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這個學派,有三個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影響西方2000多年

2021-01-18 劉小播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古希臘一個非常有名的哲學流派:愛利亞學派。

為什麼叫「愛麗亞學派」? 是因為這個思想流派最新發源於古希臘的愛麗亞城邦。他們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別是:色諾芬尼、巴門尼德以及芝諾。

愛麗亞學派也沿襲了古代「師生」關係代代相傳的傳統,這三位哲學家分別也是師生關係,巴門尼德是色諾芬尼的學生,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愛利亞學派比泰勒斯創建的米利都學派要晚幾十年,那愛利亞學派和米利都學派有什麼不一樣呢?當然他們將人類的認知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但方式卻不太一樣!

首先,我們來介紹愛麗亞學派的先驅:色諾芬尼

色諾芬尼出生於公元前565年,大約是我國古代老子出生的年代(老子出生於公元前571年)。色諾芬尼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詩人,他是第一個提出了:是人創造了神 ,而不是神創造了人。

這顯然和當時主流的神創論思想是背道而馳的,那為什麼色諾芬尼會這麼說呢?

因為在當時著名的古希臘神話中所表現出來的神,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完美的形象」,而是充滿了人性的醜惡。比如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會做壞事,偷盜、欺詐,甚至會相互爭鬥等等。所以,色諾芬尼說,人們只是模仿了自己的樣子塑造了神的樣子,而且還去崇拜自己塑造的神,還認為神創造和主導了這個世界,這顯然是非常荒謬的。所以他指出:是人創造了神,而不是神創造了人。

當然,色諾芬尼只是批判了希臘人對神的傳統看法,他並沒有否定神的存在而走上無神論的道路。他仍然承認有神,不過不是多神,而是只有一個神。這個神在形體和心靈上都不像人,它根本不動,但它能看,能聽,也能知。它甚至能用心靈的思想力使萬物活動。這樣,色諾芬尼就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神的觀念。色諾芬尼轉變了人們的觀念,用不變的「一神」取代了多變「多神」,而更重要的是,色諾芬尼用永恆不變的「一」來替代了世界複雜多變的「多」,那這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要說到愛麗亞學派實際創始人,存在主義哲學家:巴門尼德

巴門尼德是色諾芬尼的學生,在老師用永恆不變的「一」來代替了複雜多變的「多」,而這個一是什麼呢?巴門尼德說,是「存在」,也就是「存在是萬物之源」。

存在是不是一個客觀的實體,和米利都學派的水或者氣不一樣,存在是一個抽象的實體。巴門尼德認為,在變化世界的背後,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真實的存在,存在是真實、是不變的、也是連續不可分割的,它是世界的本質。我們經常說「透過現象,看本質」,而這裡的「存在」也就是那個巴門尼德說的「真實」,其實就是世界的「本質」,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萬物都只是「表象」。

這個思想太有名了,這個「存在」的思想為後來柏拉圖的「理念論」打下了基礎,甚至近現代偉大的哲學家康德所提出的「物自體」的概念,都可以追溯到巴門尼德的「存在」。存在就是現象背後的真實,也就是紛繁變化世界背後的那個本質。

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基礎上,巴門尼德還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與存在是同一的」命題,並且打開了人類區分「現象」和「本質」的思想大門。甚至可以說後來西方哲學中的兩大流派「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分水嶺就是從巴門尼德的「存在論」開始的。所以,開始我們說,巴門尼德是前蘇格拉底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一點也不過分。

愛麗亞學派的第三位哲學家是:芝諾

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他留下的著作很少,他被亞里斯多德和黑格爾說是辯證法的創始人。哲學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芝諾悖論」。讓我們來看其中兩個。

芝諾悖論一:一個人從A點走到B點,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環下去,因為一個數是可以被永遠均分下去的,如此一來,這個人永遠也無法從A走到B。這個悖論乍一看挺有道理,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是錯誤的,因為它否認了運動的連續性。芝諾從理論上把運動分割為無數個瞬間,認為每一個瞬間都是靜止不動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芝諾悖論二:一支箭從A點飛到B點,那麼從A到B這段路程中,每一個時間都可以被分割為無數個時刻,在每一個時刻中,這隻箭都佔據一個位置,因此是靜止不動的。也就是說,這隻箭是停留在各個位置上,永遠也飛不到B點。這個論證的結果其實也是說明事物不是運動的,運動只是一種幻覺,是無數個固定瞬間構成的,就像無數張固定的照片組成了一個可以連續播放的視頻一樣。但實際上這個論證當然也是錯誤的,因為他在理論上把運動分割為無數個時間片段,把靜止絕對化,但實際上運動卻是連續發生的。

芝諾悖論還有很多,咋一看都非常有道理,甚至很難反駁,但是實際上又不符合我們的經驗。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詭辯,是聰明人的小把戲,但其實芝諾主要的功績在於,把動和靜、無限和有限、連續和離散的關係提出來了,並進行了辯證地考察。芝諾的這種對無限大和無限小的概念,在後來的數學中得到了應用,可以說芝諾對於古希臘數學的貢獻甚至要遠遠大於他的哲學的貢獻。

今天我們聊了古希臘一個非常著名的學派「愛麗亞學派」,這個學派有三個代表人物:色諾芬尼、巴門尼德以及芝諾。他們也都是師生關係,在以泰勒斯為代表的米利都學派之後,他們將人類的理性認知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尤其是巴門尼德提出了「存在」的概念。

一方面,「存在」是一個純粹形上學的概念,這位後來柏拉圖提出的「理念論」奠定了基礎,同時巴門尼德的又將世界劃分了多變的「現象」和永恆不變的「存在」兩個層面,大概也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說的「現象和本質」的區別,這種思想又把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謝謝。

相關焦點

  • 古希臘早期哲學的心理學思想米利都學派
    米利都學派是古希臘哲學的第一個學派。泰勒士(Thales,約前624—前547)、阿那可西曼德(Anaximander,約前610—前546)和阿那可西美尼(Anaximenes,約前588—前524)是這一學派的三個代表,也是西方最早的哲學家。這一學派因為其代表人物都出生於古希臘的米利都而得名。
  • 想要了解古希臘文明?那首先得聽他們的神話故事!
    所謂神人同性則是指這些神也具有人的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他們行事作風完全按照個人的心情,根本不受道德的約束。和那些有著三頭六臂神或者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神相比,古希臘諸神的生活特別接地氣。他們愛管人間的閒事,也闖出不少麻煩。例如從三位女神爭奪一個金蘋果到最後竟然引發了特洛伊戰爭,這就是古希臘的神會幹出來的事。不過這些看似荒唐的行為,絲毫不影響古希臘人對神的崇拜。
  • 科學是一種現代觀念,哲學家以獨特的思想,建立了西方的科學
    根據一種極為常見的理解,科學史有三個迥然不同的階段。據說科學起源於古希臘,當時哲學家第一次擺脫了祖先的神話,尋求自然現象的理性解釋。隨後,基督教的出現使科學遭遇了挫折在中世紀顯著衰落。但是隨著17世紀的科學革命,科學勝利地出現了,此時它終於擺脫了宗教,沿著進步的道路走到現在。在這個敘事版本中,西方科學的建立通常被歸於哲學家泰勒斯,他生活在位於今天土耳其西海岸的希臘殖民地城市米利都。
  • 最早的古希臘哲學家(四):巴門尼德
    從上次開始,我們為大家介紹圍繞「變化是否存在」這一課題展開爭論的古希臘哲學家。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主張萬事萬物永遠處於流動變化中的赫拉克利特。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走進與赫拉克利特觀點完全對立的埃利亞學派。他們主張,變化根本不存在。
  • 西方哲學的起源,第一哲學家!原來不是蘇格拉底,而是他!
    這些故事最初是人們口耳相傳,直到西元前7世紀左右,有一位叫荷馬的詩人,將這些神話英雄故事整理記錄在《荷馬史詩》中,這些眾人所創造的的人、神、物的故事,經由時間的淬鍊,就形成了後來我們熟知的「希臘神話」。希臘神話自公元前9世紀成型,古希臘人用它解釋自然界和社會發生的一切自然現象。
  • 古希臘體制下的哲學傳奇,米利都學派的輝煌
    第歐根尼・拉爾修( Diogenes Laertius)是一位知名的哲學史研究者,他將哲學形成的歷史寫進了《著名哲學家評傳》一書中,這本書深深影響了後來的研究。
  • 西方哲學鼻祖泰勒斯,都取得了哪些思想成就?
    西方哲學家認為泰勒斯(Thales)是西方哲學的鼻祖,而與泰勒斯有關的其它兩位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和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由於其哲學思想與泰勒斯一脈相承,因而與泰勒斯一併被稱為米利都三傑,他們開創的哲學流派,被稱作米利都學派。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也不可能有重大影響;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文明以如此高速進行變革?由此才會引發上面三個問題;所以,探究任何一個哲學家的學說;絕不僅僅只在該學說「相對完備的自洽模型」中去認識和理解;而必須將這個相對完備的自洽模型歸結於整體的縱向演化系列中,「以此來探究該學說起點是什麼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趙林教授將古希臘文明的發展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愛琴文明(前2000年~前8世紀),分為三個子階段:克裡特文明(前20世紀~前15世紀),邁錫尼文明(前15世紀~前12世紀)和「黑暗時代」(前12世紀~前8世紀);第二階段:希臘城邦社會(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38年),分為兩子個階段:古風時期(前8世紀~前6世紀);古典時期(前6世紀~前4世紀);
  • 讓西方哲學發生歷史轉向的三個牛人,個個思想深遠,影響廣博!
    西方哲學史乃是不同歷史時期的西方哲學家連續性思考並共同關注的哲學問題的結果。不管哲學家們對哲學問題的理解如何引申出迥然各異的結論,他們思考的對象卻是共同的。要想把這三個側面弄清楚,就必然會發生問題轉向。西方哲學從古希臘發展而來,源遠流長。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三次重大的轉向。梳理好這三次重大轉向,有利於我們更好的認識西方哲學。1,蘇格拉底將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人和社會。色諾芬在古希臘時期就指出,蘇格拉底與其他希臘哲學家是不同的。
  • 西方思想發展的三個階段,西方人「理性的自負」是從何而來的?
    前面我們分享了這本書的核心其實是:對理性的批判,哈耶克所說的「致命的自負」,其實就是「理性的自負」,為什麼哈耶克會有這樣的思想呢?為什麼理性會自負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聊聊,理性的另外一面。首先,我們來聊聊西方思想的發展,從古希臘開始,西方思想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 西方哲學思想的真正開創者,柏拉圖的核心思想講了什麼?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但是柏拉圖在西方哲學的影響力,一點都不亞於他們的老師蘇格拉底。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一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為柏拉圖作註腳而已。客觀唯心主義認為,這個世界是由一個客觀存在的精神實體發展演變而來的,比如我國古代的道家思想就是比較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我們看到的世間萬物,都是由「道」這個精神性實體,一步步演變而來的。這就是客觀唯心主義思想。在西方,柏拉圖、黑格爾都是著名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
  • 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關鍵詞:巴門尼德;希臘哲學;柏拉圖;本體論;智者;學派;格拉底哲學;存在;伊奧尼亞;理念 作者簡介:   2017年5月出版的《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臘哲學史論》,是聶敏裡教授十餘年的潛心之作與思想結晶。
  • 西方經濟學派的燈泡,誰來生產?白話三個經濟學派的思想
    故事大概意思是,一個燈泡壞掉了,如果有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來換燈泡,問分別需要多少經濟學家。芝加哥學派給出的答案是,一個也不用,市場機制自然會換了燈泡。新古典經濟學派給出的答案是,要看當時的工資水平。凱恩斯經濟學派給出的答案是,越多越好,增加就業,刺激消費。故事很簡單,但是其中內含的幽默感恐怕只有經濟學界的行內人才能領悟。因為這涉及三個經濟學派對市場的看法。
  • 亞里斯多德世界觀,統治了西方接近2000年,它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接下來,我將分為三個部分為大家分享這本書:第一個部分是:什麼是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它的核心是什麼?第二個部分是:為什麼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能統治西方超過1500年?第三個部分是:我們現在的所有世界觀有可能是錯誤的嗎?
  • 他被稱為西方第一個無神論哲學家,僅憑這些話就知道他有多牛!
    伊壁鳩魯出生於公元前341年,逝世於公元前270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無神論者,他被認為是西方第一個無神論哲學家,同時也伊壁鳩魯學派的創始人。其開創的學派要求最好的人生就是達到不受幹擾的寧靜狀態,學會快樂。傳說中該學派的一眾人等居於他的住房和庭院內,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因此又被人稱為「花園派哲學」。
  • 近代西方哲學的巔峰:維也納學派思想來源於康德
    邏輯經驗主義,有的稱為邏輯實證主義,是20世紀20年代在維根斯坦和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思想的哺育下形成產生的,在30年代到50年代對西方思想界,尤其是自然科學界有一定影響。其核心是維也納學派,也叫經驗主義,或稱實證主義、後實證主義、新實證主義。
  • 影響西方歷史進程的20個哲學思想流派,知道一半算你牛
    馬赫主義曾吸引了不少哲學家和科學家,其思想直接影響了實用主義、邏輯實證主義,並在當時的工人運動中有一定的反映。列寧曾寫《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對其作了系統的批判。 馬赫是博學的自然科學家,卓越的科學史家,世界上第一位科學哲學教授。
  •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何被稱希臘三賢 他們的思想有何特點
    他們三人在古希臘文學、藝術、哲學領域做出的非凡貢獻至今影響著世界範圍內的文學藝術發展方向。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心靈從智者開始,古希臘哲學由注重對自然本身的研究轉變到注重對社會倫理和人的研究。但他們只停留在感性的階段,只能得出相對主義的結論。到蘇格拉底才根本改變了這種狀況。蘇格拉底要求作「心靈的轉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自我,即後來人們所常說的,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
  • 人生的道路分為三個階段:愛自己,愛他人,終極目標是什麼?
    存在主義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存在主義是當代主流的哲學思想流派之一,這個概念最早由法國天主教哲學家加布裡埃爾·馬塞爾提出的。它主要包括三個方向:有神論的存在主義、無神論的存在主義、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是一種人本主義思想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