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是最大的智慧:蘇格拉底提問法

2021-01-08 三有學堂

今天的世界,很多人為金錢所困撓。為了賺更多的錢,去學習「新」的方法,新的理論。當你去聽一個老師的課或讀了一本書,比如戰略決定成敗,你覺得說的太好了。當你聽了另外一個老師的課或讀了另一本書,比如細節決定成敗,你又會覺得說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你發現這兩個理念卻是完全相反的。此時你就糊塗了,誰才是對的呢?或者誰是不對的呢?亦或是不是他們兩人都是不對的?你被徹底搞暈了。

在生活中,每個人的認知都受制於自身的信念的束縛。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大千世界一定有一個萬能的上帝,否則你如何解釋世界會運行得如此之好,等等。這些都是信念而不是事實。這些信念未經證實,只是我們相信它們是真實的。

面對這些信念或觀念,我們是全盤接受還是理性質疑?蘇格拉底會幫你搞定這個問題。 掌握蘇格拉底提問法,你將能看穿問題的本質,不再被表象所迷惑,最終找到真相。

什麼是蘇格拉底提問法?通過連續地提出問題,讓被提問者通過理性思考,發現謬誤、拓寬思路、獲得啟發、找到真相的過程,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這就是蘇格拉底提問法。 蘇格拉底認為,知識原本就存在於對方的心靈內,不過他自己因受其他錯誤的觀念所蔽,而沒有發現罷了。

因此蘇格拉底自認「無知」,因為「無知」,所以才不恥下問。在問答過程中,不帶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帶觀點,即是偏見),保持中立。 因為「無知」,所以不直接給出自己的結論。而是通過提問題,引導對方思考得出其自己的結論。 蘇格拉底提問不是懷疑一切,而是始於懷疑,終於真相。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探究對方的假設與邏輯,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謬誤。在問答過程中,引導對方從多個角度看同一問題,從而自然而然得出的不同的結論。 如何構建好的蘇格拉底式提問 1. 澄清問題的問題 澄清概念是基礎,概念不清,雞同鴨講,討論無意義。為了探討一個問題,明淅概念是基礎,必須將概念明確、界定清楚,才可以繼續深入研究。為了明確概念,你可以問這樣的問題: 這個*****的意思是什麼? 你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你為什麼會這麼想? 你說的****具體是指什麼? 可不可以舉個例子,說明你想要表達的概念? 是什麼讓你有這個問題(認知)?(問題產生的原因) 2. 背後的假設是什麼? 在這裡的假設是什麼? 你似乎正在假設****. 為什麼會做這樣的設想? 你如何證明或推翻這個假設? 3. 理性分析,探究背後的原理 你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 你為什麼相信這是真的? 是什麼讓你相信的? 能解釋一下原因嗎? 可以舉個什麼樣的例子呢? 是否有理由懷疑這一結果?

4. 開闊思路,引導對方從不同視角重新看 對這個問題其他人可能會怎麼看? 相信 **** 的人可能會有什麼看法? 不相信 **** 的人可能會有什麼看法? **** 和 ****的觀點在哪些地方一致?哪些地方不一致? ……和……的共同點或相似點是什麼? 其他人不同的觀點可能會是什麼? 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或方法來看待這件事嗎? 還可以有其他的可能嗎? 5. 探究可能的結果 這個假設會帶出什麼樣的結果? 你這麼說隱含的意思是什麼呢? 這個會如何影響……? 這和我們原來學過的……有什麼聯繫嗎? 那會有什麼結果? 那真的有可能發生嗎? 可供選擇的辦法是什麼? 如果那樣的話,還有可能發生其他的什麼事? 6. 回歸原問題 經過上面5個步驟,被提問者已經看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概念上的模糊,非理性的暗含假設,理性推導後的必然謬誤,等等。在這個提問過程中,對方跟隨你的問題打開了思路,看到了事物的本質、真相。這時再回歸到對原問題(認知)發問,對方自己就會否定原有認知,或加深對原有認知的理解。這就是蘇格拉底提問法的奇妙所在。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的智慧
    這個人就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的,正是這個人,以其學說影響世界,以其智慧,啟示後人。  蘇格拉底不像那時詭辯派人士到處在希臘諸邦週遊演說,而只是在雅典,或在集市中,或在體育館裡,人們都可以聽到他的聲音。某日,有人對他說:「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我到德爾斐神廟去問過神了,神這樣說。」蘇格拉底聽後覺得不可思議,他覺得自己並不聰明,但神怎麼會亂說呀!
  •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善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讓娃覺知道理
    上面的事情中,同樣是為了緩解孩子的情緒,老師的做法更智慧。她沒有跟孩子聊,你為什麼情緒不好,是受到什麼影響,還是哪裡不開心了?而是通過讓孩子看到媽媽蹲著跟他說話的辛苦,讓他體會到,原來媽媽也很不容易,自己不該這樣隨意鬧情緒。我試圖跟孩子講道理,他根本聽不進去;而老師讓孩子自己覺知了一個道理,大寶乖乖跟著去了幼兒園。你看,我們兩個人的做法,對孩子來說,卻相差了這麼多!
  • 蘇格拉底的名言,你知道嗎?
    蘇格拉底說:無知的人是沒有資格行善的。因為行善沒有加上智慧,往往只是以善良之名行罪惡之事。善良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奸詐狡猾的壞人。而是那些數量龐大、缺乏常識、缺乏智慧的好人。 蘇格拉底說「我們需要的越少,我們越近似神。」每個人都知道生活只要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總是寥寥無幾。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蘇格拉底稱之為「德性「,德性原指事物的本性,在這裡特指人之為人的本性。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而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清晰確定的知識。所以蘇格拉底把德性和知識等同起來,得出了「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的結論。在他看來,趨善避惡是人的本性,「無人有意作惡」。行善還是作惡,關鍵取決於一個人的的知識。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上)
    ——坤鵬論歷史小檔案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時期時間: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世紀哲學命題:如何能更好地活著。代表人物:蘇格拉底座右銘:認識你自己。主要觀點:人的本質是知,知是最重要的事;無知之知;知識(智慧)即美德,知德合一;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
  • 蘇格拉底:智慧與知識——學習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古人對於哲學的目的是比較正確的:一種智慧的實踐,而不是一套知識。蘇格拉底是提出這個定義的哲學家。像他之前的畢達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這樣的哲學家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家。他們的推測是以世界和數學為基礎的。他們帶著一種推測性的知識在工作:我們為什麼在這裡?為什麼事情會改變?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
  • 歷史名人雕塑藝術品精雕展;簡述蘇格拉底的一生
    什麼是智慧?蘇格拉底說:「認識自己的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這句話中:"人,認識你自己。"在現在,很多人都認識不清自己,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對於優點人們當然是欣然接受,但是對於缺點有些人往往會視而不見。缺點並不是詆毀自己的詞語,他是將自己變得更優秀的標誌。
  • 真實的蘇格拉底,有哪些您不知道的故事
    哲學助產士—蘇格拉底討論的話題蘇格拉底討論的範圍相當廣泛,涵蓋方方面面,並且第一次將探索的中心朝向人本身,而不是世界。比如人的知識是怎麼得來的?什麼是智慧?什麼是虔誠?什麼是美德?什麼是正義與非正義?什麼是勇敢與懦弱?什麼是誠實與虛偽?你有什麼知識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你是不是教師?在教育無知的人之前你怎麼徵服自己的無知?
  •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精神助產術」,通過揭示對話者觀點啟發
    為了追求真正的善,弄清什麼是美德等概念,蘇格拉底到處同人談話,並在這種談話中發展出「精神助產術」的教學方法。例如,他從不說自己對美德有一個什麼看法和定義,而總以承認自己無知的態度,向那些被認為或自認為有智慧的人求教,請他們說出什麼是正義、勇敢、友愛和美德等。
  • 名人名言 | 蘇格拉底經典語錄,偉大哲學家的百年感悟
    路易·大衛《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主張無神論和言論自由,但卻與當局統治相向。在這一大背景下,蘇格拉底被判死罪,判刑後,他的學生已經為他打通所有關節,可以讓他從獄中逃走。然而蘇格拉底選擇了慷慨走向刑場,視死如歸。他的理由:我是被國家判決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會失去它應有的效力和權威。當法律失去權威,正義也就不復存在。這不是悲劇的聲音,這是一個智者在用生命詮釋法律的真正含義——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權威性。只有法律樹立了權威,才能有國家秩序與社會正義的存在。1787年達維特為鼓舞革命者為信仰和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創作了《蘇格拉底之死》。
  • 家長可試試「蘇格拉底式提問」
    對於孩子的這些"不聽話"的現象,你只要學會"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就可以輕鬆應對。"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呢?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就是通過連續地提出問題,讓被提問者通過理性思考,發現謬誤、拓寬思路、獲得啟發、找到真相的過程,最終被提問者會得出自己的結論。蘇格拉底認為,知識原本就是存在於內心的,不過是被自己錯誤的觀念隱蔽起來而沒有發現罷了。
  • 蘇格拉底弟子的幾句話給你一個真實的蘇格拉底
    對此蘇格拉底曾經向赫拉神發誓,認為一個自由的人不會沒有節制、貪戀肉慾。2.一無所需最像神。蘇格拉底認為:幸福並不存在於奢侈繁華的消費中,正因為有些人坐擁金山無數卻絲毫找不到幸福。而真正的神明不用吃飯、不用穿衣、不用娶妻、不用發愁,他們一無所有、無欲無求,卻是宇宙間最智慧的,最完美的存在。
  • 坤鵬論:一無所知的無知之知 認知的最高境界
    一、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我願意用自己一生的成就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賈伯斯有一天,德爾斐阿波羅神殿的女祭祀說:「蘇格拉底是世間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聽聞此言頗為詫異,明明自己對正義、善、美一無所知,為什么女祭司卻稱讚聰慧呢?
  • 蘇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學家,通過諷刺式的演講,反對哲學的形式
    在任何真正的哲學能夠存在之前,年輕人先前所聲稱的知識似乎不得不展示出本來面目那些知識只是一種傲慢、誇誇其談的答辯結構,其作用只是向自己、向別人掩飾人類的無知。這是蘇格拉底方法負面、消極的一面。其積極的一面則出現在對話的第三部分。這時蘇格拉底和年輕人試遍了各種假設,意欲揭示真理。可是幾乎每一次,真理都未被揭示出來。蘇格拉底的對話以無結論而終。為什麼會這樣?
  • 從蘇格拉底看如今教育的缺陷
    然而,如果他這樣做,他就不是蘇格拉底了。他重視自己的良心與堅持真理,更甚於生命。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雅典衛城市政廣場,蘇格拉底花費許多時間與人談話,時而與人爭辯得面紅耳赤,時而與人進行溫和的討論。蘇格拉底與人談話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無意於指導別人,而是給人的感覺是想從談話的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的良好印象。
  • 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訓練批判性思維
    當他們發問時,首先肯定他們「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接著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引導他們遠離那些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問題,訓練他們能夠逐漸問出有質量和深度的問題。一旦養成勤於發問的習慣,孩子的自信就能得到鞏固,在未來的生活中才能問出更多好問題。
  • 西方哲學奠基人蘇格拉底,學習他的20句至理名言,領會智慧人生
    提到西方哲學,就不得不聯想到古希臘,因為在古希臘,存在三位哲學史上三位重量級的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位並稱「古希臘三賢」,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今天,要一起來了解「古希臘三賢」中輩分最高的蘇格拉底,用他20句至理名言,感受西方哲學的魅力。
  •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一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響卻非常巨大。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們的生存和毀滅,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瀆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論理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學說,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於知識,源於知識,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 作文素材之蘇格拉底名言警句錄
    美是難的 德性就是知識 或:美德即知識,愚昧是罪惡之源 無知即罪惡 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 智慧意味著自知無知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為什麼是那麼無知。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 悖論溯源:蘇格拉底將自以為是者推入兩難困境漩渦
    第二章擾人的二難困境(古希臘是一個洋溢著追求智慧空氣的地方,蘇格拉底等哲學家貢獻了最初的一批悖論,蘇格拉底將很多自以為是的人推進了兩難困境的漩渦,最後甚至他自己也被卷了進去)蘇格拉底的詰問法蘇格拉底堪稱哲學家的典範,他曾把自己比作將人們從精神的慵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