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派系列|有一群社會學老哥創建了個芝加哥學派讓我們背到頭禿

2021-01-17 七姐新傳研究所

晚上好呀大家!今天是一身喜慶shǎi的七姐上線!

其實從去年10月重讀《傳播學史》以來,七姐就斷斷續續寫完了傳播學的歐洲起源。歐洲起源的部分講完了,不如今天就來掰扯掰扯我們聽過最多的、也是在備考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美國的傳播學」。

這將是知識體系非常複雜的一章,七姐會拆成多篇文章來講哦。今天,我們就從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學派」講起。

知識分子從歐洲向美國遷移

也許在今天,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擁有許多世界一流大學。但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歐洲的大學無論如何都立於世界之巔,尤其是德國的研究型大學。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任何領域而言,只要是在一流大學學習,基本上就意味著在歐洲、特別是德國學習。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歐洲起源的傳播學,最終卻在美國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還得感謝一個人——希特勒。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掌權後,瘋狂迫害猶太人和其他諸如吉卜賽人和社會主義者的個體,導致這些人中的許多知識分子想方設法地離開德國,離開德國軍隊入侵的歐洲國家。這些知識分子流亡者包括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勒溫、拉扎斯菲爾德和整個法蘭克福學派。

可以說,希特勒的上臺,大大加快了學術思想跨越大西洋的步伐。這是歐洲送給美國最寶貴的禮物。而這些知識分子的遷移,是將傳播理論的歐洲根源轉移到美國的關鍵事件。

犯罪之城芝加哥

1779年,一個來自海地的黑人商人定居Potawatomi,這是該片印第安部落領地接納的第一個移民。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Potawatomi地區正式被設為芝加哥市,而此時的人口僅有四千餘人。

隨著美國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他們以近乎野蠻的方式改造著這片土地,機遇和自由吸引了大量移民湧入芝加哥。然而正是這股移民浪潮,使芝加哥成為當時資本主義弊端暴露的最為徹底的一座城市。

巨大的貧民窟、工人長時間罷工、強制性毒品泛濫和黑社會的猖獗一度使芝加哥的犯罪率飆升,成為了臭名昭著的犯罪之城。1904年,當馬克斯·韋伯訪問芝加哥時,他將這座城市描繪為「像一個被剝光了皮的人,人們可以看見這個人的腸子在蠕動」。

然而就是在這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後期以盛產「諾貝爾獎得主」而聞名的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大學的創立

芝加哥的迅速發展讓人口數量翻了好幾倍,而這座巨大的城市還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大學。當時浸禮會的領導人就決定在芝加哥建造一所與浸禮教相關的大學。於是他們向「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一名虔誠的浸禮教教徒——申請資助,洛克菲勒同意捐助60萬美元。

然而60萬還不足以建成一所大學。幾個月後,芝加哥百貨公司的老闆菲爾德願意提供一大片地。由於這塊地靠近當時的哥倫比亞博覽會遊樂場,因此這個校園後來也被稱為「遊樂場校園」。

有意思的是,這座校園與當時美國其他坐落在富饒郊區的大學不同,它直接選址在城市,這為後來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者們觀察城市貧民窟和工業園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社會學系的建立

其實當浸禮會的領導人開始啟動建校基金時,他們就聘用了在耶魯大學教希伯來語的哈珀擔任校長,當時他才不過35歲。

哈珀從小就被譽為神童,14歲就獲得了語言學和音樂學雙學位,16歲考進耶魯大學研究生院,18歲獲得古典語言博士學位。年輕的哈珀通過「肖託誇成人教育運動」(一種較早的成人教育形式)領略了當時不少金字塔尖的社會科學家的風採,所以哈珀將芝加哥大學的治校重點放在了社會改良方面。

哈珀招募了當時科爾比學院(緬因州的一個小浸禮會機構)的院長,也就是後來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的創始人斯莫爾加盟芝加哥大學。於是,芝加哥大學擁有了美國第一個社會學系,後來它完全支配了美國的早期社會學。1905年,斯莫爾創辦了美國第一本社會學的科學雜誌——《美國社會學雜誌》,他也是這本雜誌最多產的撰稿人。

芝加哥學派的繁榮和衰落

Part 1 繁榮

芝加哥學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於美國的社會學學派,美國最早的大眾傳播研究主要是由芝加哥學派的社會學家們進行的。在美國當時佔統治地位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潮影響下,芝加哥學派以新興城市芝加哥為「實驗室」,開展了一系列實證研究。

芝加哥學派對傳播理論與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杜威、庫利、米德、帕克等學者認為傳播創造並維繫著社會關係,他們將傳播視為人類關係的本質,並探討了大眾媒介在推動民主制中發揮的作用。

芝加哥學派構造了以媒介效果為重點的大眾傳播研究模型,並開展了早期傳播效果研究(佩恩基金會關於電影對兒童的影響研究)。繼承了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的社會學思想,最早提出社會控制的思想,構成了一個以人類傳播為中心的人格社會化的理論概念體系,他們抨擊對於人類行為的直覺解釋,取而代之強調一種觀點,即符號互動論。

儘管芝加哥學派並不為建立傳播學學科體系的施拉姆所推崇, 但其宏大的理論研究成果及質化研究的方法傳統對於傳播學的學科構建及後來的理論研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Part 2 衰敗

1935年後,芝加哥學派的影響迅速下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美國其他高校的社會學崛起。可以說,芝加哥大學造就了自己的競爭者。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的博士生開枝散葉,到其他大學教書,因此許多社會學學院趕上了芝加哥大學。

美國社會學的研究問題發生變化。隨著二戰結束,城市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開始得到緩解。美國社會學從側重有關犯罪、賣淫、貧窮和社會失序等其他方面的社會問題,轉向側重於社會地位和社會工作,以社會問題為主題的芝加哥學派開始受到冷落。

職業社會學家對芝加哥學派的反叛。1935年,職業社會學家對芝加哥學派主導的社會學雜誌和專業協會的壟斷進行了反抗,作為美國社會學家主要專業雜誌的、芝加哥學派的《美國社會學雜誌》被撤銷。這一運動直接削弱了芝加哥學派的影響。

在研究方法上,芝加哥學派側重實地參與和定性研究的經驗研究,在當時標榜精確地定量研究方法的環境中已經難以生存。

好啦!你能看到這裡,已經非常非常厲害了!七姐向你敬禮Salute!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他們的小故事,我們之後再支愣起來!

衝鴨!

相關焦點

  • 西方經濟學派的燈泡,誰來生產?白話三個經濟學派的思想
    故事大概意思是,一個燈泡壞掉了,如果有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來換燈泡,問分別需要多少經濟學家。芝加哥學派給出的答案是,一個也不用,市場機制自然會換了燈泡。新古典經濟學派給出的答案是,要看當時的工資水平。凱恩斯經濟學派給出的答案是,越多越好,增加就業,刺激消費。故事很簡單,但是其中內含的幽默感恐怕只有經濟學界的行內人才能領悟。因為這涉及三個經濟學派對市場的看法。
  • 安德魯·阿伯特北大演講:芝加哥大學的社會科學何以長盛不衰
    我個人覺得文研院的宗旨和芝大的許多學術追求有共通之處,我也希望對這些芝大特色的學術結構的介紹能對文研院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芝大社會科學的長盛,和所謂的芝加哥學派的成長密切相關。我們熟悉的芝加哥學派主要是社會學和經濟學,但政治學的芝加哥學派(在20世紀的前半期,這個學派與定量化的學術傾向綁定)和人類學的芝加哥學派事實上(興起於1960年代從結構分析到文化人類學的轉向中)也發揮了作用。學派包含的是對學術工作的特定的理念,學派的興盛因此是學術工作在較長時段上的成功。
  • 伯明罕學派「主動的受眾」研究之緣起
    此時再強調定位於高端受眾的經典文學已顯得抱陳守舊、不合時宜,精英文化與大眾通俗文化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偏頗其一則必有失理性。英國傳統的文化主義面臨孤立無援的窘困境地。 二、伯明罕學派「受眾觀」的轉向——謳歌大眾 在面對上述這樣一個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博弈的時代,伯明罕學派經歷了從創建伊始的文學轉向文化,再到通俗文化,完成了文化研究的演變歷程,突破了英國文化主義面臨的困境。
  • 為什麼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總是被邊緣化?
    但後來發展的各個經濟學派,卻對此觀點不一。按照經濟學家馬克.史庫森的觀點,在對待市場的態度上,經濟學派大體分為四派:一是絕對不信派,以計劃經濟派為代表。主張消滅市場,由政府計劃嚴格管控經濟;二是半信半疑派,以凱恩斯學派為代表。主張不僅要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還要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共同控制經濟向好的方向發展;三是高度信仰派,以芝加哥學派為代表。
  • 管理大師:西蒙的管理決策學派
    管理大師:西蒙的管理決策學派 MBAChina 訂閱 2010-01-15
  • 誰才是量子力學的締造者|玻恩學派與玻爾學派有何不同?
    我們甚至鼓勵年輕人也參加討論,為此我們確立了一個原則:不僅允許提出愚蠢的問題,甚至歡迎大家提出這類問題。」([12],頁211)玻恩學派良好的學術氛圍,給弟子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對此,玻恩和約當(Pascual Jordan)有清晰的回憶:「有一個事實給我們留下了印象,即我們的公式中出現的『躍遷量』總是和經典理論中的振動幅度的平方相對應。因此,將『躍遷振幅』的概念寫成公式似乎是很可能的。我們在日常例會上討論過這一看法,海森伯經常參加這些會。我提出,這些振幅可能就是主要的量,並可以用某種符號相乘以處置之。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格式塔學派
    這個學派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單純元素的構造心理學,批判行為主義只研究行為的孤立環節。1.主要觀點在格式塔學派看來,行為是大於反射系列的東西,它是完整的,完整結構的物質不能歸結為組成整體的各部分的簡單總和。相反,整體決定著部分的質的特點,並由目標來調整。所以人類的行為任何時候都是彼此互相聯繫的,這種聯繫制約著個體走向他所嚮往的目標。
  • 原子論學派
    原子論學派 2013年12月16日 12:4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古希臘這個學派,有三個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影響西方2000多年
    愛利亞學派比泰勒斯創建的米利都學派要晚幾十年,那愛利亞學派和米利都學派有什麼不一樣呢?當然他們將人類的認知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但方式卻不太一樣!首先,我們來介紹愛麗亞學派的先驅:色諾芬尼色諾芬尼出生於公元前565年,大約是我國古代老子出生的年代(老子出生於公元前571年)。色諾芬尼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詩人,他是第一個提出了:是人創造了神 ,而不是神創造了人。
  • 心理十大學派之——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猛烈衝擊著當代西方心理學體系,衝擊著在美國很有勢力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派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從而形成了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在它之前的精神分析學派為"第一思潮",行為主義學派為"第二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受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比較明顯。
  • 哥本哈根學派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對於量子力學的詮釋大多數教材堅持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正統解釋,這種量子力學詮釋以玻恩機率假說為基礎,核心是玻爾的互補原理,最為本質的特徵是海森堡的不確定關係,但是這種詮釋同樣存在著某些爭議,即使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兩位代表人物海森堡和玻爾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只是這樣的差別並非原則性的。
  • 斯多亞學派的普遍物理論
    ***摘要:學者們通常不認為斯多亞學派有關於普遍物的理論,但是我們可以從有限的資料裡重構這一帶有原創性的理論。斯多亞學派將普遍物看作「方便的虛構」,因為對於斯多亞學派而言,只有個別物才是真實存在的。這些普遍物並不是觀念,而是思想構建和虛構出來的對象,即概念。
  • 一個問題引發的統計學派之爭
    我看了以後,覺得貝葉斯確實是一個流行的好想法,但是卻並不是唯一想法,聯想到一些其他思路和對模糊的題意理解方式,我認為有三種學派和理解以及四個不同答案,而且,不僅答案值不一樣,他們相互之間並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對題中要求的答案的定義都完全不同。從中我們會回顧從概率統計到機器學習的一些經典模型,希望讀之能有所收穫。
  • 戰略認知學派——心智過程
    該分支認為,戰略家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機,它觀察這個世界,並按照戰略家的意願放大或縮小這個世界,但是,即使是這個學派的學者也承認這部照相機拍下的照片有一定程度的失真。認知學派的第二個分支則認為所有的認知活動都是主觀的,戰略是對世界的某種解釋。這裡,戰略家的眼睛轉向內心深處,它所觀察的是,對於外界事件、標誌和顧客行為等事物,思維是如何做出反應的。
  • 心理十大學派之——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在心理學發展中的貢獻和局限促進了心理學的客觀研究,擴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對行為的突出強調,不僅促進了心理學的應用,而且使人們看到新的希望。    20世紀初,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已進入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潛力來提高生產效率。行為主義心理學否定意識,認為心理學應該探索行為規律,從而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 科學史上的各個學派之爭,有佳話也有謊話,當年在法國讀書很不容易的
    歌德說:讓我們記住,在自然科學領域裡,我們必須經常去對付那個無法解決的難題。不管對於以何種方式引起我們注意的何種事物進行研究,尤其是發現其中大多數同我們過 去的想法不一致時,我們必須敏銳而誠實。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覺察到問題之所在。這 個問題確實存在於自然之中,尤其存在於人。
  • 人物系列|庫利:口吃學者的勵志人生
    不要問為什麼,問就是因為七姐作為過來人,有切身體會。這本書非常厚,有500多頁,但當你讀進去後會發現,原來傳播學的那些天才們其實和我們一樣,都過著鮮活的、有苦有樂的生活。不過你沒時間讀也問題不大,七姐會按照這本書的脈絡幫你梳理清傳播學的「歷史與創建」,以及重新認識下教科書上出現的那些看似有距離感,實則超有趣的傳播學天才們。
  • 認知心理學派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是內部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在研究方法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
  • 一流物理學的傳承與發展:文化、學派、風格和諾獎
    圍繞玻爾,形成了一個哥本哈根學派。玻爾和哥本哈根學派的影響力在玻爾去世後也得以延續。聽眾中有人問玻爾:您是如何建立這麼一個優秀的學派的?玻爾說:「我從不介意告訴學生,我是一個笨蛋。」而慄夫席茲錯譯為:我從不介意告訴學生,他們是一個笨蛋。但他很快糾正了錯誤。在場的卡皮查評論道:「這個翻譯錯誤反映了玻爾學派和朗道學派的區別。」 雖然玻爾學派和朗道學派都取得了很多物理學成就,但是文化和風格的不同肯定也影響了科學的發展和創新的風格。
  • 一流物理學的傳承與發展:文化、學派、風格和諾獎
    後來發展出新的量子力學,代表人物有海森堡、玻恩、薛丁格、狄拉克、泡利[2]、約當等等。在後面進一步的發展中,又湧現出費米 [3]、貝特 [4]、惠勒、奧本海默等一批理論家,二戰之後,又有施溫格、費曼 [5]、楊振寧、李政道等新一代理論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