。但是他們的全球海洋可能是他們的垮臺。
  • 每個人都由恆星物質組成,恆星如何造出各種元素?
    其實,從物質構成上來講,我們的身體、大腦以及神經血液和地球上其它千千萬萬種物質一樣都是由各種元素所構成的。是的,就是我們在元素周期表上 所見到的那些元素。目前人類在宇宙中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種,其中既有天然元素,也有人造元素,而組成人體的元素數量則達到了60多種。
  • 太陽一直依靠什么元素在燃燒,地球上的重元素又是怎麼來的?
    本文基於回答網友一個這樣的問題:太陽目前氫核聚變是氦碳氧穩定燃燒地球上的鐵鎳重元素哪裡來的?可以說,這是一個毫無邏輯亂七八糟的問題,但既然邀請回答,就從中挑出幾個稍顯合理的問題說明一下。太陽核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氫核聚變,但並非是「氦碳氧穩定燃燒」。太陽中心有1500萬℃高溫,僅憑這點溫度要維持穩定的氫核聚變是不可能的。
  • 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差異很大,關鍵在於其原子排列不同
    如果從其組成來分析,金剛石與隨處可見的木炭的組成元素是一樣的,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為什麼由相同元素組成的物質,其性質卻有天壤之別呢?據科學研究發現,世界上大概有300多萬種物質,然而組成如此龐大物質體系的「基本單元」卻只有一百零幾種。這個「基本單元」就是元素,物質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組成的。這一百零幾種元素經過不同的排列和不同的組合的方式,組成了如此龐大的物質體系。即使同一種元素,也能夠組成不同的物質;比如氧氣和臭氧,這兩種不同的物質,雖然它們的性質絕然不同,但是它們的組成元素是相同的,都是由氧元素組成。
  • 初三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初三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嗎?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做單質。理解單質的概念必須抓住兩點:①由同種元素組成;②必須是純淨物,如氧氣是一單質。
  • 宇宙中的元素都是從哪兒來的?星星決定我們的命運?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根據現在科學研究的結論:我們身體的物理構造是:由各種化學元素組成蛋白質、核酸、多糖、脂肪等大分子,大分子組成細胞,細胞連接形成功能組織,功能組織形成器官,器官組成身體;其中碳氫氧氮是構成人體的最主要元素,鈣、鈉、鉀、鎂、硫、磷、氯等7種是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前20位,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餘種是必需的微量元素;這麼多種元素,都是從哪兒來的?
  • 宇宙94種自然元素中,有三種元素非常罕見,生命離不開它們
    相信朋友們對於元素周期表都不陌生吧,上面一共有118種元素。這上百種元素中並不都是自然元素,其中94種是宇宙自然存在的元素,其它的24種則是人工合成的。科學家根據質量的大小對這些元素進行了一個排列,排在第一的則是氫元素,第二是氦元素,第三則是鋰元素,隨後是鈹,硼,碳,氮,氧等。豐富的元素組成了宇宙這個物質世界,而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94種自然元素也都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