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種元素中排第一的碳元素有什麼作用?碳缺乏對作物有什麼影響?

2021-01-20 農技推廣

  

一直以來我們都強調要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其實増施有機肥還有一項重要的作用、就是補充土壤碳元素!


  我國許多農業區縣的土壤調查顯示,我國大面積農田經過四十多年「化學農業」耕作,土壤中的有機質幾近耗盡。國家農業部門近兩年進行的測土調查,每個縣抽取4000-6000個土樣。檢測結果顯示:有機質含量2%以上的不足5%,有機質含量1.5%以下的佔80%,還有近15%土樣中有機質含量在1%以下。

  眾所周知,有機質的碳係數是1.724,即1.724個有機質有1個碳。土壤有機質含量太低,意味著農作物基本上不能由土壤吸收到水溶有機碳。農作物從根部得不到碳供應,這就導致缺碳。

  所以,碳對於作物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居於16種植物必需營養元素之首!但,卻常常受到人們的忽視!

為什麼忽視了?

作物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有16種,分別是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錳、鋅、銅、硼、鉬、氯。按排序來說前六種元素是植物需要量最大的,因此稱之為大量營養元素。而碳、氫、氧這三種營養元素在大氣和水中廣泛存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額外補充。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去關注碳元素。



正常情況下,植物通過葉片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便能滿足作物的基本需求,但這並不是作物碳的「唯一」來源,植物的另一個吸碳途徑---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溶有機碳(有機質中含有的能溶於水的小分子碳)對作物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植物利用CO2(在陽光充足時)最佳濃度是0.1%,而自然界空氣中的CO2平均濃度只有0.03%,植物光合作用遠沒有達到最佳狀態。而現在設施蔬菜栽培的作物,冬季大棚通風差,再加上光照強度低或者陰雨天光照不足、作物光合作用弱,農作物缺碳更嚴重。如果此時土壤中若不能很好的供應碳元素將會對作物產量和品質造成絕對的影響。


 

缺碳給作物帶來的具體危害有哪些呢? 

 

1、根系衰弱:根系靠什麼促釋?首先是根的趨水趨肥性,使根系有一種內在的向外向下伸長的刺激,缺了有機質的土壤含水性差,各類肥料溶液向根部「表達」能力差,致使根系生長的內在刺激不足;

  其次,土壤微生物同根系的互動,是根系生長的外源刺激。土壤中有機質不足,微生物繁殖所需的碳源不足,致使根際微生物群落稀疏,根系生長的外源刺激太弱,根系就失去了生長的外部刺激。

  因此土壤缺乏能被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的水溶有機碳——有效碳,直接造成農作物根系衰弱、老化。這就是農作物減產和抗逆性差的根源。

  2、早衰:農作物早衰的原因,自然與根系衰弱直接相關。

  這裡要,另外提到的是農作物其他器官和內部組織,尤其是木質素、纖維素和糖份,由根部吸收的有效碳轉化所需的能量比較低,也即夜間和陰雨天,或大棚環境CO2不足陽光較弱的情況,這種轉化和積累還可不停進行。

  相反,根部基本上吸收不到有效碳的情況,農作物僅靠葉片的光合作用轉化CO2,同樣的積累所需的轉化能就大得多。

  在白天陽光充足時,能量得到供應,但在夜間或陰雨天,這種轉化和積累就要靠消耗作物內部的能量來進行。

  這種能量收支的規律失衡,是導致植物早衰的另一種原因。這種情況在生長期較長的瓜豆類蔬菜和果樹尤為顯著。有充足的有機碳,植物生命力就旺盛,就長壽就高產;反之,植物就早衰,就減產。

  3、黃葉病和失綠症:陰雨天光合作用接近停止,空氣中CO2不能正常被吸收轉化,農作物的碳營養和碳能源雙雙下降。

  陰雨持續,就產生黃葉落葉,有些作物的新葉表現為失綠。一般誤認為是「水浸」,其實只有同時爛根才是「水浸」,一般並不是「水浸」而是缺碳。

  4、亞健康:什麼是農作物的「亞健康」,就是植株沒有明顯的病症,卻萎縮慢長,或纖萡虛長,還有就是完全失去了原生態的氣味。

  亞健康的成因有許多,除了自然災害後遺症外,還有種子質量、藥傷肥傷後遺症、營養不良等等。我們單討論營養不良問題。當前一般農作物的化肥營養供應是充足的,但往往就是有機營養嚴重不足,也即缺碳。

  又回到老問題:不是空氣中有取之不盡的CO2麼?請別忘記:空氣中CO2在植物體中的轉化,首先要靠光合作用。夜間這種轉化幾乎停止了,然而農作物還在新陳代謝,還在消耗能量。如果有根部吸收水溶有機碳作補充,不但可繼續進行物質轉化和積累,還可供應新陳代謝的能量。一旦缺碳,這種情況就不能進行,於是植株就日夜交替周而復始地出現間歇性「透支」,這就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長和完成物質積累,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 

  5、削弱防病抗逆機能:許多專家的研究表明:植物對抗惡劣環境和防抗病害。主要靠自身產生的能量和「信息素」、「修補物質」。

  在環境條件惡化的情況下,一般正常的光合作用也不能進行了,這時更需要由根部吸收有效碳來補充能量。可見缺碳對於惡劣困境中的植物意味著什麼。植物在病蟲害脅迫的情況下,會釋放某種「信息素」,使病害源「知難而退」,如果植物組織受到損傷,它還會製造「修補物質」來修補(或稱再生)。

  這些「信息素」和「修補物質」,無一例外地都有碳元素存在,有機營養素越充足,這些物質越濃烈,這就是為什麼弱株比壯株容易得病的原因。

  缺乏根部供應的有效碳,不但營養積累少了,而且防抗病害機制也削弱了,這是植物發生病害的內在原因。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缺碳是農作物的百病之源。

  6、品質下降和物種退化:大家都能感受到:有機食品口感好,原生態氣味濃,而化肥培養的農產品,口感平淡,有些甚至完全失去原生態味道。

缺碳間接造成農作物的主要病害 

(1)土壤板結和藥害:土壤中農藥殘留嚴重,造成農作物多種病害,如果土壤中有機質豐富,或者對土壤施足有效碳,這些危害是可以減輕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有效碳不僅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可以解決土壤板結的問題,而且,有機碳化合物還是良好的解毒劑。

殘留農藥通過氧化和光分解,藥性又會進一步降低,重新繁殖起來的微生物反過來會「吃」掉這些殘留物。

(2)化肥的負面影響加劇:土壤板結的主要原因是有機質的缺失,而不是由於使用化肥。這並不是說化肥對土壤板結沒影響。

有機質缺失,化肥對土壤板結就更加明顯。而有機質豐富,化肥被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化肥殘留於土壤中的硫酸根、氯離子、亞硝酸鹽等物質會因轉化為水溶有機化合物,以及豐富的土壤微生物的多重作用而無害化,使土地可以永續耕作。

所以歸根結底,化肥「使土壤板結」的負面作用並不是化肥之過,而是人們忽視了向土壤施用足量的有機肥料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外星生命的主要元素可能不是碳?碳與其它元素相比,有什麼優勢?
    為什麼地球生命的主要元素,會是碳呢? 有沒有什么元素,可以與碳一樣形成生命呢? 如果存在外星生命,它們可能會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生命形成背後的奧義。
  • 論「碳」元素的重要性
    有機肥之所以有肥效,一是它改變了土壤的結構,提高了土壤的物理肥力和生物肥力;二是它所含的N、P、K營養元素(一般在5%左右)作用發揮得比較充分,具備了一定的化學肥力。而其短近期內發揮作用的有機質肥力——水溶有機碳則很有限的,每100公斤僅1公斤左右。這就說明:連續地大量地使用合格有機肥,才能保證農作物根部吸收所需的有效碳。
  • 地球上有94種元素,憑什麼構成生命的基礎是碳元素?
    其中沒有重元素),地球上其他生命形式也基本由這些元素構成,然而在宇宙的其它地方,會不會有遠超過我們想像的生命形式呢?碳基是基礎的生命形式現在人類發現的元素有118種,其中有94種存在於地球上,但是生命的形式卻都是
  • 劉存壽:什麼是碳基營養肥?它和普通化肥有什麼區別?
    劉存壽:什麼是碳基營養肥?它和普通化肥有什麼區別?今天是劉教授的第一講,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在留言區留言,和劉教授互動。一、神奇的碳元素對於碳,大家並不陌生,甚至習以為常,因為碳無處不在。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家具,均是碳物質;我們欣賞的鮮花、種植的作物、養殖的動物、包括人類自己,均為碳生命。
  • 百科 | 碳元素:大自然的「建築師」
    都不是,地殼中含量排名最靠前的五種元素——氧、矽、鋁、鐵、鈣,雖然含量很多,但它們形成的物質種類並不多,大多數以無機化合物形式存在。據統計,世界上的無機物大約有10多萬種。與無機物相比,有機物的種類就多了,大約有3000萬種。
  • 重新定位C元素 打造碳肥領導者
    土壤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壤若失去了耕作性能,必然會影響到正常的農業生產。為了解決農業生產所面臨的問題,時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科生物)開啟了探索「土壤更健康、作物更高產、食品更安全、環境更友好」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 神奇的化學元素,碳元素為什麼被稱作生命元素?
    碳元素是非常神奇的元素,擁有的化合物種類是所有元素中最豐富的。碳的原子序數為6,但是擁有的同位素多達十五種(碳8~碳22),碳的同素異形體也是非常多,比如石墨、金剛石、碳-60、碳-70、纖維碳等等,圍繞碳元素研究頒發的諾貝爾化學獎,就有近十次。
  • 植物吸收的必需營養元素到底有多少種?各元素在果樹栽培上的作用
    發表論文20餘篇,著書有《曹泳春務果論》和《果樹營養循環學》。過去,人們普遍認為植物吸收的必需營養元素有16種,而通過科學檢測和不斷實踐,植物吸收的必需營養元素則是17種,即: 碳(C)、氫(H)、氧(O)、氮(N)、磷(P)、鉀(K)、矽(Si)、鈣(Ca)、鎂(Mg)、硫(S)、鐵(Fe)、硼(B)、銅(Cu)、錳(Mn)、鉬(Mo)、氯(CL)鋅(Zn),依據它們在植物中的含量不同,劃分為常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
  • 植物營養元素與施肥有什麼關係?你真的了解嗎?
    植物所需要的19種元素是什麼?植物所必需的19種元素中,碳(C)、氫(H)、氧(O)、氮(N)、磷(P)、鉀(K)、矽(Si)等7種元素,植物吸收量多,稱為大量元素;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鎂(Mg)、鈣(Ga)、硫(S)3種元素需要量次於大量元素,這3種元素稱為中量元素;氯(Cl)、鈉(Na)、鐵(Fe)、錳(Mn)、鋅(Zn)、銅(Cu)、鉬(Mo)、硼(B)和氯(Cl)等9種元素,植物吸收量少,稱為微量元素。
  • 不鏽鋼中各種元素的影響和作用
    對於人們在與腐蝕現象作長期鬥爭的實踐而形成的不鏽鋼這一特殊鋼系列來說,最常用的元素有十幾種,除了組成鋼的基本元素鐵以外,對不鏽鋼的性能與組織影響最大的元素是:碳、鉻、鎳、錳、矽、鉬、鈦、鈮、鈦、錳、氮、銅、鈷等。
  • 生鐵中5大元素的作用是什麼?
    這些元素滲入生鐵中,對生鐵起著不同的影響。一般情況是,生鐵中除碳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外,一定含S的矽、錳可以改善生鐵的性能,而硫、磷則是有害元素。那麼矽,錳元素在生鐵中有什麼作用,下面我們來分享一下生鐵的成分及性質。
  • 你知道碳基生物肥,到底是什麼肥?
    即只有土壤中的碳營養與礦質元素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後,礦質營養才能夠有效的被作物吸收和利用,多餘的就是無用的。常表現為根系衰弱甚至枯竭、植株早衰、作物亞健康、果樹落果嚴重、果實不豐滿、抗逆機能低等現象。可見糧食要安全,農業要上新臺階,補碳是一個大的提升空間!華南農業大學廖宗文教授明確指出有機物、有機肥和有機營養三者雖然有聯繫,但應明確有機質≠有機肥≠有機碳營養。
  • 直讀光譜儀進行碳元素精確分析的秘訣是什麼?
    直讀光譜儀(OES)是一種分析硼、碳、硫等低檢測限元素的理想解決方案。採用OES準確分析鑄鐵中的碳元素不僅切實可行而且簡單有效,僅需正確的樣品製備即可。當鑄鐵樣品中形成球墨狀碳時,就會形成單質碳,碳的均勻性就會受到影響,則需要使樣品中的碳儘可能以一致的方式溶解。如需使用模具,確保完全使用由導熱性能好的材料製成的(例如銅)並保持乾淨,以免先前測試中所形成的殘留減緩冷卻過程。
  • 碳元素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哈勃在太空發現C60+,或揭示生命起源
    碳元素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哈勃在太空發現C60+,或揭示生命起源。最新音訊,來自美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初次在太空發現C60+!在科學界掀起了一片「生命來源論」的浪潮!那麼C60+到底是什麼梗?為什麼它能惹起諸多科學家的留意並為之瘋狂?
  • 廈門市32168工業不鏽鋼焊管微機碳硫測定碳元素
    廈門市32168工業不鏽鋼焊管微機碳硫測定碳元素 ,「12tvvq」   無錫新同巨鋼業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廈門市32168工業不鏽鋼焊管,規格齊全,價格優惠,貨源充足,歡迎新老客戶來電洽談。
  • 認識有趣的化學元素第6課:「碳(C)」為觀止
    >元素可謂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的種類就有1000萬種以上。所有的生物,其主要構成元素中都有碳元素。並且支持生命運轉的營養元素,比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都是碳的化合物。在每一個細胞、每一條遺傳物質DNA鏈上,也都有碳的存在。所謂的「食物鏈」,換句話說,實際上就是碳元素的傳遞鏈。若缺少碳元素,那麼地球上的生命便就不會存在。
  • 人體由碳氧等十幾種元素構成,那這些元素又是怎麼來的?
    顯然,複雜的人體是不可能由這麼簡單的幾種元素構成的,想用該理論指導治病救人更是行不通的。●什麼是元素?就人類目前的認知來說,除了暗能量和暗物質以外,宇宙中的普通物質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不管是人,還是太陽地球,它們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
  • 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都有什麼?
    植物生長和人一樣也需要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不同的養分對植物所發揮的作用也不同,那麼植物生長所必須的大量元素是什麼?微量元素都有哪些?各個元素對植物的生長有哪些作用?下面和三農苑說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作用:實際當中氮元素對植物的莖、葉以及果實的發育都有很大作用,關乎著產量,同時氮元素還是葉綠素的組成部分。2.磷元素,磷施磷能夠促進各種代謝正常進行和花芽分化。
  • 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差異很大,關鍵在於其原子排列不同
    據科學研究發現,世界上大概有300多萬種物質,然而組成如此龐大物質體系的「基本單元」卻只有一百零幾種。這個「基本單元」就是元素,物質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組成的。這一百零幾種元素經過不同的排列和不同的組合的方式,組成了如此龐大的物質體系。即使同一種元素,也能夠組成不同的物質;比如氧氣和臭氧,這兩種不同的物質,雖然它們的性質絕然不同,但是它們的組成元素是相同的,都是由氧元素組成。
  • 生根有機碳菌肥的功能特點
    生根有機碳菌肥功能機理 豐夷生根有機碳菌肥高了土壤的碳氮比(C/N)使土壤微生物獲得良好的繁殖條件。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高了土壤的生物肥力和物理肥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土壤中N、P、K等礦質營養元素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