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話」蘇格拉底

2021-01-08 黑黑的鑫鑫子呀

今天要比較這兩個人,任何兩個人放在一塊需要有可比性,實際上是把中西兩種文化進行比較,看看我們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共同點

這兩個人處於軸心時代,這個時期是我們人類文化的黃金時期。人類走了幾千年到今天,在遙遠的古代已經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個源頭性的文化起點。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蘇格拉底雖然在孔子辭世10年後的公元前469年才出生,但是他們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時代,都是處於一個戰亂與動蕩的時代。神奇的是兩人都沒有留下任何的著述。由於蘇格拉底沒留下著作,甚至出現了「蘇格拉底問題」:蘇格拉底究竟是誰,歷史上有無其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關於蘇格拉底的資料其實是出於柏拉圖的著作當中,柏拉圖的對話式著作的主人公就是蘇格拉底。孔子和蘇格拉底到底說過什麼沒有確鑿的證據,都是根據後人們的回憶和學生的筆記。

不同點

①地理環境:我們的中華文化產生於黃河的中下遊,四邊基本上是封閉狀態的,北是西伯利亞,西是戈壁沙漠,西南是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東南是大海,所以我們的文化是內斂形的,同時會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希臘位於地中海沿岸,稱之為環地中海文化的海洋文明,所以他們的文化是向外的。

②社會制度:孔子時期的政治制度是農奴制,古希臘時期是奴隸制。在西周的農牧制下我們的人做人的尊嚴要比西方高,所以在這個時代,孔子的人文主義會很頑強。孔子時期實形宗法制和分封制,一個天子統一一些小國家。蘇格拉底生活的古希臘是城邦和民主制,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有一個經濟政治中心叫城邦,制度是民主制,城邦裡頭叫公民。他們的地位是非常懸殊的,對於公民來說榮譽是至高無上的,很多人為了成為古希臘城邦裡的公民和維護榮譽不惜一死。有一種說法,所謂城邦就是一群男人的使命和責任,不是物質形態的一個城的問題,而是一個精神的理念。

③獲得知識的過程不同:孔子是自學成才,蘇格拉底是師從名家。在仕途上孔子終其一生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負,周遊列國,就是為了尋找能夠賞識他的君主。蘇格拉底對政治的態度卻是比較淡漠的,更沒有表現出對仕途的興趣。

④教育理念的不同: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因材施教,春風化雨。因此他的學生裡有手工業工匠,貴族,商人,農民和奴隸。雖然在政治上維護等級,但在教育上不在乎等級。蘇格拉底主張教育對人有最大好處。提倡揭露矛盾,發現無知。

⑤哲學方面的不同:孔子:「仁」仁者愛人,這是儒家的核心概念,到了戰國時期這個「仁就上升為天地之大德,和道家不同,道家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蘇格拉底:「理念」。我們所面對的事事物物都有一個標準,我們看到的具體事物它之所以成為它得有一個原因,是一個無形的東西,是一種道理,它就是實物存在的原因,它叫理念,也叫一種形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出身和生平,不同的政治觀念,不同的理想和信仰,不同的哲學理念,不同的教育方式,他們的辭世也是各不相同,此前精神狀態也是不一樣的。

孔子悲涼辭世。

蘇格拉底引鳩而亡。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與孔子:兩位東西方聖哲,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孔子與蘇格拉底那兩位東西方巨人都有哪些相同之處,哪些不同之些呢?蘇格拉底和孔子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常有人將他比做西方的孔子。兩人都以對話的形式闡述自己的思想,回答學生的提問,並對學生進行教育,但都沒有留下自己的著作,而只有由學生所記述的言行。孔子思想代表作《論語》是其弟子,根據孔子相關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而成的。
  • 孔子與蘇格拉底:軸心時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中國的思想家孔子代表文明傳統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精神軸心——人文精神。而西方的蘇格拉底的思想則蘊含著西方傳統文化的主導精神——科學精神。孔子與蘇格拉底都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教育思想,但他們在時代背景、安邦之道、價值取向等方面卻有著不同的表達。孔子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混戰,整個社會處於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
  • 三位同時代偉大思想家的簡介┃孔子、蘇格拉底以及佛陀
    軸心時期,幾個重要傳統分別出現代表人物——在印度出現了釋迦牟尼,中國出現了孔子,希臘出現了蘇格拉底,在猶太人世界出現了耶穌(最後一位,和前三位生活時間跨度過大,不能並列)。一、年齡關係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佛陀釋迦牟尼(公元前 565 年——公元前 486 年,共活了 80歲,孔子比釋迦摩尼大14歲,佛陀在世年份說法很多,採用此一說)二、思想異同孔子1、哲學與宗教思想:「天」的思想在孔子那裡有兩層。
  • 從孔子「憤悱啟發」到蘇格拉底「產婆術」給我們啟發式教學的啟示
    在孔子逝世10年,出現了一位西方的「聖人」,他就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注重倫理道德和修養,提出「美德即知識,智慧即德行」,他一生以探討倫理哲學和從事公共教育為樂,從不收取學費,因此吸引了許多學生。
  • 孔子和蘇格拉底,中西方的文化巨匠,造就中西方各異的文化精神
    西方的蘇格拉底而西方的文化形成期,則是歐洲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文明時期,當時的歐洲大陸都沉浸在古希臘文明的光輝之下。古希臘文明時期產生的哲學思想,被後世的羅馬文化所繼承,對歐洲文化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是歐洲文化的精神源泉。而若論古希臘時期的先哲,蘇格拉底也當仁不讓。
  • 喚醒靈魂的對話:讀《蘇格拉底咖啡館》
    在夜闌人靜,獨自一人時,縱然我們會自我對話,但有時,我們卻害怕與自我對話,於是選擇進入網絡與別人繼續對話。可是,為什麼我們會不願意與自我對話呢?菲利普斯在其著作《蘇格拉底咖啡館》描述著他如何運用這個咖啡館,使得社會各個階層——例如:街友、監獄受刑人、販夫走卒、老人、教授……等等——進行許多大大小小的不同對話。
  • 早期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構成了西方哲學思想的基石
    蘇格拉底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沒有留下任何書面作品。他的思想中存在的是對他的教導和對話的二手描述 - 包括最著名的是他的朋友,學生和哲學繼承者柏拉圖組成的他的審判和執行的描述。在Euthyphro,蘇格拉底審視了虔誠的概念,並展示了他質疑雅典當局的傾向。
  • 柏拉圖為何寫作對話錄?體現蘇格拉底哲學觀念
    我之所以要花費時間來介紹古人對於柏拉圖著作的劃分,是想讓大家明白一點:柏拉圖並沒有作為對話錄中的人物出現過。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柏拉圖本人是匿名的。柏拉圖的名字只在《斐多》篇裡蘇格拉底喝毒酒的時候出現過。這一點非常重要。通常大家認為,雖然柏拉圖是匿名的,但他選擇了一些人作為他的代言人,尤其是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思想是通過蘇格拉底來代為傳播的——對於這一看法,我們要打一個問號。
  • 許嵩《海上靈光》「對話」蘇格拉底 新書新歌齊發
    據悉,許嵩的首本攝影隨筆集中有許嵩和蘇格拉底的對話照片,書中也有他獨特視角的描述。這也不禁讓人聯想到他第三張專輯《蘇格拉沒有底》中的奧秘。《海上靈光》中「對話」蘇格拉底 獲希臘國家旅遊組織支持音樂鬼才許嵩耗時半年,遠赴希臘的行走影像日記即將於本月底與讀者及粉絲見面。
  • 孔子、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同時出現,軸心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期
    最早提到這個重要時期的人,叫做拉索爾克斯和維克多.馮.施特勞斯,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寫道:公元前600年,波斯的瑣羅亞德斯,印度的喬達摩釋迦牟尼,中國的孔子,以色列的先知們,羅馬的努馬王,以及希臘的愛奧尼亞人,多利亞人和埃利亞人的首批哲學家,全都作為民族宗教的改革者而幾乎同時出現,這不可能是偶然的事情
  • 自稱「知識的產婆」的蘇格拉底
    他認為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其當產婆的母親使用的「助產術」有相似之處:在對話時不宣布問題的正確答案,正如助產士的任務是幫助產婦生育,她自己並不生育;對話者對自己既有成見的否定好比是臨產前的陣痛,這是每一個獲得真理的人必經的途徑;對話的結果是對話者在內心中發現真理,正如產婦從自己體內產生新的生命。
  • 酗酒抽菸對話異教徒 性情蘇格拉底早已是傳奇
    優雅的藝術足球大師蘇格拉底離我們遠去了,現年57歲的他由於食物中毒引起腸道感染併發症,於上周日在聖保羅醫院不幸逝世。而他去世的消息把我的思緒拉回到1982年的巴塞隆納(微博),那一年蘇格拉底用他那充滿創造力的雙腳一路指引巴西隊闖入了世界盃決賽。
  • 真實的蘇格拉底,有哪些您不知道的故事
    蘇格拉底,我想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名字,就像我們都知道孔子一樣。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作為西方三聖,至今仍被看做是哲學的喜馬拉雅山,領受著無上的崇拜。他們的思想影響了整個西方文化基因,進而影響了全世界。那麼,真實的蘇格拉底到底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您不知道的故事呢?
  • 蘇格拉底之死:倔強的蘇格拉底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蘇格拉底則更看重精神文化成就,像法律、道德、正義、真理等。蘇格拉底性格溫和,但蘇格拉底之妻卻脾氣火爆,她經常對蘇格拉底大喊大叫。每當妻子發火時,蘇格拉底總是淡然處之,絲毫不放在心上。雖然蘇格拉底的妻子脾氣不好,但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賢內助。蘇格拉底喜歡四處奔走,他的妻子獨自打理家庭生活,辛苦撫育三個孩子。
  • 蘇格拉底「產婆術」考點整理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產婆術」在教育學裡面也有很重要的地位,接下來就帶著大家一起整理一下蘇格拉底「產婆術」的相關考點。1.「產婆術」是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也是他探討倫理哲學的研究方法,又叫「問答法」。2.產婆術主要由譏諷、助產術、歸納和定義四個步驟組成。
  • 蘇格拉底思想,他只會產婆術嗎?還是會更多?
    關於蘇格拉底有很多的故事,而今天我們只談他的思想。在蘇格拉底看來,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治國人才,而一個合格的治國者,就必須接受好的教育,有才有德有知識。看起來很睿智的蘇格拉底還是困在治國的這一階層,只能說,蘇格拉底是智慧的,但又是有局限的。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一、考情關於蘇格拉底與他的觀點「產婆術」,不管是教師資格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這一知識點的出題方式一般都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真正了解清楚蘇格拉底的故事,那麼對於他的觀點「產婆術」會有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
  • 蘇格拉底的智慧
    張廣智  在雅典街頭巷尾,總可以看到一個人,他長年累月,光著雙腳,衣衫襤褸,不論寒暑,不顧饑渴,與任何願意同他對話的人研討各種學問
  • 四大文明古國:蘇格拉底教育思想
    網絡配圖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中心是自我認識。他認為,人最重要的活動是對自我及其主觀世界的認識。因為在蘇格拉底看來,人是有思想的個體,人的一切行為是由理智來確定的。智慧能夠控制人的行為和活動。進而,蘇格拉底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人格完警的教育。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包括啟發法、問答法。他不把自己以為是真理的東匹用概念、原理的形式表示出來,而是用問答的方式,破除受教育者的已有定見,使對方在他一間一管、步步趨近的引導下自覺地接受他的說法。這種被後人稱作「蘇格拉底法」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能力,形式活潑,效果較好,對以後西方教育影響較大。
  •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一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響卻非常巨大。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們的生存和毀滅,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瀆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論理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學說,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於知識,源於知識,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