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可分為三個主要時期:
這一歷史時期,地中海古文明逐漸衰落、覆滅,希臘民族進入歷史舞臺,隨著航海、貿易的發展,當時希臘的貿易港口「米利都」成為一個不同語言、種族、宗教混合的城市,於是誕生了希臘和西方的哲學和科學。
1、前蘇格拉底時期——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
2、鼎盛時期——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哲學
3、後亞里斯多德時期——亞里斯多德之後的希臘羅馬哲學
前蘇格拉底哲學
前蘇格拉底時期哲學家的思想全部都只留下了一些殘卷,這個時期不同哲學家的思想彙編在《名哲言行錄》中。這一時期的哲學主要有四個學派:
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埃利亞學派赫拉克利特與公元前五世紀的自然哲學家
一、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
米利都位於愛琴海海岸的最南部,這一學派試圖用一種原始物質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本質,他們敢於把五彩繽紛的世界歸結於一種原始物質。
1、泰勒斯
泰勒斯是米利都的第一位自然哲學家,生活於公元前6世紀上半期,他是商人、政治家、自然研究者。是第一個接受東方數學的天文知識的希臘人,是古典哲學和現在哲學的鼻祖。
據傳說,他曾經有過如下問答:
問: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是什麼?答:認識自己。
問: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是什麼?答:給別人出主意。
問:怎樣才能過上一種真正有德行的生活?答:我們譴責別人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做。
他說到:「水是萬物之源」,這是他自然哲學的基本思想。
2、阿那克西曼德
他是米利都人,生活於公元前611-公元前549年。
他認為:萬物的本源是一種不確定的和無限的東西,一切都由此派生出來,最初的地球是一個懸浮的液體球,生物是隨著地球變幹二產生的,生物從水裡轉向陸地。
3、阿那克西米尼
他認為萬物的本質是一種氣,人的本質也是一種賦予生命的氣。宇宙的形成和毀滅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二、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生活於公元前580-公元前500年,是希臘科學尤其是數學的創始者,為了追溯古典知識的源泉,他到過東方和埃及。
畢達哥拉斯哲學以數的理論為中心,宇宙奧秘的真正組成是數,從1-10,每個數字都有特殊的力量和意義。他認為宇宙萬物是按照數的關係排列起來的。
畢達哥拉斯於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不同,他試圖在自然法則中尋找宇宙的秘密。
三、埃利亞學派
埃利亞是古希臘在義大利的殖民地,位於義大利西海岸,埃利亞學派於畢達哥拉斯學派形成於同一時期。
1、色諾芬尼
公元前570年出生於小亞細亞西海岸,走遍了希臘許多城市。後來在埃利亞定居,創立了自己的哲學學派。
色諾芬尼利用哲學攻擊古希臘宗教,他取笑把神人格化的觀念,人性化的神不值得尊敬,因為如果牛、馬能夠創造神的話,那它們的神就是牛和馬的樣子。在他看來,真正的神與宇宙整體是一致的。所以說,色諾芬尼是希臘哲學家中第一位具有理性的邏輯頭腦並於宗教迷信進行鬥爭的人。
2、巴門尼德
公元前525年生於埃利亞,曾是色諾芬尼的學生。他繼承了色諾芬尼關於永恆不變存在物思想並進行發展。
在一首教育詩中,描寫了巴門尼德從黑夜王國前往光明王國去見一位女神的旅行。詩中認為:真正的知識只有通過純粹理性的認識才能獲得,只存在存在物,而不存在不存在物,所謂存在物就是一種能夠填補空間的東西,他否認空無的空間存在的可能性。
巴門尼德還認為,既不存在變化,也不存在運動,只有恆久不變的東西存在。因為存在物充滿了一切空間,所以也不會有獨立於存在物之外的思想。也就是說思想存在物是一體的,思想不能單獨存在
3、芝諾
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巴門尼德否定變化的學說很容易受人攻擊,芝諾為了維護自己老師的學說,發展出一種機敏的論證藝術,因而他被認為是辯證法的創始人。
他論證到:飛行在空中的箭矢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飛行的這段時間可以劃分為無數個時刻,在每一個時刻,箭矢佔據著一個位置,在此刻就是靜止在這個位置的。如果箭矢在單個時刻是靜止的,那麼,總的來看它就是靜止不動的。結論:運動不存在。
其實芝諾的論證也是有破綻的:如果把時間分割成無數個時刻,那麼箭矢在任意一刻可能就是不動的。但是,時間的本質恰恰在於它不可分割的流動性,把時間劃分為單個的時間點並不是時間本身的性質,而是我們人類的主觀意志。
芝諾的思想增加了人的認知能力,如果我們能夠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或許會發現一些顯而易見和理所當然的觀點和見解是值得懷疑的、陳腐的和自相矛盾的。
四、赫拉克利特與公元前五世紀的自然哲學家
1、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生於公元前540年,也是小亞細亞人。他是一位謎一樣的思想家,在希臘哲學家中,只有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在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上能夠和他比肩。他是一個離群索居者,蔑視民眾,敵視民主政治,年老後隱居山林,以植物為食,過著遁世者的生活。公元前6世紀真是一段令人驚嘆的歷史時期!
赫拉克利特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萬物流變,無物長存。」
赫拉克利特發現了世界河流背後的統一性。他認為,世界的運行是由「邏各斯」支配的,」邏各斯「不是被創造的,而是永恆存在的。他自己也沒有給邏各斯下一個清晰的定義,或許他就是起了一個名字。
他認為存在一種原始的物質,他稱之為」原始火「。萬物都產生於火,也都將消滅而復歸於火。
他的對立統一原則是從這種原始能量中發展出來的世界萬物所遵循的偉大原則。一切發展都是對立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在觀念於觀念、人與人、男與女、階級與階級、種族於種族的鬥爭中,形成了一個和諧的世界整體。
一切事物都與其對立面共存亡。創造性的對立關係一旦消失,就會出現一種徹底的死寂和停滯。當一個人所有的目的都有已經達到,這對他而言是不利的。正是由於疾病,健康才會使人愉悅,正是由於惡,才顯出善的珍貴。
赫拉克利特關於對立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學說首次為辯證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他死後,這一學說在黑格爾的辯證法和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那裡獲得了新生。
2、恩培多克勒
公元前490年,恩培多克勒出生於西西里的阿克拉加,他集政治家、詩人、預言家、醫生、江湖術士、哲學家於一身。他的重要性在於他善於吸收前人的思想體系並對其進行重新綜合。
他認為有四個主要觀點:
水、火、土、氣四個基本元素是萬物之根。使四種元素結合和分裂的力量有兩種,就是吸引和排斥。兩種力量相互交替佔據上風,吸引佔上風是就變現為結合在一起的統一體,排斥佔上風是就分散開。生物的形成遵循低級到高級的原則,先出現植物,再出現動物,然後出現人類,生物最初是雌雄同體,後來才演化為性別不同的個體。外部世界的每一種元素都能夠在我們人自身內部見到。
3、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
關於留基伯,所知道的信息很少。他的鼎盛時期大約在公元前440年,他留下的唯一一句話的原文:」沒有什麼是可以無端發生的,萬物都是有理由的,而且都是必然的。「,這是已知關於因果律的第一個表述。
德謨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學生,生於公元前460年,死於公元前370年,活了109歲。他繼承了留基伯的學說並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充實於空虛。原子。第一性質和第二性質。原子的運動。人的靈魂。倫理學。
4、阿那克薩哥拉
與前面的思想家一樣,阿那克薩哥拉也生於希臘的殖民地小亞細亞。他是第一個將哲學引入雅典的人,之後,哲學在雅典達到了鼎盛期。但是他後來的經歷和後來蘇格拉底之死都證明了希臘的中心——雅典還不利於哲學發展,由於遠離希臘本土那種根深蒂固的宗教傳統,在希臘殖民地小亞細亞、下義大利、塔拉克這些地區才得以自由發展。
他有兩點主要思想。
第一,他的哲學觀點繼承了其他自然哲學家但又不同,米利都哲學家認為構成萬物的原始材料是一種,恩培多克勒認為是四種,原子論認為是多種,而阿那克薩哥拉認為有無限個,這些原始材料質量各異,他稱之為萬物的」種子「。
第二,他首次提出了一個哲學抽象概念——心靈,這是一種理性的、萬能的、瀰漫於世界之中的精神。心靈是無限的、自主的,具有支配一切的力量。後來亞里斯多德也傾向於精神能夠支配物質的思想,所以他評價阿那克薩哥拉說:阿那克薩哥拉是一個身處於一群醉漢之中的清醒者。
由於鼎盛時期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哲學體系都過於龐大,因此將其與此文拆分為獨立的一篇文章來論述,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