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的智慧

2021-01-08 新民晚報數字報
  張廣智

  在雅典街頭巷尾,總可以看到一個人,他長年累月,光著雙腳,衣衫襤褸,不論寒暑,不顧饑渴,與任何願意同他對話的人研討各種學問。這個人就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的,正是這個人,以其學說影響世界,以其智慧,啟示後人。

  蘇格拉底不像那時詭辯派人士到處在希臘諸邦週遊演說,而只是在雅典,或在集市中,或在體育館裡,人們都可以聽到他的聲音。某日,有人對他說:「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我到德爾斐神廟去問過神了,神這樣說。」蘇格拉底聽後覺得不可思議,他覺得自己並不聰明,但神怎麼會亂說呀!於是,他主動與一切有學問的人頻頻接觸,從中發現許多人同他一樣是無知的,所不同的是,那些人以不知為知之,還擺出一副有學問嚇唬人的樣子。這下他明白了,他之所以比別人聰明就在於他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而承認自己無知要比那些不懂裝懂的人聰明得多。蘇格拉底承認自己「一無所知」,正如聖·奧古斯丁所誇獎的是「一種極其精細的機智」,在這裡,所謂的「無知」就是「大智」,那只有對進入大境界的像蘇格拉底那樣的哲學家而言的,對於我們,要緊的是疏遠不懂裝懂,虛心學習。

  蘇格拉底甘於清貧,他畢生的財富,在於他擁有許多學生,以傳播他的思想,但他廣授門生而不取分文。某日,他要求弟子們前後用力甩手臂,每天得三百下。一月後,他問弟子,誰堅持了,舉手的學生有九成多。又一月後,他又提問,堅持做這項簡單運動的只有八成。一年後,他再發問,只有一個學生說,他堅持做了,這個學生就是名聞後世的柏拉圖,由他所記述蘇格拉底受審和處死經過的四部對話錄,都可視為不朽的悲劇作品而流傳了下來,令人讀之無不動容,不論我們讀了多少遍。由此悟出,堅持是出大智慧的前提,出像柏拉圖那樣的人才。

  蘇格拉底對學問的求索,真是鍥而不捨,以致達到忘我的境界。某日,蘇格拉底在思考一件事,站在那裡,從凌晨想到中午,從中午想到夜晚,又站了一個晚上,直到第二天太陽升起。又有一次,有人請他去赴宴,剛跨進人家的庭院,忽然停了下來,直至宴會快要結束,主人才發現他站在屋簷下凝神苦思,忘掉了吃飯,忘掉了一切。他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的任務就是要清除垃圾,發現寶貝。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那就是:公正、真理、善良。」他視「公正、真理和善良」為「寶貝」,這不是「大智」嗎?這六個字不正是古人之理想,今人之期盼啊!

  直到今天,蘇格拉底仍然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蘇格拉底的智慧足以為日漸暗淡的雅典添光,為後世增輝。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智慧與知識——學習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古人對於哲學的目的是比較正確的:一種智慧的實踐,而不是一套知識。蘇格拉底是提出這個定義的哲學家。像他之前的畢達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這樣的哲學家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家。他們的推測是以世界和數學為基礎的。他們帶著一種推測性的知識在工作:我們為什麼在這裡?為什麼事情會改變?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
  • 蘇格拉底弟子的幾句話給你一個真實的蘇格拉底
    對此蘇格拉底曾經向赫拉神發誓,認為一個自由的人不會沒有節制、貪戀肉慾。2.一無所需最像神。蘇格拉底認為:幸福並不存在於奢侈繁華的消費中,正因為有些人坐擁金山無數卻絲毫找不到幸福。而真正的神明不用吃飯、不用穿衣、不用娶妻、不用發愁,他們一無所有、無欲無求,卻是宇宙間最智慧的,最完美的存在。
  • 無知是最大的智慧:蘇格拉底提問法
    蘇格拉底會幫你搞定這個問題。 掌握蘇格拉底提問法,你將能看穿問題的本質,不再被表象所迷惑,最終找到真相。什麼是蘇格拉底提問法?通過連續地提出問題,讓被提問者通過理性思考,發現謬誤、拓寬思路、獲得啟發、找到真相的過程,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這就是蘇格拉底提問法。 蘇格拉底認為,知識原本就存在於對方的心靈內,不過他自己因受其他錯誤的觀念所蔽,而沒有發現罷了。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之間有什麼聯繫?來看看哲學家的智慧吧!
    為什麼產婆這個詞語能和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聯繫起來呢?來看看其中的故事吧!蘇格拉底,眾所周知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關於蘇格拉底的一些東西我們了解的可能不是太多,很多人大概在初中歷史課本中或是高中的哲學課本中接觸到這位偉大的聖人。也有可能在許嵩的歌詞中聽到過「蘇格拉沒有底」。今天我們所要說的是蘇格拉底在教育學上的一個重要貢獻,那就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育「產婆術」的提出者蘇格拉底。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蘇格拉底稱之為「德性「,德性原指事物的本性,在這裡特指人之為人的本性。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而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清晰確定的知識。所以蘇格拉底把德性和知識等同起來,得出了「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的結論。在他看來,趨善避惡是人的本性,「無人有意作惡」。行善還是作惡,關鍵取決於一個人的的知識。
  • 蘇格拉底人際交往中從不說「不」?網友:學到了,不愧這麼有智慧
    蘇格拉底很少說不,或者說他的人際交往之中從來不會輕易對別人說不,這其中其實有很大的智慧。《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諺語:輕履者行遠。「輕履」在指的是減輕思想負擔,從容上陣。這句話完整的意思是指我們想要達成某一種目的,在有的時候可以選擇適當的放下目的,從一種輕鬆舒適的條件下出發,讓自己在輕鬆,也讓別人在愉快的情況下,逐漸達到這種目的。
  • 蘇格拉底的名言,你知道嗎?
    蘇格拉底說:無知的人是沒有資格行善的。因為行善沒有加上智慧,往往只是以善良之名行罪惡之事。善良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奸詐狡猾的壞人。而是那些數量龐大、缺乏常識、缺乏智慧的好人。 蘇格拉底說「我們需要的越少,我們越近似神。」每個人都知道生活只要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總是寥寥無幾。
  •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一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響卻非常巨大。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們的生存和毀滅,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瀆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論理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學說,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於知識,源於知識,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 蘇格拉底之死:倔強的蘇格拉底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蘇格拉底則更看重精神文化成就,像法律、道德、正義、真理等。蘇格拉底性格溫和,但蘇格拉底之妻卻脾氣火爆,她經常對蘇格拉底大喊大叫。每當妻子發火時,蘇格拉底總是淡然處之,絲毫不放在心上。雖然蘇格拉底的妻子脾氣不好,但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賢內助。蘇格拉底喜歡四處奔走,他的妻子獨自打理家庭生活,辛苦撫育三個孩子。
  • 自稱「知識的產婆」的蘇格拉底
    二、 蘇格拉底為什麼稱自己是產婆?蘇格拉底認為哲學家的定義應該是熱愛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他自認沒有知識,但他可以教別人知識。這種矛盾的解決,他覺得自己可以向當產婆的母親學習,自己年紀大了不能生,但可以幫助別人接生。
  • 從蘇格拉底看如今教育的缺陷
    然而,如果他這樣做,他就不是蘇格拉底了。他重視自己的良心與堅持真理,更甚於生命。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雅典衛城市政廣場,蘇格拉底花費許多時間與人談話,時而與人爭辯得面紅耳赤,時而與人進行溫和的討論。蘇格拉底與人談話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無意於指導別人,而是給人的感覺是想從談話的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的良好印象。
  • 西方思想奠基人:蘇格拉底——一個活在傳說中的人物!
    他這樣做激怒了雅典一些最有權勢的人蘇格拉底教授亞西比德(1776),弗朗索瓦-安德烈·文森特。據說蘇格拉底曾教過這位著名的雅典貴族,據說還救過他的命。蘇格拉底被奉為理性思考者的典範,他是一個如此睿智的人,以至於為了獲得智慧而死。但蘇格拉底更多地把自己描繪成一個肩負道德使命的先知。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們主要關注於解釋自然世界和存在。
  • 真實的蘇格拉底,有哪些您不知道的故事
    哲學助產士—蘇格拉底討論的話題蘇格拉底討論的範圍相當廣泛,涵蓋方方面面,並且第一次將探索的中心朝向人本身,而不是世界。比如人的知識是怎麼得來的?什麼是智慧?什麼是虔誠?什麼是美德?什麼是正義與非正義?什麼是勇敢與懦弱?什麼是誠實與虛偽?你有什麼知識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你是不是教師?在教育無知的人之前你怎麼徵服自己的無知?
  • 歷史名人雕塑藝術品精雕展;簡述蘇格拉底的一生
    什麼是智慧?蘇格拉底說:「認識自己的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這句話中:"人,認識你自己。"在現在,很多人都認識不清自己,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對於優點人們當然是欣然接受,但是對於缺點有些人往往會視而不見。缺點並不是詆毀自己的詞語,他是將自己變得更優秀的標誌。
  •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精神助產術」,通過揭示對話者觀點啟發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精神助產術」,通過揭示對話者觀點啟發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注重對人的理性思維作自覺的反思,這是蘇格拉底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他尋求的普遍性定義以及他的辯證的對話,都要求用比較嚴格的邏輯規範和清晰的語言來表述。
  • 史學家簡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生平歷史
    然而,蘇格拉底是醜陋的,根據各種說法,這使他成為阿里斯託芬在他的喜劇中的一個很好的靶子。蘇格拉底是一位偉大的希臘哲學家,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聖人。他以對哲學的貢獻而聞名:簡練的語錄,蘇格拉底式的討論或對話方式,蘇格拉底式的反諷。關於希臘民主的討論常常集中在他生活中更悲哀的一面:他被國家強制執行。
  • 蘇格拉底思想,他只會產婆術嗎?還是會更多?
    關於蘇格拉底有很多的故事,而今天我們只談他的思想。在蘇格拉底看來,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治國人才,而一個合格的治國者,就必須接受好的教育,有才有德有知識。看起來很睿智的蘇格拉底還是困在治國的這一階層,只能說,蘇格拉底是智慧的,但又是有局限的。
  • 孔子與蘇格拉底:軸心時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異中顯同因為思想傳統、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差異,孔子和蘇格拉底的學術思想個有特點。但是二者區有著相同的旨趣,都關注現實、關注人生,重視道德教育在治國安邦中的重要作用。古希臘早期崇尚哲學思辨,認為哲學是「愛智慧」,哲學關注自然現象研究,認為星辰大海的道理才是哲學人的終極追求。
  •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沒有任何傳世著作,卻仍然被後人尊敬
    雅典廣場古今中外很多哲學家大都愛著書立說,卻很少有像蘇格拉底一樣沒有自己的著作對於蘇格拉底來說,要擁有智慧必須通過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質疑,即質疑我們的所學所知;第二個步驟則是通過自己的內心尋求真正的答案。
  • 讀蘇菲:蘇格拉底,成天在街上晃悠聊天的哲學家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第十二封信主要談的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生於雅典,他說「鄉野的樹木不能教我任何東西」,有生之年的大半時間是在市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度過的。有時候他與人閒談,有時候他會連續好幾小時站著思想、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