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知識的產婆」的蘇格拉底

2020-12-05 禾予工坊

一、 蘇格拉底是誰?

1.他是柏拉圖、色諾芬的老師,是亞里斯多德老師的老師。

2.他自己沒有作品留世,世人是在他徒子徒孫們的著作裡知道有他的存在的。

3.他是古希臘的雅典人,喜歡和人談話,特別是和青年人交往,以教知識為生,但又不收學費。他的教育教學使命和目標是為雅典可持續發展培養優秀的政治人才。

4.他的施教場所是廣場、廟宇、街頭、商店、作坊、體育館等。青年人、老年人、有錢人、窮人、農民、手藝人、貴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對象。

5.公元前399年,被雅典當時政府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並被判處死刑的蘇格拉底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從維護法律的角度飲下毒酒而死,終年70歲。

6.他的學生們對他的生平和思想回憶有矛盾,因為作者總愛借他的口說自己想說的話。故而,蘇格拉底很多時候還是神秘的存在。

二、 蘇格拉底為什麼稱自己是產婆?

蘇格拉底認為哲學家的定義應該是熱愛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他自認沒有知識,但他可以教別人知識。

這種矛盾的解決,他覺得自己可以向當產婆的母親學習,自己年紀大了不能生,但可以幫助別人接生。

他認為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其當產婆的母親使用的「助產術」有相似之處:在對話時不宣布問題的正確答案,正如助產士的任務是幫助產婦生育,她自己並不生育;對話者對自己既有成見的否定好比是臨產前的陣痛,這是每一個獲得真理的人必經的途徑;對話的結果是對話者在內心中發現真理,正如產婦從自己體內產生新的生命。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又稱 「理智助產術」、「精神助產術」,是後世常用教學方法「問答法」的前身,體現了啟發性教育原則。西方最早使用啟發教學的是蘇格拉底。世界上最早使用啟發教學的是孔子。

產婆術整個過程由譏諷、助產術、歸納和定義四個步驟組成——

譏諷:即通過不斷提問,使對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認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

助產:就是幫助對方拋棄謬見,使他們找出正確、普遍的東西。

歸納:從個別事物中找出共性,通過對個別善行的分析比較來尋找一般美德。

定義:就是把單一的概念歸納到一般的東西中去。

蘇格拉底學生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把它稱為「歸納法的論證」。

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一天,蘇格拉底和一個名叫攸昔德謨斯的青年討論正義與非正義問題。

他在一根柱子上寫上「正義」的符號,在另一根寫上「非正義」符號,然後問道:說謊應當歸入哪一類?

攸:歸入非正義,這是顯而易見的。

蘇:欺詐呢?

攸:當然也屬非正義。

蘇:偷盜呢?

攸:和欺詐一樣。

蘇:賣人為奴呢?

攸:也是如此。

蘇:看來這些行為沒有一樣能歸入「正義」一類了,是不是,攸昔德謨斯?

攸:是的,誰也不會荒唐到那個地步。

蘇:那麼,如果一個被選為將軍的人,帶領部隊去奴役一個同我們敵對的城市,我們也說他的行為不公正嗎?

攸:絕對不能這麼說。

蘇:我們將會說他的行為是公正的,對不對?

攸:一點不錯!

蘇:假如他在作戰時欺騙了敵人呢?

攸:那也是正義行為。

蘇:如果他盜取或搶劫敵人的財物,他的行為不也是正義的嗎?

攸:一點也不錯。可是我原先以為你問的那些只是對朋友而言的。

蘇:那麼,剛才我們歸入非正義的那些行為,同樣也可以算做正義,對不對?

攸:對的。

蘇:那麼,我想改動一下剛才的分類。就是說,欺騙敵人是正義行為,但這樣對待朋友就不是正義的了,可以這樣說嗎?

攸:當然可以。

蘇:那麼,在失利的時候,一位將軍發覺士氣低落,謊稱援軍就要來到。如果,士氣竟被他鼓動起來,我們應當把這種欺騙士兵的行為歸入哪一類呢?

攸:應當歸入正義一類。

蘇:一個小孩生病不肯吃藥。父親說,這是好吃的東西,不是藥,騙他吃了下去,病也好了。這種欺騙兒子的行為應當歸入哪一類呢?

攸:我想這也是正義行為。

蘇:某人因為絕望而想自殺,他的朋友出於友誼而偷走了他的劍。這種行為應該歸入哪一類呢?

攸:當然也應當歸入正義一類。

蘇:可是你剛才不是還說應該永遠對朋友坦率無欺嗎?

攸:實在是我錯了。如您允許的話,我願意把原先說過的話收回。

(選自色諾芬《回憶錄》第4卷第2章)

三、 蘇格拉底接生的知識有什麼特點?

這個對象是要學習知識的人。這裡的知識主要是普遍知識。

在蘇格拉底以前,希臘的哲學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麼,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等問題,後人稱之為「自然哲學」。

從智者開始,古希臘哲學由注重對自然本身的研究開始出現轉變到注重對社會倫理和人的研究的趨向。但他們只停留在感性的階段,只能得出相對主義的結論。

他反對智者們的相對主義,認為「意見」可以有各種各樣,「真理」卻只能有一個;「意見」可以隨各人以及其他條件而變化,「真理」卻是永恆的,不變的。自然界也是無窮無盡變化,研究它們也不能得到永恆不變唯一的真理,所以要返求於己,研究自我。「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一個著名論點。

他曾說: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樹木,而是城內的人,正是出於這種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蘇格拉底認為再研究這些自然問題對拯救國家沒有什麼現實意義。他面向人類本身,即研究人類的倫理問題,如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非正義;什麼是勇敢,什麼是怯懦;什麼是誠實,什麼是虛偽;什麼是智慧,知識是怎樣得來的;什麼是國家,具有什麼品質的人才能治理好國家,治國人才應該如何培養,等等。

蘇格拉底要求作「心靈的轉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自我,即後來人們所常說的,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

四、蘇格拉底「產婆術」使用要注意什麼?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適合的知識不是自然科學的研究,而是人文社科的知識,偏向社會道德方面。同時這些知識還要是對方已知的,但可能歸納不夠到位。

所以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產婆術」,特別是未知的知識就不適合。

另外,在使用「產婆術」時,師生雙方要處於平等和開放的狀態,並保持著對知識探究濃厚的興趣和主動性。對老師亦步亦趨、生怕說錯話做錯事被老師批評的學生,他的知識感覺閥是不能完全打開的,自然也不能沉浸其中深刻反思和認識自我。

產婆術裡的第一步「譏諷」,老師一定要掌控好方法和度,尤其是表情管理,這裡不是人格攻擊和惡意貶低,主要是拋出反例引起對方就原來認知產生矛盾衝突而進入深層次思考。

蘇格拉底在對話中,雖然執著於一個明確的目的,這就是要找到一個事物的「定義」,但他也知道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他自己心中預先並無定數(所以才「自知其無知」),唯有依靠自己的理性和「辯證法」去不斷地有所發現。例如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討論「美是什麼」的問題,最後的結論竟然是「美是難的」。

不過討論並沒有白費,雖然還不知道美是什麼,但畢竟知道了美「不是什麼」,思維層次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這正是蘇格拉底真正想要達到的。這恐怕讓習慣於給出一個標準答案的老師和記住一個標準答案的學生在心理上比較難以接受。

遇到再不聽從和聽懂指令的產婦,產婆也不能失去耐心自己上場替她生。因為胎兒在產婦肚子裡,是她要生孩子,而不是產婦。啟發式,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不停改變具體方法細節,目標就是讓他自己把「心上的胎兒」生出來。

某種意義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前提是老師先正確認識自己。

考點練習與拓展

1.提出「產婆術」的教育家是(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斯多德 D.昆體良

2.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教學法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性 B.直觀性 C.鞏固性 D.循序漸進性

3. 西方最早提出啟發性原則的人是(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斯多德 D.昆體良

4.中國最早提出啟發性原則的人是( )。

A.墨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5.最早提到啟發性原則的教育著作是( )。

A.《論語》 B.《大學》 C.《學記》 D.《尚書》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一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響卻非常巨大。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們的生存和毀滅,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瀆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論理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學說,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於知識,源於知識,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一、考情關於蘇格拉底與他的觀點「產婆術」,不管是教師資格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這一知識點的出題方式一般都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真正了解清楚蘇格拉底的故事,那麼對於他的觀點「產婆術」會有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之間有什麼聯繫?來看看哲學家的智慧吧!
    為什麼產婆這個詞語能和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聯繫起來呢?來看看其中的故事吧!蘇格拉底,眾所周知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關於蘇格拉底的一些東西我們了解的可能不是太多,很多人大概在初中歷史課本中或是高中的哲學課本中接觸到這位偉大的聖人。也有可能在許嵩的歌詞中聽到過「蘇格拉沒有底」。今天我們所要說的是蘇格拉底在教育學上的一個重要貢獻,那就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育「產婆術」的提出者蘇格拉底。
  • 蘇格拉底「產婆術」考點整理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產婆術」在教育學裡面也有很重要的地位,接下來就帶著大家一起整理一下蘇格拉底「產婆術」的相關考點。1.「產婆術」是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也是他探討倫理哲學的研究方法,又叫「問答法」。2.產婆術主要由譏諷、助產術、歸納和定義四個步驟組成。
  • 讀蘇菲:蘇格拉底,成天在街上晃悠聊天的哲學家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第十二封信主要談的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生於雅典,他說「鄉野的樹木不能教我任何東西」,有生之年的大半時間是在市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度過的。有時候他與人閒談,有時候他會連續好幾小時站著思想、發呆。
  • 人類生產有醫生和產婆,猴子生孩子也有產婆,看到這裡不淡定了
    在我們人類生產的時候以前是有著產婆幫助著生產,產婆一般都是年事已高具有十分豐富經驗的老人,她們的幫助能夠讓當時的產婦生產的更加的順利
  • 孔子與蘇格拉底:軸心時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但是,蘇格拉底清醒地看到,將思考茫茫宇宙星際放置於現實人事之上是極其不明智的。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體現了「人為本」的樸素理念。而中國的孔子在對待天人關係上,與蘇格拉底有著共性,他傳承了西周重人事輕鬼神的思想,體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和現實主義思想。在孔子看來,生的問題和人的問題遠遠在「鬼神」和死的問題之上。
  • 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希臘三聖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依次是師生關係。柏拉圖曾師從蘇格拉底8年時間,直到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處死。柏拉圖有一次,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自稱思想「助產婆」的蘇格拉底怎麼會直接告訴柏拉圖答案呢?
  • 蘇格拉底:智慧與知識——學習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哲學不是知識的本體,而是一種活動。哲學不是對事物進行理論或解釋,而是反思我們知識的結構——我們自己的知識,以及集體的知識。這是一種保持思想紀律的方式:不輕信,不懶惰,不縱容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在現代世界,哲學是一種很大程度上退回到學術界的實踐。它與晦澀的術語和可怕的寫作聯繫在一起。但這並不是說學術哲學家本身有什麼問題。
  • 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家長從此不煩惱
    即蘇格拉底"助產術"精神教育法,這位老師將這種方式引入小學教育,很高效地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一些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有些迷惑,什麼是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是蘇格拉底在教育他學生的時候所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像產婆一樣,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通過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
  • 蘇格拉底弟子的幾句話給你一個真實的蘇格拉底
    在蘇格拉底在世時他對老師愛慕又虔誠,蘇格拉底被處死後曾又蘇格拉底積極伸冤平反,在《回憶蘇格拉底》一書中,色諾芬以樸實精煉的筆墨著重刻畫了這位古代西方聖人的言行舉止,又體現出了當時的希臘的歷史和人文情況,並與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並列「古希臘三大史學家」。
  • 從孔子「憤悱啟發」到蘇格拉底「產婆術」給我們啟發式教學的啟示
    在孔子逝世10年,出現了一位西方的「聖人」,他就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注重倫理道德和修養,提出「美德即知識,智慧即德行」,他一生以探討倫理哲學和從事公共教育為樂,從不收取學費,因此吸引了許多學生。
  • 蘇格拉底:人類的知識是一種「回憶」,不存在教與學的關係
    柏拉圖在其哲學著作《美諾篇》中,講述到蘇格拉底如何通過"對話",讓一個原本沒有幾何學知識的少年證明了某定理,因此,蘇格拉底得出結論,我們並不存在"教"與"學"的關係,只是通過"對話"讓少年把原本存在於"某處"的知識給"回憶"起來而已。但這個知識是來自於哪裡的呢?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2.1 德性即知識前面已經提及,認識人自己就是認識人自身的「善「,即認識心靈的內在原則。蘇格拉底稱之為「德性「,德性原指事物的本性,在這裡特指人之為人的本性。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而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清晰確定的知識。
  • 教育學中的這三個小知識,你一定要看!
    2.蘇格拉底——產婆術「蘇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終是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又叫「問答法」。它為啟發式教學奠定了基礎。主要分為三大步驟:諷刺-定義-助產術。故事分享:蘇格拉底出生於希臘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是雕刻匠,母親費納瑞特是助產婦。
  • 孔子和蘇格拉底,中西方的文化巨匠,造就中西方各異的文化精神
    西方的蘇格拉底而西方的文化形成期,則是歐洲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文明時期,當時的歐洲大陸都沉浸在古希臘文明的光輝之下。古希臘文明時期產生的哲學思想,被後世的羅馬文化所繼承,對歐洲文化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是歐洲文化的精神源泉。而若論古希臘時期的先哲,蘇格拉底也當仁不讓。
  • 蘇格拉底為何被民眾處死?
    (卷一,2.64)色諾芬反駁了對蘇格拉底敗壞青年的指控,但沒有否認蘇格拉底勸勉青年追求治國齊家的德性——換言之,色諾芬沒有否認蘇格拉底搞政治。色諾芬承認,蘇格拉底從事的教育是政治教育。蘇格拉底並非要教育人民大眾,而是僅僅教育少數人——教育他們懂得何謂「王者」的德性。用現在的話說,蘇格拉底顯得是要做「帝王師」。在法庭上為自己申辯時,蘇格拉底承認自己的確在搞政治。
  • 蘇格拉底之死:倔強的蘇格拉底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蘇格拉底則更看重精神文化成就,像法律、道德、正義、真理等。蘇格拉底性格溫和,但蘇格拉底之妻卻脾氣火爆,她經常對蘇格拉底大喊大叫。每當妻子發火時,蘇格拉底總是淡然處之,絲毫不放在心上。雖然蘇格拉底的妻子脾氣不好,但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賢內助。蘇格拉底喜歡四處奔走,他的妻子獨自打理家庭生活,辛苦撫育三個孩子。
  • 孔子「對話」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雖然在孔子辭世10年後的公元前469年才出生,但是他們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時代,都是處於一個戰亂與動蕩的時代。神奇的是兩人都沒有留下任何的著述。由於蘇格拉底沒留下著作,甚至出現了「蘇格拉底問題」:蘇格拉底究竟是誰,歷史上有無其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關於蘇格拉底的資料其實是出於柏拉圖的著作當中,柏拉圖的對話式著作的主人公就是蘇格拉底。