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定組成定律與原子論

2020-11-25 網易

化合物定組成定律與原子論(The Law of Definite Proportions and Atomism)

18世紀末期,歐洲化學界對化合物的組成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認為化合物有固定的組成,另一方則認為化合物的組合可變。

法國化學家普魯斯特(Joseph-Louis Proust,1754-1826)用20年的時間對各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進行了嚴謹的定量分析,於1799年提出了化合物定組成定律(也稱定比定律),使以前混淆的化合物和混合物概念得以明確區分。這一定律指出:每一種化合物,不論以什麼方法製備,其組成元素及質量都有確定的比例。定比定律引發了不同觀點學者們的激烈論戰,8年後才被確認為化學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這一過程中,英國化學家道爾頓(John Dalton,1766-1844)將希臘思辨的原子論改造成為定量的化學原子論,很好地解釋了定比定律。1803年,道爾頓提出以下觀點:化學元素是由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原子是不可改變的,在化學反應中原子僅是重新排列組合,不會創生或消失;化合物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只有以整數比例的元素的原子相結合時,才會發生化合。

定比定律、原子論揭示了微觀粒子的組合方式,為人們了解化學反應本質、進一步探索微觀結構打開了一扇關鍵的大門,成為近代化學的基礎。恩格斯對道爾頓的原子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指出:化學的新時代是隨著原子論開始的。因此,道爾頓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揭秘原子論
    它們分別是:1.質量守恆定律:1777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經過大量的實驗,總結出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定組成定律: 1779年,法國化學家普魯斯特總結出一種純淨的化合物,不論來源如何,各組成元素的質量都有一定的比例。
  • 原子論到底是誰提出的?
    在觀測氣象的過程中,他開始研究空氣的組成,並由此總結出氣體分壓定律,推論出空氣是由不同的顆粒混合組成的。道爾頓由此出發,通過研究分析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CH4)和成油氣(主要成分為乙烯C2H4)的組成。他發現他們均含碳氫兩種元素。
  • 原子論是化學的偉大進步
    在牛頓的力學體系建立之後,當時的科學家又對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進行完善推演,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原子論。提出原子論德謨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但是,當時的大科學家亞里斯多德反對原子論,因此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一直未被很多人所接受。進入中世紀之後,也有少數的人曾相信原子論。
  • 量子力學那點事:長路漫漫之古老原子論
    原子論——古希臘的哲思在古老中國,我們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組成,這是我們的五行學說。希臘也好不了多少,他們認為是地火水風構成了世界,這就是四元素說。應該承認,這都是偉大先輩們對世界本質的思考,雖然現在看來有些粗糙,但在當時卻是偉大的進步。
  • 原子論的提出只是一種假說?
    研東西,究古今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什麼是原子論                                                      原子論德謨克利特探討了物質結構的問題,提出了原子論的思想。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一種最後的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它的基本屬性是"充實性",每個原子都是毫無空隙的。虛空的性質是空曠,原子得以在其間活動,它給原子提供了運動的條件。
  • 1804年8月4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倍比定律
    1804年8月4日,在化學界的一片繁榮景象中,又誕生了一顆璀璨之星——倍比定律。
  • 「原子論」的創始者——德謨克利特
    他是「原子論」的創始者,由原子論入手,他建立了認識論。他認為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整個世界的本質只是原子和虛空。原子不可分割,並不完全一樣。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一個自然的原因,這個原因原本即存在於事物的本身。並在哲學、邏輯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面,他都有所建樹。
  • 原子論的確立
    而畢達哥拉斯則認為數是萬物之源,不過這已有點神秘了。這些古希臘學者中最有學問的要算德謨克利特(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62年)了。他認為事物的本源是原子的排列。它們所以有形態、顏色、味道等許多的不同,那是因為組成它們的原子大小、形狀及排列方式不同。這個猜想真還想到了最要緊之處。它的出發點是唯物的,就是要沿著事物本身去尋根究底。
  • 科學網—道爾頓的原子論與「新化學」
    長期進行的氣象觀測,很自然地導致道爾頓涉及氣體性質及其組成的研究。他認真考察了大氣、水蒸氣等多種氣體和蒸發、壓縮、膨脹等物理現象,還對混合氣體的狀態、氣體的擴散、氣體在水中的溶解等問題進行了探索。他發現,當輕重不同的兩種氣體被混合時,它們很快就自動地彌散到一起了。1801年他提出,在氣體混合物中,每一種氣體的行為都獨立於其他氣體,彼此之間不受影響。
  • 「原子論」對馬克思哲學思想起源的影響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原子論」對馬克思哲學思想的起源也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他在柏林大學學習期間所做的名為《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極為詳細地梳理了這一學說所涉及的具體議題以及圍繞它們在不同的哲學家之間展開的爭論,隨後撰寫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表達了他對世界的初步思考,標誌著其哲學思想的起源和自我意識的形成。
  • 原子論學派
    原子論學派 2013年12月16日 12:4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動新聞|從原子論到核電站的漫漫長路
    裡程碑mm溫馨提示: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查看動新聞效果哦~原子論的思想,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公元前
  •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無機鹽、糖類、蛋白質、核酸等各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特點,在細胞和生物體內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活動是體內各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規律有機地結合起來協調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
  • 質量守恆定律常見考察視角
    「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化學中的重要定律,也是各地市中考必考的內容.下面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常見考查視角進行梳理和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視角1:解釋有關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的變化情況例1下列說法中,符合質量守恆定律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