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2021-01-08 哲學和其他寧靜

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9年,將一生獻給了「愛智「事業。一位典型的述而不作的思哲人,我們只能通過其學生(克賽諾封、柏拉圖)以及其學生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來了解他的思想。

蘇格拉底以牛虻自詡,針砭時世、探索真理。但是,最終卻以「褻瀆神明「和「腐化青年「的罪名被判死刑。

後來雅典人幡然悔悟,為之平反昭雪,並因其對哲學的重大貢獻,獲得了後世「聖人「的讚譽。

1 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將「認識你自己」作為其哲學原則的宣言。

1.1 哲學的對象從自然轉向人自身

在上一篇《智者學派|古希臘哲學》中已經提到,智者學派的積極意義之一在於將哲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從宇宙自然逐漸轉向人和社會。而在蘇格拉底這裡,真正完成了這個過渡,他明確提出:自然萬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並不是物質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內在目的,亦即「善」。但是認識自然的本性為我們的能力所不及,所以哲學的真正對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

1.2 認識人自己

所謂認識人自己,也就是認識人自身中的「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蘇格拉底所強調的人的主體性地位必須與智者學派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相區分。智者學派過度高揚個體,否定和貶低了普遍性、真理的確定性,從而走向了相對主義或懷疑主義,則不可能真正認識自己。

2 德性即知識

「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2.1 德性即知識

前面已經提及,認識人自己就是認識人自身的「善「,即認識心靈的內在原則。蘇格拉底稱之為「德性「,德性原指事物的本性,在這裡特指人之為人的本性。

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而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清晰確定的知識。所以蘇格拉底把德性和知識等同起來,得出了「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的結論。

在他看來,趨善避惡是人的本性,「無人有意作惡」。行善還是作惡,關鍵取決於一個人的的知識。

2.2 關於該觀點的後世評價

2.2.1 第歐根尼·拉爾修稱蘇格拉底為「倫理學的創始人「,因為這個觀點奠定了理性主義倫理學的基礎。

2.2.2 亞里斯多德提出了批判,認為這個觀點取消了靈魂的非理性部分,忽視了激情和性格的作用,自然也就混淆了德性和知識的差別。

2.2.3 尼採批判了由蘇格拉底肇始的傳統思想文化和道德觀念。他認為蘇格拉底「德性就是知識「這一口號把知識當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導致理性被看作是萬能的原則,卻忽視和否定了人的直覺和本能。因此,必須拋棄蘇格拉底式的傳統理性主義,重估一切價值。

3 蘇格拉底的方法

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一位助產婆,他將自己的方法稱為「助產術「。不同的是,他所實施的對象是男人而非女人,是靈魂而非肉體。

3.1 自知我無知

首先,蘇格拉底的方法是一種懷疑法。他曾到處尋找比他更有智慧的人,但那些認為自己有智慧的人,其實並不智慧,反倒證明了蘇格拉底是智慧的,因為他承認自己無知。這樣,他就確定了「知道自己無知」的重要命題。他認為,人們只有承認自己的無知,才能從貿然的意見中解放出來,從而為接受智慧提供前提。

3.2 助產術

其次,蘇格拉底把自己的方法比作母親從事的「助產術」,也被他稱為「辯證法」,就是聚在一起討論問題,按對象的種屬加以辨析。蘇格拉底通過發問與回答的形式,運用比喻、啟發等手段,使對方對所討論之問題的認識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漸深入,最後得出正確認識。

蘇格拉底的這個方法包括四個環節:1.反譏。(第一步)指通過反問揭露對方談話中的矛盾或漏洞,讓他以「自知我無知」的謙虛心態出場。2.歸納。(重要步驟)指通過對答問者具體而片面的意見的否定,一步步地將其導向普遍的、確定的、真實的知識。3.誘導。(助產術的實質)指通過啟發、比喻等方式,幫助對方說出蘊藏在頭腦中的思想,進而考察其真偽。4.定義。(助產術的目的)指通過對所論德性的共同性質做出說明,獲得確切的概念性認識,並牢牢掌握它。

蘇格拉底的方法,其目的是將普遍的東西提到首要地位,通過反譏、歸納和誘導的反覆論證,追求一種絕對的永恆的共性,追求最高的德性——善的最終把握,並把它看做比個別事物更加真實的存在,為柏拉圖理念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4 「是什麼「的問題

蘇格拉底提出的「是什麼」的問題,為整個西方哲學史確定了基本的方向。

蘇格拉底的對話大多以追問「是什麼「為主題,例如「什麼是正義「、「什麼是美「等等,而他所要的答案,並不是「具體的正義的行為「、「特殊的美的表現「,而是正義的本質、美的本質。也就是說,他在追尋事物的本質規定,渴望認識事物的定義或概念。

正是這種追求知識確定性和普遍性的信念,奠定了蘇格拉底在理性主義認識論原則上的源始地位。所以亞里斯多德指出:「可以很公平地將兩件事情歸於蘇格拉底,即歸納論證和普遍定義。這兩者都涉及科學知識的出發點。「

相關焦點

  • 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社會結構、歷史背景中解讀,認為古希臘哲學在本質上是一種樸素的自然主義,但缺乏歷史意識和批判精神。作者發現,自泰勒斯到蘇格拉底同時代的德謨克利特和智者,古希臘哲學流派中暗含著一條思想主線,它奠定了古希臘哲學的基本格局,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是對其的發展和完善,這就是巴門尼德開創的本體論傳統和本質與現象的區分問題。蘇格拉底哲學的轉向:捍衛巴門尼德本體論傳統一些學者將蘇格拉底哲學視作古希臘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向」,即蘇格拉底將哲學研究中心從對自然世界的關注,轉移到對人自身的倫理生活上來。
  • 讀《世界哲學史》3-1——古希臘哲學之前蘇格拉底時期
    古希臘哲學可分為三個主要時期:這一歷史時期,地中海古文明逐漸衰落、覆滅,希臘民族進入歷史舞臺,隨著航海、貿易的發展,當時希臘的貿易港口「米利都」成為一個不同語言、種族、宗教混合的城市,於是誕生了希臘和西方的哲學和科學。
  • 小蘇格拉底學派|古希臘哲學
    由於對蘇格拉底哲學思想的不同理解,形成了許多派別。哲學史上把蘇格拉底的其他學生所創立的派別統稱為「小蘇格拉底學派「,以區別柏拉圖學派這個大門派。1 麥加拉派創始人是歐克裡德,重要代表有歐布裡德等人。2 昔蘭尼派創始人為阿里斯底波,其與蘇格拉底交往較多,也熟悉普羅泰戈拉的學說。昔蘭尼派的特點也可以歸結為兩點:一、快樂原則。他們把蘇格拉底的善規定為快樂,認為尋求快樂是人的本性,注重肉體而不是靈魂,一旦快樂來臨就應盡情享受。
  • 學者翻譯前蘇格拉底哲學殘篇
    學者翻譯前蘇格拉底哲學殘篇 2014年05月14日 08: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春海 張夢穎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西方哲學奠基人蘇格拉底,學習他的20句至理名言,領會智慧人生
    提到西方哲學,就不得不聯想到古希臘,因為在古希臘,存在三位哲學史上三位重量級的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位並稱「古希臘三賢」,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今天,要一起來了解「古希臘三賢」中輩分最高的蘇格拉底,用他20句至理名言,感受西方哲學的魅力。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就必須追溯到古希臘;因為可以說,古希臘思緒就是整個哲學史、科學史、乃至人類現代文明高速發展的最初起點和推動人類高速發展的源頭;但在具體了解古希臘哲學思緒之前,我們需要先解決兩個問題;>一、我們需要以怎樣的視角來看待古希臘哲學,乃至一切思想學說,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既往的學說思想,那麼需要什麼樣的視角看待古希臘哲學;/壹/一切理解都必然帶有主觀思緒
  • 蘇格拉底:智慧與知識——學習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哲學不是知識的本體,而是一種活動。哲學不是對事物進行理論或解釋,而是反思我們知識的結構——我們自己的知識,以及集體的知識。這是一種保持思想紀律的方式:不輕信,不懶惰,不縱容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在現代世界,哲學是一種很大程度上退回到學術界的實踐。它與晦澀的術語和可怕的寫作聯繫在一起。但這並不是說學術哲學家本身有什麼問題。
  • 早期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構成了西方哲學思想的基石
    蘇格拉底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沒有留下任何書面作品。他的思想中存在的是對他的教導和對話的二手描述 - 包括最著名的是他的朋友,學生和哲學繼承者柏拉圖組成的他的審判和執行的描述。在Euthyphro,蘇格拉底審視了虔誠的概念,並展示了他質疑雅典當局的傾向。
  • 體現蘇格拉底哲學觀念
    主要從事古希臘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目前致力於早期希臘詩歌、古希臘神話以及柏拉圖哲學研究。近年來發表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詩歌與哲學的古老紛爭——柏拉圖「哲學」的思想史研究》《特奧格尼斯的印章——古風希臘詩歌與智慧的傳達》《赫西奧德<農作與時日>裡的社會史問題兩則》以及「The Poet as Educator in the Works and Days」。
  • 蘇格拉底:哲學的任務在於啟蒙民智、喚醒良知
    在哲學史上,蘇格拉底是一個重要的改革者,西塞羅就曾說:「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了地上,帶到了家庭和市場上,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們都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特徵,他們四處遊走、聚眾講學,向弟子們高談宇宙的起源及萬物的本性,積極追究物因、式因、動因和極因,把哲學當成了一門研究初始原因的學問。
  • 2500年前的古希臘,蘇格拉底創立的一種古老的辯術,被沿用至今
    哲學的辯證法,大體上經歷了從最早的蘇柏亞的樸素辯證法,到最後黑格爾的變戲法兩個大的階段。樸素辯證法當中的最有用的部分,最終被科學實證主義承傳和保留了下來。後來,又被馬克思給嫁接上了一頂'真理'的帽子。2500年前,古希臘人發明了辯證法。
  • 哲學科普!古希臘晚期的哲學派別和智者運動!
    古希臘晚期的幾個哲學派別在古希臘晚期哲學中,懷疑主義和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學派並駕齊驅,雖然他們都是抱著同樣高尚的倫理目的——追求靈魂安寧的最高境界,但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把懷疑主義作為一種理論形態引進哲學中的是皮浪。皮浪雖然承認現象的存在,但是他否定現象的真實性。既然現象沒有任何真實性,那麼我們就不能從現象中得到任何的真實的認識。我們既不能判斷我們的感覺是真的也不能判斷我們的感覺是假的,因此他主張對一切問題實行「終止判斷」。
  • 從蘇格拉底到弗洛伊德:人類尊嚴的問詰
    這是蘇格拉底的名言,當年蘇格拉底為它付出了鮮血。在蘇格拉底所處的古希臘,「自尊」還不是一個可以用現代英語的「Self-esteem」(自我評價)來定義的時候。問詰檢驗和自由意志現代人回首古希臘那個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接踵登場的年代,很容易為它罩上一層「黃金時代」的光暈。然而早在蘇格拉底誕生4個世紀前,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已經在感慨:「唉,假如我不是生在現今第五代的話,那該多好啊!因為現在正是黑鐵時代,這些人完全墮落了。」
  • 孔子「對話」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雖然在孔子辭世10年後的公元前469年才出生,但是他們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時代,都是處於一個戰亂與動蕩的時代。神奇的是兩人都沒有留下任何的著述。由於蘇格拉底沒留下著作,甚至出現了「蘇格拉底問題」:蘇格拉底究竟是誰,歷史上有無其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關於蘇格拉底的資料其實是出於柏拉圖的著作當中,柏拉圖的對話式著作的主人公就是蘇格拉底。
  • 《戀愛中的蘇格拉底》:當我們在談哲學科普書的時候我們在談些啥
    關於哲學,我們對它有太多太多的誤會。有人認為哲學知識都是艱澀難懂,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毫無關聯。有人鼓吹「哲學無用論」,認為哲學知識百無一用,哪怕是看似形而上的數學知識還能在交訂金、付尾款,參加商場促銷返券時用的上,而哲學只是象牙塔裡的學者們鑽研的東西。以上種種觀念,雖然不對,但卻代表了當下很多人的想法。
  • 蘇格拉底與波拉克西特列斯:古希臘藝術的自覺意識和規矩意識
    這為偉大的哲人就是蘇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民主派貴族以煽動青年、汙辱雅典神的罪名當眾受審,處以死刑。這一切,都是不成熟地古希臘民主制度造成的惡果。但是蘇格拉底仍然願意相信並且願意為之維護。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那樣,即便是最糟糕的法律,也總要勝過沒有法律。
  • 史學家簡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生平歷史
    然而,蘇格拉底是醜陋的,根據各種說法,這使他成為阿里斯託芬在他的喜劇中的一個很好的靶子。蘇格拉底是一位偉大的希臘哲學家,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聖人。他以對哲學的貢獻而聞名:簡練的語錄,蘇格拉底式的討論或對話方式,蘇格拉底式的反諷。關於希臘民主的討論常常集中在他生活中更悲哀的一面:他被國家強制執行。
  • 古希臘人如何回答我們的道德困境
    古希臘哲學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逐漸被人重新發現。拉斐爾的著名畫作《雅典學派》就證明了這一點。畫作中,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佔據中心位置,前者兩眼望天,後者雙手朝地,一個談論「理念世界」,另一個關注人類的現實。    古希臘道德哲學的影響力從16世紀起,一直持續至今。
  •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何被稱希臘三賢 他們的思想有何特點
    「希臘三賢」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在古希臘文學、藝術、哲學領域做出的非凡貢獻至今影響著世界範圍內的文學藝術發展方向。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進新神論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
  • 雅典文明之光,來自古希臘哲學的靈魂拷問:你認識自己嗎?
    01哲學家的悲劇: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史上非常著名的哲學家問題的起因來自一個簡單的的哲學問題:「認識你自己。」 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哲學命題,至今都令人深思。但是,在那個時代,那樣的環境,因為這個問題,蘇格拉底被大多數人認定為瘋子。當時的雅典恢復了民主制度後,蘇格拉底被人指控多項罪名:藐視傳統宗教信仰新的神靈、反對民主並且敗壞青年(他的弟子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