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教育是一場關於愛與啟發的人類活動。不是灌輸和強加。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更加要注重方式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邯鄲學步。而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愛好、以及身體素質各方面來綜合考慮。西方先哲蘇格拉底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擅長用「提問的」,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讓學生在思考中自己解決問題。
一、蘇格拉底和學生柏拉圖關於「真理」探索的小故事
一天,在課堂上,哲學家蘇格拉底拿出一個蘋果,站在講臺前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
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學生的面前走過,並叮囑道:「大家再仔細聞一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香味?」
這時已有半數的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回到講臺上,有重複了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名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的全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走到這名學生面前問:「難道你真的什麼氣味也沒聞到嗎?」那個學生肯定地說:「我真的什麼也沒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對大家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個假蘋果。」這個學生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哲學家柏拉圖。
二、蘇格拉底法
(一)、蘇格拉底的的定義
蘇格拉底法又稱「問答法」或者「產婆術",是蘇格拉底在哲學研究或教學中形成的由諷刺、助產、歸納、定義四個步驟組成的獨特的方法。
1.諷刺:教師以無知的面目出現,通過巧妙的連續請問,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原有觀點的混亂和矛盾,承認自己的無知。只有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時,才有可能學習。
2.助產:教師進一步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或答案。
3.歸納:是從具體事物中找到事物的一般其性和本質。
4.定義:就是把個別事物歸納一般的概念, 得到關於事物的普遍概念。
(二)評價(特點)
1.優點:
①不將現成的結論強加於對方,而是通過不斷提問誘導對方認識並承認自己誤,自然而然的達到正確結論。
②問和答的對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討論,受教方必須獨立思考,不能生吞活剝,背誦別人結論。
2.缺點:
① 受教育者必須有追求真理的願望和熱情。
②受教育者必須就討論的問題已經積累了一定知識。
③這種方法不能機械的搬用於兒童。
三、家長如何運用「蘇格拉底法」
(一)、家長採用「問和答」的模式,偶爾在孩子面前可以扮演「無知」,讓孩子告訴你答案。小孩子都喜歡別人問他問題,如果自己能夠對一個問題說出自己的見解,就會十分開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利於孩子智力的訓練。比如一些「益智遊戲」或者是讓孩子單獨去幫家長做一件事,這方面當紅女明星霍思燕的教育方法就很好,嗯哼大王很多時候都比同齡兒童更有自己的主見,可見霍思燕對兒子的教育方法就很獨到。
(二)、幫助孩子尋找答案,但不直接給出答案。家長在孩子對一件事產生興趣後,應該去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循循善誘,不要急著給出結果和答案。
(三)、在孩子得到結果後,家長要進行總結和給出建議。孩子的答案往往比較片面或者不完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優點和不足,然後進行總結。
(四)、家長在作用「蘇格拉底法」的時候要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性格特徵。有些孩子比較外向好動,有些孩子比較內向含蓄,所以家長啟發的方式也應該因人因地因時而定,不能一概論之。
結語: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你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成為「庸人」,他便是「庸人」;你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成為「能人」,他便是「能人」。這都源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果學會並且合理運用「蘇格拉底法」,你的孩子將贏在起跑線上,並且有不同於常人的見識和魄力。
-END-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