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法」教育理念用在孩子身上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1-01-14 新疆大美說教育

導讀:教育是一場關於愛與啟發的人類活動。不是灌輸和強加。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更加要注重方式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邯鄲學步。而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愛好、以及身體素質各方面來綜合考慮。西方先哲蘇格拉底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擅長用「提問的」,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讓學生在思考中自己解決問題。

蘇格拉底像

一、蘇格拉底和學生柏拉圖關於「真理」探索的小故事

一天,在課堂上,哲學家蘇格拉底拿出一個蘋果,站在講臺前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

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學生的面前走過,並叮囑道:「大家再仔細聞一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香味?」

這時已有半數的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回到講臺上,有重複了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名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的全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走到這名學生面前問:「難道你真的什麼氣味也沒聞到嗎?」那個學生肯定地說:「我真的什麼也沒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對大家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個假蘋果。」這個學生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哲學家柏拉圖。

柏拉圖像

二、蘇格拉底法

(一)、蘇格拉底的的定義

蘇格拉底法又稱「問答法」或者「產婆術",是蘇格拉底在哲學研究或教學中形成的由諷刺、助產、歸納、定義四個步驟組成的獨特的方法。

1.諷刺:教師以無知的面目出現,通過巧妙的連續請問,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原有觀點的混亂和矛盾,承認自己的無知。只有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時,才有可能學習。

2.助產:教師進一步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或答案。

蘇格拉底和孔子東西相互應

3.歸納:是從具體事物中找到事物的一般其性和本質。

4.定義:就是把個別事物歸納一般的概念, 得到關於事物的普遍概念。

(二)評價(特點)

1.優點:

①不將現成的結論強加於對方,而是通過不斷提問誘導對方認識並承認自己誤,自然而然的達到正確結論。

②問和答的對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討論,受教方必須獨立思考,不能生吞活剝,背誦別人結論。

2.缺點:

① 受教育者必須有追求真理的願望和熱情。

②受教育者必須就討論的問題已經積累了一定知識。

③這種方法不能機械的搬用於兒童。

三、家長如何運用「蘇格拉底法」

(一)、家長採用「問和答」的模式,偶爾在孩子面前可以扮演「無知」,讓孩子告訴你答案。小孩子都喜歡別人問他問題,如果自己能夠對一個問題說出自己的見解,就會十分開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利於孩子智力的訓練。比如一些「益智遊戲」或者是讓孩子單獨去幫家長做一件事,這方面當紅女明星霍思燕的教育方法就很好,嗯哼大王很多時候都比同齡兒童更有自己的主見,可見霍思燕對兒子的教育方法就很獨到。

(二)、幫助孩子尋找答案,但不直接給出答案。家長在孩子對一件事產生興趣後,應該去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循循善誘,不要急著給出結果和答案。

(三)、在孩子得到結果後,家長要進行總結和給出建議。孩子的答案往往比較片面或者不完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優點和不足,然後進行總結。

(四)、家長在作用「蘇格拉底法」的時候要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性格特徵。有些孩子比較外向好動,有些孩子比較內向含蓄,所以家長啟發的方式也應該因人因地因時而定,不能一概論之。

結語: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你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成為「庸人」,他便是「庸人」;你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成為「能人」,他便是「能人」。這都源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果學會並且合理運用「蘇格拉底法」,你的孩子將贏在起跑線上,並且有不同於常人的見識和魄力。

-END-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相關焦點

  • 「龍袍加身」是教育方式的創新
    記者獨家採訪了董立功老師,為您揭秘他「龍袍加身」背後的故事。(3月8日《廈門日報》)  一位正兒八經的老師,竟然穿著一身龍袍在課堂上講課。要不是知道這是一篇關於教育創新的新聞,很多人必然以為這位老師是精神病患者。為何想到了「穿龍袍上課」?董老師說:主要的目的就是把學生的心從手機旁拉回講臺。  效果如何呢?
  • 汪涵育兒經:我把孩子當強盜養!與馬雲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有一次汪涵在節目中談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說:「我是把孩子當強盜養的。」令四座皆驚。 原來,汪涵注重的,是要讓孩子擁有一顆「強心臟」,面對挫折困難,能有面對的勇氣和能力。 這與馬雲的教育理念也是不謀而合的。
  • 這樣的教育理念需要正確解讀
    可見孩子小時候的教育對將來成功有多重要。一、「樹大自然直」教育理念不可取此教育理念的家長,無非有這幾種心理:1、不懂教育,也沒有過多的期求,認為不需要過多培養,孩子一樣成人,長大了自會懂道理。2、盲目崇拜西方開放式教育理念,縱容孩子的自主意識、放任行為。
  • 四大主流兒童教育理念pk:蒙氏、瑞吉歐、華德福、高瞻深度解讀
    幼兒教育位於整個教育鏈條的最前端,這一時期也是孩子智力發育的「超黃金」階段。幼兒園作為這一時期與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的學校教育的承擔者,也擔起了開發孩子的潛能的重任。那麼說到當下的國際幼教體系,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國際主流兒童教育理念:蒙特梭利(蒙氏)、瑞吉歐、華德福和高瞻。
  • 鯨魚外教培優CEO吳昊:更好的教育效果是唯一優先級
    「我們通過高品質的原版教學賦能培優,相比定位於興趣啟蒙的英語產品交付的讓孩子開口說英語的效果,我們更多交付的是讓孩子學會英語語言本身以後用英語去學知識和,培養英語思維,讓孩子從小鍛鍊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愛讀書、懂得多、思路活,更早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應該怎麼樣去規劃、去發展。」
  • 低聲教育是種智慧,教育孩子時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碰到一些暴脾氣的家長根本忍不了,立馬大聲吼叫去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但其實大聲去對孩子吼叫根本沒什麼好處,其實低聲教育才是一種智慧。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能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想法。張先生的兒子小智(化名)四歲了,某次張先生和張太太帶著他出去自助餐廳吃飯。小智很開心,對自助餐廳非常感興趣。
  • 不要用錯誤的歸因教育孩子
    這個媽媽教訓的原因說錯了,會讓孩子誤以為「只要周圍人不生氣,我幹什麼都可以。」確實,像這位網友說的現象生活中非常的普遍。有些時候是父母給孩子講半天道理,孩子也不太願意聽,效果遠不如跟孩子說「再不聽話叔叔/阿姨要生氣了」、「不聽話醫生要來給你打針」之類的有效。有些時候是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特別擔心孩子被別人說是「熊孩子」,一著急就隨口說了。
  • 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轉化
    現在冠名共享的行業越來越多,甚至也影響到了教育,如共享課程、共享圖書、共享教育資源等。我認為,這不是教育對共享概念的簡單跟風,面向現實與未來,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轉化。 從終身教育到終生學習:我們需要提出共享教育的理念     如果仔細梳理一些教育概念,我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教育需要跟上時代潮流。
  • 右腦的教育開啟以後,會取得什麼樣的效果呢?
    但是人們右腦裡面卻有這樣的功能,在右腦教育開啟以後,所有取得的一些令人驚嘆的成果,主要是這兩種功能在起作用。男人們的右腦是怎樣將這一個想像功能運用到所學習的方面呢?在人們的用腦教育理念,孩子們每天在上課的時候一定會先進行準備工作,如果不進行準備課程,那麼就無法運用到人們的右腦。
  •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教育雙軌制,而是理念和方法
    渠老師說,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教育雙軌制:由於減負,學生們在學校裡學習的內容越來越簡單,公立教育的優質資源退出/浪費;家長們不得不花錢去購買校外的教育資源,否則孩子在競爭中就會處於劣勢。
  • 教育新理念:不把兒子當娃養,母親終於成了「人上人」
    有了孩子以後,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每個父母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打罵的,有講道理的,有放手讓孩子成長的…不同的教育裡面對於孩子的影響也很大。曾經在網上有一檔綜藝節目非常火爆,其中霍思燕帶著他五歲的兒子嗯哼就參加了節目,也因為這個節目,讓更多的觀眾對於霍思燕教育孩子的新理念有了更深的認識。
  • 用創客教育的理念學習數學
    創客教育是一種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通過創造實體解決問題的新興教育方式。學生在製作產品的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跨學科的知識。隨著創客運動的深入開展,許多教師也嘗試用創客教育的理念改造現有的學科教學,讓學生在動手創造中建構學科的概念和理解。本期我們將通過幾個例子討論創客教育理念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 帶著情緒教育孩子怎有效果?關掉「鯊魚音樂」,才能有效教育孩子
    很多家長因為生活當中一些事情的發生,從而帶著情緒化去教育孩子,而得到了教育結果,絕大多數都是不理想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一定程度上,這都和一個概念有關——「鯊魚音樂」。一、什麼是鯊魚音樂?當我們看待孩子的視角出現改變,就會影響到我們對孩子進行的反饋方式。但是一定程度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會出現不斷變化的,如果我們不改變看待孩子的視角,就會使孩子和我們的關係越發的遙遠。2.
  • 「劇烈運動」12分鐘,效果會讓人意想不到!
    「劇烈運動」12分鐘,效果會讓人意想不到! 我們知道運動有助於健康,但很多人總以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沒有時間運動為由,拒絕運動。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運動根本不需花費太多時間,短時間就能為健康帶來巨大收益。
  • 綜述:一本書折射美國的堅毅教育理念
    新華社紐約5月30日專電 綜述:一本書折射美國的堅毅教育理念  新華社記者朱磊  一本教育類書籍自5月3日在美國出版以來,不到1個月,不僅成為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的月度暢銷書,還在網站教育認證和發展類圖書暢銷榜上排名第一。
  • 孩子被裝進籠子沉入海底看鯊魚,意想不到的事發生,鏡頭記錄全程
    孩子被裝進籠子沉入海底看鯊魚,意想不到的事發生,鏡頭記錄全程 自古以來,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他們會選擇放養,讓孩子自己尋找樂趣,也會有父母讓他們率先體驗成人世界的東西,孩子對於動物是非常喜愛的,在看到水裡生活的生物時,
  • 「劇烈運動」12分鐘,效果會讓人意想不到
    「劇烈運動」12分鐘,效果會讓人意想不到!我們知道運動有助於健康,但很多人總以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沒有時間運動為由,拒絕運動。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運動根本不需花費太多時間,短時間就能為健康帶來巨大收益。
  • 辛苦養大的孩子,卻成了白眼狼,只怪父母用了「養狼」的教育方式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事件的時候,心裡都會非常的氣憤,而在譴責他們的同時,也會產生疑問:為什麼這些孩子長大之後,會不孝順父母成為一個個白眼狼呢?其實這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那麼對於家中有這樣的「小皇帝」,我相信很多家長如果也受到過孩子這樣的對待,心裡也會有同樣的感受,那麼孩子到最後成為白眼狼,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不能再用養狼的方式去對待孩子,而是應該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
  • 杜威的教育理念與社會達爾文主義:過分強調孩子的天性,難以落實
    但是帕克的教育理論所使用的概念太老派,跟新潮流不合。例如,他的概念都屬於達爾文理論出現前的階段,缺乏複雜的功能心理學的元素,而後者正是杜威理論廣泛吸引人處。帕克關於兒童的理論雖然大部分師承自福義柏(F roebel),卻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兒童是神的創造物中最寶貴的東西,所以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小孩是什麼?那我們要先了解上帝。
  • 故意誇大「全腦開發」效果 別讓「全腦教育」毀了孩子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不少所謂的「全腦教育」亂象。這種打著「腦科學與教育」培訓的旗號,在家長、學生中大肆傳播的「神經神話」,根本就沒有腦科學證據支持,卻對正常的教育教學造成了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