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比較這兩個人,任何兩個人放在一塊需要有可比性,實際上是把中西兩種文化進行比較,看看我們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共同點
這兩個人處於軸心時代,這個時期是我們人類文化的黃金時期。人類走了幾千年到今天,在遙遠的古代已經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個源頭性的文化起點。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蘇格拉底雖然在孔子辭世10年後的公元前469年才出生,但是他們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時代,都是處於一個戰亂與動蕩的時代。神奇的是兩人都沒有留下任何的著述。由於蘇格拉底沒留下著作,甚至出現了「蘇格拉底問題」:蘇格拉底究竟是誰,歷史上有無其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關於蘇格拉底的資料其實是出於柏拉圖的著作當中,柏拉圖的對話式著作的主人公就是蘇格拉底。孔子和蘇格拉底到底說過什麼沒有確鑿的證據,都是根據後人們的回憶和學生的筆記。
不同點
①地理環境:我們的中華文化產生於黃河的中下遊,四邊基本上是封閉狀態的,北是西伯利亞,西是戈壁沙漠,西南是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東南是大海,所以我們的文化是內斂形的,同時會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希臘位於地中海沿岸,稱之為環地中海文化的海洋文明,所以他們的文化是向外的。
②社會制度:孔子時期的政治制度是農奴制,古希臘時期是奴隸制。在西周的農牧制下我們的人做人的尊嚴要比西方高,所以在這個時代,孔子的人文主義會很頑強。孔子時期實形宗法制和分封制,一個天子統一一些小國家。蘇格拉底生活的古希臘是城邦和民主制,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有一個經濟政治中心叫城邦,制度是民主制,城邦裡頭叫公民。他們的地位是非常懸殊的,對於公民來說榮譽是至高無上的,很多人為了成為古希臘城邦裡的公民和維護榮譽不惜一死。有一種說法,所謂城邦就是一群男人的使命和責任,不是物質形態的一個城的問題,而是一個精神的理念。
③獲得知識的過程不同:孔子是自學成才,蘇格拉底是師從名家。在仕途上孔子終其一生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負,周遊列國,就是為了尋找能夠賞識他的君主。蘇格拉底對政治的態度卻是比較淡漠的,更沒有表現出對仕途的興趣。
④教育理念的不同: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因材施教,春風化雨。因此他的學生裡有手工業工匠,貴族,商人,農民和奴隸。雖然在政治上維護等級,但在教育上不在乎等級。蘇格拉底主張教育對人有最大好處。提倡揭露矛盾,發現無知。
⑤哲學方面的不同:孔子:「仁」仁者愛人,這是儒家的核心概念,到了戰國時期這個「仁就上升為天地之大德,和道家不同,道家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蘇格拉底:「理念」。我們所面對的事事物物都有一個標準,我們看到的具體事物它之所以成為它得有一個原因,是一個無形的東西,是一種道理,它就是實物存在的原因,它叫理念,也叫一種形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出身和生平,不同的政治觀念,不同的理想和信仰,不同的哲學理念,不同的教育方式,他們的辭世也是各不相同,此前精神狀態也是不一樣的。
孔子悲涼辭世。
蘇格拉底引鳩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