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才能全觀
/導言/
縱觀人類發展史;
自公元前6世紀左右起,人類文明的發展突飛猛進;
單從人類認知的時空觀一項來看,從天圓地方說、地心說、日心說、絕對時空觀、相對時空觀,僅僅兩千餘年;
對時空的認知就發生了5次重大改變;
這還不談及人類在科技、生物、經濟、軍事、天文等領域的高速發展;
其幾百年或近兩千年發展程度可以說媲美甚或高於既往人類幾百年,乃至說生物發展上億年由DNA突變引起的發展;
但要知道;
在兩千年內,人類的DNA變異對人類幾乎無任何影響,也不可能有重大影響;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文明以如此高速進行變革?
對這個原因的探討可以說;
對探究人類文明的發展的「起源和未來」至關重要;
而這「原因」就蘊含在古希臘哲科思緒中;
所以,如果我們想更深刻了解整個哲學史、乃至科學史、人類現代文明、現代社會的一切;
就必須追溯到古希臘;
因為可以說,古希臘思緒就是整個哲學史、科學史、乃至人類現代文明高速發展的最初起點和推動人類高速發展的源頭;
但在具體了解古希臘哲學思緒之前,我們需要先解決兩個問題;
一、我們需要以怎樣的視角來看待古希臘哲學,乃至一切思想學說,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既往的學說思想,那麼需要什麼樣的視角看待古希臘哲學;
/壹/
一切理解都必然帶有主觀思緒
一切理解都必然帶有主觀思緒;
要知道,任何人都無法逃脫自身主觀思想系統的束縛,因為要了解西方哲學的人總不可能是剛出生幾乎空白的嬰兒;
所以,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有著一個相對自洽的主觀邏輯模型,無論是農民、白領、教師、商業家、金融家、教授都是如此;
並且對自己的主觀邏輯模型深信不疑;
雖然,也正是因為這個自洽的邏輯模型讓自身得以穩定存在和做出簡約、高效符合自身生存環境的「確定性」選擇;
但是,如果僅是抱著這樣先驗存在的主觀邏輯去理解某個哲學思想,就會受到自身主觀邏輯模型極大的限制和約束;
所以無論是認識作為「對象」的世界萬物,作為「對象」的自身,還是作為認識「對象」的「認識」本身;
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主觀邏輯的束縛和扭曲;
也就是說,無論了解那個時代的哲學家;
都不可避免的受到符合這個時代的主流「先驗邏輯」禁錮,任何人都脫離不了,從而導致任何人都也無法觸及這個思想學說的原意;
也就不知道這個思想學說究竟在表達什麼,在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會遺留下來,其存在意義是什麼,需要符合什麼樣的規定;
這就相當於;
我們在理解既往哲學家的時候,如果我們僅僅是以該哲學家為起點或者發展擴大下來的思緒作為研究者的主觀思境,相當於我們就是用哪個哲學家自己思緒發展下來的思境來了解他;
那麼我們必然對其哲學家的研究是表淺的、片面的、是不夠深刻的;
當然,除了主觀思緒的扭曲外,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前蘇格拉底哲學的思想皆為「殘篇」;
/貳/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思想皆為「殘篇」
對於任何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而言,其思想皆為零散的「殘篇」;
正如《前蘇格拉底哲學》序中所言;
「蘇格拉底之前的任一哲學家沒有完整的篇章,而且殘篇也是後來哲學家著作中拾取、摘錄、轉述,而且沒有順序」;
那麼,既然沒有完整的著作;
那為什麼說是古希臘哲學源端是以泰勒斯傳承和發展下來的,這是因為柏拉圖提供了判斷哲學家的「正統」標準;
但最重要的莫過於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論」,即「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
由此「內核」才為那些留下「殘篇」的前蘇格拉底哲學正名,有力的塑造了後世人們對前蘇格拉底自然哲學的理解方式,也正是因為四因論,其確定了亞里斯多德之後的「哲人正名」的判斷的標準;
可以說,無論是古典認識論,還是語義論轉向,其本質都在圍繞四因論這一內核而展開,只是越走越遠;
但是我們發現;
任何一種對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探究都無法脫離某種上下聯繫的語境,一旦脫離這個上下聯繫的具體語境其「學說」就會淪為孤立的隻言片語;
你根本無法理解;
而一旦具有某種語境就又不自覺被扭曲原意的包裹在後人語境內,而且隨時可以被融合到任何一個新詮釋者的語境中;
由此導出理解古希臘哲學家的第二個問題;
「對任何哲學家的思想的認識和理解必須帶入某種宏觀的整體語境」,那麼如何判斷語境的優劣?是純粹求真?還是另有目的?
就好比說;
「是以「前人學說」為基礎發展到後世的學說來闡釋「前人學說」更準確,還是以「整個人類尺度的角度、甚至生物、宇宙的演化角度」去探究這個學說因何而起,為何所起,其在解決什麼問題,遺留了什麼問題,又創造了什麼問題,這樣的方式更能觸及前人原意?」
不言自明;
還有一個重大問題;
「既往的主流思緒都似乎傾向於追求一種絕對符合論意義上的「真理」,但是時代久遠以及弗朗西斯-培根所說的「四種假象」說,所以無論是考古、DNA回溯研究,還是其他一切現代技術、歷史著作因為各種原因受到某種主流意識形態的約束、控制」;
那我們是否真能觸及客觀事實?
/叄/
如何解決以上問題
一是主觀扭曲;
二是前蘇格拉底哲學思想皆為「殘篇」;
三是追求絕對意義上的真理;
這三個看似無解的問題,卻是我們在認識既往哲學必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自身的思想境界或者思想系統不夠全面整體,那麼必然對其認識和理解和既往幾十年或上百年前認識和理解其本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只有信息量的不同;
而說到底,上述問題追溯其根源原因只有一個:
「既往主流的思緒是橫向的觀照世界的一切或者說小尺度的觀照生物發展史或人類發展史,而沒有從整個宇宙的縱向演化尺度來探討人類發展史或者生物發展史,也沒有探討這個學說是否有重大意義究竟是被什麼規定的,更沒有探討這個學說究竟在幹什麼,「求真還是求存」?」
由此才會引發上面三個問題;
所以,探究任何一個哲學家的學說;
絕不僅僅只在該學說「相對完備的自洽模型」中去認識和理解;
而必須將這個相對完備的自洽模型歸結於整體的縱向演化系列中,「以此來探究該學說起點是什麼,是被什麼規定,在解決什麼問題,運用何種邏輯工具,以什麼作為最核心的規定性或者說達成什麼標準才算有效,如此才能對其學說有更深刻的認識或認知」;
畢竟;
在對應階段的時代整頓限定信息量下的知識模型更多只能維護對應時代大部分人的存續,其知識模型更適合當時的主流群體;
而不適合後衍更大信息量下的時代下的主流群體;
也唯有以整體大觀的縱向演化來探究既往哲學家的思想學說,我們才能知道其對應階段為何出現這樣的哲學思想;
這個思想學說究竟在解決什麼問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肆/
整體縱向演化的視角
在俯瞰西方哲學系列文章中;
我們將採用「人類整體縱向演化的方式」來探討既往西方哲學家的思想學說,將「人類發展史」放置於「宇宙縱向演化」的大尺度框架下來探討既往哲學;
這是一種完全脫離了既往哲科橫向觀照世界萬物的思境,即脫離橫向觀念下本體論、認識論、語義論思境;
以邏輯變革、簡約和以求存作為基本規定等方式來重新認識和解釋西方哲學;
由此;
我們才能更加宏觀、更加整體、更加深刻的認識西方各個哲學家的思想因何而起、在解決什麼問題、是如何一脈延續下去,又是如何呈現為當前的樣態;
而絕不是僅僅看這個學說本身「真」的程度;
這就是整個「俯瞰西方哲學」系列文章的核心所在!
「讓你站在一個遠遠高於西方哲學的山頂去俯視山下西方哲學的發展歷程,而不再是站在山下去仰視西方哲學,因為仰視只會讓你永遠跟隨在西方哲學的身後,看他們的背影」,而唯有如此,你才能透析西方哲科發展史、乃至整個人類文明、宇宙演化的發展,從而走在西方哲學的前方;
/結尾/
在具體談及古希臘所有哲學家之前,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
「我們必須要先對生產古希臘哲學思緒的大環境有一個總體大致的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大環境才能醞釀出古希臘思想,由此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麼古希臘人會如此思考問題,又為什麼以如此方式來認識世界,生發出的這些思緒需要什麼樣的土壤、什麼樣的生存環境」;
因為泰勒斯總不可能一出生就在說「水為萬物之源」;
下一章,我們將進入古希臘前夜(1):人類的開始,尋找確定性
作者寄言;
寫此系列文章,並非是讚美西方哲學究竟如何強大、如何完美,而是通過此番敘述來讓更多人明白不要一味的追崇西方,他們今天的一切都是因為其獨特地理環境導致他們不得不飛速發展、不得不崇尚進步論,因為一旦不發展就得被其他人種消滅,這並不值得過渡稱讚,反而是值得憐惜的,倘若他們有如同中華大地或者兩河流域的更為充沛的生存資源也不至於被迫高速發展,以至於今天使得整個人類陷於危機;
所以,此系列文章是讓更多人更客觀的看待人類的一切知識、一切行為等其背後究竟在做什麼,為什麼不得不做,又能否做或做;
因為總的說來,一切人類所謂追求絕對真理的知識到頭來只是為實現自身的求存或者為了整個人類的存續,而不是為了獲得絕對的真理,當然也不可能獲得絕對的真理;
至於為什麼,後文繼續;
參考書:《物演通論》、《西方哲學史》梯利著、《西方哲學史》羅素著、《西方思想史》、《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下》、《前蘇格拉底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