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菜農朋友展示一個圖譜
1. 植物所需要的19種元素是什麼?
植物所必需的19種元素中,碳(C)、氫(H)、氧(O)、氮(N)、磷(P)、鉀(K)、矽(Si)等7種元素,植物吸收量多,稱為大量元素;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鎂(Mg)、鈣(Ga)、硫(S)3種元素需要量次於大量元素,這3種元素稱為中量元素;氯(Cl)、鈉(Na)、鐵(Fe)、錳(Mn)、鋅(Zn)、銅(Cu)、鉬(Mo)、硼(B)和氯(Cl)等9種元素,植物吸收量少,稱為微量元素。
2、植物對養分的吸收特性:
(一)最小養分律
德國化學家、現代農業化學的倡導者李比希提出(J.V.Liebig)
最小養分律——木桶效應
最小養分是隨時間、地點和作物生長期而變化的 最小養分律對科學合理施肥的指導意義:
作物對養分的需求不是平均的,不是含量最高的養分影響產量,而是含量相對最小的養分制約著作物的產量。
(二)報酬遞減律
從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報酬隨著向該土地投入的勞動和資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隨著投入的增加,單位勞動和資本所獲取的報酬卻在減少。
報酬遞減律圖示說明報酬遞減律對科學合理施肥的指導意義:肥料不是施越多越好,肥料施多了不僅成本高,還可能產生肥害,影響產量或絕收。
(三)養分歸還學說
由於人們在土地上種植作物並把這些產物連續不斷地拿走,這就必然會使土壤肥力逐漸下降,從而土壤所含的養分將會越來越少。養分歸還學說對科學合理施肥的指導意義:為了獲得連續的豐產穩產,必需及時補充作物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養分。
(四)同等重要律
對農作物來講,不論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樣重要缺一不可的,即使缺少某一種微量元素,儘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會影響某種生理功能而導致減產。同等重要律對科學合理施肥的指導意義:各種養分對作物都是同等重要的,微量元素、稀有元素和大量元素是同等重要的。
(五)不可替代規律:
作物需要的各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內都有一定功效,相互之間不能替代。如缺磷不能用氮代替,缺鉀不能用氮、磷配合代替。缺少什麼營養元素,就必須施用含有該元素的肥料進行補充。
科學種植,不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