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界哲學史》3-1——古希臘哲學之前蘇格拉底時期

2020-12-08 啟示瞬間

古希臘哲學可分為三個主要時期:

這一歷史時期,地中海古文明逐漸衰落、覆滅,希臘民族進入歷史舞臺,隨著航海、貿易的發展,當時希臘的貿易港口「米利都」成為一個不同語言、種族、宗教混合的城市,於是誕生了希臘和西方的哲學和科學。

1、前蘇格拉底時期——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

2、鼎盛時期——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哲學

3、後亞里斯多德時期——亞里斯多德之後的希臘羅馬哲學

前蘇格拉底哲學

前蘇格拉底時期哲學家的思想全部都只留下了一些殘卷,這個時期不同哲學家的思想彙編在《名哲言行錄》中。這一時期的哲學主要有四個學派:

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埃利亞學派赫拉克利特與公元前五世紀的自然哲學家

前蘇格拉底時期思維導圖

一、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

米利都位於愛琴海海岸的最南部,這一學派試圖用一種原始物質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本質,他們敢於把五彩繽紛的世界歸結於一種原始物質。

1、泰勒斯

泰勒斯是米利都的第一位自然哲學家,生活於公元前6世紀上半期,他是商人、政治家、自然研究者。是第一個接受東方數學的天文知識的希臘人,是古典哲學和現在哲學的鼻祖。

據傳說,他曾經有過如下問答:

問: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是什麼?答:認識自己。

問: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是什麼?答:給別人出主意。

問:怎樣才能過上一種真正有德行的生活?答:我們譴責別人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做。

他說到:「水是萬物之源」,這是他自然哲學的基本思想。

2、阿那克西曼德

他是米利都人,生活於公元前611-公元前549年。

他認為:萬物的本源是一種不確定的和無限的東西,一切都由此派生出來,最初的地球是一個懸浮的液體球,生物是隨著地球變幹二產生的,生物從水裡轉向陸地。

3、阿那克西米尼

他認為萬物的本質是一種氣,人的本質也是一種賦予生命的氣。宇宙的形成和毀滅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二、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生活於公元前580-公元前500年,是希臘科學尤其是數學的創始者,為了追溯古典知識的源泉,他到過東方和埃及。

畢達哥拉斯哲學以數的理論為中心,宇宙奧秘的真正組成是數,從1-10,每個數字都有特殊的力量和意義。他認為宇宙萬物是按照數的關係排列起來的。

畢達哥拉斯於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不同,他試圖在自然法則中尋找宇宙的秘密。

三、埃利亞學派

埃利亞是古希臘在義大利的殖民地,位於義大利西海岸,埃利亞學派於畢達哥拉斯學派形成於同一時期。

1、色諾芬尼

公元前570年出生於小亞細亞西海岸,走遍了希臘許多城市。後來在埃利亞定居,創立了自己的哲學學派。

色諾芬尼利用哲學攻擊古希臘宗教,他取笑把神人格化的觀念,人性化的神不值得尊敬,因為如果牛、馬能夠創造神的話,那它們的神就是牛和馬的樣子。在他看來,真正的神與宇宙整體是一致的。所以說,色諾芬尼是希臘哲學家中第一位具有理性的邏輯頭腦並於宗教迷信進行鬥爭的人。

2、巴門尼德

公元前525年生於埃利亞,曾是色諾芬尼的學生。他繼承了色諾芬尼關於永恆不變存在物思想並進行發展。

在一首教育詩中,描寫了巴門尼德從黑夜王國前往光明王國去見一位女神的旅行。詩中認為:真正的知識只有通過純粹理性的認識才能獲得,只存在存在物,而不存在不存在物,所謂存在物就是一種能夠填補空間的東西,他否認空無的空間存在的可能性。

巴門尼德還認為,既不存在變化,也不存在運動,只有恆久不變的東西存在。因為存在物充滿了一切空間,所以也不會有獨立於存在物之外的思想。也就是說思想存在物是一體的,思想不能單獨存在

3、芝諾

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巴門尼德否定變化的學說很容易受人攻擊,芝諾為了維護自己老師的學說,發展出一種機敏的論證藝術,因而他被認為是辯證法的創始人。

他論證到:飛行在空中的箭矢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飛行的這段時間可以劃分為無數個時刻,在每一個時刻,箭矢佔據著一個位置,在此刻就是靜止在這個位置的。如果箭矢在單個時刻是靜止的,那麼,總的來看它就是靜止不動的。結論:運動不存在。

其實芝諾的論證也是有破綻的:如果把時間分割成無數個時刻,那麼箭矢在任意一刻可能就是不動的。但是,間的本質恰恰在於它不可分割的流動性,把時間劃分為單個的時間點並不是時間本身的性質,而是我們人類的主觀意志。

芝諾的思想增加了人的認知能力,如果我們能夠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或許會發現一些顯而易見和理所當然的觀點和見解是值得懷疑的、陳腐的和自相矛盾的。

四、赫拉克利特與公元前五世紀的自然哲學家

1、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生於公元前540年,也是小亞細亞人。他是一位謎一樣的思想家,在希臘哲學家中,只有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在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上能夠和他比肩。他是一個離群索居者,蔑視民眾,敵視民主政治,年老後隱居山林,以植物為食,過著遁世者的生活。公元前6世紀真是一段令人驚嘆的歷史時期!

赫拉克利特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萬物流變,無物長存。」

赫拉克利特發現了世界河流背後的統一性。他認為,世界的運行是由「邏各斯」支配的,」邏各斯「不是被創造的,而是永恆存在的。他自己也沒有給邏各斯下一個清晰的定義,或許他就是起了一個名字。

他認為存在一種原始的物質,他稱之為」原始火「。萬物都產生於火,也都將消滅而復歸於火。

他的對立統一原則是從這種原始能量中發展出來的世界萬物所遵循的偉大原則。一切發展都是對立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在觀念於觀念、人與人、男與女、階級與階級、種族於種族的鬥爭中,形成了一個和諧的世界整體。

一切事物都與其對立面共存亡。創造性的對立關係一旦消失,就會出現一種徹底的死寂和停滯。當一個人所有的目的都有已經達到,這對他而言是不利的。正是由於疾病,健康才會使人愉悅,正是由於惡,才顯出善的珍貴。

赫拉克利特關於對立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學說首次為辯證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他死後,這一學說在黑格爾的辯證法和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那裡獲得了新生。

2、恩培多克勒

公元前490年,恩培多克勒出生於西西里的阿克拉加,他集政治家、詩人、預言家、醫生、江湖術士、哲學家於一身。他的重要性在於他善於吸收前人的思想體系並對其進行重新綜合。

他認為有四個主要觀點:

水、火、土、氣四個基本元素是萬物之根。使四種元素結合和分裂的力量有兩種,就是吸引和排斥。兩種力量相互交替佔據上風,吸引佔上風是就變現為結合在一起的統一體,排斥佔上風是就分散開。生物的形成遵循低級到高級的原則,先出現植物,再出現動物,然後出現人類,生物最初是雌雄同體,後來才演化為性別不同的個體。外部世界的每一種元素都能夠在我們人自身內部見到。

3、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

關於留基伯,所知道的信息很少。他的鼎盛時期大約在公元前440年,他留下的唯一一句話的原文:」沒有什麼是可以無端發生的,萬物都是有理由的,而且都是必然的。「,這是已知關於因果律的第一個表述。

德謨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學生,生於公元前460年,死於公元前370年,活了109歲。他繼承了留基伯的學說並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充實於空虛。原子。第一性質和第二性質。原子的運動。人的靈魂。倫理學。

4、阿那克薩哥拉

與前面的思想家一樣,阿那克薩哥拉也生於希臘的殖民地小亞細亞。他是第一個將哲學引入雅典的人,之後,哲學在雅典達到了鼎盛期。但是他後來的經歷和後來蘇格拉底之死都證明了希臘的中心——雅典還不利於哲學發展,由於遠離希臘本土那種根深蒂固的宗教傳統,在希臘殖民地小亞細亞、下義大利、塔拉克這些地區才得以自由發展。

他有兩點主要思想。

第一,他的哲學觀點繼承了其他自然哲學家但又不同,米利都哲學家認為構成萬物的原始材料是一種,恩培多克勒認為是四種,原子論認為是多種,而阿那克薩哥拉認為有無限個,這些原始材料質量各異,他稱之為萬物的」種子「。

第二,他首次提出了一個哲學抽象概念——心靈,這是一種理性的、萬能的、瀰漫於世界之中的精神。心靈是無限的、自主的,具有支配一切的力量。後來亞里斯多德也傾向於精神能夠支配物質的思想,所以他評價阿那克薩哥拉說:阿那克薩哥拉是一個身處於一群醉漢之中的清醒者。

由於鼎盛時期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哲學體系都過於龐大,因此將其與此文拆分為獨立的一篇文章來論述,請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學者翻譯前蘇格拉底哲學殘篇
    學者翻譯前蘇格拉底哲學殘篇 2014年05月14日 08: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春海 張夢穎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後來雅典人幡然悔悟,為之平反昭雪,並因其對哲學的重大貢獻,獲得了後世「聖人「的讚譽。1 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將「認識你自己」作為其哲學原則的宣言。1.1 哲學的對象從自然轉向人自身在上一篇《智者學派|古希臘哲學》中已經提到,智者學派的積極意義之一在於將哲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從宇宙自然逐漸轉向人和社會。
  • 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2018年01月18日 08:4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曹青雲 字號 內容摘要:全書用歷史批判的目光審視古希臘哲學,將其放在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就必須追溯到古希臘;因為可以說,古希臘思緒就是整個哲學史、科學史、乃至人類現代文明高速發展的最初起點和推動人類高速發展的源頭;但在具體了解古希臘哲學思緒之前,我們需要先解決兩個問題;「殘篇」;/貳/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思想皆為「殘篇」對於任何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而言,其思想皆為零散的「殘篇」;正如《前蘇格拉底哲學》序中所言;
  • 哲學科普!古希臘晚期的哲學派別和智者運動!
    古希臘晚期的幾個哲學派別在古希臘晚期哲學中,懷疑主義和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學派並駕齊驅,雖然他們都是抱著同樣高尚的倫理目的——追求靈魂安寧的最高境界,但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這個學派在伊壁鳩魯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動。傳說中該學派居於他的住房和庭院內,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因此被人稱為「花園哲學家」。據說在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伊壁鳩魯死後,他的學說被歷代弟子奉為必須遵守的信條。伊壁鳩魯的學說廣泛傳播於希臘——羅馬世界。
  • 小蘇格拉底學派|古希臘哲學
    由於對蘇格拉底哲學思想的不同理解,形成了許多派別。哲學史上把蘇格拉底的其他學生所創立的派別統稱為「小蘇格拉底學派「,以區別柏拉圖學派這個大門派。1 麥加拉派創始人是歐克裡德,重要代表有歐布裡德等人。2 昔蘭尼派創始人為阿里斯底波,其與蘇格拉底交往較多,也熟悉普羅泰戈拉的學說。昔蘭尼派的特點也可以歸結為兩點:一、快樂原則。他們把蘇格拉底的善規定為快樂,認為尋求快樂是人的本性,注重肉體而不是靈魂,一旦快樂來臨就應盡情享受。
  • 體現蘇格拉底哲學觀念
    主要從事古希臘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目前致力於早期希臘詩歌、古希臘神話以及柏拉圖哲學研究。近年來發表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詩歌與哲學的古老紛爭——柏拉圖「哲學」的思想史研究》《特奧格尼斯的印章——古風希臘詩歌與智慧的傳達》《赫西奧德<農作與時日>裡的社會史問題兩則》以及「The Poet as Educator in the Works and Days」。
  • 哲學是什麼,知識是什麼,哲學和知識的關係
    古希臘哲學哲學一詞源自古希臘,而古希臘是哲學的一大發源地,為何哲學會發源於古希臘,伯蘭特.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一書中有詳盡的分析,我們不再過多討論,然而古希臘時期(相當於我國春秋)人才輩出,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哲學家。
  • 蘇格拉底:智慧與知識——學習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哲學不是知識的本體,而是一種活動。哲學不是對事物進行理論或解釋,而是反思我們知識的結構——我們自己的知識,以及集體的知識。這是一種保持思想紀律的方式:不輕信,不懶惰,不縱容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在現代世界,哲學是一種很大程度上退回到學術界的實踐。它與晦澀的術語和可怕的寫作聯繫在一起。但這並不是說學術哲學家本身有什麼問題。
  • 西方哲學奠基人蘇格拉底,學習他的20句至理名言,領會智慧人生
    提到西方哲學,就不得不聯想到古希臘,因為在古希臘,存在三位哲學史上三位重量級的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位並稱「古希臘三賢」,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今天,要一起來了解「古希臘三賢」中輩分最高的蘇格拉底,用他20句至理名言,感受西方哲學的魅力。
  • 世界哲學史:翻譯的時代
    與伊斯蘭世界的接觸,無疑對西方思想起了一種刺激作用,這種接觸也成為一種媒介,西方世界通過它重新認識了古希臘哲學。阿拉伯哲學的創造力在13世紀時已經消退,而這時的西方思想重又開始展翅翱翔。12世紀時,古希臘人遺留下的文化遺產的一大部分才首次為西方世界所了解。這時形成了一個真正的翻譯風潮,人們把許多被翻譯成阿拉伯語的古希臘著作又翻譯成拉丁語,當然針對這些著作而寫的阿拉伯語評論以及使用阿拉伯語寫作的猶太思想家的著作也被翻譯成了拉丁語。古希臘著作有時也會繞一個彎,也就是說,它被翻譯成希伯來文後又重新返回歐洲。
  • 世界哲學日:當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哲學的生活為何更加必要?
    自2002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11月第三個星期四設立為「世界哲學日」,以此強調哲學對於每個個體、對於不同民族和區域、對於人類整體而言的意義。哲學理論和哲學史讓我們看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思想潮流的多樣性,激發我們對既有觀念的思考和討論。哲學歡迎提問,鼓勵對既有價值的反思,並讓我們看到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它鼓勵不同的解釋和方法,呼喚一個整體上更加寬容的社會。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讀了它們,你可能就不會覺得哲學有那麼那麼難了。《驚呆了,哲學這麼好》用500幅粉紅小插圖,說透72位哲學家、210個哲學概念、2600年西方哲學史,讓哲學變得萌萌噠。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只有正確了解真、善、美,靈魂才能變得出色。
  • 蘇格拉底:哲學的任務在於啟蒙民智、喚醒良知
    在哲學史上,蘇格拉底是一個重要的改革者,西塞羅就曾說:「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了地上,帶到了家庭和市場上,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們都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特徵,他們四處遊走、聚眾講學,向弟子們高談宇宙的起源及萬物的本性,積極追究物因、式因、動因和極因,把哲學當成了一門研究初始原因的學問。
  • 早期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構成了西方哲學思想的基石
    蘇格拉底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沒有留下任何書面作品。他的思想中存在的是對他的教導和對話的二手描述 - 包括最著名的是他的朋友,學生和哲學繼承者柏拉圖組成的他的審判和執行的描述。在Euthyphro,蘇格拉底審視了虔誠的概念,並展示了他質疑雅典當局的傾向。
  • 《戀愛中的蘇格拉底》:當我們在談哲學科普書的時候我們在談些啥
    這,或許與哲學方面的科普書籍太少密切相關。做科普難,做人文類科普更是難上加難。畢竟,寫出一篇類似《蘇格拉底哲學主體意識對古希臘文化與哲學的變革》《淺論蘇格拉底哲學轉向及其對形上學的影響》《蘇格拉底哲學中的反思意向與空虛感》學術論文在領域內與專業學者間進行交流的難度要遠低於向一位對哲學一無所知的讀者講清楚蘇格拉底是誰,他的哲學思想有那些主要內容。
  • 二十位世界哲學大師對生命的觀點
    蘇格拉底(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臘哲學家,和其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但沒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記述於後來的學者(主要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同時代的劇作家阿里斯託芬的劇作中。
  • 理性VS感性:古希臘無神論哲學鬥不過基督教,到底輸在了哪裡?
    古希臘時代是個充滿智慧,思想閃光的時代,自由民主的社會風氣孕育了一大批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每個名字都閃耀著那時代的光輝,他們到處演講,宣揚自己的哲學思想,以智慧作為美德得到人們的愛戴。
  • 哲學這麼好玩——一些有趣的哲學書籍
    林欣浩/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讀客 2015年7月版這是一本有趣的哲學簡明史,也是人類最厲害的天才們自我折磨的歷史。哲學家們只想在思考中尋找終極真理,但在他們的爭吵中,世界卻意外地被改變。從蘇格拉底到笛卡爾,從休謨到康德,兩千多年的哲學史,一代代哲學家不斷思考,並對我們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闡釋,而哲學卻並沒有所謂的終極真理。那麼,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他們在重複沒有意義的活動嗎?顯然不是。這本《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從哲學家們庸常或天才的生活軌跡入手,為我們呈現了絕大多數人惰於思考卻不得不一直面對的問題:我是誰?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幸福?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 改變世界哲學,宗教的偉人,其中國就有4人
    [1] 孔子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4.蘇格拉底(希臘語:Σωκρ?τ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