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愉快執行我們的「指令」?家長可試試「蘇格拉底式提問」

2021-01-08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家庭教育中,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以及身心的發育,父母會發現自己孩子越來做不聽話,對於自己發出的指令,他們不像小時候那樣儘快地、愉快地執行。

小時候,只要你跟孩子說"來,把這個吃了。""幫我把東西拿過來,就放在柜子裡面",孩子都會在第一時間執行著你給出的命令。

後來,當你再說"幫我把東西拿過來"的時候,他會跟你說"我現在沒有時間"或者是磨磨蹭蹭、不肯去執行。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孩子不聽"指令"的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上面的這一系列問題呢?

第一,孩子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三個叛逆期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只有在青春期才會出現叛逆現象,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分為三個:

(1)2~3歲時的"寶寶叛逆期",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2)6~8歲時的"兒童叛逆期",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二個叛逆期。(3)12~18歲時的"青春叛逆期",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三個叛逆期,也是維持時間比較久的一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和心理髮育特點,父母應該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應對,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抱怨孩子的一系列叛逆行為。

第二,家長的教育方法出現問題

孩子一旦出現了叛逆行為,家長們勢必會加強對孩子的管教,加強對孩子的監督。

這種方法其實不可取,因為進入叛逆期的孩子,雖然心理發展各不相同,但是自尊心、獨立心都會異常地強烈。

這個時候家長再對他們的行為進行一系列的批評、說教甚至是打罵,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是在控制自己,也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從此,孩子會對父母的說教、打罵做出逃避行為,比如不聽、不學、甚至是選擇離家出走等行為。

第三,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孩子們對於世間萬物都抱有一顆好奇的心,遇見自己不能理解的、讓自己覺得好奇的事物都會選擇去探索。這個時候,父母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而去阻止他們的探索行為,甚至訓斥他們,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對於孩子的這些"不聽話"的現象,你只要學會"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就可以輕鬆應對。

"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呢?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就是通過連續地提出問題,讓被提問者通過理性思考,發現謬誤、拓寬思路、獲得啟發、找到真相的過程,最終被提問者會得出自己的結論。

蘇格拉底認為,知識原本就是存在於內心的,不過是被自己錯誤的觀念隱蔽起來而沒有發現罷了。

"蘇格拉底式提問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夠激發孩子內在的自主性和責任心,鍛鍊了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讓孩子愉快接受父母指令的方法 (利用"蘇格拉底式提問",讓孩子愉快接受指令)

首先,父母要構建一個好的"蘇格拉底式提問"第一步,澄清問題。

澄清概念是最基礎的,如果自己的指令含糊不清,即便說出來了孩子也不能夠理解父母到底是要讓自己去做什麼事情。

只有將明確自己的概念,界定清楚,才能夠繼續跟孩子探討接下來的更加深刻的問題。

你可以這樣問:"這個的意思是什麼?""你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呢?""是什麼讓你覺得有疑問呢?"

第二步,像孩子提出這個問題的假設是什麼?

為什麼我會做這樣的設想?自己要如何去推翻這個假設?

第三步,理性分析,探究真理

"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結論?"

"能否解釋一下這個的原因?"

也可以讓孩子舉個例子。

第四步,開拓思路,引導對方從不同的視角重新看問題

"對這個問題,你覺得別人會怎麼看?"

"相信的人有什麼看法?""不相信的人又會有什麼看法呢?"

"你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看待這件事情嗎?"

"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可能呢?"

第五步,探究可能的結果

讓孩子探索這件事情的其他可能,"這個會有怎樣的影響呢?""真的可能發生嗎?""可供選擇的方法有什麼?哪個是最好的?"

最後,回歸到原來的問題上

經過了前面的五個步驟,孩子會看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打開了自己的思路,才能把事情的本質和真相看清楚。

這時候家長再對原本的問題進行發問,孩子會否定自己原本對事情的認知,或者加深了對原有認知的理解,更好地解決問題。

就像孩子小時候經常會跟父母說自己不去上幼兒園,一些父母會選擇責怪孩子的這種行為,但也有父母會反問孩子:"為什麼你不想去幼兒園?""那你覺得不去幼兒園的話你在家裡要幹什麼?"

很多孩子都會回答說"我要在家陪媽媽。"

這個時候你再追問"那幼兒園小朋友他們也需要你陪他們玩?怎麼辦?"

一系列的提問,可以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不去幼兒園的後果,從而改變了原本"不想去幼兒園"的想法。

其次,除了上面對"蘇格拉底式提問法"的應用,父母還需要耐心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的行為都是累積下來的,好的行為積累下來就會變成好的習慣,反之則會變成不良行為習慣。都說培養容易改掉卻很難,這也需要家長們長時間地去糾正孩子,這便需要父母的耐心了。

比如孩子喜歡跟別的孩子打架、喜歡罵人、喜歡拿別人的東西,都需要父母耐心地讓孩子糾正過來。

再者,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孩子會看在眼裡,甚至他們都會去模仿自己的爸爸媽媽。

像男孩子就會模仿自己父親說話的語氣,做事風格;而女孩子就會去模仿自己的媽媽,比如說媽媽穿的衣服,說話方式等等,所以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偷偷去穿自己父母的衣服和鞋子。

自己在教導孩子的同時,也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一些家長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是熬夜、賴床不起,這種言傳但是沒有身教的做法,我們並不提倡。

最後,適當地給孩子立規則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的,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行為規範意識的存在,或者是他們忘記了這一種規則的存在。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給自己的孩子立下規則,做好行為的規範。當孩子忘記的時候,不要大聲斥責,而是應該小聲提醒一下他,這樣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

舉個例子,平時上街買東西,出發前可以跟孩子約好:我們今天出去的目的是要買菜,其他的東西一律不買的。

當孩子提要求要買別的東西的時候,這時候你可以小聲提醒他你們出發前的約定,這樣既遵守了約定,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愉快地執行自己的指令,學會"蘇格拉底式提問"很重要,孩子清楚地看到事情本質和真相,才能夠讓孩子深刻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學會獨立思考問題。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善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讓娃覺知道理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維模式,不會都聽你的,更不會認為,你說的全都對,他一定會遵守。善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讓娃覺知道理在上文中,我們提到了讓孩子自己覺知道理,其實就是這樣,孩子自己明白了道理,比我們強硬灌輸進去的,效果要更好。在跟孩子講道理時,善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文章開頭老師的做法),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 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家長從此不煩惱
    上面故事裡,那個老師用的是引導式的學習方式。即蘇格拉底"助產術"精神教育法,這位老師將這種方式引入小學教育,很高效地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一些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有些迷惑,什麼是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
  • 試試這4個「蘇格拉底式提問」
    而Jimmy代表了「想當然」的邏輯性缺乏症狀:既然客戶本周另有安排,那取消會議應該是正常的吧。「想當然病」用統計學的術語就是:相關性不代表因果性。什麼意思呢?列舉一些職場上常見的會被打臉的例子吧:「去年我們更換了logo之後,銷售就回升了(相關性),我建議我們再換一次logo(因果性)。」
  • 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訓練批判性思維
    當他們發問時,首先肯定他們「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接著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引導他們遠離那些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問題,訓練他們能夠逐漸問出有質量和深度的問題。一旦養成勤於發問的習慣,孩子的自信就能得到鞏固,在未來的生活中才能問出更多好問題。
  • 聽六年級的孩子與蘇格拉底對話
    一聽介紹,孩子們來勁了,他們有一肚子問題:為什麼要找最大的麥穗?蘇老師的學生們是怎麼找的?找到了嗎?這個遊戲想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呢?  先解決「為什麼」,孩子們很快就在文章中找到了答案:  這還不是「蘇老師」布置的任務嘛!文中說到:「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裡摘一束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 4個「蘇格拉底式提問」一定有幫助
    而Jimmy代表了「想當然」的邏輯性缺乏症狀:既然客戶本周另有安排,那取消會議應該是正常的吧。 「想當然病」用統計學的術語就是:相關性不代表因果性。 什麼意思呢?列舉一些職場上常見的會被打臉的例子吧: 「去年我們更換了logo之後,銷售就回升了(相關性),我建議我們再換一次logo(因果性)。」
  • 蘇格拉底式「引導教育法」:反諷、誘導、歸納,讓孩子主動愛學習
    文|C位老爸(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採用現今的「填鴨式」教育法,令孩子變得愚鈍。而蘇格拉底開創的「引導教育法」經歷了兩千年,到今天為止依舊對孩子非常適用。「引導教育法」讓孩子不再被動地學習,而是自主探索發現學習的奧妙,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 四個「蘇格拉底式提問」幫助你 | 獵雲網
    而Jimmy代表了「想當然」的邏輯性缺乏症狀:既然客戶本周另有安排,那取消會議應該是正常的吧。「想當然病」用統計學的術語就是:相關性不代表因果性。什麼意思呢?列舉一些職場上常見的會被打臉的例子吧:「去年我們更換了logo之後,銷售就回升了(相關性),我建議我們再換一次logo(因果性)。」
  • 什麼是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法?如何在課堂中使用它?
    在演講中,裡奇教授談到了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方法,儘管這種方法在最近幾十年受到了一些批評,但它仍被認為是西方教學傳統的基礎。裡奇教授鼓勵大家創造性地重新使用蘇格拉底方法,並將其作為一個相關框架,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中來。今天,我們就專注於介紹蘇格拉底式的方法,並再現裡奇教授關於這一主題的演講內容。
  • 從質疑問題開始,成為蘇格拉底式提問者
    這種問題提出者通常沒有提問和思考的願望。我們必須不斷地提醒自己,只有提出問題,思維才能得以開展。沒有問題(被提出)等同於不理解(獲得),表面的問題等同於膚淺的理解,不清楚的問題等同於含糊的理解。如果你安靜地坐在室內,你的大腦很可能也是靜止的,並沒有做出思維活動。這種情況下,你並不打算問問題,或者你的問題本身就非常淺表、缺乏架構殘缺和自利的。
  • 陪孩子英語閱讀的時候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提問?
    正文開始前,魚sir想先強調兩點:第一,家長在陪伴孩子閱讀時,需要提問,不然陪讀是不完整的。第二,提問是一門藝術,需要有意識地自我訓練,不提無準備的問。陪讀過程中,為何要注重提問?回答這個問題前,家長可以先反問自己一個問題: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如果魚sir來回答,主要兩個目的,知識攝取和思維培養。
  • 孩子經常提問怎麼辦?家長要合理應對,否則會影響孩子思維方式
    文/小雨育兒日記照顧孩子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都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總是會給我們引起一些麻煩,讓我們感覺到特別心累。尤其是很多孩子會經常問父母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讓爸爸媽媽們更是疲於應對。
  • 早期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構成了西方哲學思想的基石
    蘇格拉底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沒有留下任何書面作品。他的思想中存在的是對他的教導和對話的二手描述 - 包括最著名的是他的朋友,學生和哲學繼承者柏拉圖組成的他的審判和執行的描述。在Euthyphro,蘇格拉底審視了虔誠的概念,並展示了他質疑雅典當局的傾向。
  • 想陪孩子讀書卻無從下手?學會「對話式閱讀」,互動是最好的交流
    然而,有些家長想陪孩子卻無從下手,因為不管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孩子都會用消極的態度面對閱讀這件事,那麼,家長不妨學會"對話式閱讀",因為互動是最好的交流。對話式閱讀,其實是紐約州立大學的教授提出來的,他在面對孩子不喜歡讀書這個問題上做出糾正,其實孩子不是不想讀書,而是家長用錯了辦法。如果家長讓孩子成為書籍當中的主角,或者用奇趣盎然的方式去提問孩子,那麼孩子自然也會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並且會更加樂於和家長互動。
  • 《認知方法論》預備課程7,矩陣式認知與蘇格拉底
    得出正確答案的關鍵,是想明白出題人要問的問題是什麼。正確的問題生成之前,答案是不存在的。回顧一下我們這些天講的內容,就會對0認知狀態的母體、子宮等等的特性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所謂子宮、母體,就是沒有問題、不成為問題的地方,你沒有任何要解決的問題,你的認知就是0。
  • 奇點大學|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督促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拜託老師,在課堂上,有意針對孩子在注意力集中這一進步的表現上,給予正面的認可,形成正循環。另外情況還可能是孩子在課上自己發呆,孩子發呆是在想什麼呢?有可能孩子在想具體事情,比如明天周末要幹什麼。還有一种放空,什麼也不想,就是喘口氣。
  • 凡說習慣:腦袋空白,學學蘇格拉底的提問
    你是否與我一樣,經常想東西,想半天想不出一個結果?如果你看過蘇格拉底道德的故事,你會發現蘇格拉底問的方式,正是科學家嚴謹的研究態度,如今推崇的批判性思維。故事結論:道德是知道道德的人,才能作出道德的事。怎麼得出?
  • 「蘇格拉底法」教育理念用在孩子身上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更加要注重方式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邯鄲學步。而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愛好、以及身體素質各方面來綜合考慮。西方先哲蘇格拉底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擅長用「提問的」,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讓學生在思考中自己解決問題。
  • 從孔子「憤悱啟發」到蘇格拉底「產婆術」給我們啟發式教學的啟示
    不僅要學習蘇格拉底主動追問的精神,還要學習孔子留白的藝術。在提問或啟發學生後,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我消化,這時候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而不能因迫切想讓學生明白而直接告知答案,當學生還不能領會知識點的時候也不用反覆講解,生硬灌輸。
  • 無知是最大的智慧:蘇格拉底提問法
    這些信念未經證實,只是我們相信它們是真實的。面對這些信念或觀念,我們是全盤接受還是理性質疑?蘇格拉底會幫你搞定這個問題。 掌握蘇格拉底提問法,你將能看穿問題的本質,不再被表象所迷惑,最終找到真相。什麼是蘇格拉底提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