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史上,蘇格拉底是一個重要的改革者,西塞羅就曾說:「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了地上,帶到了家庭和市場上,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們都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特徵,他們四處遊走、聚眾講學,向弟子們高談宇宙的起源及萬物的本性,積極追究物因、式因、動因和極因,把哲學當成了一門研究初始原因的學問。伊奧尼亞派的創始人泰勒斯就 曾因仰望星空而不慎跌入坑裡,所以人們都嘲笑他說:當哲學家能夠認識天上的事物後,就再也看不到腳底下的東西了。
為了避免栽跟頭,蘇格拉底把眼界從天空轉移到了大地,他不像其他哲學家那樣外出遊學、四處遊歷,除了應徵入伍之外,其餘時間都待在國內。蘇格拉底對各地的自然環境、風俗習慣並不感興趣,他只關心的是城邦內的公共事務。為此他經常在人群中奔走,積極到廣場上去散步,他不停地發表講話,誰愛聽就可以隨便去聽,從來不用交學費;他也不在於別人是否同意自己的看法,認為交流與辯論的目的不在於說服對方,而是要為自己打開思路,以便找到真理。
這個特立獨行之人通過自己的行動與言論,對哲學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希臘哲學的轉折點。
01蘇格拉底對哲學的內容進行改革
在柏拉圖所寫的《斐多》裡,記載了蘇格拉底的一篇自述,他向好友們闡明自己思想轉變的過程。
蘇格拉底說在他年輕的時候,「曾經熱切地希望知道那門稱為自然研究的哲學,希望知道事物的原因,知道一件東西為什麼存在,為什麼產生,為什麼消滅」,並把這種研究視為高尚的事業。但是,在經過多年的探索之後,他發現人類是那麼的渺小與無力,宇宙的起源對於人來說太過遙遠了,我們既沒能力去研究這些問題,更沒有條件來證實每一種假設的結論。那些熱衷於天上事物的自然哲學家都把理論建立在猜測之上,阿那克西美尼說世界是一團氣,赫拉克利特說它是一把火,恩培多克勒則乾脆把水、火、土、氣全部囊入其中,說世界就是這四樣元素構成的。然而,這些獨斷的哲學家都沒法證實自己的觀點,擺脫不了樸素的性質。
在研究失敗後,蘇格拉底對這種自然哲學理論感到失望,他說:「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懂得這個、那個事物的產生、消滅或存在的原因了,再也不能承認那種方法了。」將哲學看作對一切初始原因的研究,會把人的思維引入歧途,到最後什麼都學不到。蘇格拉底認為哲學就像美術、音樂、工藝和修辭一樣,也是一門技藝。畫家能教人作畫、樂師能教人演奏、木匠能教人手藝、修辭家能教人演講,而那些自然哲學家能把什麼東西教給我們呢?他們告訴我們宇宙起源於一滴水、一把火、一團氣,萬物要麼是原子要麼是虛空,然而這些知識究竟有何意義呢?如果我花錢去追隨一名哲學家,他教給我的東西都是自己猜測的、無法證實的東西,那麼這跟花錢去聽一個相聲先生插諢打科有何區別?——它們不能傳授技藝、增長學問,只是用來消遣而已。
因此,蘇格拉底決定放棄這種類型的哲學研究,他的弟子色諾芬在《回憶錄》裡說:
「蘇格拉底不像大多數其他哲學家那樣爭論事物的本性是什麼,猜測智者們稱之為世界的那個東西是怎樣產生的,天上的每一件事情是由什麼必然的規律造成的,而是努力指出,選擇這種思考對象的人是愚蠢的。」
蘇格拉底認為人應當承認自己的無知,不要把自己當做能夠洞察一切宇宙真相的天神。對天上的事物、宇宙的起源進行猜測,這不是人的本分工作,哲學家們應該把目光從天空轉移到大地,去關心與人類有關的事情,研究什麼是虔誠、什麼是公道、什麼是明智、什麼是剛毅、什麼是治國之本、什麼是善良品質等等事關「美德」的問題。
02哲學家能把什麼東西教給我們?
差不多與蘇格拉底同時期,古希臘還出現一群名為「智者」的哲學家。他們就像明星一樣備受吹捧,每到一個城邦都會有許多人前來聽其講話,為此不惜付出高昂的學費,這與蘇格拉底的「免費哲學」產生牴觸,為此他曾試圖弄清楚這樣一個問題——哲學家們究竟能把什麼東西教給他人,以至於人們要為此付出學費?
柏拉圖所寫的《普羅泰戈拉篇》中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凌晨,希波克拉底忽然闖入蘇格拉底的家裡,他興奮地對好友說著名的智者普羅泰戈拉已經來到雅典了。蘇格拉底對這名狂熱的追星族感到不解,他在迷糊中說道:「你為什麼那麼關心這件事?普羅泰戈拉傷害過你嗎?」
希波克拉底笑著回答說:「他當然傷害了我,他對自己的智慧保密,不讓我分享。」
蘇格拉底也笑了,他說:「如果你付足了學費,說服他,那麼他也會使你聰明的。」
於是,希波克拉底邀請蘇格拉底一起湊錢,以便請普羅泰戈拉過來講課。對此,蘇格拉底提出了疑問,他說醫生能傳授給我們醫術,使我們也能成為醫生;雕刻師能教我們雕刻的技術,讓我們也找到相同的飯碗;然而普羅泰戈拉能教給我們什麼呢?跟他學習當一名智者,以後也以知識付費為生嗎?
據說普羅泰戈拉曾教過一個年青人怎麼訴訟,並和他約定當首場訴訟獲得勝利後,才會向他收學費,否則就不用交。令這名學生沒想到的是,他畢業後遇到的第一場官司居然是被普羅泰戈拉所告,指控他他沒有交學費。這樣,如果學生訴訟贏了,那麼按之前的約定他得交學費;而如果輸了,法官也會判他需要向普羅塔哥拉補交學費。
既然智者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學費,那麼他們把這種收學費的技術傳授給學生,教學生們怎樣通過忽悠別人交學費來獲取收入——那麼,智者們究竟是不是傳授騙術的騙子?
這個問題一下子困擾住了兩人,他們不明白智者(或哲學家)這種職業能夠為社會提供什麼服務,智者究竟能把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傳授給他人?
03哲學家們的工作在於啟蒙民智
天亮之後,蘇格拉底便同希波克拉底去找普羅泰戈拉,希望解開心中的疑問。當時普羅泰戈拉正在卡利亞裡的家中做客,一長串的人都跟隨著他,從長廊的這頭走到那頭,傾聽他的談話。蘇格拉底不慌不忙地走向前去,與這名老者打招呼。
在普羅泰戈拉的主持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坐在一起交談。蘇格拉底講明了來意,他想知道如果拜普羅泰戈拉為師,這名智者究竟有什麼東西可以教給自己的學生,能使他們在哪些方面取得進步?
聽完這名後輩的發問,普羅泰戈拉表示樂意解答,他說:「智者的技藝是一種古老的技藝,但是從前做過這種事情的人害怕被人怨恨,於是採用了偽裝」,他們或者像荷馬一樣用詩歌做掩護以便向人們說教,或者像阿伽索克萊斯那樣通過音樂與戲劇來啟蒙民智,目的就是為了引起民眾的注意,並躲避當權者的控制。當權者希望把城邦的公務當成自己的家事,讓所有人都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以便自己能夠獨斷專行。而智者卻在辯論術的掩護下,向人們傳授某種有別於算數、幾何、天文、音樂、醫療等職業化知識以外的東西。這種知識究竟有什麼內容呢?對此,普羅泰戈拉解釋說:
「就是學會恰當地照料私人事務和國家事務,這樣他就能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條,也能夠在城邦中成為強大的人,就國家事務作最好的發言和採取行動。」
這樣,所謂「智者的技藝」其實就是偽裝下的「政治技藝」,他們許諾把人教育成心智健全、品德高尚的公民,使受教育者擁有「美德」。
普羅泰戈拉的話令蘇格拉底大受啟發,原來哲學家們並不是要把某種具體的知識教給人們,而是要引導人們去獨立思考,培養自己的人格,以便成為一個擁有「美德」的人。正因這些啟蒙民智的人經常領先於時代,所以要麼遭受當權者的迫害,要麼會被庸眾所攻擊。故而他們常常採用一些偽裝的手法,把自己打扮成詩人、戲劇家、音樂家和智者等身份。
04認識你自己,追求政治美德
普羅泰戈拉要把美德傳授給學生,這種做法打破了蘇格拉底原本「不相信美德可教」的想法,使他發生了動搖。普羅泰戈拉告訴他,人們之所以能從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中掙脫出來,組建城邦,過上政治生活,就是因為正義與尊敬同胞這兩種美德的作用。為了維護正義,人們才通過制定法律來懲罰那些害群之馬;為了尊敬同胞,他們之間又形成許多倫理道德規範。因此,「美德必須進入每個人的行為」。
如果城邦裡的統治者殘暴獨斷,民眾又愚昧無知,那麼這樣的共同體是不會有前途的。他們會不斷地破壞自己的法律、刷新道德的底線,一天一天淪喪下去,直到因內亂或外敵入侵而滅亡為止。
哲學家們的使命就是要號召人們都來認識自己,將正義、節制、友愛等政治美德教給公民。督促他們遵紀守法、明辨是非、關心城邦的公共事務,積極去維護正義,保障每個人所享有的合法權利。這樣,哲學家們的眼界才從天上回到了人間,關心人類的福祉而不是宇宙的起源。
在《申辯篇》裡,蘇格拉底已經接受了「哲學家傳授美德」的思想,他督促雅典的公民們首先要關心和改善自己的靈魂,告訴他們政治美德可以為個人和國家帶來財富及其他一切福利,並且說「這就是我的教義」。他立志要像牛虻一樣,經常叮咬這個昏昏欲睡的城邦,不讓自己的同胞在愚蠢無知之中沉淪下去,如父如兄地督促他們關心美德、關心政治、關心倫理。
然而,蘇格拉底這種不做偽裝的啟蒙,最終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他被當權者指控為不信神以及敗壞了青年,並最終由愚昧的民眾通過投票來表決處死,這對柏拉圖產生了極大的震動,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以蘇格拉底為代言人,深刻地緬懷這位真正的人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