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家長從此不煩惱

2021-01-14 丹丹愛育兒

雯雯有一次問我關於如何提高孩子主動學習能力的問題,我跟她講了一個故事:在一個貧困的山區,有個著名的作家在那裡當老師,他每次教孩子學習的時候都會教孩子先單獨練一遍課文,很多孩子在念課文的時候都會念錯一些錯別字,可是老師並沒有指出來。他告訴孩子,有哪些不會的字,先把他圈起來,然後查一查字典,找不到的再來問他。

雯雯聽了之後很好奇,這老師不是知道孩子哪些字錯了嗎?為什麼還要孩子自己找出來,這不是浪費時間嗎。聽完雯雯的說法,我深以為然,很多家長都是這麼認為的,在孩子遇到錯誤的時候直接跟孩子指出錯誤之處,讓孩子直接去改正,既省了時間也將問題解決了。可是,事實是這樣的嗎?

上面故事裡,那個老師用的是引導式的學習方式。即蘇格拉底"助產術"精神教育法,這位老師將這種方式引入小學教育,很高效地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

一些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有些迷惑,什麼是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

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是蘇格拉底在教育他學生的時候所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像產婆一樣,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通過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

將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用在知道孩子學習上的好處

1. 讓孩子學會主動思考

這是蘇格拉底教育的核心,讓孩子自己思考問題,家長僅在旁邊做引導,甚至連對錯也要孩子自己去發現。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孩子很缺失的一種能力,現在的校園教育,很多時候都是被動學習,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學生,只是一股腦地接受。甚至他們連為什麼要學習一些字都很困惑,我平時生活有用不了這些,幹嘛要學呢?這不是誤區,這是填鴨式學習的後遺症,而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能從根本上將問題解決,因為他需要孩子自己去思考為什麼,去找出為什麼的原因,是自發的學習,主動思考的結果。

2. 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的重要性相信各位家長都知道,它是孩子能否做好事情未來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能讓孩子進入一種深入學習的狀態,孩子 在這種引導式的啟發下,不斷深究問題的根本,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心無旁騖,做到了絕對的專注。在這種鍛鍊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研究問題的時候做到專注,不被他人影響。

3. 能夠找到自己興趣所在

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孩子們自己尋找出問題,再進行問題的解決。很多孩子都能在這裡面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然後將問題研究透徹,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因為對問題的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到了問題的本質,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而且利於樹立一個較強的興趣觀念,輕易不會改變。因為喜歡所以研究,因為研究所以理解,因為理解所以熱愛,因為熱愛所以追求,每個人的興趣與夢想不都是這樣形成的麼?

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有極大的幫助,家長更應該為孩子做好引導,幫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更好地進步。

家長應該怎麼做引導

首先,要善於利用問題引導孩子自己尋找答案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要學會提問,引發孩子思考,採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開放式的提問就是不限制提問方向,想到什麼提問什麼,根據問題的形式作出不同的提問方式,這樣可以讓大腦不停的轉動,不斷思考以提供足夠的信息回答問題。開放式的思維方式就像思維風暴一樣,一環接一環不斷地將問題深入,加快思考的進程,不斷地提起孩子對思考的興趣,引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其次,多跟孩子玩頭腦風暴的遊戲

帶孩子看完一部電影或者一部動畫片,就跟孩子深入討論劇情,將裡面的主人公抓取,將原本的故事打碎,然後提出各種假設。讓孩子在假設的問題上不斷地進行思考,孩子自己將整個故事重新打碎重組,形成一個新的故事,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讓孩子思維更活躍,不會因為某些無法理解的事就轉牛角尖。頭腦風暴的遊戲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孩子突破局限,利用多學科方式思考問題。

最後,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要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讓孩子不斷地思考,甚至出現不合邏輯的想法,打破時間空間給孩子帶來的限制。讓孩子在這樣不斷思考的氛圍內成長,形成自己特有的創造性思維。然後將這樣的思維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讓孩子不斷進行練習,達到熟練運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

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方式有著奇特的魔力,能給孩子帶去無限的可能。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思考,引導孩子學習,做一個學習的陪伴者,讓孩子快樂學習中不斷成長。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式「引導教育法」:反諷、誘導、歸納,讓孩子主動愛學習
    文|C位老爸(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採用現今的「填鴨式」教育法,令孩子變得愚鈍。而蘇格拉底開創的「引導教育法」經歷了兩千年,到今天為止依舊對孩子非常適用。「引導教育法」讓孩子不再被動地學習,而是自主探索發現學習的奧妙,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 想讓孩子愉快執行我們的「指令」?家長可試試「蘇格拉底式提問」
    (3)12~18歲時的"青春叛逆期",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三個叛逆期,也是維持時間比較久的一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和心理髮育特點,父母應該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應對,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抱怨孩子的一系列叛逆行為。第二,家長的教育方法出現問題孩子一旦出現了叛逆行為,家長們勢必會加強對孩子的管教,加強對孩子的監督。
  •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精神助產術」,通過揭示對話者觀點啟發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精神助產術」,通過揭示對話者觀點啟發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注重對人的理性思維作自覺的反思,這是蘇格拉底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他尋求的普遍性定義以及他的辯證的對話,都要求用比較嚴格的邏輯規範和清晰的語言來表述。
  • 看看愛因斯坦、比爾·蓋茨談如何獨立思考!讓家長孩子受益終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嘴裡時不時蹦出一句新潮的詞兒,仿佛是這個時代年輕人交流的「暗號」。這些網絡用語,一些是網絡人的自我調侃,一些是抽象吐槽代碼,總之這是與現實世界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流行文化」。作為家長,我們很擔心孩子被這些流行文化帶壞。其實,從根本上說,我們是擔心孩子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在盲從和跟風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 NEW IFA國際日託專家:不能獨立的孩子,拿什麼談自由?
    本網1月15日訊 從小小的嬰兒床裡解放出來, 寶寶第一次學會了爬, 慢慢地學會了走……這對他來說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這也意味著他正逐步走向獨立,也更有能力去探索周圍的世界。蒙特梭利博士曾說:誰若不獨立,誰就談不上自由。是的,不獨立的孩子,談何自由。我們尊重孩子崇尚自由,也要幫助孩子學會獨立。
  • 極客晨星,讓孩子愛上少兒編程,學會獨立思考
    極客晨星,讓孩子愛上少兒編程,學會獨立思考 2021-01-11 10:26:56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現在是智能化時代,一部手機就能帶你遊遍世界,一臺電腦就能完成很多工作和學習
  • 一套書就能讓孩子學會思考、愛上鑽研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都對世界充滿好奇,經常會追著家長問:為什麼天空是藍的?為什麼魚生活在水裡?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那麼長?孩子有好奇心、不停的提問是好事,但作為家長想要給孩子講清楚實在是太難了,更何況有些天馬行空的問題家長也不知道答案,就更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 孩子習慣性依賴家長?巧用「青蛙效應」,讓孩子學會自我獨立
    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們缺乏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什麼事情都指望著父母來幫忙。林林每天晚上回到家後,他都要父母陪在身邊教他做作業。如果哪天父母不在身邊了,他就會特別的不自信,可能作業遲遲沒有辦法做完,林林覺得作業都太難了,如果沒有父母幫忙的話嗎,他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完成的。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蘇格拉底所強調的人的主體性地位必須與智者學派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相區分。智者學派過度高揚個體,否定和貶低了普遍性、真理的確定性,從而走向了相對主義或懷疑主義,則不可能真正認識自己。2 德性即知識「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之間有什麼聯繫?來看看哲學家的智慧吧!
    為什麼產婆這個詞語能和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聯繫起來呢?來看看其中的故事吧!蘇格拉底,眾所周知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關於蘇格拉底的一些東西我們了解的可能不是太多,很多人大概在初中歷史課本中或是高中的哲學課本中接觸到這位偉大的聖人。也有可能在許嵩的歌詞中聽到過「蘇格拉沒有底」。今天我們所要說的是蘇格拉底在教育學上的一個重要貢獻,那就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育「產婆術」的提出者蘇格拉底。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一、考情關於蘇格拉底與他的觀點「產婆術」,不管是教師資格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這一知識點的出題方式一般都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真正了解清楚蘇格拉底的故事,那麼對於他的觀點「產婆術」會有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
  •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善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讓娃覺知道理
    在跟孩子講道理時,善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文章開頭老師的做法),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所謂蘇格拉底的提問法,就是在和對方的談話或爭辯中,經過提問和陳述,讓對方的前後回答出現矛盾,且加以反駁,這時候對方就只能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了。簡單來說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通過提問+回答的對話方式,幫孩子把事情和道理梳理清晰明白,也可以說,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
  • 自稱「知識的產婆」的蘇格拉底
    他認為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其當產婆的母親使用的「助產術」有相似之處:在對話時不宣布問題的正確答案,正如助產士的任務是幫助產婦生育,她自己並不生育;對話者對自己既有成見的否定好比是臨產前的陣痛,這是每一個獲得真理的人必經的途徑;對話的結果是對話者在內心中發現真理,正如產婦從自己體內產生新的生命。
  • 聽六年級的孩子與蘇格拉底對話
    最令人羨慕的,看來是最先站起來的那個孩子了。  閱讀:《最大的麥穗》  倪老師告訴我們,這個遊戲不但不新,還是個2500年前的老遊戲了!  每位同學手中拿到了一篇閱讀文章,題目為《最大的麥穗》。遊戲的主角,是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們。
  • 溫室裡養不出參天大樹,想讓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家長如果一直把孩子當成娃娃看待,讓孩子在「溫室」裡成長,不讓孩子經歷風雨,其實會害了孩子,如果想讓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三、家長要適當放手,做到尊重孩子家長要明白一個道理,家庭對於孩子來說雖然是避風港,但孩子早晚都要獨立生活,如果不提前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那麼等到孩子離開家庭的時候,會感到手足無措,孩子小時候沒有受過的苦,將來都會補回來。
  • 總是擔心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構建親子信任關係
    昕昕家的家長就是如此,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自己吃飯和做家務,雖然情感上這樣思考,但是昕昕的家長卻都不是這樣做的,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做這些行為有些在虐待孩子的嫌疑,其中還夾雜著心疼的情緒。其實不然,家長的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現。很多時候,孩子的表現會遠遠超出家長的預期。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能夠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
  • 「蘇格拉底法」教育理念用在孩子身上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更加要注重方式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邯鄲學步。而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愛好、以及身體素質各方面來綜合考慮。西方先哲蘇格拉底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擅長用「提問的」,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讓學生在思考中自己解決問題。
  • 孩子要快樂 家長該思考什麼(組圖)
    成長中的孩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煩惱。身為家長的您是否關注過孩子有哪些煩惱?是否意識到自己的真誠建議、苦心栽培對孩子而言也許是煩惱?是否知道應該怎樣幫孩子克服煩惱呢?  學不完的技能 考不完的「家考」  我想出去玩一會兒  「你憑什麼不讓我出去玩?」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士張維加:留英需學會獨立思考
    最近,他的母校北京大學在一次會議上提到他的名字,並表揚他出色的研究成果,一時間中國各媒體都爭相報導他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最年輕」會士的消息。  媒體報導的焦點放在他成長過程中經歷的自由和開放環境,並指他父母採取的不擇校、不偏科、不求分數的教育方式是他成功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